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200章 大寒联红时:墨染新岁,新年文创的暖光

川晴工作室的门帘上,挂着两串风干的红辣椒——是李婶去年端午送的,现在成了新年装饰,风一吹,辣椒串轻轻晃,映得满室都带了点红意。

小厨房里,凌薇正熬着八宝粥,红豆、桂圆、莲子在锅里翻滚,甜香混着磨墨的清香飘过来,把大寒的冷意都驱散了大半。

“老街的写春联活动定在槐树下,我跟文化站借了二十张桌子,还买了老红纸。”

凌薇擦了擦额头的汗,把熬好的粥盛进保温桶,“文化局说要把咱们的《元日》吟唱做成新年音频,放在文创礼包里,礼包里还有你写的春联小样、王爷爷编的竹编福字,要在全市的文旅商店上架。”

周曼坐在客厅的古琴前,指尖在弦上拨弄,试的是《元日》的新编伴奏。

她加了点小锣的清脆声,混在古琴的沉厚里,像新年的鞭炮声,却不张扬:“‘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得轻快些,像喝屠苏酒时的暖劲,不能太沉,不然少了新年的活气。”

林野扛着相机,正拍展角的老红纸——纸边带着点毛边,是文化站找的老库存,颜色比新纸更艳,旁边摆着岳川磨好的墨锭,墨香浓郁。

“等会儿去槐树下布置,得把红纸铺在木桌上拍,”他对着红纸调整镜头,“还要拍居民写春联的手,尤其是小孩握毛笔的样子,肯定特别可爱。”

岳川和夏晚晴坐在靠窗的书桌前,正裁红纸练写春联。夏晚晴握着毛笔,在红纸上写“春回大地”,笔锋有点抖,“地”字的竖弯钩没写直,她吐了吐舌头,把纸递给岳川:“还是你写得好,我总控制不好力道。”

岳川接过纸,笑着在旁边补了个小小的福字:“慢慢来,写春联不用追求完美,有心意就行,”他把毛笔递给夏晚晴,从口袋里掏出个暖手宝塞给她,“天太冷,别冻着了,握笔的手得暖。”

夏晚晴接过暖手宝,指尖的温度慢慢回来,再写时,“春”字的横画果然平稳了些。

门帘一响,王爷爷提着个布包走进来,里面是他编的竹编福字,每个福字中间都嵌着个小灯笼:“这些福字给你们当文创装饰,我还带了点老墨,比新墨香,写春联更润,”他指着布包里的墨锭,“这是我父亲当年用的,现在给你们,也算物尽其用。”

凌薇赶紧接过布包,把竹编福字摆在展角:“王爷爷,明天写春联活动,您可得来坐镇,给大家讲讲以前贴春联的老规矩。”

王爷爷笑着点头:“以前贴春联,得在门框上抹米糊,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福字要倒着贴,寓意‘福到’……”

众人围坐在桌前,听王爷爷讲老规矩,林野举着相机,把老人的神情都拍下来,打算剪进新年花絮里。

周曼突然想起什么,拿出平板播放《元日》的伴奏小样:“王爷爷,您听听这调子,贴不贴新年的劲?要是不够,我再加点鼓点。”

王爷爷跟着节奏晃了晃头:“够了够了,这调子像煮屠苏酒的暖,不吵,听着舒服。”

夏晚晴跟着伴奏轻轻唱了两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爷爷跟着哼,手还轻轻打节拍,像回到了年轻时过年的日子。

下午,团队一起去老街槐树下布置写春联的场地。李婶带着几个阿姨已经到了,正把木桌摆成两排,桌上铺着红布,摆着砚台、毛笔和裁好的红纸。

林野架起相机,拍着布置的过程——阳光落在红纸上,泛着暖光,阿姨们笑着聊过年的计划,李婶说要给小远做件新棉袄,王爷爷说要教孩子们编竹编灯笼。

夏晚晴站在槐树下,跟着周曼的伴奏练《元日》吟唱,声音清亮,混着风吹槐树的声儿,引得路过的居民都停下脚步。

有个小孩跑过来,拉着夏晚晴的衣角问:“姐姐,我能学写春联吗?”夏晚晴笑着点头,拿了张小红纸,教小孩写“福”字,小孩握笔的姿势像握蜡笔,写的“福”字歪歪扭扭,却引得大家都笑了。

岳川坐在桌前,给居民写春联——有人要“万事如意”,有人要“财源广进”,还有人要“岁岁平安”,他写得认真,墨汁落在红纸上,晕出好看的痕迹。

有个老奶奶拿着春联,激动地说:“我家好几年没贴手写的春联了,今年有这春联,年味儿就足了!”

