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35章 军备重整烽烟起,利刃初试血光寒

南关废药铺的后院里,晨光透过老槐树的枝桠,在地上织出斑驳的网。李明远拄着拐杖站在院中,看着眼前三十多个游击队员列成的队伍,目光扫过他们手中的武器——不再是此前的锄头、扁担,而是清一色的“家伙什”:前排的老兵扛着缴获的三八步枪,枪身锃亮,刺刀闪着寒光;后排的新兵握着老套筒,虽然枪身带着锈迹,却被擦得干干净净;还有人腰间别着日军的南部十四式手枪,或是拎着沉甸甸的铁棍,棍身缠着防滑的布条,顶端焊着磨尖的铁轨碎片。

“都举起来让我看看!”李明远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哗啦”一声,三十多件武器同时举起,步枪的木托撞在肩头的闷响、铁棍划过空气的风声、手枪保险扣动的轻响交织在一起,竟有了几分正规军的气势。

“赵铁匠!”李明远喊了一声。

背着风箱的赵铁匠从墙角应声走出,左手虽缺了两根手指,抡起锤子来却依旧稳健:“李连长!”

“新打的刺刀怎么样了?”

赵铁匠往旁边挪了挪,露出身后的铁砧,上面摆着十多把刺刀——都是用日军炮楼拆下来的铁轨锻打而成,刃口磨得锋利,根部焊着能卡进老套筒枪管的卡扣。“您瞧!”他拿起一把,往旁边的粗木柱上一划,木屑瞬间飞溅,留下道深痕,“硬度够,比鬼子的制式刺刀还沉半两,捅进去够他们受的!”

李明远接过刺刀,掂量了掂,又试了试卡扣的松紧,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新兵每人配一把,老套筒上刺刀,近战远射都能用。”他转向队伍,目光落在扛着三八步枪的老兵身上,“三八大盖的射程远,交给枪法准的弟兄,负责远程压制。老套筒机动性强,跟我冲前锋。”

“是!”队伍里响起齐声的应答,震得槐树叶簌簌落下。

站在队尾的小石头举着把缴获的日军军刺,刃长尺余,是上次黑风口战斗中从佐藤卫兵身上搜来的。他踮着脚往前凑,想让李明远看看自己磨得发亮的刃口,却被身旁的二柱子按住肩膀:“别捣乱,听连长说话。”二柱子现在扛着把九九式轻机枪,是从鬼子运输队抢的,虽然子弹不多,却成了队里的“重武器”。

李明远早就瞥见了小石头,嘴角微微扬起:“小石头,出列。”

小石头一愣,赶紧跑出队伍,双手捧着军刺敬了个不标准的礼:“到!”

“这把刺刀太短,不适合你。”李明远从墙角拿起一把短铳——枪管截短了半尺,便于在巷战中挥舞,枪身缠着浸过桐油的布条,“赵铁匠改的‘短火铳’,装霰弹,近距离一轰一片,你带着防身。”

小石头接过短铳,沉甸甸的手感让他眼睛发亮,用力点头:“谢谢李叔!”

“别光顾着乐。”李明远板起脸,“下午跟着王医生学包扎,战场上不光要会打,还得会救。”他顿了顿,声音放缓,“你爹牺牲前跟我说,让你多认点字,别跟他似的当‘睁眼瞎’。晚上去我屋里,我教你写‘冲锋’两个字。”

小石头的眼圈红了,攥着短铳的手紧了紧:“嗯!”

(二)

午后的阳光渐渐毒辣起来,南关外的训练场尘土飞扬。李明远背着手站在土坡上,看着队员们进行刺杀训练——这是他从主力部队学来的法子,三人一组,一人持步枪突刺,两人用藤牌格挡,喊杀声震得远处的麻雀都飞了起来。

“刺!”前排的老兵张猛一声暴喝,三八步枪的刺刀带着风声直刺向藤牌,“铛”的一声脆响,藤牌被刺得凹陷下去,持牌的新兵被震得后退两步。张猛顺势转动枪身,刺刀在藤牌上划出半圈,逼得对方连连后撤,正是日军刺杀术里的“旋刺”。

“不对!”李明远突然喊停,拄着拐杖走下土坡,“鬼子的旋刺是借枪身转动卸力,咱得反着来。”他接过张猛的步枪,手腕一翻,刺刀不是向外旋,而是猛地向内收,枪托顺势往前一顶,“看见没?”刺刀擦着藤牌边缘划过,枪托正中持牌人的胸口,“咱不跟他比花活,要的是快、准、狠,一刺就得见血。”

他示范着刺出三枪,每一次出枪都带着破风的锐响,刺刀精准地戳在藤牌上画的红圈里,力道之大,竟让持牌的队员闷哼出声。“记住,面对鬼子的刺刀,别躲!”李明远的声音在训练场回荡,“你退一步,他就进一尺。咱的优势在灵活,脚下要像扎根似的,枪身要稳,瞄准了他的胸口或小腹——那儿没有骨头挡着,一刺到底!”

