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34章 汴河新声,技术暗战

《清明上河图》全息展的筹备现场,像一场跨越千年的“市井狂欢”。

岳川团队用3d建模技术,将张择端笔下的汴河两岸还原成动态场景:虹桥上的商贩吆喝声、汴河里的船工号子、茶馆里的说书人腔调,都通过声效技术一一复刻。

更妙的是,观众戴上AR眼镜,能“走进”画中,与虚拟的古人互动——帮挑夫递个担子,听货郎唱段小曲,甚至能和画中的“岳川”(团队特意加入的彩蛋)对句诗。

“这才是‘活的文物’!”负责展陈的故宫专家摸着虚拟的汴河船帆,激动地说,“张择端要是能看到,怕是要惊掉手里的画笔。”

岳川为展览创作的主题曲《汴河新声》,此刻正循环播放。

他用古筝模拟画中的琵琶声,用电子鼓点复刻船桨划水的节奏,歌词里藏着古今交汇的趣意:

“虹桥的石,记着当年的辙,

汴河的水,流着现在的波。

你看那虚拟的货郎,吆喝着真实的果,

这穿越的热闹,比画里更鲜活。

他摇着橹,唱‘日出江花红胜火’,

我刷着码,买‘清明上河’的馍,

当AR的脚步,踩过千年的街,

才懂生活的模样,从来没变。”

展览定在春节前开幕,预售票上线三分钟就被抢空。而针对这场展览的暗战,早已悄然打响。

境外一家名为“数字安全联盟”的机构,突然发布“技术预警”,声称岳川团队使用的全息建模技术“存在安全漏洞,可能泄露用户生物信息”。

他们伪造了一段“数据泄露”的演示视频,画面里的虚拟古人突然说出观众的身份证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后期合成,但仍在网络上引起小范围恐慌。

更阴狠的是,他们买通了展览的技术供应商,偷偷在部分AR设备里植入恶意代码,导致少数观众体验时出现“画面卡顿”“音效错乱”的问题。

营销号立刻跟进,发布“全息展技术翻车”的通稿,暗示岳川“急功近利,忽视技术安全”。

“这群人真是无孔不入。”周曼把技术检测报告拍在桌上,“供应商已经承认被收买,我们连夜更换了所有设备,但谣言已经传开了。”

岳川正在调试“画中对诗”的互动程序,闻言只是笑了笑,指着屏幕里虚拟说书人讲的《清明上河图》典故:“你看,画里的虹桥经历过暴雨洪水,不照样立了千年?真东西不怕摔打。”

他启动了“技术透明化”计划,在展览官网实时公开全息技术的源代码和安全检测报告,邀请国内外的技术专家现场监督。

同时,团队制作了“漏洞打假”视频,详细拆解境外机构的伪造手法,用对比画面证明“数据泄露”实为恶意p图。

军队技术部门也主动提供支持,派出网络安全专家驻守展览现场,发布《AR技术安全白皮书》,力证岳川团队的技术“达到军用级安全标准”。

有军迷发现,展览里虚拟的“宋代士兵”甲胄,竟与军队博物馆的藏品细节完全一致,纷纷调侃“这技术怕是有军方背书”。

观众的眼睛终究是雪亮的。

开展当天,尽管有谣言干扰,现场仍排起了长龙。体验过的观众在社交平台晒出“与画中古人击掌”“在虚拟茶馆听曲”的视频,#清明上河图活了# 的话题迅速盖过负面新闻。

有技术博主直播破解“恶意代码”,证明其“只能造成卡顿,根本无法窃取信息”,并怒斥“用技术手段抹黑文化传播,low穿地心”。

《星途同归》的最新章节,恰好写到主角团队应对外星文明的“技术干扰”:

“外星探测器试图用电磁脉冲干扰地球信号,林夏却启动了‘文化防火墙’——让全球的古老谚语、传统乐曲通过电波形成防护网。

‘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隔绝,是用共同的美好筑起防线。’她对着通讯器说。”

读者们立刻联想到现实中的技术暗战,评论区刷满“文化防火墙太酷了”“岳川大大在预言现实”。

番茄中文网趁机发起“古今技术对话”征文,邀请读者畅想“张择端如果有AR设备会画什么”,收到了上万篇脑洞大开的投稿。

境外机构的谎言很快被戳穿。

国际数字艺术协会发布声明,谴责“数字安全联盟”的“技术恐怖主义”,称其“用虚假信息破坏文化交流”。

参与造谣的技术供应商被列入行业黑名单,境外机构的资金链也被曝光——与之前抹黑《丝路长歌》的组织同出一源。

展览的参观人数逆势上涨,开幕一个月就突破百万,其中30%是外国游客。

有英国游客在虚拟的汴河船上留言:“原来一千年前的中国,就有这么繁华的‘智慧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意发来贺电,称其“开创了文物活态传承的新范式”。

岳川在展览闭幕仪式上,与故宫专家合作,启动了“古画复活计划”——接下来将用全息技术还原《千里江山图》《韩熙载夜宴图》,让更多古画“活”起来。

他宣布将全息技术无偿授权给中小学校,让孩子们能在课堂上“走进”古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星途同归》的最新章节里,岳川写下这样的情节:

“林夏用全息技术还原了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泥板,与《清明上河图》的虚拟场景并列展示。

外星使者看着两种文明的市井烟火,突然说:‘你们的技术,不是为了穿越时空,是为了证明——所有文明,都在同一条河里流淌。’

林夏笑着点头:‘就像汴河连着黄河,黄河连着大海,大海连着你们的星球。’”

评论区里,有读者贴出自己用全息技术还原家乡古画的照片,有海外华人分享“在纽约看《清明上河图》展”的感动。

文化的流动,在技术的助力下,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自由。

岳川站在全息投影的汴河岸边,看着虚拟的古人与真实的观众在虹桥上擦肩而过,忽然想起刚重生时,课本里那张黑白的《清明上河图》插图。

那时的他,大概不会想到,有一天能让画里的船帆重新扬起,让千年的市井声再次响起,还能让不同时空的人,在同一座虹桥上,笑着说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

他的笔记本上,新的展览方案已经写好——下一站,用全息技术还原“丝绸之路”的万里商道,让骆驼的铃铛,在现代的展厅里,摇向更远的远方。

而那些试图用技术漏洞、舆论抹黑来阻挡的人,终究会发现:当文化的生命力与技术的创造力相遇,产生的光芒,足以照亮任何阴暗的角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