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8章 熔炉

1937年的日子 第8章 熔炉

作者:打卡小达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08:36:54

第八章 熔炉

(一)

主力部队的驻地在太行山脚的蟠龙镇,青灰色的石墙爬满枯藤,屋檐下挂着的冰棱足有尺把长。李明远带着秋收连残部抵达时,镇口的哨兵用刺刀挑开他沾满血泥的衣襟,确认身份后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秋收连的同志辛苦了!王团长在司令部等着你们。”

司令部设在镇公所的土窑洞里,煤油灯把墙上的作战地图照得忽明忽暗。王团长是个独眼老兵,眼上的伤疤从眉骨一直延伸到嘴角,此刻正用红铅笔在地图上画着什么。

“你们来得正好,”他头也不抬地说,“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了三个联队,正在向蟠龙镇方向集结。”铅笔重重戳在地图上的双羊河位置,“这里有座铁路桥,是鬼子的补给命脉,三天后必须炸掉。”

李明远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双羊河铁路桥横跨峡谷,桥两侧是陡峭的山崖,桥面上铺着钢轨,桥下水流湍急。“我们需要多少人?”

“一个加强排,”王团长终于抬起头,独眼里闪着光,“但你们秋收连可以整编成一个连,配属两门迫击炮和两挺重机枪。”

李明远的喉咙发紧。从游击队到正规军,这是质的飞跃,但代价是更残酷的战斗。他想起马大山、石头,还有那些永远留在沼泽地的兄弟,突然觉得这晋升像块烧红的烙铁,烫手。

(二)

整编后的秋收连在蟠龙镇东头的打谷场集训。三十多个幸存者换上了崭新的灰布军装,却仍带着庄稼人的土气。二柱的步枪背带总往一边滑,他边走边往上拽,被教官骂得狗血淋头:“这是正规军!不是你们村的壮丁队!”

英子在战地医院帮忙,看着伤员被抬进来,血肉模糊的伤口里还嵌着弹片。她跟着卫生员学用镊子夹碎骨,手总是抖,镊子“当啷”掉在搪瓷盆里,惊得伤员直抽气。

“别慌,”卫生员是个姓周的女学生,说话带着江浙口音,“你看这弹片,要顺着肌肉纹理夹,不然会撕裂血管。”她示范着夹出块三角铁,血珠顺着镊子滴在地上,“战争就是这样,要学会和血打交道。”

英子点点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想起李明远胳膊上的刀伤,当时她也是这样颤抖着缝针,只是那时用的是缝衣针和棉线,现在换成了外科针和羊肠线。

(三)

三天后的午夜,秋收连出发了。李明远背着迫击炮零件,走在队伍最前面。二柱抱着重机枪,枪管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队伍里多了几个戴眼镜的新兵,据说是从抗大分配来的知识分子。

“报告连长,”一个叫张建国的新兵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我的绑腿总散开。”

李明远蹲下帮他重新绑紧:“记住,要从脚踝开始螺旋往上缠,最后打个死结。”他抬头看着新兵青涩的脸,突然想起石头,那个总把缴获的望远镜擦得锃亮的年轻人,“你以前是学生?”

“是的,”张建国的脸红了,“我爹是教书先生,听说要打鬼子,我就报名了。”

李明远没再说什么,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队伍继续前进,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一群移动的铁铸士兵。

双羊河铁路桥在黎明前抵达。李明远趴在山崖上往下看,桥面上每隔十米就有一个鬼子哨兵,探照灯扫来扫去,钢轨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桥东头停着两辆装甲车,发动机的轰鸣声震得谷底的水流都起了波澜。

“鬼子的巡逻规律是每小时一次,”侦查员报告,“装甲车会过桥到西岸,再返回来。”

李明远点点头,转向二柱:“等装甲车过桥,你带重机枪班封锁桥面,不能让一个鬼子过去。”他又看向张建国,“你带爆破组,把炸药包埋在桥墩下,导火索留长点。”

张建国的手在发抖,却坚定地点头:“保证完成任务!”

