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10章 窑洞夜话少年心

1937年的日子 第10章 窑洞夜话少年心

作者:打卡小达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08:36:54

黑风口的夜来得早,暮色像块浸了墨的布,顺着山脊往下铺,很快就漫过了窑洞的窗棂。李明远坐在灶台边,帮炊事班的张婶烧火,火光在他脸上明明灭灭,映得眉骨处的划伤格外清晰——那是白天爬崖时被碎石划的,还渗着血珠。

“李同志,这伤口得包一下。”张婶端着碗热粥过来,碗沿烫得她不停换手,“赵队长让我给你带的,说是从鬼子那儿缴的红糖,加了点,补补气血。”

李明远接过粥碗,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口。粥里的红糖化得匀,甜丝丝的,混着小米的清香,熨帖了一路的疲惫。他小口喝着粥,看张婶用布条蘸了烈酒,小心翼翼地帮他擦拭伤口,疼得他龇牙咧嘴,却没敢躲。

“当年我家柱子也总这样,”张婶叹着气,手上的动作却轻了,“每次从战场上回来,身上不是刀伤就是枪眼,我也是这么给他擦的。后来……”她顿了顿,往灶里添了把柴,火星“噼啪”爆开,“后来他就没回来,埋在鹰嘴崖的烈士陵园里,跟赵队长他哥挨着。”

李明远握着粥碗的手紧了紧。他这才知道,赵刚嘴里总念叨的“柱子哥”,原来是张婶的儿子。那些他以为只是“牺牲”的名字,背后都牵着这样活生生的牵挂。

“孩子们都睡了?”他转移话题,怕张婶难过。

“早睡着了,”张婶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妞妞那丫头,睡前还攥着你给的野花,说要等天亮了送给赵队长。对了,周政委让你去指挥部一趟,说是账册的事有新发现。”

李明远放下碗,往灶里塞了几根柴,拍了拍手上的灰。走出炊事班的窑洞,夜风吹得他一激灵,伤口更疼了,却让脑子清醒了不少。

指挥部的灯还亮着,窗纸上印着几个晃动的人影。他刚走到门口,就听见赵刚的大嗓门:“我不同意!让李同志去敌占区太冒险,他一个教书先生,哪懂那些弯弯绕!”

“可他熟悉黄村的地形,又能写会算,去商会当账房先生再合适不过。”是周政委的声音,温和却坚定,“鬼子最近在黄村搞‘物资统制’,商会里全是他们的眼线,咱们得安个人进去,摸清他们的粮草动向。”

李明远推门进去时,正撞见赵刚急得脸红脖子粗,见他进来,梗着脖子道:“你别听周政委的,那活儿不是人干的,天天跟鬼子汉奸打交道,稍有不慎就是掉脑袋的事!”

周政委示意他坐下,递过一杯热水:“李同志,别听他咋咋呼呼的。是这样,我们截获消息,鬼子要在黄村设‘物资调配处’,表面上是收粮收布,实际上是想卡住咱们根据地的补给线。你去过黄村,又懂账,要是能混进商会……”

“我去。”李明远没等他说完就应了,声音不大,却很清楚。

赵刚“嚯”地站起来,凳子被带得翻倒在地:“你疯了?!黄村现在跟龙潭虎穴似的,上次咱们端了他们的据点,鬼子恨不能扒了咱们的皮,你这时候送上门去……”

“赵队长,”李明远抬头看他,火光映在眼底,亮得惊人,“张婶的柱子哥,还有牺牲在鹰嘴崖的同志,他们用命保住的根据地,不能让鬼子断了补给。我虽然打不了仗,但算账、记东西还行,这事我能做。”

赵刚愣了愣,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他想起沼泽边李明远背着孩子蹚泥水的样子,想起矿道里他扶着岩壁带路的背影,这才发现,这个文弱的教书先生,骨头早就硬得像崖上的石头了。

周政委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个油布包:“这是你的新身份——从北平逃难来的账房先生,姓林。商会会长是个老狐狸,表面上跟鬼子合作,暗地里却跟咱们有过联系,你找到他,提‘清风’二字,他会明白的。”他又递过一把小巧的勃朗宁手枪,“防身用,不到万不得已别用。”

李明远接过枪,沉甸甸的,比他手里的钢笔重多了。他把枪别在腰后,又将油布包里的身份证明揣好,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这是我整理的鬼子物资清单,从账册上抄的,他们最近缺盐和药品,说不定能从这方面突破。”

周政委翻开本子,上面的字迹工整,数字清晰,连鬼子各小队的领用量都标得明明白白,忍不住赞道:“好小子,心够细的。”

从指挥部出来,赵刚跟了出来,往他手里塞了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几块压缩饼干和一把磨得锋利的匕首。

“这匕首是柱子哥的,”赵刚声音闷闷的,“他当年用这玩意儿捅死过三个鬼子。你带着,管用。”

李明远握紧匕首,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踏实了不少。他看着赵刚胳膊上的绷带,想起张婶的话,突然道:“你得好好活着。张婶还等着看你带妞妞去摘野花呢。”

赵刚愣了一下,咧嘴笑了,露出两排白牙:“放心,我命硬。你也一样,到了黄村别逞强,有事就放信号弹,我带人去捞你。”

回到临时住的窑洞,孩子们睡得正香。妞妞的小脸红扑扑的,手里果然攥着那朵已经有点蔫的黄花。李明远帮她把花小心地别在枕头边,又给其他孩子掖了掖被角。

月光从窗缝钻进来,在地上洒下一道银线。他坐在炕沿,摸着怀里的身份证明,心里突然不怕了。他想起王老先生临走前说的话:“读书人的本事,不止在纸上,更在心里。心里装着光,走到哪儿都亮堂。”

天快亮时,李明远悄悄起身。张婶已经煮好了早饭,还给了他个用油纸包好的菜团子:“路上吃,顶饿。”

赵刚和几个战士在山口等着,牵着两匹瘦马。

“这匹叫‘追风’,”赵刚拍了拍其中一匹马的脖子,“跑起来快得很,遇到危险别犹豫,打马就跑。”

李明远翻身上马,回头望了一眼黑风口。窑洞的烟囱已经冒出了炊烟,孩子们的笑声隐约传来,周政委和张婶站在崖边朝他挥手。

“走了!”他勒了勒缰绳,追风马嘶鸣一声,驮着他冲下山坡,朝着黄村的方向跑去。

风在耳边呼啸,带着清晨的凉意,却吹不散他眼里的光。他知道,前面是刀山火海,但身后,是需要他守护的人,是他愿意用笔墨和勇气去扞卫的,沉甸甸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