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39章 兵临城下布棋局,暗线先探县城防

(一)

南关的晒谷场上,新缴获的武器堆成了小山。九二式重机枪被擦拭得锃亮,枪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旁边码着整整齐齐的弹药箱,木箱上的日文“军用”字样被队员们用刀划得乱七八糟。李明远踩着木凳,站在谷堆上清点人数——经过黑风口一战,队伍又扩充了三十多人,有从炮楼解救的百姓,也有主动来参军的青年,个个眼神里都燃着劲。

“张猛!”李明远喊了一声,正在给歪把子机枪换弹匣的张猛立刻直起身,手里还攥着沾满机油的抹布。“你带一队,把黑风口缴获的粮食分下去,重点给军属和受伤的百姓送过去。”

“二柱子!”胳膊缠着绷带的二柱子从人群里挤出来,怀里抱着刚修好的破甲棍,棍头新焊了块铁轨钢,沉甸甸的。“你带三个弟兄,去县城周边侦查,摸清楚城门的换岗时间、鬼子巡逻路线,特别是宪兵队的位置——记着,别硬碰硬,天黑前回来。”

“赵铁匠!”蹲在角落锻打刺刀的赵铁匠抬起头,左手的断指处缠着厚布,铁砧上的红热钢条正冒着白烟。“把那挺九二式重机枪拆了,零件分类装好,咱暂时带不动,先藏在山神庙的地窖里,用的时候再取。”

吩咐完这些,他跳下谷堆,走到晒谷场边缘的石头旁,那里蹲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正是从黑风口炮楼救出来的孩子,名叫狗剩。狗剩手里攥着根木炭,在地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炮楼,见李明远过来,赶紧站起来,把木炭往背后藏。

“画得不错。”李明远笑着蹲下来,指着地上的画,“这炮楼的楼梯画反了,应该在西侧,你画成东侧了。”狗剩红着脸挠挠头,李明远却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给,把你记得的县城里的炮楼位置都画下来,越详细越好。”

狗剩眼睛一亮,接过本子和木炭,趴在石头上画起来。他爹曾是县城的泥瓦匠,带着他给鬼子修过炮楼,对城里的布防门儿清。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里,县城的轮廓渐渐清晰——东门有两座炮楼,守着通往黑风口的路;西门是粮仓,驻着一个小队的鬼子;南门靠近宪兵队,戒备最严;北门是护城河,只有一座吊桥,平时很少开。

“这是啥?”李明远指着画里一个被圈起来的院子,狗剩笔下的院子有高高的围墙,门口画着两个交叉的枪。“是维持会会长的宅院,”狗剩压低声音,“我爹说,那里的地窖通着鬼子的军火库,有暗道。”

李明远的手指在那处画了个圈,眼里闪过精光。

(二)

日头偏西时,二柱子带着侦查队员回来了。他肩上扛着个麻袋,一进门就嚷嚷:“连长,你猜咱摸着啥好东西了?”麻袋解开,滚出三个铁皮罐头,还有个小巧的望远镜——是从县城外巡逻的伪军身上“借”来的。

“说正事。”李明远接过望远镜,镜片里映出远处的山影,清晰得连松树的枝桠都看得见。

二柱子抹了把脸,正经起来:“东门换岗是寅时和申时,各换一次,每次换岗有十分钟空档,只有两个鬼子带着五个伪军;西门的粮仓有铁丝网,巡逻队每刻钟走一趟,墙角有棵老槐树,能爬上去;南门最麻烦,宪兵队的狼狗厉害得很,隔着五十步就能闻见生人味;北门的吊桥晚上亥时就收,守桥的是两个老鬼子,爱喝酒,半夜总在桥楼里打盹。”

他从怀里掏出张草图,上面用歪歪扭扭的线条标着路线:“还有个发现,县城里的伪军队长王秃子,每天傍晚都要去城南的‘醉春楼’,带两个卫兵,枪都揣在腰里不掏出来。”

“王秃子?”李明远想起被放走的王麻子,“是王麻子的表哥?”

“正是!”二柱子拍大腿,“这货贪财得很,听说跟维持会会长不对付,总想着自己捞好处。”

李明远手指敲着桌子,忽然笑了:“看来,得给王秃子送份‘大礼’。”

(三)

三更天的县城,城墙根的阴影里窜过三个黑影。李明远带着张猛和狗剩,借着月光往南门摸去。狗剩熟悉城里的路,在前面带路,脚步轻得像猫,手里还攥着把短铳——是李明远特意给他的,说是“壮胆”。

“前面就是醉春楼。”狗剩指着巷子尽头的红灯笼,灯笼下的门脸挂着“客满”的木牌,隐约有划拳声传来。李明远示意张猛在巷口警戒,自己跟着狗剩绕到后门,后门虚掩着,门缝里漏出酒气。

两人刚摸进去,就听见厢房里传来王秃子的声音:“他娘的,会长那老东西又吞了三成粮,当老子不知道?”另一个声音谄媚道:“队长息怒,等咱跟皇军多要点好处,迟早比他风光。”

李明远使了个眼色,狗剩从怀里掏出个纸包,里面是从黑风口缴获的金条——是松井准备送给上司的“孝敬”。他把纸包从窗缝塞进去,轻轻敲了三下窗户,拉着李明远躲到廊柱后。

厢房里的声音停了,很快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王秃子举着油灯走到窗边,捡起纸包打开,倒抽一口凉气:“金条!哪来的?”

