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15章 烽烟:各村镇的暗战与呼应

1937年的日子 第15章 烽烟:各村镇的暗战与呼应

作者:打卡小达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08:36:54

烽烟:各村镇的暗战与呼应

一、正月十五的信号

元宵节的月光刚爬上树梢,柳树屯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了二十多个黑影。赵铁山蹲在碾盘上,借着灯笼的光清点着手里的家伙:五杆土炮(枪膛里塞满了铁砂)、十二把柴刀(刃口磨得发蓝)、三十多个用洋油桶做的土炸弹(引线被截成统一的长度)。

“记住信号,”他往手心里吐了口唾沫,攥紧刀柄,“城里火起,就往炮楼冲。张老汉带民兵守村口,别让一个鬼子跑出去报信。”

张老汉摸着怀里的老烟袋,烟杆是用枪管改的,能打一发霰弹:“放心,俺们把村口的小桥拆了,鬼子想跑,得先问问这杆‘烟袋枪’。”

亥时刚过,县城方向突然亮起三团火光,像三颗烧红的烙铁坠在黑夜里。赵铁山猛地站起来,柴刀往空中一举:“走!”

二十多个黑影像狸猫似的窜向三里外的炮楼。那炮楼里住着两个鬼子和一个班的伪军,此刻正围着桌子赌钱,桌上还摆着没吃完的元宵。赵铁山的土炮“轰”地一响,炮楼的木窗被炸得粉碎,铁砂溅在墙上,簌簌往下掉土。

“八路!”伪军们吓得魂飞魄散,有个想摸枪,被赵铁山甩过去的土炸弹炸翻在桌下。两个鬼子举着刺刀冲出来,刚到门口就被柴刀劈中——张老汉的儿子虎子力气大,一刀把鬼子的刺刀劈成了两截,紧接着一脚将人踹进炮楼。

一盏茶的功夫,炮楼就被拿下。赵铁山让人在楼顶升起火把,火光在夜风中摇曳,像一只醒目的眼睛。没过多久,黑风口、杏花村、河湾村的方向也亮起了火把,连成一串,将县城外围烧得通红。

二、黑风口的猎枪阵

马老根的“烧炭工”们在黑风口的林子里布下了天罗地网。他们把碗口粗的树干锯断,用藤蔓缠在半空中,只要有人撞上去,树干就会带着风声砸下来;地上挖了半人深的陷阱,里面插着削尖的竹片,上面铺着枯枝败叶。

鬼子的巡逻队刚进林子,就听见“咔嚓”一声脆响——头前的伪军踩中了陷阱,惨叫声还没落地,半空中的树干就砸了下来,把后面的两个鬼子压在底下。马老根吹了声口哨,林子里突然亮起十几盏马灯,二十多个猎户举着猎枪从树后闪出,枪口上还缠着红布条。

“放下枪!”马老根的嗓门像破锣,“缴枪不杀,回家还能吃口热元宵!”

伪军们看着陷阱里同伴的惨状,又看看黑洞洞的枪口,纷纷把枪扔在地上。只有那个鬼子小队长还想顽抗,举着指挥刀喊“冲锋”,被猎户王二柱一猎枪打穿了肩膀,指挥刀“当啷”落地。

清理战场时,马老根在鬼子的背包里翻出半袋元宵,还是热的——估计是从百姓家里抢的。他让人把元宵分给俘虏,自己则带着人往炮楼赶:“赵铁山那边怕是用得上这些枪。”

三、杏花村的红绸带

周桂兰的识字班成了最隐蔽的情报站。孩子们提着灯笼在村里穿梭,看见伪军就唱新编的儿歌:“正月十五闹花灯,鬼子抢粮不害臊,藏粮藏在东头窖,伪军帮忙扛麻袋……”

周桂兰把歌词记在桑皮纸上,卷成细条塞进发髻。有个伪军小队长的婆娘常来识字班,说想让儿子认几个字。周桂兰教孩子写“家”字,趁机问:“听说城里的炮楼缺粮食?”

