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203章 墨色与弦音:诗词入画,流行与古曲的双生韵

在川晴工作室的长桌上,铺展着一卷洁白如雪的宣纸,仿佛一片宁静的湖泊,等待着画家的笔触去描绘它的波澜壮阔。

这卷宣纸是岳川特意从文化用品店精挑细选而来的生宣,它质地柔软,吸墨性极佳,就像一位温婉的女子,能够恰到好处地吸收墨汁的韵味,为山水画作增添一份灵动之美。

在宣纸的旁边,整齐地摆放着几支狼毫笔,它们的笔锋锐利而富有弹性,宛如战士手中的长枪,随时准备在宣纸上挥洒出激昂的线条和墨色的韵律。

砚台里,磨好的墨汁宛如一汪深邃的湖水,泛着微微的光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诗意和画意。

而在这一切的旁边,还压着一本略显陈旧的《唐诗宋词选》,它的书页已经被翻阅得有些卷曲,显然是主人常常翻阅的缘故。

此刻,这本书被翻开到王维的《山居秋暝》那一页,书页上用铅笔勾勒着一幅小小的山水草稿,虽然只是简单的几笔勾勒,但已经能够让人感受到那山水之间的清幽与宁静。

“市里的‘诗词书画展’下个月就要开展啦,”凌薇手中拿着展讯,指着上面的要求说道,“主办方希望我们能出一组‘诗画同源’的作品。”

她的声音清脆而明快,就像春天里的第一声鸟鸣,给整个工作室带来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要将诗词、绘画和音频完美地结合起来,”凌薇继续解释道,“比如根据一句诗句,画出一幅与之相呼应的画作,再配上一首对应的吟唱或者器乐演奏。这样一来,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画作,还能听到动人的音乐,更能领略到诗词的深远意境。”

岳川听着凌薇的介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创作的冲动。他看着桌上的宣纸、狼毫笔和那本翻旧的《唐诗宋词选》,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幅幅精美的诗画作品在他的笔下诞生。

周曼坐在窗边的古筝前,指尖在弦上轻轻拨了个音,试的是一首新的古曲旋律——其实是岳川“偶然想到”的《高山流水》,他只说“某天夜里突然记起一段老调子”,让周曼帮忙整理成谱。

“这曲子的旋律太贴‘空山新雨后’的意境了,”周曼对着谱子琢磨,“不用加其他乐器,纯古筝弹,像山泉水流过石头的声儿,干净得很。”

林野扛着相机,正拍夏晚晴握着画笔的样子——她刚蘸了墨,笔尖悬在宣纸上方,还没落下,眼神专注地盯着《山居秋暝》的诗句。

“我打算拍个‘诗画创作’短片,”他对着镜头说,“就拍晚晴根据诗句画画、岳川写题跋、周曼弹古曲的过程,不用加旁白,让画面和声音自己说话。”

岳川正对着《山居秋暝》琢磨题跋的位置,听到凌薇提到展讯,抬头说:“咱们选五首诗,每首诗对应一幅画、一段音频——《山居秋暝》配古筝曲《高山流水》,《枫桥夜泊》配琵琶曲,《静夜思》配竹笛,再选两首给流行吟唱留着,比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适合晚晴的声线。”

夏晚晴终于落下第一笔,墨色在宣纸上晕开,画出远山的轮廓。“我画山水总把握不好留白,”她看着纸上的远山,有点不满足,“像之前唱《题都城南庄》,总找不到‘人面不知何处去’的空灵感。”

岳川走过去,拿起笔在远山旁添了几笔淡墨,成了一片朦胧的云:“留白就像唱歌的气口,要给观众留想象的空间,你看这样,山在云里藏一半,就有‘空山’的感觉了。”

这时,凌薇的手机响了,是之前合作过的歌手苏晓打来的——她刚发了首单曲反响一般,听说岳川能写“有共鸣的流行歌”,想求一首新歌。

“苏晓说她想走抒情路线,最好是能让人想起青春往事的调子,”凌薇挂了电话,看向岳川,“咱们之前攒的流行歌里,有没有适合她的?”

