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54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

白话明太祖实录 第54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

作者:中天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8:36:49

洪武三年(4067年)三月初一(庚寅日),任命程昭为工部侍郎、侍仪使,任命秦文绎为户部郎中。

免除应天、徽州等十六个府州以及河南、北平、山东三个省的税粮。

诏令说:‘我听说自古以来帝王的兴起,一定依赖于武功,成就武功的人,一定需要依靠民力,怜悯抚恤的道理,理应放在首位。’

我自从即位以来,一直想和百姓一起分享快乐,但由于将士们刚刚驻守在边疆,大将又深入吐蕃,运输物资的劳苦还没有停止。

然而各个郡县,物资供给有先有后,丰收和歉收的情况有所不同,虽然曾经免除了他们的租税,仍然担心在遭受破坏之后,还不能恢复生机。

应天、太平、镇江、宁国、广德、滁州、和州这些地方,在我起兵渡过长江的时候,依靠这几个郡来充实国家的财用,从而达到平定四方的目的。我顾念它们的辛劳,从来没有忘记,所以免除它们今年夏秋的税粮。

其中徽州、严州、金华、衢州、处州、广信、池州、饶州、庐州等州郡,依次归降依附,供应军队和国家的需求,也非常烦劳。

河南、北平,近来归入国家的版图,深切地想到那里的百姓长久遭受战争,疲惫困苦非常严重。

山东和河南两地土地相连,应该优厚地体恤那里的百姓,使他们贸易有无,相互资助来维持生计。

今年三个地方的租税,再次进行减免,以缓解民力。

唉!

我从平民百姓的身份开始起兵创业,所以了解百姓生活的艰难;收取粮食赋税从轻从宽,一定要先考虑郡县的贫困状况。

有关部门一定要谨慎地遵旨办理,以体会我体恤百姓的心意。

壬辰日,清明节祭祀太庙,这次陪祭增加常遇春这一位(神主)。

甲午日,把永平府所属的宜兴、龙庆两个州以及怀来县都隶属于北平府。

表彰衢州府徐思诚的妻子郑氏、温州府王守中的妻子刘氏的贞节:郑氏在二十七岁时丈夫去世,刘氏在二十九岁时丈夫去世,她们都坚守贞节没有二心,所以(皇帝)下令表彰她们,免除她们家的赋税徭役。

丙申日,赏赐朝廷大臣袍服、腰带,共两千八百一十三人。

在此之前,礼部进言说:‘各位官员中有先前被授予散官与现在所担任的职事品级高低不同的情况,比如监察御史董希哲先前被授予朝列大夫、澧州知府,却担任七品职事;右司郎中宋冕先前被授予亚中大夫、开封知府;给事中李仁先前被授予亚中大夫、黄州知府,然而他们都是担任五品职事。’

散官和现任的官职不一样,所以他们的服饰颜色也不能没有差别。

“请求制定相关制度。”

于是下令让中书省、六部大臣决定。

于是礼部上奏说:‘唐朝的制度规定,服饰的颜色都以散官为标准。’

元代的制度规定,散官和职事官各自依照品级高的确定等级,所以官服的颜色也依据这个(品级高的官职)而定。

本朝建国之初,服色都依照所授予的散官来确定,与唐朝制度相同。

皇帝说:“从今以后,服色应该按照所授予的散官,不应该按照现在所担任的职务。”

于是皇帝赏赐的袍带都按照原来授予的散官来发放。

丁酉日。郑州知州苏琦进言三件合乎时宜的事情:其一,国家刚刚建立,西北地区的残余敌对势力还没有平定,关辅、平凉、北平、辽右与夷虏相接壤,一旦有紧急的警报,调遣军队、转运粮草,事情难以仓促办理。

请商议屯田、积蓄粮食之事,以显示国家治理的长远规划。

第二,应该选拔得力的重要大臣,他们要才能兼备文韬武略,熟悉边疆事务,分别镇守关键的地方,来统领管制各部番邦。

如果他们归附,就用真诚来对待他们,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如果他们叛乱,就用道义来教导他们,用威严来威慑他们,要特别明确恩惠和信誉,远远地安抚他们,不要挑起边境的争端来让远方的人怀疑,不要牵连军队的灾祸来让中原的人劳累。