婆娘叹着气说:“可不是嘛,昨天还来村里搜,连喂猪的糠都刮走了。西头炮楼的王班长说,他们快断粮了,想偷偷往城里运,又怕被八路劫了。”

周桂兰心里一动,让孩子们往各家各户送红绸带:“今晚挂在门楣上,是辟邪的。”其实红绸带是暗号——挂两条的是能藏人的,挂三条的是有粮食的,挂五条的是能帮忙传递消息的。

天黑后,周桂兰带着五个女兵往炮楼摸去。守炮楼的伪军果然在偷偷收拾粮食,准备半夜运走。她们刚靠近,就听见里面传来争吵声——原来伪军们在分赃,为了一袋白面打了起来。

“机会来了。”周桂兰让两个女兵绕到炮楼后面,假装被蛇咬了哭嚎,吸引伪军的注意,自己则带着人从正面摸进去,用削尖的竹片抵住了伪军队长的脖子。

“别出声!”周桂兰的声音压得很低,“想活命就听我们的,不然这竹片可不认人。”

伪军队长吓得直哆嗦,乖乖让人把粮食搬到村里的地窖。周桂兰让人在炮楼顶上挂了盏红灯笼——这是告诉其他村,杏花村得手了。

四、河湾村的冰上计

水生的“摆渡队”在护城河上凿了十几个冰洞,洞口用薄冰盖着,上面撒些积雪,看着跟别处没两样。他们还把十几条渔船翻过来,船底朝上,远远望去像堆在冰上的柴火,实则船里藏着鱼叉和短刀。

鬼子的运粮队乘着三辆马车从城里出来,想往据点送粮。车夫都是抓来的百姓,走到冰面中央时,突然有人喊:“救命啊!冰裂了!”

鬼子小队长刚探出头,就被车夫用赶车的鞭子抽中了脸。与此同时,水生带着人从“柴火堆”后闪出,鱼叉掷出去,精准地扎穿了马的腿。马车翻了,粮食撒了一地,鬼子刚想开枪,脚下的冰面“咔嚓”裂开,两个鬼子掉进冰洞,惨叫着沉了下去。

剩下的鬼子想往回跑,却被百姓们围了起来——河湾村的男女老少都拿着扁担、锄头,连七十岁的老奶奶都举着拐棍喊:“打鬼子!”

水生跳上翻倒的马车,捡起鬼子掉落的步枪,对着天空“砰砰”两枪:“把粮食搬回村!给受伤的乡亲熬粥喝!”

冰面上,百姓们扛着粮食往村里走,脚印踩在雪地上,像一串串跳动的音符。水生望着县城方向的火光,突然觉得这冰面下的河水,好像比往年更暖了些。

五、各村镇的呼应

信号在十二个村镇间传递,像电流穿过导线。

- 王家洼的民兵截了鬼子的电话线,把电线拆下来做了弓弦,射出去的箭能穿透伪军的棉袄。

- 李家庄的妇女们把纺车改成了警报器,只要鬼子来了,摇得越快,声音越响,全村人都能听见。

- 石桥镇的铁匠铺连夜打了五十把镰刀,不是用来割麦的,是给青壮年当武器的,刀背磨得厚实,能砸开鬼子的钢盔。

最妙的是赵家庄的“风筝队”。孩子们白天放风筝,风筝线是用浸过桐油的麻绳做的,晚上就把点燃的油纸包绑在风筝上,往鬼子的炮楼飘。有个风筝正好落在炮楼的草料堆上,火借着风势烧起来,把炮楼里的弹药都引炸了,轰隆声响了半个时辰。

李明远在祠堂里收到各村的消息时,天已经蒙蒙亮。他把消息记在墙上的黑板上:

- 柳树屯:缴枪十二支,俘伪军七人,无伤。

- 黑风口:歼敌五人,获粮食三车,伤两人。

- 杏花村:端炮楼一座,得弹药一箱,全须全尾。

- 河湾村:劫粮车三辆,救车夫十人,沉鬼子两名。

黑板很快写满了,粉笔灰落在李明远的肩膀上,像一层薄雪。他转身对通讯员说:“告诉各村,别贪功,守住自己的地盘最重要。鬼子吃了亏,肯定会反扑,让大家做好准备。”