岳川想了想,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谱纸——是他“整理”的地球经典流行曲《后来》,旋律简单却共情力强。

“这首曲子的歌词和旋律都贴青春遗憾,”他把谱纸递给凌薇,“苏晓的声线偏细腻,唱‘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这句肯定能戳人,不用改,原曲的劲儿正好。”

周曼凑过来看了眼谱纸,点头说:“这曲子不用加复杂编曲,就用吉他和钢琴伴奏,突出人声,像说话一样自然,跟咱们之前给晚晴做的流行歌风格区分开,也符合苏晓的路线。”

下午,夏晚晴继续画《山居秋暝》的画,岳川在旁边写题跋,墨汁落在宣纸上,“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字迹刚劲,和夏晚晴的淡墨山水相映成趣。

周曼则在古筝前练《高山流水》,弦音时而湍急如瀑,时而平缓如溪,林野扛着相机,把画纸、题跋、弦音都收进镜头里,连夏晚晴蘸墨时指尖的墨痕都拍得清清楚楚。

苏晓也来了工作室,拿着《后来》的谱纸,坐在钢琴前试唱。她的声音带着点淡淡的伤感,唱到“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时,眼里悄悄红了。

“这歌词太像我高中时的故事了,”苏晓放下谱子,“我之前总觉得流行歌要炫技,现在才发现,最真实的情绪最打动人。”

岳川坐在旁边,笑着说:“唱歌就像说话,不用刻意拔高,把心里的事唱出来就行。你再试试,唱到‘后来’的时候,气息稍微沉一点,像想起往事时的停顿。”

苏晓跟着调整,再唱时,声音里的共情力更足了,周曼在旁边用吉他轻轻伴奏,简单的和弦反而让歌声更突出。

凌薇则在旁边对接《后来》的制作细节——定在下个月录音,编曲就用吉他和钢琴,后期不做过多修音,保留人声的瑕疵感。

“苏晓的团队说,要是这首歌火了,想跟咱们长期合作,”凌薇小声跟岳川说,“以后咱们可以给不同风格的艺人写歌,不用都局限在传统或流行,两边都能做。”

傍晚,夏晚晴的《山居秋暝》画好了,岳川的题跋也写完了,周曼的《高山流水》也练得熟了。

林野把白天拍的素材剪成了一段短片,开头是夏晚晴蘸墨的手,中间是岳川写题跋的字迹,结尾是周曼弹古筝的侧影,配上《高山流水》的片段,像一首流动的诗。

众人围在一起看短片,凌薇笑着说:“这组作品肯定能在书画展上出彩,到时候再把苏晓的《后来》放去流行榜单,咱们两边都开花。”

陈奶奶正好来送剪纸,看到桌上的画,笑着说:“这山水画得有灵气,题跋的字也有劲,比城里美术馆的画还好看。”

岳川把画递给陈奶奶看:“您要是喜欢,等书画展结束,我给您写幅小的,让晚晴画点您喜欢的窗花图案。”陈奶奶高兴地说:“好啊好啊,我把剪纸也贴在旁边,咱们也算合作了一把。”

晚上,工作室的灯还亮着。夏晚晴在整理今天画废的宣纸,打算留着练笔;周曼在电脑上整理《高山流水》的乐谱,标注上演奏时的情绪要点;林野在剪辑“诗画创作”短片的花絮;凌薇在跟苏晓的团队对接录音时间;岳川则坐在桌前,翻着《唐诗宋词选》,琢磨下一首要画的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打算配一首琵琶曲。

夏晚晴走过来,靠在岳川身边,看着书里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气势好足,画的时候得用浓墨,配琵琶曲肯定特别燃。”

岳川笑着点头,把书递给她:“你先想想怎么画瀑布,我来琢磨琵琶曲的调子,咱们还是老规矩,你画我写,你唱我谱。”

窗外的月光落在宣纸上,墨汁的香气还在飘,古筝的余音似乎还在空气里绕。

工作室里的每个人都在为新的创作忙碌,没有刻意的融合,没有生硬的堆砌,流行歌有流行的柔软,古曲有古曲的风骨,诗画有诗画的意境——就像岳川“抄”来的那些地球经典,各自有魂,却又在这个团队的手里,长出了属于龙国的、真实的温度。

岳川知道,这才是“从平行世界抄作业”的真谛——不是照搬形式,是借那些经过时光验证的好内容,给龙国的文娱找一条踏实的路:流行的归流行,传统的归传统,诗画的归诗画,每个领域都能开出自己的花,每个喜欢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共鸣。

而他们要做的,就是继续这样走下去,把更多好的旋律、好的诗句、好的画面,变成龙国百姓能听、能看、能懂的美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