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103章 签售会的温度,琴弦上的江湖

《边城》特别版签售会定在周六的书城,早上八点半刚过,书城门口就已经聚集了许多人。

他们有的是穿着校服的学生,怀里紧紧抱着《边城》的诗集;有的是带着孩子的妈妈,手里高举着《边城》的插画集;

还有一些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站在队伍里,手里紧紧攥着一本已经被翻得有些破旧的《岳川诗集》——那是上次在泰山景区偶遇的那位老先生。

岳川和林野坐在签售台后面,岳川看着林野紧张的样子,笑着安慰道:“别紧张,放松点,就把这当成一次普通的聊天就好了。

读者问什么你就答什么,就算画歪了也没关系,真实一点反而更好。”

林野的手还是有些微微发抖,他拿起铅笔,在速写本上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小太阳。

他抬起头,看着岳川,小声地问道:“要是有人说我画得不好怎么办?”他的鼻尖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

“那你就问他‘你觉得该怎么画’。”夏晚晴端着两杯热奶茶走过来,放在两人面前,“艺术这东西,没有标准答案。”

她今天穿了件浅蓝色连衣裙,裙摆上印着扎染纹样,是凌薇特意设计的,“我在旁边看着,镇场子。”

第一个如疾风般冲到台前的,是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姑娘。她像一只欢快的小鸟,轻盈地飞到了讲台前,然后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边城》重重地放在了桌上,发出“砰”的一声。

这声响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个小姑娘身上。只见她站得笔直,一双大眼睛明亮而有神,脸上洋溢着自信和期待。

小姑娘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黄莺出谷:“岳老师,翠翠最后到底有没有等到傩送呢?我妈妈说她没有等到,可我觉得她一定等到了!不然,她怎么会一直坐在渡口,日复一日地等待呢?”

岳川微笑着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他轻轻地翻开《边城》的扉页,然后拿起笔,在上面画了一艘小小的渡船。画完后,他抬起头,对着小姑娘温柔地说:“你说得对,心里等得到,就不算没等到。”

小姑娘似乎对这个答案很满意,她开心地笑了起来,然后突然转向坐在一旁的林野,继续追问:“林老师,你画的翠翠的影子里有傩送,是不是你早就知道答案了呀?”

林野的脸“唰”的一下红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然后赶紧拿起笔,在插画旁边补了一个小小的笑脸,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希望她等到了。”

签售会进行到一半,那位泰山偶遇的老先生颤巍巍地走过来,手里的诗集里夹着片干枯的银杏叶。

“小岳啊,”他指着其中一页,“你这‘会当凌绝顶’,我给学生们讲了,他们都说想去泰山看看——这诗比导游手册管用。”

“您过奖了。”岳川给老人签了名,“联展的时候,您来看看?故宫的老碑拓片和这诗放在一起,肯定有意思。”

“一定去!”老人笑得眼睛眯成条缝,“我还带了幅泰山日出的画,想送给你,就放书城前台了,记得拿。”

中场休息时,岳川去后台喝水,听见夏晚晴在跟凌薇打电话:“……林野的速写太受欢迎了,出版社想单独出本画集,叫《笔尖上的边城》,你觉得怎么样?”

她转头看见岳川,挂了电话说,“刚接到影视部的消息,《侠客行》的服化道方案出来了,石破天的衣服用粗麻布做,上面缝着块扎染布,说是从你那学的‘细节藏故事’。”

“这才对。”岳川喝了口奶茶,“石破天不是大侠,是个穿着粗布衣也能把江湖走明白的人。”

他透过门缝看签售台,林野正给一个小男孩画石破天,铅笔在纸上飞快游走,少年侠客的莽撞里透着股憨劲儿,围观的人都在笑。

下午三点,签售会快结束时,人群里突然响起一阵骚动。

一个穿工装的男人举着本《边城》,红着眼眶说:“岳老师,我在外打工五年,昨天给我妈打电话,她说看了你的书,想起我小时候在村口等她回家的样子……我明天就请假回去看看。”

岳川的笔尖顿了顿,在书上写下:“所有的等待,都值得一次奔赴。”男人接过书,抹了把脸,转身时脚步轻快了不少。

签售会结束后,书城经理递来一份统计单:“今天卖了三千多本,创纪录了!好多读者说,看林野的插画像在书里‘走’了一趟湘西。”

