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20章 血火城墙:攻城失利与战争之思

血火城墙:攻城失利与战争之思

一、拂晓的冲锋号与城墙下的血色

惊蛰的拂晓带着料峭寒意,县城东门的谯楼刚敲过四更梆子,李明远举着望远镜的手已浸出冷汗。城墙在晨雾中像条青黑色的巨蟒,三丈高的砖墙上,鬼子的重机枪巢闪着金属冷光,垛口后隐约可见戴着钢盔的脑袋——那是松井从济南调来的援兵,带着两门九二式步兵炮,炮口正对着开阔的冲锋路线。

“吹号!”李明远的声音被风撕得发颤。冲锋号穿透晨雾,赵铁山一挥手,二十门土炮同时轰鸣,铁砂混着碎石砸在城墙上,却只溅起零星砖屑。“他娘的!”赵铁山骂了句,举着大刀就要往前冲,被李明远死死按住:“等等!”

话音未落,城墙上的重机枪突然喷吐火舌,“哒哒哒”的声响像死神的鼓点。最前排的战士刚跑出三步,就像被割倒的麦子般倒下,鲜血在冻土上洇开,很快又被晨霜冻成暗红。

“抬枪队!压制火力!”赵铁柱嘶吼着,三十支抬枪同时发射,铁砂打在砖墙上噼啪作响,却连机枪巢的钢板都没击穿。城墙上的鬼子笑得嚣张,有个军官甚至站在垛口前比划着砍头的手势。

“开城门!”赵铁山红着眼,让人推着用铁轨焊成的“撞门车”往前冲。那车裹着厚木板,本以为能撞开木门,谁知刚到护城河桥,城墙上就扔下几颗手榴弹,“轰隆”几声,推车的战士被炸得血肉模糊,撞门车卡在桥中间,成了显眼的靶子。

“二营爆破!”李明远对着传令兵喊。马老根的坑道早已挖到城墙下,两百斤炸药被导火索连着,只等点火。可没等导火索烧完,城墙上的迫击炮就响了——鬼子的观察员显然发现了坑道入口,炮弹精准地落在那里,泥土混着断木冲天而起,五个负责点火的矿工瞬间没了踪影。

“娘的!”马老根抓着铁锹就要往坑道冲,被战士死死拉住。他眼睁睁看着城墙下的炸药没响,而冲锋的弟兄们正被重机枪成片扫倒,嘴唇咬得淌血。

二、涵洞突围与迫击炮的精准杀戮

东门受挫,水生的三营在南门尝试从涵洞突破。十几个战士背着步枪,踩着及腰的冰水往涵洞深处走,水凉得刺骨,脚下的淤泥里还缠着水草。走在最前的小柱子突然喊:“有铁丝网!”

涵洞中段被鬼子拉了三道铁丝网,上面还挂着铃铛。水生让人用铁剪子剪断,刚弄开一个口子,外面就传来“咻咻”的炮弹破空声——迫击炮!战士们赶紧往涵洞两侧躲,炮弹却像长了眼睛似的,精准地落在涵洞口,震得洞顶掉土,冰水混着碎石灌进来,三个战士被埋在下面。

“鬼子怎么知道咱在这?”水生抹了把脸上的泥水,突然看见涵洞口漂着个竹筒——是之前用来探路的,上面绑着的红布条被炮弹引燃,成了最显眼的标记。“撤!”他咬着牙下令,刚带着人退到河边,城墙上的重机枪就扫了过来,子弹打在水里溅起密密麻麻的水花。

此时的东门已变成修罗场。赵铁山的一营伤亡过半,抬枪队的弹药打光了,土炮的炮管因为连续发射开始发烫,有两门甚至炸了膛,伤了自己人。周桂兰的医疗队在护城河对岸的土坡后抢救伤员,药箱里的绷带很快用完,姑娘们只能用自己的衣襟裹住战士的伤口,血渗透粗布,像开了片红梅花。

“李营长!撤吧!”赵铁山拖着受伤的腿爬回来,他的大刀上卷了刃,身上的蓝布军装被血浸透,“再冲就是送死!”

李明远望着城墙上狞笑的鬼子,望着开阔地上倒着的弟兄,望着那些还在挣扎着往前爬的战士,心脏像被重锤砸着。他一直以为土炮、坑道能弥补装备差距,以为弟兄们的勇猛能胜过鬼子的机枪,可此刻才明白——农业国的血肉之躯,在工业国的钢铁炮火面前,竟是如此脆弱。