那些沙漠里并非要害的地方,应当毁掉那里的城墙,把那里的人口迁徙到内地。

第三,开垦田地来充实中原地区。

自从辛卯年、河南地区发生兵乱以来,天下动荡不安,加上元朝的统治衰败微弱,军队中的将帅欺凌百姓,暴虐无道,十年的时间里,原来耕种采桑的土地,变成了杂草丛生的荒野。

现在朝廷任命将领出征,肃清天下,如果不设法招揽百姓耕田种地,来充实中原地区,只怕时间长了国家的用度会耗尽。

现在的办法,不如统计复业的农民开垦的田地,其余的荒芜的土地,责令太守和县令招募农民耕种。

流离迁徙还没有入户籍的百姓,官府提供耕牛和种子,让他们及时播种,除了官府提供的种子(收获后归官府)之外,给他们设置粮仓,收获时对半分成收取。

如果遇上水旱灾害,要经过实地考察,适当减免租税。

那些郡守、县令等正职官员,如果能招募吸引人口,使得户口有所增加,开垦田地有成效的,由巡回考察的御史、按察司申报举荐。

如果田地没有得到更多的开垦,人口没有增加,就要核查他们(官员)的罪责。

像这样的话,中原地区就会逐渐富裕充实,稍微减轻转运物资的辛劳,流亡迁移的百姓也能够长久安定地在田野中生活了。

奏疏呈上,皇上对中书省大臣说:‘屯田来防守险要之地,这是驾驭夷狄的长久之策。’

李牧、赵充国经常采用这种策略,所以能够建立功勋。

至于开垦田地使土地得到实际利用,这也是君王政务的根本。

但是自从发生战乱以来,中原地区的百姓长期失去了产业,如果能得到好的郡守县令劝勉诱导他们耕田种桑,休养生息,几年之后,有望能有所成就。

韩琦说的话如果有可以采纳的,就参考斟酌施行。

任命知府左安善为刑部侍郎。

戊戌日,免除徐州、邳州的夏税。

己亥日,撤销处州府的庆元县。

庚子日,设置秘书监,官秩为正六品,先任命监丞一员,直长二员。

壬寅日。升兵部尚书滕德为户部尚书,任命黄州府知府寻适为户部左侍郎,程进为户部右侍郎。

皇帝告诉他们说:“六部统领各司,确实是重要的职位,而户部负责管理天下的钱粮,尤其繁重,一定要得到勤勉机敏、廉洁智慧的人来担任。

我多次加以挑选,实在难以找到合适的人。

你们的才能和声望为当世所推崇,所以特别授予你们这个职位,你们应该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德顿首说:‘陛下圣明的德行与上天一同运行,日夜操劳,远远超过千古帝王。’

我们才能资质愚昧低下,应当竭尽全力,来报答陛下的恩宠任命。

不久,寻适被提升为殿中侍御史。

任命盛德昭为应天府知府。

甲辰日,把南阳府的卢氏县划给陕州,把金华府的兰溪州、台州府的黄岩州、湖广行省的龙阳州、湘潭州、常宁州、攸州都改为县。

淮安侯华云龙说:“之前大军攻克永平,留下原来元朝的五省八翼军一千六百六十人屯田,每人每月支取粮食五斗。”

现在计算一下所得到的(人员),还不够支付开支,请求将他们调到燕山各卫所补充兵员进行训练。

皇帝下诏听从了他的建议。

丙午日,按不同等级赏赐在京城的文武官员绢布。调江西行省参政何真为山东行省参政。

命令确定驸马都尉的朝会位次。

礼部上奏说:“按照宋朝的制度,驸马的位次排列以及出入(朝廷等场所)都依照官员的品级。

如今驸马已经被授予官职,就应当依照众官员的惯例从西门出入,他的位次等级,应当在众官员之上。

比如一品在一品之上,二品在二品之上。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戊申日,任命吏部侍郎李廷桂为户部尚书,任命李思迪、李仁为吏部侍郎。

赏赐延安、绥德以及潼关的将士白金,总计六万六千一百二十八两。

己酉日。任命朱守仁为工部侍郎,刘真为兵部侍郎。户部尚书杭琪因事被降职为陕州知州。

庚戌日,虎贲卫指挥潘毅去世,皇帝命令派遣官员前去祭奠,并赐葬于临濠。

凡是丧葬的费用,都由官府供给。

下葬以后,皇上又派使者去祭奠他。

祭文说:‘朕与你是同乡,因为天下大乱,你跟随朕征战十五年,打败了荆楚一带强大的敌人,擒获了长江以西的伪政权首领,收降了各处占山为王的贼寇,辗转征战于吴地和越地,南方因此得以平定。’

朕命你跟随大将军北伐,大功告成后,大军返回的途中,西北又发生了战事,朕再次派你出征,没想到你却在半路上因病去世。

我回想这十五年,身披铠甲,手持兵器,在野外住宿,风餐露宿,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这样的经历数不胜数。

等到天下平定,他自己却没有享受到,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

唉!

