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287章 路演织暖意:真行破虚招,仿态露窘相

电影上映前一周,岳川团队的路演从滨江开始,第一站却没选大影院,而是去了城郊的社区放映厅——墙皮有些斑驳,座椅是旧的蓝色塑料椅,却坐满了老人和孩子。

夏晚晴抱着那把断弦吉他,刚走到台前,就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画满“泡面”猫的本子喊:“晴晴姐姐!我要像电影里那样,听你唱《茉莉花》!”

这声喊打乱了原有的路演流程,夏晚晴却笑着点头,指尖拨响吉他——没按路演脚本里的“官方版本”,而是唱了槐巷老茶客教她的方言调,“好一朵茉莉花,开在墙根下,风吹雨打都不怕……”歌词里的“墙根下”,正好对应社区放映厅的旧墙,台下的老人跟着哼,孩子晃着腿打节拍,林野的镜头捕捉到这一幕,悄悄把原本对准话筒的镜头,移向了台下晃动的小脑袋。

“这才是路演该有的样子,”岳川蹲在放映厅后排,对着周曼说,“星娱肯定在市中心的豪华影院搞路演,摆鲜花、铺红毯,可咱们不用——这些老人孩子的笑声,比任何红毯都珍贵。”

他说的没错,当天下午,星娱的路演通稿就发了出来:“顶流云集豪华路演,红毯长度破纪录,粉丝尖叫不断!”

通稿里的照片,明星站在铺满鲜花的红毯上,粉丝被保安拦在两米外,笑容标准得像打印出来的。

路演的第二站,团队干脆把“流动放映车”开到了工地——钢筋水泥旁搭起临时银幕,工人们穿着沾满灰的工装,捧着李叔送来的热馄饨,边吃边看电影。

当电影里“黑暗卖周边”的画面出现,有个戴安全帽的工人突然喊:“这跟我们工地停电时一模一样!我们也举着手机照明,一起搬材料!”

夏晚晴没说提前准备的“励志台词”,反而蹲在工人中间,问:“你们平时停电时,都会聊些什么?”

工人笑着说:“聊老家的孩子,聊下次回家带什么吃的!”

她听完,抱着吉他弹了段简单的旋律,随口编了句歌词:“手机灯亮着,像家里的星星,等着我们回家去……”这段即兴创作,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几个工人悄悄抹了眼泪,林野的相机没敢靠太近,只远远拍着银幕光映在他们脸上的样子。

凌薇则在放映车旁摆了个“迷你周边摊”——没有精致的包装,只有王爷爷编的迷你竹编星,用麻绳串着;还有粉丝手绘的“电影名场面”明信片,上面盖着各个路演地点的邮戳。

“星娱的周边是镀金的徽章,”她边给工人递竹编星边说,“可咱们的竹编,能摸到竹丝的纹路,这才是能揣在兜里的温暖。”

陆哲的任务是“现场音效互动”——他把电影里的“馄饨汤沸声”“竹编声”单独剪出来,让观众猜“这是什么声音”。

有个老工人一听就说:“这是煮馄饨的声儿!我媳妇在家煮馄饨,就是这个‘咕嘟’劲儿!”

陆哲笑着递给他一张明信片:“您猜对了!这是李叔煮馄饨时录的真声。”

可路演到第三站,星娱的“小动作”又跟了上来——他们在团队路演的影院隔壁,也搞了场“同款社区路演”,却透着刻意的模仿:雇人扮演“热情街坊”,举着印好的“星娱加油”牌子;摆的“手工周边摊”,竹编是机器压的,苏绣是印的,连“馄饨摊”都是速食泡面,用热水一冲就端上来。

“这竹编摸着像塑料!”

有个从岳川路演场过来的阿姨,拿起星娱的竹编皱着眉,“川晴那边的竹编,边缘是磨过的,这玩意儿剌手!”

更尴尬的是,星娱雇的“街坊”念台词时卡壳,举着牌子的手都在抖,被观众当场拆穿:“你们昨天不是在市中心的红毯上举牌子吗?怎么今天来这儿了?”

林野把这一幕拍了下来,没发通稿,只剪了段“真假路演对比”的短视频——左边是岳川团队的路演:工人笑着猜声音,孩子抱着竹编星,夏晚晴蹲在地上弹吉他;

右边是星娱的路演:“演员”念错台词,速食泡面冒着热气,机器竹编堆在桌上。配文没说一句坏话,只写着“路演的温度,摸得到,尝得到,听得见”。

这段视频发出去后,网友纷纷留言:“星娱这是东施效颦,连抄都抄不明白!”