“吹撤退号!”李明远的声音嘶哑,号兵的号声带着哭腔,在枪炮声中显得格外凄厉。

三、血色黄昏与正规军的接应

撤退比冲锋更难。鬼子发现他们要撤,竟打开城门追了出来,骑兵在后面砍杀,迫击炮在人群中炸开。赵铁山让人架起仅剩的两挺缴获的重机枪,对着追兵扫射,才勉强挡住一阵。

“往西北山坳撤!”李明远指着远处的林子,那里有之前约定的接应点。可没等跑出半里地,鬼子的骑兵就追了上来,马刀劈砍的声音和战士们的惨叫声搅在一起。张老汉的儿子虎子举着锄头迎上去,被马刀削掉半只胳膊,他还在喊“杀鬼子”,又被一枪打穿胸膛。

周桂兰背着伤员往后撤,药箱丢了,只剩下几瓶麻药。有个战士的腿被炮弹炸断,拉着她的手说:“周姑娘,别管俺,给俺颗手榴弹……”她没说话,咬着牙把人往背上拖,脚下的血让她几次滑倒,膝盖磨得血肉模糊。

就在这绝望时刻,西北山坳里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是八路军正规部队的捷克式机枪!三挺机枪组成交叉火力,瞬间把鬼子的骑兵压了回去。一个穿着灰色军装的连长带着队伍冲过来,他们的步枪是崭新的三八式,身上背着手榴弹,还有两门迫击炮——但他们的炮弹打得很准,专炸鬼子的机枪巢。

“是独立营的王连长!”李明远又惊又喜。这是军分区提前安排的接应,他本以为用不上,没想到成了救命稻草。

王连长跑到李明远身边,大喊:“快撤!我们掩护!”他的队伍训练有素,战士们趴在地上射击,精准的枪法压制得鬼子抬不起头。有个神枪手专打城墙上的重机枪手,枪响人倒,三两下就让鬼子的机枪哑了火。

借着掩护,李明远的队伍终于撤进了山坳。回头望去,县城东门的开阔地上,到处是倒着的人影和燃烧的担架,护城河的水被染成了红色,连晨雾都带着血腥味。

四、山坳里的清点与沉默的账本

清点人数时,周小满的笔几次掉在地上。一营最初一百八十人,现在只剩七十五人;二营的矿工支队牺牲了三十七个,都是跟着马老根从煤窑里出来的弟兄;三营最惨,涵洞突围时折了一半,水生的胳膊被炮弹片划伤,正由周桂兰包扎。

武器损失更触目惊心:二十门土炮炸了五门,剩下的也成了废铁;抬枪队全军覆没,三十支抬枪只剩四支能用;缴获的重机枪被打坏了枪管,成了摆设;最心疼的是赵铁柱带出来的连发土枪,有十七支随着战士永远留在了城墙下。

“粮食……还剩两袋。”周小满的声音带着哭腔,“药坊的草药全没了,周姑娘她们……”

周桂兰正给伤员换药,闻言摇了摇头,眼眶通红:“别说药了,连干净的布都没了。有七个弟兄……没撑过来。”

马老根蹲在地上,用手抠着泥土里的血渍,嘴里反复念叨:“坑道明明算好了位置,怎么会被发现?两百斤炸药……要是响了,城墙肯定能炸开……”

赵铁山把卷刃的大刀扔在地上,一拳砸在树上,树干震动,落下几片枯叶:“他娘的!咱的土炮打不穿城墙,人家的迫击炮一炮一个准!这仗怎么打?”

李明远没说话,他走到王连长身边,看着正规军战士擦拭武器。他们的步枪保养得极好,枪膛锃亮;迫击炮的炮管上刻着刻度,显然是经过校准的;连战士们的绑腿都打得整整齐齐,和自己队伍里那些五花八门的装备形成鲜明对比。

“李营长,”王连长递给他一壶水,“不是你们打得不好,是装备差距太大。鬼子的城墙是用水泥砌的,土炮的铁砂根本没用;他们的迫击炮有瞄准镜,咱们的土办法拼不过。”

李明远喝了口冷水,喉咙里像火烧:“我知道。以前总觉得,只要弟兄们敢拼,有百姓支持,就能赢。可今天才明白,农业国打工业国,光靠人命填……填不起。”

王连长叹了口气:“军分区让我带句话,你们这次攻城虽败,但摸清了鬼子的布防。司令员说,别着急,咱们得等,等有了重武器,等正规部队集结完毕,再一起动手。”

“等?”赵铁山吼了起来,“那城墙下的弟兄白死了?”

“没白死!”李明远突然站起来,声音沙哑却坚定,“他们的血不能白流!得让我们明白,打仗不能只靠勇,得靠脑子,靠法子,靠能跟鬼子抗衡的家伙!”