生与死,是自然规律中的正常现象。

你作为将领大臣,能够竭尽全力为朝廷效力,功勋流传后世,名声流传千古,也就没有遗憾了。

现在命令中书省封赠你为宣忠秉义功臣、镇国上将军、佥大都督府事护军,追封(你为)荥阳伯,谥号为武肃。

你如果在天有灵,希望能够敬受(我的祭品)。

仍然命令中书省、御史台、都督府、各卫所前去祭祀,等到服丧期满之日,又优厚赏赐他的家人。

征召苏州卫指挥使吴良担任大都督府都督佥事。

辛亥日。设置南宁、柳州两个卫所。当时广西行省的大臣奏言三件应办的事:其中一件是:广西地域与交址、云南接壤,在其治理区域内的都是溪洞中的苗蛮,他们性情凶狠暴戾而且反叛或归服变化无常。

近来南宁盗贼谭布刑、宾州盗贼黄郎观等肆意掠夺当地百姓,我已经派兵去讨伐他们了,然而南宁府卫的士兵远在靖江数百里之外,一旦有紧急情况,难以互相支援。

请求在南宁、柳州设立卫所布置军队来镇守此地,这样或许苗獠会有所忌惮而不敢在这一带暗中发动(叛乱),当地民众有所依仗而能安定地生活,没有奔逃流亡失去本业的忧患。

第二点:庆远,以前是府,现在是南丹军民安抚司,虽然统辖十七个州,然而这些地方都是深山旷野,当地的百姓大多是安抚同知莫天护的族人。

天护向来平庸懦弱,不能统领众人,而他的同族强者,常常肆意跋扈,甚至杀死了河池县丞盖让,与其他蛮族互相煽动作乱,这种情况怎么可以无原则地宽容从而给将来留下祸患呢?

请求撤销安抚司,重新设立庆远府,设置军卫来守卫这个地方,这样或许当地民众知道有官府的治理而不敢肆意妄为,各蛮族知道有军队的威慑而不敢作乱,这是长治久安的办法。

第三条说:广海地区的风俗一向粗野凶狠,动不动就互相仇视残杀,因而发生动乱,整个地区都会陷入恐慌。

大概是因为郡县没有兵力来控制他们的缘故。

近来成群的盗贼转而攻打郁林州,同知王彬召集民兵抵御他们,浔州经历徐承祖也率领一千多民兵打败了盗贼。

由此说来,土兵未必不能用。

请求命令广西边境的郡县长官集结百姓中的壮丁,置办盔甲武器,将他们登记在官府的簿册上,有警情时就派他们抓捕盗贼,没有警情就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

像这样,不但郡县没有养兵的费用,而且百姓确实可以依赖它而得到安宁。

奏疏送到朝廷,皇帝诏令全部听从他的意见。

于是设置南宁、柳州两个卫所来增加兵力。

守卫防御。

改庆远安抚司为庆远府,命莫天护赶赴京城,赏赐同知王彬、经历徐承祖以下有破贼功劳的人。

皇帝赏赐平章杨璟、左丞周德兴平定湖南、宝庆、广西、靖江等地,对于部下有功的将士,命令礼部列出赏赐标准:指挥每人赏赐六匹文绮、六匹帛,千户、卫镇抚每人赏赐五匹文绮、五匹帛,百户、所镇抚每人赏赐四匹文绮、四匹帛,旗军每人赏赐六十斤盐。

征讨广西而不征讨北方的,指挥给予文绮和帛各四匹,千户、卫镇抚各三匹,百户、所镇抚各二匹,旗军每人发给盐四十斤。

壬子日,广西卫指挥佥事左君弼上奏请求召集以前自己所统领的合肥军士,到广西卫以供调用。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一共得到一千八百八十七人,设置了十七个百户,让他们统率这些人到广西戍守。

