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129章 手账里的本土魂,银幕外的破局心

在老裕泰茶馆的八仙桌上,摆放着两本崭新的书籍,一本是刚上市的“城市记忆手账”,另一本则是“胡同声景专辑”。

清晨的阳光透过木格窗户,洒在那本烫金的“枣糕蒸汽”上,光线如流水般缓缓流淌,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

李叔正坐在桌前,聚精会神地翻看着“城市记忆手账”中的成都页。与此同时,从“胡同声景专辑”中传出了悠扬的评弹声,那婉转的旋律仿佛穿越了时空,将人们带入了古老的胡同之中。

评弹声与李叔剥糖蒜时发出的“咔嚓”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声音景观。这声音就像是一场跨越地域的烟火聚会,既有成都的悠闲,又有北京的韵味。

“平台刚刚发来了消息。”夏晚晴突然说道,她划开手机屏幕,眼中映照着“城市记忆手账”的销量数据。

“上线才三天,就已经卖断货了!评论区里大家都在喊着‘加印’呢!还有人说,终于在文娱市场里,闻到了咱们龙国自己的味道。”

夏晚晴的指尖轻轻划过一条被高亮显示的评论:“韩流歌单听腻了,这声景里的掰馍声、评弹调,才是能让人安神的良药啊。”

岳川手中紧紧地捏着一支铅笔,仿佛那支笔是他与灵感世界相连的唯一纽带。他的目光专注地落在笔记本上,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在勾勒一个梦幻般的武侠世界。

画面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中,一位身着长衫的侠客孤独地站立着。他的剑穗随风飘动,缠绕着一块精美的西安皮影。

那皮影上的图案,正是小豆子当年亲手绣制的“侠”字。而侠客的剑鞘上,也刻着同样的字,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岳川满意地看着自己的画作,然后将笔记本轻轻地推到林野面前,说道:“你看看这个。”

林野正专注于给手账加印版画“侠客剪影”,听到岳川的话,他抬起头来,目光落在了笔记本上的分镜图上。

岳川接着说道:“龙国的武侠片啊,总是在学习欧美特效、抄袭东洋招式,却忘记了自己的根源。我们的侠客,应该有着皮影的质朴、碑林的沉稳,还有这手账里的人间烟火气。”

林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拿起笔,在皮影侠客的刀上做了一些修改。原本金属制的刀,被他改成了竹制的,刀鞘上还画着一个迷你的竹篮,显得十分精巧。

“如果要拍武侠片的话,道具就用咱们的竹篮和皮影吧。”林野说,“再配上评弹和秦腔作为配乐,肯定能让观众们眼前一亮。”

小吴抱着新编的“侠客竹篮”样品走进来,篮底刻着“侠”字,隔层里装着晒干的槐树叶:“王婶说,这叫‘侠骨柔情’——竹篮的韧是骨,槐叶的香是情。”

他把竹篮放在分镜旁,光影落在篮底的字上,竟和分镜里的剑鞘“侠”字重合了。

正说着,门帘被风掀起,吹进张娱乐报。头版标题刺得人眼疼:《韩流新剧霸榜,本土影视颗粒无收》,旁边配着张年轻偶像的浓妆照,与桌上的手账、竹篮形成刺眼的对比。

李叔捡起报纸,往桌上一拍:“这些年净看些金发碧眼的侠客、扭捏作态的情歌,咱龙国的好东西,就该亮出来让他们瞧瞧!”

夏晚晴的指尖在报纸边缘掐出白痕:“声景专辑的数据里,有个细节——80%的听众会反复听‘秦腔吆喝’和‘评弹间奏’,这说明不是大家不爱本土文化,是市场没给机会。”

她突然看向岳川的分镜,“这武侠片,咱们得做!音乐我来操刀,把秦腔的苦音、评弹的琵琶都融进去,让侠客的刀光里,飘着咱龙国的调。”

岳川的铅笔在分镜上疾走,侠客的披风改成了扎染布——是大理阿婆教的靛蓝纹样,腰间挂着个迷你肉夹馍灯笼:“剧本就改编《侠客行》,但得改出龙国魂。石破天不再是单纯的江湖人,他得带着西安的皮影戏班、苏州的评弹艺人闯江湖,把各地的手艺、声景都融进故事里,让观众知道,咱的江湖不止打打杀杀,还有人间烟火。”

林野立刻掏出平板画概念图:“场景就用手账里的城市!侠客岛改成‘手艺岛’,岛上的石室刻着竹编纹样、皮影图谱,赏善罚恶令用老账本的纸写,盖着‘胡同里的灯’的章。”

他越画越兴奋,“甚至可以让雪团演‘猫侠客’,爪子上挂着迷你竹篮,装着各地的信物!”

李叔听得直拍大腿,转身从里屋翻出个旧木箱,里面是他爷爷传下来的评书话本:“这里面有《三侠五义》的老段子,你们看看,咱龙国的侠客,从来都是‘路见不平吼,顺手帮人挑担柴’,哪像现在影视剧里,整天就知道摆酷耍帅。”

傍晚的茶馆里,手账、分镜、话本摊了满桌。

夏晚晴用录音笔哼起新旋律,秦腔的嘶吼混着琵琶的婉转,像侠客的刚与柔;岳川在剧本大纲上写下“石破天学评弹”的章节,让苏州评弹艺人教他“以柔克刚”的道理;林野则把各地手账元素剪下来,拼贴成“侠客行地图”,西安的泡馍馆旁画着侠客的刀,苏州的戏台边标着藏秘籍的竹篮。

雪团蹲在地图旁,爪子拨弄着小吴编的“侠客竹篮”,里面的槐树叶掉出来,落在“西安”的位置——像给这场破局之思,盖了个自然的章。

没有人提“对抗韩流”“颠覆市场”这类狠话,只是把龙国的皮影、评弹、竹编、声景,一点点织进故事里,像手账里的跨地域联动那样,扎实又妥帖。

暮色漫进茶馆时,岳川的剧本大纲有了雏形,夏晚晴的旋律有了骨血,林野的概念图有了魂。

窗外的胡同里,卖糖人的吆喝声还在响,而桌上的报纸标题,在灯光下渐渐失了锐气——他们知道,比起喊口号,不如沉下心,把龙国的烟火气、手艺魂,种进银幕的江湖里。

就像手账里写的:“灯的暖,不止在胡同,还该亮在每个龙国人的心里。”而属于他们的破局之路,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