队员们看得热血沸腾,纷纷模仿着练习,枪身碰撞藤牌的脆响、脚步碾过尘土的闷响、此起彼伏的喊杀声混在一起,竟有了股肃杀之气。

赵铁匠蹲在训练场边,往刺刀的卡扣里抹黄油,见李明远走过来,递给他块粗布:“连长,您后背的伤还没好,别太使劲。”他指了指不远处的棚子,“俺把新打的铁棍都码那儿了,您要不要过目?”

棚子下果然堆着二十多根铁棍,都是用铁轨锻打的,一头磨成锥形,另一头焊着横向的握把,像极了缩小版的铁矛。“这叫‘破甲棍’,”赵铁匠拿起一根,往旁边的石头上一戳,火星四溅,“鬼子的钢盔一戳一个洞,就算穿了防弹衣,这力道也能震得他吐血。”

李明远接过破甲棍,掂了掂分量,又试了试挥砍的手感:“给新兵配这个,比老套筒容易上手。”他看向远处的岗哨,那里升起了三长两短的炊烟——这是岗哨的暗号,意味着发现小规模的鬼子队伍。

“准备战斗。”李明远把破甲棍扔给旁边的新兵,接过张猛递来的三八步枪,熟练地拉开枪栓,检查子弹,“岗哨说有一小队鬼子,大概二十人,带着两挺轻机枪,正往南关这边来。”

他快步走到训练场中央,队员们立刻围了过来,眼里没有丝毫慌乱——经过这些天的训练,他们早已不是当初那批只会抡锄头的百姓。“张猛带五个步枪手,去东边的土窑制高点,负责压制鬼子的机枪。”李明远的手指在地图上点出位置,“二柱子带轻机枪组,隐蔽在西边的断墙后,等鬼子进入开阔地再开火。”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拿着短铳的小石头身上:“你跟着王医生,守在北边的药铺,把伤员往地窖里转移,别乱跑。”

小石头急了:“李叔,我也想参战!”

“听话。”李明远按住他的肩膀,眼神严肃,“你的任务比冲上去更重要。战场上少一个伤员,咱就多一分胜算,懂吗?”

小石头咬着唇点头,攥紧了手里的短铳:“那……你们小心点。”

(三)

日军的脚步声在午后的土路上响起时,李明远正趴在麦田的田埂后,手里的三八步枪架在捆好的麦秸上,枪口瞄准着三百米外的路口。他的呼吸放得极缓,后背的伤疤被汗水浸得发疼,却丝毫不敢动——三八大盖的射程虽远,但必须稳住枪身才能保证准度。

路口的灌木丛晃动了两下,露出日军的钢盔,紧接着是两挺歪把子轻机枪被架在石头上,机枪手正往弹斗里装弹匣。二十个鬼子呈扇形散开,端着步枪小心翼翼地往前推进,靴底碾过石子的声音清晰可闻。

“这帮孙子倒是谨慎。”身旁的张猛低声骂了句,他的步枪也早已瞄准了机枪手,“连长,打不打?”

“等他们再往前走五十米。”李明远的视线紧紧锁着日军的指挥官——一个戴着眼镜的少佐,正拿着望远镜观察四周,“先打掉他们的头。”

日军渐渐走进开阔地,离东边的土窑和西边的断墙越来越近。那少佐似乎察觉到什么,突然举手示意暂停,嘴里喊着什么。李明远知道不能再等,猛地扣动扳机!

“砰!”

枪声在麦田里回荡,那戴眼镜的少佐应声倒地,望远镜摔在地上滚出老远。

几乎同时,东边土窑传来张猛他们的齐射声,两个机枪手瞬间被撂倒。西边的断墙后,二柱子的九九式轻机枪“哒哒哒”地响起,子弹在日军队伍里撕开一道口子,惨叫声此起彼伏。

“冲!”李明远喊了一声,率先从田埂后跃出,三八步枪的刺刀已经上好,枪身平端,脚步如飞。身后的队员们跟着冲锋,老套筒的枪声、破甲棍划破空气的锐响、队员们的喊杀声混在一起,像股汹涌的潮水。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冲锋打乱了阵脚,没了指挥官,又被东西两侧的火力压制,顿时慌了神。有个鬼子举枪想瞄准李明远,却被他侧身躲开,同时步枪前送,刺刀精准地刺入对方的小腹。李明远手腕一旋,拔出刺刀时带起一串血花,动作干脆利落,正是他教给队员们的“直刺快拔”。