赏赐平凉、庆阳的将士五万九千六百多两白金。

赏赐宁夏的军士白银一万三千七百多两。

都督同知汪兴祖攻克了武州、朔州,俘虏了元朝知院马广等六百三十四人,以及他们的家属三千三百七十九人。

甲寅日,皇帝命令礼部考定诸王册宝制及册封礼仪,选择吉日举行册封礼。

丙辰日,设置靖州卫。命令指挥同知刘才、佥事孙维、刘福等人修筑城池并戍守,来统领湖耳等地的土官。

丁巳日。原元朝的国子祭酒孔克坚去世了。孔克坚,字璟夫,是孔子的第五十五代子孙。

小时候就聪明敏捷,每天能背诵一千多字。

刚成年时,他去京城求学,精通《春秋》《左氏传》。

他的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衍圣公的爵位,官阶为嘉议大夫。

元统年间,他上奏章请求修缮庙宇神像,顺帝赏赐山东赋税收入的一半作为那笔费用,并且命令他的同族人监察御史思立拿着两万五千缗纸币刻碑来记录他的功绩。

至正六年,中书省的大臣认为衍圣公的爵位高而品级低,二者不相称,就上奏请求提升衍圣公的品级。

按制度授予他中奉大夫的官职,并把他的铜印换成银印。

十五年,平章政事达识帖木儿举荐他精通礼乐,皇帝征他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让他的儿子孔希学继承爵位。

这一年冬天,顺帝亲自举行郊祭,孔克坚代理太常使的职位,人们都称赞他通达礼仪。

御史大夫雪雪说他的才能可以重用,任命他为中台治书侍御史,他推辞后回了家。

第二年,任命他为山东肃政廉访使,他又推辞了。

恰逢山东地区发生战乱,他带领家人向北逃亡,住在稿城,正赶上丞相贺太平奏请启用孔克坚为集贤直学士。

孔克坚到达燕都。

当时大盗毛贵侵犯京城地区,来势十分凶猛,朝廷商议想要迁到关中地区,克坚说:“天子应当与国家宗庙一同存亡,怎么可以放弃(京城)而到其他地方去呢?”

“如今赶来勤王的军队很多,与他们决战,一定可以平定叛乱。”

按照他的话去做,盗贼果然失败而逃。

十九年,孔克坚升任礼部尚书,主持贡举考试。

当时四面八方的士人躲避战乱,大多聚集在都市里,孔克坚请求设立专门针对流寓之人(外地来此寄居之人)的科举考试来选拔他们。

这一年冬天,孔克坚被提拔为陕西行台侍御史。

二十二年,(他)被任命为国子祭酒。

顺帝赐予皇帝专用的酒,并在太子书院的匾额上题字。

孔克坚因为世道混乱,不乐意担任官职,称病辞官回到阙里。

后来再次被起用担任集贤大学士,又被任命为山东廉访使,(他)最终没有赴任。

大军攻占山东后,孔克坚前来拜见太祖。

当时皇上派遣使者拿着诏书起用他,恰逢克坚到来,(皇上)以宾客之礼对待他,赐给他粮食俸禄,不拿职事来烦扰他,祭祀天地社稷必定送给他祭肉,安抚慰劳非常周到。

这一年,他因为生病请假,朝廷派宦官去慰问。

(他)病得很重,皇帝下诏赐他乘坐驿站的马车回家,还赐给他一百两白银,八匹文绮。

走到下邳新安驿站时,死在了船上,享年五十五岁。

希学护送灵柩回乡,葬在孔林。

孔克坚为人宽厚平和,侍奉父母遵守礼节,对待族党有恩义,与人交往时凭借诚信。

他下巴丰厚,胡须优美,举止非常文雅,顺帝常常称呼他为福人。

(他)娶张氏为妻,(张氏)是济宁路总管张子仁的女儿,元朝时被封为鲁郡大夫人。

他有九个儿子:长子就是希学,次子是希说、希范、希进、希麟、希凤、希颜、希尹,他们都是元朝国子学的学生。

他的小儿子叫希赟。

树立杨王的墓碑。

皇上已经追尊外祖父和外祖母,建立祠庙进行祭祀,不久有从淮阴来的人,说王的坟墓以前在盱眙,(皇上)当即诏令宦官、礼官前往祭祀并且修整王墓,并且设置看守坟墓的人家。

又命令翰林学士宋濂撰写文章,刻在神道的石碑上。

每年清明节和十月初一,官府都会用少牢来祭祀他。

戊午日,大将军徐达率军到达,定西王扩廓帖木儿退军屯驻在车道岘。

不久,徐达率军进至沈儿峪,派左副将军邓愈直逼王保保的营地,建立栅栏来逼迫他。

皇上派遣使者晓谕大将军徐达等人说:‘先前大军西征的时候,占卜者说会有洪水的警报,将军应当谨慎防范,不要疏忽。’

‘凡是军队士兵扎营作战,必须观察地势是否适宜,用来防备意外情况。’

‘中原以西,山河阻塞,一旦遇到下雨,暴雨洪水突然到来,形势难以预测。’