(四)

装甲车的轰鸣声由远及近,震得山崖都在颤抖。李明远攥紧了手里的驳壳枪,手心全是汗。他看见张建国带着爆破组悄悄摸向桥墩,身影很快消失在黑暗中。

“来了!”观察员低声说。

装甲车的探照灯扫过桥面,李明远看见桥上的鬼子哨兵正在换岗。他数到第三个哨兵时,突然听见“咔嗒”一声——是张建国的炸药包被发现了!

“打!”李明远吼道,扣动扳机。

二柱的重机枪怒吼起来,子弹像雨点般扫向桥面。鬼子哨兵措手不及,纷纷倒在血泊中。张建国带着爆破组冲出来,抱着炸药包往桥墩下跑,却被装甲车的机枪火力压制,趴在地上动弹不得。

“掩护!”李明远带着突击队冲下山崖,手榴弹雨点般砸向装甲车。“轰隆”一声,一辆装甲车被炸得歪向一边,堵住了桥面。

张建国趁机冲过去,把炸药包塞进桥墩裂缝。他刚要拉导火索,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大腿,鲜血瞬间染红了裤腿。

“建国!”李明远大喊,冲过去把他拽到一块岩石后。

“连长,我能行!”张建国咬着牙,从怀里掏出导火索,“帮我点根火柴!”

李明远颤抖着划亮火柴,火苗在风里摇晃。张建国的手也在抖,导火索怎么也点不着。

“让我来!”二柱突然冲过来,抢过火柴。他的肩膀中了一枪,鲜血顺着胳膊往下淌,却仍坚持着点燃了导火索。

导火索“滋滋”地燃烧,李明远背起张建国就跑。他们刚跑到安全地带,身后传来“轰隆”一声巨响,桥墩被炸塌了半边,桥面开始倾斜。

“成功了!”二柱咧嘴笑,却突然倒在地上——他的胸口又中了一枪。

李明远抱着他,看见他的瞳孔在渐渐扩散:“坚持住!卫生员马上就到!”

二柱却摇了摇头:“连长,我……我没给俺爹丢脸吧?”

“没有,”李明远的眼泪掉在二柱脸上,“你是好样的,是秋收连的骄傲。”

二柱笑了,笑得像个孩子:“连长,等打完鬼子……我想回家看看俺爹,他……他还等着我给他带军功章呢……”

他的头慢慢垂了下去,眼睛还睁着,望着远方的天际——那里,一轮红日正从太行山后缓缓升起。

(五)

回到蟠龙镇时,天正下着大雪。李明远站在镇公所的院子里,看着雪地上的血迹被白雪覆盖。他的军装破了好几个洞,胳膊上的绷带渗着血,却浑然不觉。

王团长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打得好!铁路桥被炸断,鬼子的补给线瘫痪了。”他递过一份电报,“军区来电,要调秋收连去娘子关支援,那里战事吃紧。”

李明远接过电报,手指在冰冷的电报纸上摩挲。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但他也知道,只要还有一个人在,秋收连就不会倒下。

他望向镇东头的打谷场,那里堆着新收的麦子,金黄的麦垛在雪地里格外醒目。他想起马大山、石头、张建国,想起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兄弟,突然觉得这金黄的麦垛像一座丰碑,纪念着所有为这片土地付出生命的人。

“准备出发吧,”他对身边的通讯员说,“告诉同志们,收拾好装备,明天一早就去娘子关。”

通讯员敬了个礼,转身跑开。李明远又看了一眼麦垛,然后转身走进司令部。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很艰难,但他不会退缩,因为他的身后,是无数双期待的眼睛,是无数个像张建国一样渴望和平的灵魂。

雪越下越大,天地间一片白茫茫。但李明远知道,在这白色的掩盖下,种子正在悄悄发芽,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而他们,就是守护这片土地的种子,无论经历多少风雨,终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长成最坚韧的麦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