六、鬼子的反扑与应对

果然,正月十七的上午,县城里冲出一个中队的鬼子和两个营的伪军,气势汹汹地往柳树屯扑来。领头的鬼子军官骑着马,手里的指挥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赵铁山早就得了信,让人把村里的粮食和百姓都转移到后山的溶洞里,自己带着三十多个民兵在村口的石桥边布防。石桥被拆了一半,只剩下光秃秃的桥墩,下面是湍急的河水。

鬼子到了桥头,见桥断了,就让伪军下河搭桥。刚下水,就听见“轰隆”几声——赵铁山让人在河底埋了土炸弹,引线从岸上的石头缝里牵出来,一拉就炸。河水混着血沫子翻涌,伪军们吓得往岸上爬。

“打!”赵铁山喊着,土炮、猎枪、柴刀一起上。鬼子的机枪扫过来,子弹打在石头上迸出火星,民兵们却躲在桥墩后面,冷不丁就放一枪、扔个土炸弹。

僵持到午后,鬼子的弹药快耗尽了,却连村口都没进去。领头的军官气得哇哇叫,让人放火烧村。可村里早就空了,只有几间草房,烧了也没用。

这时,黑风口的马老根带着猎户从侧翼杀过来,猎枪里的铁砂像雨点似的泼向鬼子。赵铁山趁机带着人从正面冲锋,伪军们本来就不想打,见势不妙纷纷投降。鬼子想往回跑,却被河湾村的水生带着人堵住了退路,前后夹击,死伤大半。

夕阳西下时,战斗结束了。赵铁山站在石桥上,看着河里漂浮的鬼子尸体,突然对身边的虎子说:“把这些枪擦干净,明天送几支给杏花村——周排长她们的竹片,该换换了。”

七、根据地的扩张

正月里的这场仗,让十二个村镇彻底连成了片。百姓们把藏起来的粮食、布匹都捐了出来,青壮年纷纷报名参军,连孩子们都学着站岗放哨。

李明远把新参军的三百多人编成三个中队,赵铁山、马老根、水生各带一个。他让人在各村镇之间修了秘密通道,有的是地窖,有的是山洞,有的是伪装成柴房的暗门,就算鬼子来了,也能互相支援。

周桂兰的识字班扩成了“抗日学堂”,不仅教识字,还教卫生知识——怎么包扎伤口,怎么防瘟疫,怎么在井里下毒(不是害百姓,是对付鬼子)。学堂的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画的画,有拿着步枪的民兵,有举着镰刀的妇女,还有飘着红绸带的炮楼。

铁匠铺的炉火越烧越旺,不仅修枪,还造了十几门“土炮”——用掏空的树干做炮身,里面塞满炸药和铁砂,虽然射程不远,威力却不小。有个老铁匠说:“等咱造够一百门,就能把县城的炮楼都炸平!”

这天,李明远正在查看新画的地图,上面原来的十二个墨点,已经连成了一片淡红色的区域,像一张铺开的网,把县城紧紧罩在中间。赵铁山进来报告:“营长,军分区派人来了,说要给咱派指导员,还送了五十支步枪!”

李明远走到门口,望着远处的田野。地里的积雪已经化了,露出黑油油的泥土,有百姓正在翻地,准备春耕。他突然觉得,这淡红色的区域,就像春天的种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发芽、开花,长成一片望不到边的庄稼。

“告诉各村,”李明远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春耕别耽误,枪要练,地也要种。咱不仅要把鬼子赶出去,还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才是咱打仗的目的。”

风拂过刚抽出嫩芽的柳枝,带着泥土的清香。远处的县城还像一颗顽固的石子,但李明远知道,只要这张网越收越紧,石子终会被磨成粉末。而那些在烽烟中成长起来的村镇,那些握着枪也握着锄头的百姓,终将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坚实的根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