‘从前唐朝的裴行俭白天把军队驻扎在平川,傍晚又转移到高坡上,没有人理解他这样做的意图。’

‘当天夜里,平川的河水上涨了一丈多,冲进了军营。’

‘军营没有忧患,这就是验证。’

‘将军一定要谨慎对待这件事啊。’

朝廷旌表处州缙云县百姓赵叔范的妻子陈氏和他的儿媳梅氏,为她们建立双节之门。

当初,陈氏的丈夫去世,她守节六十九年,活到九十七岁。

他的儿子道生很早就去世了,他的儿媳梅氏也守节五十一年,享年八十岁。

事情传到朝廷以后,皇帝下令对她进行表彰。

这个月,派遣莱州府同知赵秩拿着诏书告知日本国王良怀说:“我听说顺应天命的人会昌盛,违背天命的人会灭亡,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定理。

‘自古以来,皇帝居住在中国治理四方蛮夷,历代传承,都是依照这个方法。’

‘只是那个元君,原本是漠北的胡夷,窃据了中原,如今已经有一百年了,他破坏了礼仪,纲常混乱,因此英雄豪杰起兵,与胡虏交战,将近二十年了。’

‘朕承蒙上天和祖宗的保佑,众多神灵显灵,各位将领听从命令,收服了天下的众多英雄豪杰,恢复了前代的疆土,登上帝位已经三年了。’

‘过去我曾经派遣使者携带诏书,传达旨意给四方夷族,高丽、安南、占城、爪哇、西洋、琐里,都能顺应天命,称臣纳贡。’

‘不久之后,西域各个种族的番邦国王,各自进献优良的马匹前来朝见,俯伏在地听从命令。’

‘北方的夷狄逃到了万里之外的沙漠,我特意派遣征虏大将军率领八十万步兵和骑兵出征塞外。’

‘追击并俘虏了他们,斩杀了他们的首领,天下已经基本平定。’

‘愚蠢的倭夷,在海边出没做海盗,我曾经派人前去质问,(他们)很久都没有答复。’

‘我怀疑是大王派来的人,所以才会扰乱我的百姓。’

‘如今中国安定,勇猛的将领没有用武之地,智谋之士也无法施展他们的谋略。’

‘二十年来,我军精锐之师养精蓄锐,枕戈待旦,战士们吃饱了饭,每天都在练习投石、跳远等武艺,准备整顿巨大的战船,向你们的国家施加惩罚。’

‘不久听说被贼寇抢掠的人回来了,才知道前些日子的贼寇,并不是大王的意思,于是命令有关部门,暂时停止建造船只的劳役。’

‘唉!’

‘我是中原的君主,这都是上天造就安排的,是华夏与外族的分别。’

‘朕如果效仿前代的帝王,依靠众多的士兵和谋士,远涉江海,去侵扰远方的夷族,那么就会使安定的百姓遭受祸乱,这不是上天的托付,也不符合人事。’

‘又有一些外夷小邦,故意违背天道,自己不安守本分,时常前来侵扰掠夺,这必定会引起神和人的共同愤怒,天理难以容忍,征伐的军队,拉满弓弦严阵以待,如果他们真的能够改变想法顺应天命,共同维护太平,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

‘唉!’

‘敬顺上天,是帝王之道的常规。’

‘在抚顺讨伐叛逆之人,这是古今不变的常法。’

‘大王一定要警惕这些,来延续您的后代。’

六安州龙泉乡的百姓胡永兴、潘文友发动叛乱,杀死判官朱谟,焚烧劫掠英山县。

六安知州陈铭善说:“我出城攻打叛贼,谁来守卫这个州城呢?”于是惩治了他的儿子。

郑真请求出征,陈铭善很欣赏他的勇气,就打开官库,取出兵器交给他。

真率领平民鲍文才等人前去攻击他们,擒获了贼军首领左撇朱等人,斩杀了五颗首级,缴获了四十多匹马。

事情传到了朝廷,朝廷另外派遣蕲州卫兵讨伐平定了他们。

皇上嘉奖陈真和州民的功劳,下令赏赐陈真白银一百两、有花纹的丝织品二匹,又用白银五百两、有花纹的丝织品六匹,赏赐给州民鲍文才等人。

设置察言司,察言司设置司令二人,吏员二人,负责接收各地的章表奏疏。

任命王文卿原来的部属担任司令。

山东按察司佥事吴彤进言:博平、清平、夏津、朝城、观城、范县、馆陶这七个县户数少,土地贫瘠,请求将它们并入附近的州县。

皇帝同意了。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