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9章 芦苇荡的粮仓与暗夜里的歌声

1937年的日子 第9章 芦苇荡的粮仓与暗夜里的歌声

作者:打卡小达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08:36:54

第九章 芦苇荡的粮仓与暗夜里的歌声

芦苇荡的夜色像块浸了水的黑布,沉甸甸地压在水面上。李明远蹲在渔船的船头,借着星子的微光清点刚搬上船的粮食,指尖划过麻袋粗糙的布面,能摸到里面麦粒的形状,饱满得硌手。

“一共二十三袋,”老郑抹了把脸上的汗,往船舱里挪了挪,“比苏老师说的还多三袋,估摸着是鬼子偷偷藏的私货。”他抓起一把麦粒凑到鼻尖闻了闻,“新麦,带着土腥味呢,比去年的陈粮香多了。”

英子蹲在旁边,正用布条给苏老师包扎胳膊——刚才截粮车时,苏老师为了抢最后一袋面粉,被鬼子的刺刀划了道口子,血珠顺着布条往外渗,他却浑然不觉,眼睛直勾勾盯着船舱里的粮袋,像看着稀世珍宝。

“苏老师,你这胳膊得好好包,”英子拽紧布条,语气带着点凶,“不然发炎了,谁给我们画地图?”

苏老师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笑了笑:“不碍事,小伤。”他忽然指着远处的芦苇丛,“你们听,有动静。”

众人立刻安静下来,果然听见芦苇深处传来“哗啦”声,像是有人在水里划东西。李明远抓起身边的步枪,示意大家别动,自己猫着腰往船尾挪,刚要探头,就看见一只手从芦苇里伸出来,手里举着个亮闪闪的东西——是枚铜制的小狐狸,尾巴尖缺了个角。

“是喜鹊的人!”李明远松了口气,冲芦苇丛喊,“出来吧,自己人。”

芦苇分开,划出来一艘小筏子,上面站着个穿蓑衣的汉子,手里牵着条狗,看见李明远就咧嘴笑:“李先生吧?我是狗子,喜鹊姐让我来送‘信’,顺便接你们去‘粮仓’。”

“粮仓?”老郑纳闷,“粮食不就在船上吗?”

狗子往芦苇深处指了指:“那是明仓,喜鹊姐说,还得有个暗仓。前面三里地有处废弃的鱼棚,底下挖了地窖,能藏百八十袋粮,鬼子搜遍芦苇荡也找不着。”他拍了拍身边的狗,“这是大黄,鼻子灵得很,能闻出鬼子的气味,刚才就是它嗅着你们的味儿找过来的。”

大黄似乎听懂了夸奖,摇着尾巴往李明远腿边蹭,舌头舔得他裤腿湿漉漉的。英子伸手摸它的头,大黄舒服地眯起眼,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

船队往鱼棚走时,苏老师突然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借着月光翻看起来:“我刚才记了下,鬼子这次丢了粮食,肯定会在柳林镇周边增派巡逻,咱们得把粮食分三路运走——一路往风蚀谷,给游击队当军粮;一路送回柳林镇,分给断粮的老乡;剩下的藏进暗仓,留着过冬。”

老郑蹲在船头,用树枝在船板上算:“二十三袋,风蚀谷要十袋,老乡们分八袋,暗仓存五袋,刚好够。”他忽然挠挠头,“就是咋送回柳林镇?鬼子盘查得紧,咱们这模样一进去就得被拦。”

英子突然拍了下手:“我有办法!让我娘带着镇上的婶子们去!就说去芦苇荡割芦苇编席子,顺便带点粮食回来,鬼子才不会查一群娘们。”

李明远点头:“这主意好,婶子们熟悉路,还能借着编席子打掩护。”他看向狗子,“暗仓那边安全吗?得派两个人守着。”

“放心,”狗子拍着胸脯,“鱼棚周围我撒了硫磺,蛇虫都不敢靠近,我再带着大黄守着,保准出不了岔子。”

到了鱼棚,众人借着月光把粮食搬进地窖。地窖不深,却干燥得很,墙角还堆着些去年的芦苇,带着淡淡的清香。老郑把最后一袋粮食放好,直起身时撞在头顶的木梁上,“咚”的一声,引得众人发笑。

“你这莽劲,”英子捂着嘴笑,“再撞两下,地窖顶都得被你撞塌。”

老郑揉着脑袋嘿嘿笑:“结实,结实才好,塌不了。”

往回走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芦苇荡里的露水打湿了裤脚,凉丝丝的,却挡不住心里的热乎气。英子突然哼起了歌,是柳林镇哄孩子睡觉的调子,咿咿呀呀的,在寂静的芦苇荡里飘得很远。

“唱得真好听,”苏老师推了推眼镜,“以前在学校教孩子们唱歌,他们也爱唱这个。”

英子脸一红,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娘教的,她说以前我爹跑船,她就坐在码头唱这歌,我爹听见了,就知道该回家了。”

提到爹,她的声音低了下去。李明远知道,英子的爹去年被鬼子抓去当劳工,再也没回来。他刚想开口说点什么,就听见远处传来狗叫声,是大黄!