“砰!”侧面突然响起枪声,一颗子弹擦着李明远的胳膊飞过,带起一道血痕。他猛地转身,看见个躲在树后的鬼子正往步枪里装子弹,当即举枪射击,子弹从对方的眉心穿过,红白色的浆液溅在树干上。

“连长小心!”张猛的喊声刚落,一挺被鬼子重新架起的歪把子机枪就扫了过来。李明远赶紧翻滚到土坡后,子弹“嗖嗖”地打在坡上,溅起无数尘土。他探出头,看见二柱子的轻机枪正对着那挺歪把子猛扫,逼得鬼子机枪手缩在石头后不敢露头。

“扔手榴弹!”李明远摸出颗缴获的九七式手榴弹,拉掉引信,在手里数了两秒,猛地扔向石头后。“轰隆”一声,机枪顿时哑了火。

队员们趁势冲锋,老套筒的枪声密集响起,破甲棍砸在鬼子钢盔上的闷响不绝于耳。有个鬼子举着刺刀冲过来,被新兵小王一棍砸中手腕,刺刀脱手飞出,紧接着小王的破甲棍顺势捅出,锥形的顶端直接刺穿了对方的喉咙。小王虽吓得脸发白,却死死攥着铁棍不松手——这是他第一次杀人。

李明远看得清楚,大声喊道:“好样的!就是这样!”他自己则端着步枪,不断变换位置,每一次射击都能放倒一个鬼子,刺刀出鞘时更是毫不拖泥带水,很快就把剩下的几个鬼子逼到了绝境。

(四)

战斗结束得比预想中快,不到半个时辰,二十个鬼子就被悉数歼灭。队员们累得拄着枪喘气,脸上、身上溅满了血,却没人叫苦,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这是他们用正规武器打赢的第一仗,没有锄头扁担,全凭枪和刀,打得干净利落。

张猛扛着步枪走过来,枪管还在冒烟:“连长,清点完了,除了被打死的,还抓了两个活的。”他指了指被反绑在树下的两个鬼子,其中一个腿被打断了,正疼得哼哼,另一个则低着头,浑身发抖。

李明远走到俘虏面前,用脚尖挑起那个发抖的鬼子的下巴:“会说中文?”

那鬼子赶紧点头,声音抖得不成样子:“会、会一点……我是、是被抓来当兵的,不是自愿的……”

“少废话。”李明远的眼神冷了下来,“黑风口的鬼子还有多少弹药?粮仓在哪?”

鬼子支支吾吾地不敢说,被旁边断腿的鬼子用日语骂了句,顿时缩了缩脖子。李明远没再问,转头对二柱子说:“把断腿的拖去给王医生看看,留着还有用。这个……”他看了眼发抖的鬼子,“让他去给黑风口的鬼子捎个信,就说南关不养闲人,想要人,用五十发子弹和十箱罐头来换。”

二柱子咧嘴笑了:“连长这招高!既得好处又能探虚实!”

李明远没接话,走到被打死的日军少佐尸体旁,从他怀里摸出个笔记本,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日文。他翻到最后一页,眼睛亮了——上面画着黑风口的布防图,粮仓的位置被红笔圈了出来,旁边还标着“三月十五补给”。

“看来不用等他们送罐头了。”李明远把笔记本递给懂日文的通信员,“通知下去,准备干粮和水,今晚就去黑风口‘借粮’。”

夕阳西下时,队员们正在打扫战场,收集日军的武器弹药。三八步枪又多了五把,歪把子轻机枪捡了一挺能用的,子弹足足装了两个麻袋。赵铁匠蹲在尸体旁,正用撬棍把鬼子钢盔上的铁钉撬下来:“这铁能回炉,打刺刀正好。”

小石头跑过来,手里捧着个日军的水壶,里面还剩半壶水:“李叔,您喝点水。”他看着满地的武器,眼睛亮晶晶的,“咱赢了!用枪赢的!”

李明远接过水壶喝了口,水带着股铁锈味,却让他觉得浑身舒畅。他看向远处的黑风口,那里的炮楼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像个蛰伏的野兽。

“这只是开始。”他拍了拍小石头的头,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等咱有了足够的枪和子弹,就把鬼子彻底赶出这片土地。到时候,你就能在真正的学堂里认字,再也不用躲在地窖里了。”

晚风拂过麦田,带着麦香和淡淡的血腥味。队员们的笑声、武器碰撞的脆响、赵铁匠敲打钢盔的叮当声交织在一起,在南关的上空盘旋,像一首刚刚奏响的战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