林野抱着一堆读者送的小礼物,笑得合不拢嘴。有个小姑娘送了他块自制的扎染手帕,上面绣着“加油”两个字,针脚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

“晚上我请客。”岳川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吃湘西菜,尝尝酸汤鱼,找找《边城》的味儿。”

湘西菜馆的包间里,酸汤鱼的酸辣气息与米酒的清甜香气交织在一起,在空气中缓缓弥漫开来。

陆哲急匆匆地抱着吉他赶到,他的身后紧跟着窦老。令人惊喜的是,老爷子的脚已经完全康复,而且他的嗓门似乎比以前更加响亮了。

一进门,窦老便迫不及待地高声喊道:“小岳!《挑山谣》的合唱版什么时候录制啊?我连板胡都带来啦!”

岳川赶忙起身,热情地为老爷子倒上一杯米酒,微笑着回答道:“您说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一切都听您的安排。不过今天呢,咱们先尝尝这道酸汤鱼,听说它比西安的泡馍还要酸呢,绝对够劲儿!”

窦老闻言,夹起一块鱼肉放入口中,仔细咀嚼后,砸吧砸嘴评价道:“嗯,这酸汤鱼虽然不如咱陕西的羊肉泡馍那么实在,但这味道嘛,倒是像极了《侠客行》里梅芳姑做的‘断肠草汤’,看着酸,吃着却有一股后劲呢!”

他的这番话引得众人一阵哄笑。就在这时,林野眼疾手快地掏出自己的速写本,迅速为窦老画起了像。

只见他寥寥数笔,便精准地捕捉到了老爷子眯眼微笑的神态,甚至连板胡上的纹路都被描绘得清晰可见。

“好小子,有两把刷子!”窦老看着画,突然说,“我那戏班的小徒弟们,天天吵着要学画画,你有空去教教他们?就画秦腔里的脸谱,比照着唱词画,记得牢。”

“愿意!”林野赶紧点头,“我还能把脸谱画在吉他上,陆哲老师弹唱的时候带着,肯定酷。”

陆哲眼睛一亮:“这个可以有!下次录《挑山谣》,我就用画满秦腔脸谱的吉他,中西合璧,炸翻录音棚!”

周曼举着手机进来,屏幕上是“文脉计划”联展的海报设计稿:左边是故宫的古碑拓片,右边是岳川的诗,中间用林野的速写连接,像条蜿蜒的河。

“故宫那边说,这海报一放出去,预约电话就被打爆了。”她笑着说,“还得感谢凌薇,照片拍得太有感觉,古碑的沧桑和诗句的鲜活,全出来了。”

窗外的天色暗了,菜馆的灯笼亮起来,红通通的光映在每个人脸上。

岳川看着眼前的热闹——窦老比划着秦腔的手势,林野埋头补画,陆哲弹起《渡口》的调子,夏晚晴跟着轻轻唱——突然觉得,所谓的“文化”,从来不是孤零零的字或画,是能凑在一起吃饭、聊天、吵吵闹闹的温度。

就像此刻桌上的酸汤鱼,酸得人皱眉,却越吃越暖;就像《边城》里的等待,看着孤单,却藏着最结实的盼头。

离开菜馆时,林野抱着窦老送的板胡模型,兴奋地说:“我明天就去戏班教画画!把秦腔脸谱和《侠客行》的江湖凑在一起,肯定有意思!”

岳川看着他的背影,对夏晚晴说:“这孩子比我们厉害,他不只是‘搬’故事,是真的把故事当成了自己的。”

夏晚晴踢了踢路边的小石子,石子滚进排水沟,发出清脆的响。“我们不也一样?”她侧头看岳川,路灯的光在她眼里跳,“你写的诗,我唱的歌,不都慢慢成了日子的一部分?”

夜风带着点凉意,吹得树叶沙沙响。岳川摸了摸口袋里老先生送的泰山日出画,画纸被体温焐得温热。

他知道,明天又有新的事要忙——联展的最后筹备,《侠客行》的服化道确认,还有窦老那句“明天录歌”的叮嘱。

但此刻,他只想慢慢走着,听陆哲在前面哼跑调的《挑山谣》,看林野举着板胡模型比划,感受身边夏晚晴偶尔碰到的胳膊肘。

这些琐碎的、温热的、带着点烟火气的瞬间,或许才是他“抄”了这么多故事,最想留住的东西。

就像《边城》的最后一句,他改了改,写在给读者的签售寄语里:

“日子还长,河还在流,我们慢慢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