狗子脸色一变:“不好,暗仓那边出事了!”

众人赶紧往回划,刚到鱼棚附近,就看见大黄冲着芦苇丛狂吠,狗子吹了声口哨,大黄立刻叼着块撕碎的布料跑过来,布料上沾着血迹,还印着个模糊的太阳旗——是鬼子的军服!

“他们找到这儿了!”老郑抄起船桨,“跟他们拼了!”

“别冲动,”李明远按住他,“地窖的入口被芦苇挡着,他们不一定发现了粮食。狗子,你带着大黄往东边跑,引他们去那边,我们从西边撤,把粮食转移到备用的藏身处。”

狗子应了声,吹着口哨带着大黄钻进芦苇丛。很快,就听见远处传来枪声和鬼子的叫喊,显然是被引走了。李明远赶紧指挥众人把粮食从地窖里搬出来,往苏老师说的备用藏身处——一片长得比人还高的荻草丛。

搬最后一袋粮食时,英子突然“哎呀”一声,指着鱼棚的方向:“看!火!”

众人回头,只见鱼棚的方向燃起了火光,在晨雾里像个橘红色的球。老郑急得直跺脚:“狗日的鬼子,烧了咱们的鱼棚!”

李明远望着火光,突然笑了:“烧得好。”

“啥?”老郑一脸懵,“烧了还说好?”

“他们烧了鱼棚,就以为找到了咱们的粮仓,不会再往深处搜了。”苏老师推了推眼镜,眼里闪着光,“这叫‘声东击西’,狗子和大黄把他们引去东边,火又烧了鱼棚,他们肯定以为粮食早被烧光了。”

果然,没过多久,枪声就往东边去了,渐渐听不见踪影。众人把粮食藏进荻草丛,用芦苇盖好,从外面看,跟普通的草丛没两样。

坐在船上往回走时,英子看着渐渐熄灭的火光,突然又哼起了歌,这次的调子比刚才响亮,还带着点倔劲。李明远看着她被晨光照亮的侧脸,突然觉得这芦苇荡里的风都变得温柔起来——那些藏在荻草丛里的粮食,那些被歌声驱散的恐惧,那些手挽手往前闯的人,都是这暗夜里最亮的光。

快到营地时,远远看见王大叔带着几个猎户在岸边等,手里还提着只野兔。“听说你们得手了!”王大叔把野兔往船上扔,“刚打的,给你们加个菜!”

老郑接住野兔,乐得合不拢嘴:“今晚有肉吃了!”

英子已经蹦蹦跳跳地跑上岸,拉着王大叔的胳膊说:“王大叔,明天让我娘带婶子们来运粮吧,我们都商量好了……”

李明远看着他们热闹的身影,又回头望了眼芦苇荡深处,那里的荻草丛安静地伏在水面上,像个守着秘密的巨人。他知道,这些粮食不仅能填饱肚子,更能撑着大家走过最难熬的日子——就像英子唱的歌,哪怕爹回不来,歌声还在,希望就还在。

船舱里,苏老师正在修改地图,把暗仓的位置标成了“已销毁”,又在荻草丛的位置画了个小小的狐狸印章。老郑蹲在旁边,帮他举着油灯,嘴里还在念叨:“明天得让英子多唱两首歌,好听,听着就有劲儿……”

李明远靠在船舷上,看着天边的霞光一点点漫过芦苇荡,把水面染成了金红色。他忽然想起穿越前看过的话:“所谓英雄,不过是平凡人在绝境里,多坚持了一分钟。”此刻他觉得,这些在芦苇荡里搬粮食、唱着歌、互相掩护的人,都是英雄——他们或许没读过多少书,却懂得把最后一口粮分给同伴,懂得用歌声驱散恐惧,懂得在黑夜里互相照亮。

船靠岸时,英子的歌声还在芦苇荡里飘,混着远处的鸟鸣,像支刚写好的歌,开头是艰难,中间是热闹,结尾一定是天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