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42章 遍地烽烟砺锐刃,星火渐成燎原势

第四十二章 遍地烽烟砺锐刃,星火渐成燎原势

(一)

南关的晒谷场,如今成了真正的练兵场。晨曦刚漫过东边的山梁,队员们的喊杀声就震得槐树叶簌簌往下掉。张猛光着膀子,正带着新兵练刺杀,他手里的三八步枪来回突刺,枪身带起的风声“呜呜”作响,刺向对面举着藤牌的老兵时,总能在离牌面寸许处稳稳停住。

“出枪要快,收枪要狠!”张猛的嗓门比机枪还响,汗水顺着他古铜色的脊梁往下淌,在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别学鬼子那套花架子,咱要的是一刺见血,再快的花活,不如扎扎实实捅进他心窝子!”

小王举着新领的三八大盖,跟着口令刺出,枪托撞在肩头生疼,却咬着牙不肯停。他左胳膊上缠着块红布,是二柱子牺牲那天他自己系的,说是“血债得用血还”。旁边的老兵见他枪身不稳,伸手扶住枪管:“手腕别晃,像端着碗水似的,稳住了才有准头。”

李明远站在土坡上,看着场子里的景象,手里把玩着颗手榴弹。老马被王医生搀扶着坐在旁边,后背的伤还没好利索,却执意要来看训练,手里的拐杖在地上敲得“咚咚”响:“连长,你看小王那股劲,像不像刚参军的二柱子?”

李明远笑了笑,目光转向西边的铁匠铺。赵铁匠正蹲在门口,用缴获的铁轨锻打新的破甲棍,红热的钢条在他锤下渐渐成型,火星溅在他缺了两根手指的左手上,他眼皮都没眨一下。铺子里堆着小山似的武器零件——九二式重机枪的枪管、歪把子的弹匣、三八步枪的枪栓,都是从黑风口和鹰嘴崖战场上捡回来的,被他拆洗得锃亮。

“赵师傅,”李明远走过去,指着铁砧上的钢条,“这批破甲棍做得短点,方便新兵挥舞,顶端再焊个倒钩,勾住鬼子的衣服就别想跑。”

赵铁匠直起身,用粗布擦了擦汗:“放心吧连长,保准比上次的好用!昨晚我琢磨着,给棍身缠上浸了桐油的麻绳,雨天也不滑手。”他指了指墙角的木箱,“机枪零件都收拾好了,等凑够三挺,就能拼出一挺能用的。”

(二)

三日后的深夜,西河口检查站的煤油灯忽明忽暗。两个伪军缩在铁皮棚里打盹,枪靠在墙角,裤腰带上的钥匙串随着鼾声“叮当作响”——这是县城通往西边乡镇的要道,每天只有两趟马车经过,鬼子觉得偏僻,只派了两个伪军看守,连机枪都没配。

“就是这儿。”李明远趴在棚子外的芦苇丛里,对身后的五个新兵比划,“记住步骤:先摸掉哨兵,再搜武器和弹药,动作要轻,别弄出动静。”

新兵里的大虎咽了口唾沫,攥着刚领的短铳,手心全是汗。他爹是被这检查站的伪军抢粮时打死的,今天主动请缨来打头阵。李明远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怕,跟着我学。”

两人像泥鳅似的钻进棚子,伪军的鼾声正响。李明远示意大虎捂住左边那人的嘴,自己则伸手扣住右边伪军的喉咙,稍一用力,那家伙哼都没哼就软了下去。大虎学着他的样子,却因为紧张用了蛮力,把左边的伪军掐得蹬了两下腿,才彻底不动。

“手太生。”李明远低声说,指着伪军腰间的钥匙,“去开弹药箱,我搜武器。”

棚子角落的木箱里,竟藏着二十多发步枪子弹和两颗手榴弹——显然是伪军私藏的。大虎抱着子弹,眼里冒光:“连长,这下发财了!”

“别声张。”李明远扛起墙角的两支老套筒,“放吧。”大虎掏出赵铁匠做的“土炸药”,拉开引线扔进棚子,两人赶紧钻进芦苇丛。“轰隆”一声,铁皮棚被炸得飞上天,火光映红了河面。

回程的路上,大虎还在兴奋:“连长,这比种地过瘾!”李明远却板起脸:“记住,打仗不是过瘾,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安稳种地。下次动手,手脚再轻些,别让尸体太难看——咱是军人,不是屠夫。”

(三)

接下来的半个月,南关周边的鬼子据点像被捅了的马蜂窝,天天出事。

先是北山坡的炮楼,夜里被人摸了岗哨,鬼子的三八步枪被偷得只剩两支,留下张纸条:“借枪一用,日后奉还——南关游击队”。守炮楼的鬼子小队长气得哇哇叫,却连人影都没见着。

再是东河桥的检查站,白天还耀武扬威的伪军,傍晚就被发现全被捆在桥桩上,嘴里塞着破布,身上的枪和子弹被搜得一干二净,桥头还挂着串鞭炮,噼里啪啦响了半夜,把附近的鬼子引来时,游击队早就没影了。

最绝的是南洼子的粮仓据点。那里驻着一个班的鬼子,守着刚从百姓那抢来的粮食。李明远让人半夜往据点扔了十几个“烟雾弹”——赵铁匠用硫磺和干辣椒做的,呛得鬼子抱着脑袋往出跑,正好撞进埋伏圈,被队员们用棍子打得鼻青脸肿,粮食全被运了回来,分给了各村的百姓。