五、血的教训与新的思路

夜里,山坳里的篝火忽明忽暗。李明远和各队骨干围坐着,没人说话,只有偶尔传来的伤员呻吟声。周桂兰煮了锅野菜汤,没人动,汤很快凉了。

“我错了。”李明远先开了口,火光映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不该急着攻城。总觉得队伍扩编了,有土炮了,就能拿下县城,忘了鬼子的装备比咱强太多。”

他从怀里掏出皱巴巴的纸,上面是之前制定的攻城计划,现在被血渍染了大半:“你们看,这里写着‘用土炮轰开城门’,可咱的土炮连砖缝都打不进去;这里写着‘坑道爆破’,却没算到鬼子的迫击炮能精准定位。这不是计划,是瞎指挥!”

“李营长,不能怪你……”水生的胳膊缠着绷带,说话时牵动伤口,疼得皱眉,“谁也没想到鬼子的城墙这么结实,迫击炮这么准。”

“不,得怪我。”李明远摇头,“我忘了,鬼子有兵工厂,能造机枪、迫击炮;咱只有土法上马的铁厂,造的枪打不远,炮炸不响。这不是战术问题,是工业底子的差距。”

王连长在一旁补充:“鬼子的重机枪是水冷式的,能连续射击;他们的迫击炮有标尺,误差不超过五米。咱们的土办法,比如用竹筒探路、用红布条标记,在人家的观测设备面前,等于告诉他们‘我们在这’。”

马老根突然拍了下大腿:“我知道了!煤窑里的硫磺纯度不够,造的炸药威力差;铁厂的焦炭火力不足,枪管淬不上火,所以打几枪就炸膛。咱得先把工厂搞好,造不出迫击炮,至少得造能打穿城墙的炮!”

“还有战术。”赵铁山摸着受伤的腿,“不能再硬冲了。鬼子的重机枪在城墙上,视野开阔,咱得想办法让他们看不见,比如……用烟?”

周桂兰也说:“药坊得改进。今天很多弟兄不是当场牺牲的,是流血太多没救过来。咱得造止血更快的药,得学正规军的包扎法子,不能光靠草药。”

李明远听着大家的话,心里渐渐亮堂起来。他从王连长那里借了本《步兵操典》,虽然很多字不认识,但上面的插图让他明白:打仗不是光靠勇猛,更要靠协同、靠技术、靠对装备的了解。

“王连长,”他抬起头,眼神里重新有了光,“能请你们的教官给咱上课吗?教咱怎么用机枪,怎么躲迫击炮,怎么搞侦察……还有,你们的兵工厂,能不能……”

“能!”王连长一口答应,“军分区早有这个意思。咱们是一家人,你们的根据地扩大了,对咱们也有利。我回去就请示,派教官来,再支援你们些枪管、炸药——虽然不多,但能让你们的铁厂造得更好。”

六、残月下的誓言

天快亮时,王连长带着正规军掩护他们往根据地深处转移。路过之前的战场时,战士们默默地把牺牲弟兄的遗体抬上车,赵铁山用刺刀在每个坟堆前刻了个十字,嘴里念叨:“弟兄们,等着,咱一定回来,用鬼子的血给你们报仇!”

周桂兰把仅存的麻药洒在坟前,眼泪掉在土里:“安息吧,下次再来,咱能让你们少受点罪。”

李明远走在最后,手里攥着块从城墙上崩下来的砖。砖很坚硬,上面还沾着血,是自己弟兄的血。他想起穿越前看过的历史书,说抗日战争是农业国对工业国的抗争,以前没真切感受,现在才明白这字里行间的沉重——那是无数血肉之躯铺就的道路。

“李营长,”周小满跟上来,递给他新的账本,“这是损失清单,还有……各队的新想法。”

账本的背面,是大家七嘴八舌写下的字:

- 造无烟炸药,不然爆炸有烟,容易被发现;

- 铁厂用更好的焦炭,提高枪管硬度;

- 学正规军搞伪装,用树枝、泥土盖住工事;

- 派侦察兵摸清楚鬼子的迫击炮阵地,先打掉它;

- 找县志,看看有没有城墙的薄弱点,比如地基……

李明远翻着账本,突然笑了,虽然眼眶还红着:“好,好!知道疼了,就知道该怎么变了。土办法不行,就学新办法;土炮不行,就造更好的炮;咱工业底子薄,就一点点攒——总有一天,咱的炮能打穿城墙,咱的战士不用再当活靶子!”

残月下,队伍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虽然损失惨重,但每个人的眼神里都多了些东西——不再是盲目的勇猛,而是带着血的教训后的坚韧与清醒。他们知道,拿下县城的路还很长,农业国追赶工业国的路更长,但只要方向对了,一步一步走,总能走到。

“回根据地。”李明远挥了挥手,“先修工厂,再练队伍,下次来,咱不仅带弟兄,还带能跟鬼子较劲的家伙!”

风穿过林子,带着远处县城的炮声,也带着根据地的炊烟味。战士们互相搀扶着往前走,脚印深深浅浅,却异常坚定——那些牺牲在城墙下的弟兄,终究会化作他们前进的力量,让这条路,走得更稳,更有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