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1章 穿越者的棋盘与未卜的烽烟

1937年的日子 第1章 穿越者的棋盘与未卜的烽烟

作者:打卡小达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08:36:54

第一章 穿越者的棋盘与未卜的烽烟

三月的风卷着沙砾,打在破庙的窗棂上“呜呜”作响,像谁在暗处哭。李明远蹲在香案前,指尖划过炭笔在地上勾勒的地图,临县周边的山脉、河流、据点被圈成一个个交错的节点,像盘下到中局的棋——而他知道这盘棋的终局,却偏要亲手打乱落子的顺序。

“林先生,这‘雁回岭’标注的是什么?”老周指着地图西北角的褶皱,那里被李明远画了个醒目的三角,旁边标着“三月初七,有雨”。他实在看不懂,这荒无人烟的山岭,怎么值得用红炭笔反复圈点。

李明远的指尖在“雁回岭”三个字上顿了顿,喉结动了动。他不能说,自己是从八十年后穿来的,更不能说,历史记载里,三月初七的暴雨夜,山本会在这里设伏,吃掉游击队半个主力,连带着运送冬衣的老乡队伍也会被一锅端。那些被刺刀挑在树梢的棉衣碎片,那些在泥水里泡胀的尸体,是他穿越前在史料馆看到的照片,至今想起还觉得后背发寒。

“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他避开老周的目光,往炭笔上啐了口唾沫,“我听采药的老乡说,岭上有处天然溶洞,能藏人,也能……藏东西。”

小石头正用布条缠着那支“汉阳造”的枪托,闻言突然抬头:“藏什么?粮食还是弹药?”她的胳膊已经好得差不多了,绷带拆了,只留道浅疤,像条淡红色的线。

“都能藏。”李明远笑了笑,目光却越过他们,落在破庙外灰蒙蒙的天上。他记得历史书里写,这年春天的“雁回岭伏击”,是临县抗日力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山本用一个小队的兵力做诱饵,把游击队主力引进三面环山的口袋阵,再用重炮封锁唯一的出口,三百多人最后只跑出来十七个,连带着藏在附近山洞里的过冬粮食也被付之一炬。

“三月初七……”他低声重复着这个日子,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香案,“那天会下雨,大暴雨。”

老周皱起眉:“林先生怎么知道?现在离初七还有五天,这天看着晴得很。”

“祖传的本事。”李明远随口胡诌,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穿越到这个年代三年,他从不敢轻易干预“历史”,怕自己这点微不足道的力量,会像蝴蝶效应里的翅膀,扇出更可怕的灾难。可这次不一样,雁回岭埋着的不是冰冷的数字,是活生生的人——有给过他炒黄豆的张婶,有教他认药草的王掌柜,还有现在蹲在地上擦枪的小石头。

“老周,让主力部队别去雁回岭。”他突然抓住老周的胳膊,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就说……就说那边发现了鬼子的重炮,是陷阱。”

老周愣住了:“可情报说,那里只有个小队的伪军,是抢粮食的好机会……”

“是陷阱!”李明远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知道自己的话没凭没据,换作谁都不会信。历史的惯性像辆脱轨的火车,正轰隆隆地往既定的轨道上冲,而他这双手,能不能拦住?

小石头突然站起来,手里的枪托往地上一顿:“我信师父!他说有陷阱就一定有!”她走到地图前,指着雁回岭周围的山势,“你们看,这里是井口,两边是悬崖,后面是河,下雨的时候河会涨水,要是被堵住,插翅难飞!”

这丫头竟也看出了地形的凶险!李明远心里一动,突然想起她爹是猎户,常年在山里打转,对地势的敏感比谁都强。他赶紧补充:“小石头说得对!鬼子肯定会在雨夜来,到时候山路滑,咱们跑都跑不快,他们的炮一响,咱们就是活靶子!”