“连长,这招太损了!”张猛扛着缴获的机枪,笑得直不起腰,“听说那据点的鬼子现在见了辣椒就发抖,吃饭都不敢放调料。”

李明远正在清点武器,桌上摆着新缴获的三挺歪把子、五十多支步枪、三百多发子弹,还有两箱罐头——是从一个鬼子运输小队手里“截”的。“损?”他拿起罐牛肉罐头,扔给旁边的小王,“对付豺狼,就得用猎枪。等咱把周边的据点都清干净,县城就是孤家寡人,到时候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

(四)

这天,狗剩从县城侦查回来,带回个消息:西南角的王家堡炮楼,守着的鬼子最近换了个小队长,叫田中,是个出了名的“酒蒙子”,每天傍晚都要带着两个卫兵去村里抢酒喝,把炮楼扔给四个伪军看守。

“这可是个好机会。”张猛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那炮楼里有鬼子的弹药库,我早就想去摸摸了!”

李明远却没立刻答应,翻看着狗剩画的炮楼地图:“炮楼有三层,弹药库在底层,门是铁皮的,得用炸药炸。田中虽然爱喝酒,但卫兵的枪法准,不能大意。”他指着地图上的村西头,“这里有片老坟地,适合埋伏,等田中去抢酒,就先收拾他,再回头端炮楼。”

半夜的王家堡,月色被乌云遮了大半。田中果然带着两个卫兵,醉醺醺地往村里走,手里还拎着个空酒葫芦,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日文歌。刚走到坟地边,突然从坟头后窜出几条黑影——是张猛带着的队员,手里的破甲棍带着风声砸过来。

“八嘎!”田中醉意醒了大半,拔刀就砍,却被张猛用步枪挡住,另一个队员趁机一棍砸在他后脑勺,这家伙哼都没哼就倒了。两个卫兵刚举枪,就被小王和大虎扑上去按住,短铳顶在脑门上,吓得赶紧扔了枪。

“快去炮楼!”张猛捆住三个鬼子,对队员们挥手。炮楼里的四个伪军正凑在一起赌钱,听见外面的动静刚想探头,就被从天而降的手榴弹炸懵了。队员们冲进炮楼,没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伪军,打开底层的弹药库一看——里面堆着整整二十箱子弹,还有五挺崭新的歪把子机枪,连油封都没拆!

“我的娘哎,这下发大财了!”大虎抱着子弹箱,激动得直哆嗦。张猛却盯上了墙角的一个木箱,打开一看,里面是十几颗掷弹筒炮弹,他赶紧盖好:“轻拿轻放!这玩意炸了,咱都得上天!”

(五)

消息传回南关,百姓们比过年还高兴。周镇长带着几个老人,抬着刚蒸好的馒头送到队部,张婶拉着李明远的手,眼泪直流:“李连长,你们可算替王家庄的百姓出了口气!那田中抢了张寡妇家最后一坛米酒,还把人推倒在地,作孽啊!”

李明远把馒头分给队员,自己拿起一个,咬了口:“婶子放心,以后这些狗东西再敢作恶,咱就打断他们的腿!”他看向晒谷场,那里已经堆不下缴获的武器,赵铁匠正带着几个百姓,往山神庙的地窖里搬弹药箱,一趟又一趟,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老马的伤好得差不多了,正教新兵们用掷弹筒。他架起缴获的掷弹筒,瞄准远处的土坡,“嗖”的一声,炮弹拖着尾焰飞出去,“轰隆”一声炸出个大坑。新兵们看得眼睛发亮,纷纷抢着要试。

“别急,”老马笑着说,“这玩意看着简单,得算准距离和风向,不然打不准还容易炸着自己。”他指着炮弹上的刻度,“看见没?这是射程表,三百米内,误差不能超过五米,不然就是浪费弹药。”

李明远站在土坡上,望着远处县城的方向。那里的炮楼还亮着灯,但周边的据点已经被拔掉了大半,就像砍树先除根,剩下的主干,迟早会被风吹倒。狗剩跑过来,手里拿着幅新画的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县城周边所有被拔掉的据点,像一串糖葫芦。

“叔,就剩最后三个了。”狗剩指着地图上的红点,“等拔掉这三个,咱就能打县城了吧?”

李明远摸了摸他的头,目光落在晒谷场的队员们身上。经过这些天的战斗,新兵们已经褪去了青涩,眼神里多了股狠劲和默契。大虎能熟练地用短铳打移动靶,小王的机枪打得又快又准,连最胆小的书生,现在也敢端着刺刀冲锋了。

“快了。”李明远说,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等咱把这三个据点拔掉,凑够足够的弹药,就让赵铁匠把那挺九二式重机枪装好,到时候,咱就敲开县城的大门,让鬼子和汉奸知道,这地盘,姓中不姓日!”

夕阳的金辉洒在南关的土地上,给武器堆镀上了层暖色。队员们的训练声、赵铁匠的打铁声、百姓们的谈笑声混在一起,像首充满力量的歌。李明远知道,现在的南关,就像一堆干透的柴,只要一点火星,就能燃起燎原大火,把所有的黑暗都烧干净。

他转身往队部走,步伐坚定。桌上的地图,已经被红笔圈得密密麻麻,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圈——县城。那里,将是他们的下一个战场,也是终结一切苦难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