路演到第五天,团队遇到了个“特殊观众”——是之前嘉年华时举着手机闪光的小宇,他特意从外地赶来,手里抱着个旧盒子,里面是他拍的嘉年华照片、电影票根,还有自己画的“电影分镜”。

“我想当导演,”小宇红着脸说,“看了你们的电影,我更想拍真实的故事了。”

岳川接过盒子,翻着里面歪歪扭扭的分镜,突然决定加个“观众导演”环节——让小宇现场“导”一段戏,团队成员当演员,演“工地停电时工人聊天”的片段。

小宇紧张得声音发颤,却认真地说:“周曼姐,你要像我妈妈那样,说话带点老家的口音;

老吴叔,你要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没吃完的馒头……”这些细节,比专业编剧写的还真实,台下的观众笑着鼓掌,林野的镜头紧紧跟着小宇比划的手,像在拍一个未来的导演。

周曼对接的好消息也跟着来:社区放映厅、工地流动放映的票房反馈远超预期,很多观众看完后,主动在社交平台分享“路演故事”。

“在工地看电影,吃着热馄饨,听着方言歌,这是最难忘的一次观影”“川晴的路演没有明星架子,晴晴姐姐蹲在地上跟我们聊天”。这些自发的分享,让电影的“想看指数”又涨了一截。

可星娱没打算收手,他们买了一批“水军影评”,在购票平台刷“川晴路演寒酸,电影质量差”“只有老人孩子看,没票房潜力”,还伪造了“工地路演冷清”的照片——把其他工地的空场景,p上“川晴路演现场”的字样。

“这群人连工地都要p!”李叔看到照片,气得把刚煮好的馄饨勺往桌上一放,“我们那天的工地路演,连过道都站满了人,他们p的照片里,连个工人的影子都没有!”

岳川没让团队发声明,反而让林野把工地路演的完整视频发出去——里面有工人吃馄饨的笑声、夏晚晴即兴唱歌的画面、小宇导戏的片段,配文“我们的路演没有p图,只有真实的人、真实的笑、真实的温暖”。

视频发出去后,之前去工地的工人纷纷转发,有个工人晒出自己和夏晚晴的合影:“这是我当天拍的,人多到我差点挤不进去,星娱的p图太假了!”

甚至有工地负责人发视频,证实“川晴团队的路演很热闹,我们工人都很喜欢”,星娱的“p图谣言”不攻自破。

路演最后一站,团队回到了槐巷——老茶馆的戏台前摆上银幕,青石板路的竹椅上坐满了街坊和粉丝,李叔的馄饨摊冒着热气,“泡面”猫蹲在戏台中央,脖子上系着凌薇新织的“路演纪念”围巾。

电影放完后,岳川没说“感谢支持”的客套话,反而端着一碗馄饨,走到戏台前:“这碗馄饨,敬槐巷的街坊,敬所有支持我们的观众——没有你们的真实,就没有这部电影的温度。”

台下的掌声响了很久,王爷爷站起来,举着手里的竹编:“下次你们拍新电影,我还帮你们编道具!”

张师傅也喊:“我的碧潭飘雪,永远给你们留着!”

林野的相机对着这一幕,镜头里,槐巷的路灯亮着,银幕的光映在每个人脸上,像一幅暖融融的画。

路演结束后,团队在李叔的馄饨摊吃夜宵。周曼看着手机里的票房预测,笑着说:“咱们的电影预售票房已经超过星娱了!很多影院主动加了‘社区场’‘工地场’,说要让更多人看到这部温暖的电影。”

凌薇掏出平板,画着电影的“纪念周边”草图:“我想做一批‘路演记忆册’,里面贴满咱们在社区、工地拍的照片,还有观众的留言,肯定很有意义。”

陆哲则把路演时录的“即兴歌声”“观众笑声”混在一起,说:“我把这些声音做成电影的‘特别 soundtrack’,放在线上平台,让没去路演的观众也能感受到这份温暖。”

夏晚晴抱着吉他,轻轻弹着《茉莉花》的调子,“泡面”猫蜷在她脚边,呼噜声混着琴声,格外治愈。

突然,周曼的手机响了,是电影公司的人打来的,语气带着兴奋:“星娱的电影预售票房掉得厉害,他们刚才宣布要‘紧急改档’,避开咱们的上映时间!”

众人都笑了,李叔给每个人加了碗馄饨:“这就叫偷鸡不成蚀把米!他们学咱们搞路演,学不像,现在连上映都不敢跟咱们撞了!”

岳川喝着馄饨汤,看着槐巷的夜色——老茶馆的灯还亮着,王爷爷的竹编铺里有隐约的竹刀声,李叔的馄饨摊冒着热气。

他知道,电影上映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但这些路演时收集的温暖、真实的笑声、街坊的支持,已经成了最硬的底气。

林野扛着相机,对着馄饨摊拍了张照片:“我把这段夜宵的画面剪进路演纪录片的结尾,就叫‘槐巷的温暖收尾’,肯定能让观众更期待电影上映。”

凌薇则收起草图,说:“明天咱们去影院对接最后的上映细节,把‘社区场’‘工地场’的放映时间定下来,别让想看的观众跑空。”

夏晚晴弹完最后一个音符,笑着说:“明天上映,咱们要不要在槐巷的老茶馆也搞个‘通宵场’?让街坊们一起看,一起聊电影里的故事。”

岳川点点头,看着碗里的馄饨,突然觉得——那些没走的红毯、没摆的鲜花,都比不上这碗热馄饨、这段槐巷的夜色,还有团队和观众之间,那份沉甸甸的真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