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10章 暗流涌动

1937年的日子 第10章 暗流涌动

作者:打卡小达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08:36:54

第十章 暗流涌动

晨雾像块湿抹布,把槐叶营的营地擦得灰蒙蒙的。李明远站在临时搭起的了望台上,手里的望远镜来回扫过营地外围的树林——扩军的消息传出去才三天,营地周边就多了些“生面孔”:砍柴的樵夫总在铁丝网外磨蹭,挑水的货郎绕着岗哨打转,甚至有个瞎眼的算命先生,拄着拐杖在营门附近“卜卦”,拐杖头却总往营地深处探。

“营长,那算命的又来了。”岗哨班长低声汇报,手里的步枪悄悄上了膛,“昨天我瞅见他拐杖底下藏着块镜片,对着咱弹药库照了半天。”

李明远没吭声,只是调望远镜焦距,看清那算命先生袖口露出的半截军装——是鬼子特有的卡其色。他心里冷笑:扩军的风声刚放出去,鬼子的探子就像闻到血腥味的苍蝇,全凑过来了。

一、筛沙子

新兵营的操场上,三百多号新兵正练队列,脚步声踏得地面咚咚响。周小满拿着名册,挨个核对身份:“王二柱?”“到!”“家里几口人?去年种了几亩地?”“三亩!俺爹是佃户,被鬼子抢了粮食,饿死了……”那新兵说着,拳头攥得发白。

这是周小满琢磨的“筛沙子”法——但凡说不出家乡具体地名、说不清农活细节的,一律拉去“补训”,其实是隔离审查。昨天就揪出三个:一个说自己种过水稻,却分不清稗子和稻苗;一个声称是猎户,却不知道黄鼠狼的臊腺在哪;最可笑的是个自称“铁匠”的,抡起锤子连铁砧都砸不准,手腕子软得像没长骨头。

“把那三个‘补训’的带过来。”李明远走下了望台,周小满立刻会意,让人把那三个形迹可疑的人押到空房。

没等李明远开口,那个“铁匠”突然扑通跪下,哭着喊:“太君饶命!我是被逼的!皇军说不混进营地,就烧了俺家房子……”

李明远踢了踢他的膝盖:“说清楚,派你们来干啥?”

“查……查新兵营的人数、武器,还有粮仓位置……”“铁匠”抖得像筛糠,“还有个叫‘老刀’的,藏在伙房当伙夫,他才是正头……”

伙房里,一个系着围裙的伙夫正往菜里撒“调料”,手指缝里还夹着包白色粉末。刘和尚从房梁上跳下来,匕首直接架他脖子上:“老刀?这砒霜拌白菜,是给新兵开荤还是送终啊?”

那伙夫脸瞬间惨白,手里的调料包掉在地上,滚出几粒白色晶体——经化验,是纯度极高的氰化物。

一天之内揪出四个鬼子探子,新兵营炸开了锅。周小满把名册拍在桌上:“从今天起,新兵家人挨个走访,邻村的找村长核实,远乡的派联络员查证,宁可错筛十个,不能漏过一个!”

张石头扛着机枪往操场上一站,嗓门比炮响:“谁敢给鬼子当眼线,老子这机枪可不长眼!”

二、防冷枪

筛沙子的事还没利索,营地就出了乱子。

那天午后,新兵正在练匍匐前进,突然“砰”一声枪响,最前面的新兵惨叫着滚到一边,胳膊上多了个血洞。岗哨立刻朝枪响方向射击,却只打下来几片树叶——子弹是从对面山岗的槐树林里打过来的,那里地势高,能俯瞰整个训练场。

“是狙击步枪!”刘和尚趴在地上,手指量了量弹孔角度,“子弹是三八式步枪改的,射程至少六百米,枪手藏在树冠里,伪装得极好。”

李明远让人把受伤的新兵抬下去,眉头拧成疙瘩:鬼子这是在试探,知道硬闯不行,就来阴的。他立刻调了两挺重机枪架在了望台,又让刘和尚带特战队摸到山岗反坡:“不用打,摸清楚人数和撤离路线就行。”

特战队披着伪装网,像群土拨鼠,在灌木丛里拱了两个时辰,终于在槐树根下发现了新鲜的烟蒂——是鬼子特供的“旭日”牌,还发现了三个伪装成树桩的观察哨,里面藏着干粮和水壶,够蹲三天的。

“狗日的,想跟咱耗?”张石头气得直骂,“营长,让俺带一个连冲上去,把那山岗平了!”