老周盯着地图看了半晌,烟袋锅子在香案上磕得“当当”响:“行,我信你们!我这就派人去通知主力,让他们别往雁回岭去!”他站起身,又回头问,“那粮食怎么办?据点里的老乡快断粮了。”

李明远早就想好了:“去黑风口!那里有个废弃的煤窑,我以前路过时看见过,能藏粮。从鬼子的粮站到黑风口有条暗道,是民国初年挖的,现在应该还能用。”他没说的是,这条暗道是他在县志里看到的,记载着“民国十四年,晋商为避税私挖,后废弃”,历史上从未有人用过,却成了他此刻唯一的希望。

老周走后,破庙里只剩下他和小石头。她蹲在地图旁,用手指描摹着雁回岭的轮廓,突然问:“师父,你是不是早就知道那里会出事?”

李明远的心猛地一跳,含糊道:“猜的,鬼子的心思就那几招。”

“不像猜的。”小石头抬起头,眼里的光很亮,“你说初七会下雨的时候,眼神跟我爹看天气预报似的,笃定得很。”她爹以前是县里的气象员,后来鬼子来了才躲进山里,总说“看云识天气,看山识人心”。

李明远沉默了。他不能告诉她真相,这穿越者的秘密,是比任何情报都危险的炸弹。他只能从怀里掏出那片焦艾叶,放在鼻尖闻了闻——三年了,这味道从黄村到临县,一直跟着他,像条无形的线,把他和这个时代紧紧拴在一起。

“小石头,”他突然开口,“如果……我是说如果,咱们能让鬼子的计划落空,你想做什么?”

“我想让我爹看看。”小石头的声音很轻,却带着股劲,“告诉他,他教我的那些本事,我没白学,能护住人了。”她把弹壳小鸟放在地图上的雁回岭位置,“就像这个小鸟,以前只能被人捏在手里,现在也能站在山上,看着鬼子倒霉。”

李明远看着那只弹壳小鸟,突然觉得心里的石头轻了些。或许,历史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那些被记载的“必然”,其实藏着无数人的“偶然”——张大夫的药罐,刘三的短刀,老石头的柴刀,还有眼前这只弹壳小鸟,都是能撬动棋盘的棋子。

三月初七那天,果然下起了大暴雨。

李明远和小石头躲在黑风口的煤窑里,听着外面的雨声“哗哗”作响,像要把整个世界都淹了。煤窑里堆着刚运进来的粮食,麻袋堆得像座小山,散发着新麦的清香。老周派来的人说,主力部队按计划去了黑风口,没去雁回岭,而山本的人果然在雁回岭等了一夜,最后只等来场空雨。

“师父,你看!”小石头指着煤窑外,雨幕里隐约有火光闪烁,“是鬼子的探照灯!他们肯定在雁回岭那边转悠呢!”

李明远的心终于落了地。他赢了,赢了历史的惯性,赢了山本的阴谋,更赢了那些本该死在雁回岭的人。他靠在麻袋上,听着雨声里夹杂的远处炮声——想必是山本发现上当,气急败坏地乱放炮。

“师父,你好像很高兴。”小石头递过来块玉米饼,是从粮堆里找的,还带着温热。

“嗯。”李明远咬了一大口,饼渣掉在地上,“因为咱们护住粮食了,老乡们不会挨饿了。”

他没说的是,这场胜利的代价,他还不知道。历史的轨道被扳动了,接下来会驶向哪里?是更光明的未来,还是更凶险的深渊?他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停。

雨停的时候,天边露出了鱼肚白。煤窑外的泥地上,印着串串脚印,有游击队的,有老乡的,还有他和小石头的,杂乱却坚定,像在地上写着:我们来过,我们活着。

李明远走出煤窑,看着远处的雁回岭,那里被雨水洗得墨绿,像头安静的巨兽。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山本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但他不怕了,因为他不再是那个只能看着历史书叹息的旁观者,他成了这盘棋里的一颗子,哪怕只是颗小卒,也能过河,也能将军。

“走了,小石头。”他拍了拍她的肩,“咱们得去看看王掌柜他们,告诉他们好消息。”

小石头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手里的弹壳小鸟在晨光里闪着光。李明远看着她的背影,突然想起历史书里的一句话:“所有伟大的变革,都始于微小的勇气。”他不知道自己这点勇气,能改变多少,但他愿意试试,为了那些在雨夜里安然入睡的人,为了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也为了自己穿越而来的意义。

黑风口的风还在吹,却带着点暖意。远处的山坡上,新绿的草芽顶着水珠,在晨光里闪着亮,像无数双眼睛,看着他们走向未知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