凌薇在旁边分发文创礼包的小样——礼包里的春联小样是岳川写的,竹编福字是王爷爷编的,扫二维码还能听《元日》吟唱。居民们都围着看,李婶说要多要几个礼包,给外地的儿子寄去,让他也感受下老街的年味儿。

这时,有人指着巷口说:“星娱在那边搞虚拟写春联活动呢,没人看。”

众人往巷口看,星娱的虚拟屏幕亮着,上面是AI生成的春联,虚拟主播在屏幕里教写春联,可下面没几个观众,跟槐树下的热闹比,冷清得很。

“他们的春联没墨香,没心意,哪有咱们的好?”李婶笑着说,手里还拿着刚领到的竹编福字。

写春联活动一直持续到傍晚,桌上的红纸用了一沓又一沓,砚台里的墨添了一次又一次。

夏晚晴的手冻得有点红,岳川给她捂着手,两人一起写了副春联,上联“春满人间福满门”,下联“喜临小院门迎福”,横批“万象更新”,贴在槐树上,引得居民都来拍照。

回到工作室时,天色已经暗了。凌薇开始整理今天的活动素材,周曼在电脑上完善《元日》的伴奏,林野把拍的视频导进电脑,反复看着小孩写福字的画面,笑着说“这段必须剪进新年贺岁片里”。

岳川和夏晚晴坐在桌前,把今天写剩下的红纸裁成小方块,写了一堆小福字,贴在工作室的窗户上、门上,连展角的老扳手旁都贴了一个。

晚上,团队在工作室吃了顿跨年饭——凌薇煮的八宝粥,周曼做的凉拌木耳,林野买的酱鸭,还有王爷爷送来的饺子,热气腾腾地摆了一桌。

众人围坐在桌前,边吃边聊明年的计划:要把民间故事系列做成音频专辑,要在老街搞新年演唱会,要跟文旅局合作开发更多文创产品,还要拍一部关于老街新年的纪录片。

“明年清明,咱们可以搞个‘诗词踏青’活动,让游客跟着《清明》吟唱逛老街,”夏晚晴喝了口粥,笑着说,“还可以请王爷爷带大家认野菜,体验以前的清明习俗。”

岳川点头:“好啊,咱们慢慢来,把每个节气、每个节日都过得有滋有味,把老街的文化传得更远。”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递给夏晚晴,里面是个银质的小吊坠,刻着“元日”两个字:“给你的新年礼物,希望新的一年,咱们能一起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夏晚晴接过吊坠,眼眶有点红,轻声说:“谢谢,我会一直戴着。”她把吊坠戴在脖子上,银质的冰凉贴着皮肤,却觉得心里暖暖的。

工作室的灯亮着,窗外的雪轻轻飘,落在窗户的福字上,像给福字镶了层白边。凌薇还在整理素材,周曼的古琴声飘在空气里,林野的相机摆在桌上,镜头对着窗外的雪景。

粥香、墨香、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新年歌,唱着大寒的暖,唱着新岁的盼,唱着团队一起走过的日子,也唱着岳川和夏晚晴之间,越来越浓的情意。

岳川看着身边的团队,看着手里的粥碗,突然觉得,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有喜欢的人,有合拍的伙伴,有做不完的有意义的事,有从地球“抄”来的、能温暖人心的文化内容

而在龙国的文娱路上,他们还会继续这样走下去,把老街的故事、节气的诗意、新年的温暖,一点点传出去,变成更多人心里的光,变成龙国文娱里,最真实、最温暖的存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