“王队长若想发财,明晚三更,北门吊桥见。”李明远的声音从暗处传来,不大却清晰,“带上你最信得过的弟兄,别耍花样。”

说完,他拉着狗剩就走,身后传来王秃子的惊呼声:“谁?站住!”

两人借着阴影跑出醉春楼,张猛早在巷口接应,三人一路疾行,到城墙根时,狗剩突然指着墙根的排水口:“从这儿能出去,我爹修城墙时留的。”那排水口仅容一人通过,里面又黑又臭,李明远先钻进去,在另一头接住狗剩,张猛最后跟上,三人爬出来时,浑身都是污泥,却没人在意。

“这王秃子会来吗?”张猛抹着脸问,污水顺着他的下巴往下滴。

“会。”李明远望着县城的方向,灯笼的光在夜色里明明灭灭,“这种人,见了金条比见了亲爹还亲,只要给他够多好处,让他卖鬼子都干。”

(四)

第二天夜里,北门吊桥果然有了动静。李明远带着二柱子和五个队员,藏在护城河对岸的芦苇丛里,手里的步枪都上了膛。三更刚过,吊桥缓缓放下,王秃子带着四个伪军,提着灯笼走过来,灯笼的光映着他光秃秃的脑袋,油光锃亮。

“李连长?”王秃子的声音发颤,不时往四周看,“金条……还有吗?”

李明远从芦苇丛里站起来,手里掂着个沉甸甸的布包:“只要你说实话,金条有的是。”他扔过去一块金条,王秃子赶紧接住,咬了咬,眼里的光更亮了。

“你想知道啥?”

“县城里的鬼子有多少?军火库在哪?”

王秃子咽了口唾沫:“城里有一个中队的鬼子,三百多人,还有咱伪军一个营,不过大半是混饭吃的。军火库……真在维持会会长的地窖里,钥匙只有会长和宪兵队队长有。”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后天有批军火从省城运来,走东门,就一辆卡车,押车的只有十个鬼子。”

李明远心里一动:“消息准?”

“准!我小舅子在车站当差,亲耳听见的。”王秃子又伸出手,“那批军火要是……”

“事成之后,分你两成。”李明远打断他,“但你得帮个忙——后天中午,想法子把东门的巡逻队引开一刻钟。”

王秃子拍着胸脯:“没问题!就说抓到游击队的探子,保证把他们引到西门去!”

(五)

回到南关时,天快亮了。李明远立刻召集队员开会,把王秃子的消息一说,张猛第一个站起来:“干!截了那批军火,咱的重机枪就不愁子弹了!”

“但得防着王秃子耍诈。”二柱子摸着胳膊上的绷带,“这种人翻脸比翻书还快,说不定早就报信了。”

李明远点头:“所以得做两手准备。张猛带一队,埋伏在东门到县城的必经之路——鹰嘴崖,那儿地势险要,适合打伏击;二柱子带轻机枪组,藏在东门附近的破庙里,要是王秃子敢耍花样,就端了东门的岗哨;我带剩下的弟兄,去维持会附近接应,顺便摸摸军火库的底。”

他看向狗剩,孩子正坐在角落,用木炭在墙上画鹰嘴崖的地形——那里他跟着爹采过药,熟悉得很。“狗剩,你跟张猛一队,给他们指认鹰嘴崖的埋伏点。”

狗剩挺起胸膛:“保证完成任务!”

散会后,队员们各自准备去了。赵铁匠的铁匠铺里“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他正把新缴获的铁轨锻打成手榴弹外壳,火星溅在地上,像撒了把星星。小王和几个新兵在练习投掷手榴弹,一声声闷响从训练场传来,震得地上的尘土都在跳。

李明远站在晒谷场边,望着县城的方向。晨雾里,城墙的轮廓若隐若现,像一头沉睡的巨兽。他知道,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但他心里踏实——手里有了足够的武器,有了可靠的弟兄,还有了王秃子这条暗线,就像布好了一盘棋,只等时机一到,就能落子定乾坤。

狗剩跑过来,手里拿着幅画,是他画的南关学堂,虽然歪歪扭扭,却能看出有窗户、有门,还有个小小的旗杆。“叔,等打跑了鬼子,咱的学堂就盖成这样,行不?”

李明远接过画,阳光透过雾霭照在画上,暖融融的。“行。”他摸了摸狗剩的头,“不仅要盖学堂,还要盖铁匠铺、盖粮仓,让大家都有饭吃,有书念。”

远处的山坳里,传来队员们的喊杀声,整齐而有力,像春雷滚过大地,带着破土而出的力量。李明远知道,用不了多久,这声音就会传到县城里,传到每一个被鬼子压迫的百姓耳中,让他们知道,希望,已经离得不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