“不行。”李明远摇头,“他们就盼着咱动怒,好趁机摸营地的底。”他让人在训练场搭起伪装网,又在山岗对面的谷地里埋了几处假弹药箱,故意让观察哨看见。

果然,第二天晌午,那狙击枪又响了,子弹精准地打在假弹药箱上,炸开一团木屑。刘和尚在反坡看得清楚,三个鬼子枪手打完就撤,连烟蒂都没敢留——他们以为得手了。

“营长这招高!”周小满在本子上记着,“以假乱真,让鬼子摸不清虚实。”

李明远却没笑:“这只是开始,防冷枪的法子得教给每个新兵——匍匐时别扎堆,前进路线走S形,看见反光立刻卧倒。”

三、粮道劫

新兵的口粮快见底时,军分区派来的运粮队却迟迟没到。派去接应的侦察兵回来时,浑身是血:“粮队在黑风口被劫了!是伪军配合鬼子的伏击队,粮食全被抢走了,队长牺牲了……”

黑风口是运粮的必经之路,两侧是悬崖,中间就一条窄道,典型的易守难攻。张石头一听就炸了:“俺带二连去夺回来!”

“你去就是送人头。”李明远按住他,“鬼子敢在那设伏,肯定布了重火力。”他看向刘和尚,“带特战队去摸哨,看看他们把粮食藏在哪。”

特战队借着夜色摸进黑风口,刘和尚趴在悬崖缝里,用望远镜瞅了半夜——鬼子把粮食卸在了山腰的废弃窑厂,周围架着两挺重机枪,伪军则在道口放哨,一个个缩着脖子烤火,冻得直跺脚。

“伪军是被迫的,主力是鬼子的一个小队。”刘和尚回来汇报,“窑厂后面有个排水暗道,能通到窑厂内部。”

李明远拍板:“张石头带一连正面佯攻,把鬼子火力引到道口;刘和尚带特战队从暗道摸进去,烧了他们的机枪阵地;周小满带新兵在谷口设伏,专打逃跑的溃兵。”

天刚蒙蒙亮,张石头的重机枪就对着道口猛扫,伪军吓得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往窑厂跑。鬼子的重机枪刚调转方向,刘和尚已经带着人从暗道摸进窑厂,手榴弹往机枪阵地一扔,“轰隆”几声,机枪成了哑巴。

等鬼子反应过来往回冲,周小满带着新兵在谷口一顿扫射,那些没了火力掩护的鬼子被打得晕头转向,伪军干脆直接跪地投降,喊着“俺们是被逼的”。

粮食夺回来时,袋口还沾着鬼子的血。张石头扛着一袋粮,咧着嘴笑:“还是营长这法子管用!”李明远却看着那些投降的伪军,心里清楚:扩军后,敌人的手段只会更多,光靠打还不够。

四、根据地的墙

“营长,新兵里有家人被鬼子抓了,哭着要回家救亲。”周小满急急忙忙跑来,手里攥着几张纸条,“都是刚排查过身份的老实人,现在闹着要离队,拦都拦不住。”

李明远心里咯噔一下——这是鬼子的老套路,抓家属逼新兵叛逃,动摇军心。他立刻召集各连干部:“张石头,带一个排,把被抓的家属救出来;刘和尚,去端鬼子的临时据点,让他们知道抓咱的人没好下场;周小满,给新兵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咱槐叶营不光打仗,更护着自家人!”

救人的仗打得异常惨烈。张石头的一连在鬼子据点外硬拼,损失了三个兵才冲进去,把被抓的老乡护在中间往外撤;刘和尚的特战队更险,摸到鬼子的粮仓,把汽油泼在粮堆上,一把火点燃——既然夺不回所有粮食,也不能留给鬼子。

当浑身是血的张石头把老乡们送回营地时,那些要离队的新兵“扑通”跪倒一片,哭着喊:“营长,俺们不走了!跟着您干,跟鬼子拼了!”

李明远扶起他们,声音沙哑:“咱扩军,不光是为了多几杆枪,更是为了让咱的人有家可回,有亲可护。这根据地,得是道墙,一面挡着鬼子的刀,一面护着墙里的人。”

那天晚上,新兵营的篝火格外旺。张石头给新兵们讲拼刺刀的窍门,刘和尚教大家怎么识别鬼子的伪装,周小满则在煤油灯下写着:“扩军者,非唯增数,乃固墙也。墙固,则民安;民安,则兵勇。今日虽失三兵,然得三十敢死士,值!”

了望台上,李明远望着黑沉沉的夜空,手里的望远镜镜片映着营地的火光。他知道,鬼子的试探、偷袭、阴招,都只是开始。扩军这条路,注定埋着血和泪,但只要这道“墙”能护住身后的人,再难也得走下去。

远处的山林里,几双狼一样的眼睛正盯着营地的火光,其中一双属于鬼子的特务队长,他嘴角挂着冷笑——他有的是办法,让这面刚砌起来的“墙”,从里面塌掉。而李明远握着枪的手,又紧了紧,指节泛白。较量,才刚刚升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