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193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九

洪武二十一年(4085年)三月初一乙卯日,皇帝在奉天殿策问举人,制策说:‘侍奉神明的道理,感化人心的方法,没有什么不同。’虽然这样,但从古至今,凡是所祭祀的事,都是根据其原因而祭祀的。然而圣贤制定的礼仪,有等级的区分,从天子到臣民,祭祀的名称、等级的规定,由来已久。祭祀时的主持者也不止一人,然而笃信祭祀的人很多,半信半疑的人也很多,而完全不信、只是应付了事的人也不计其数。

所以过去有人说:有能力的人保持(它)来获取福分,没有能力的人破坏(它)从而招致灾祸。我还不知道事情一定是这样的。你们各位文人陈述其中的缘由,我将会阅览的。当时参加廷试的有九十七人,皇帝提拔任亨泰为第一名,赐给任亨泰等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的不同名分。特地在太学门口建造了题名碑。

皇上和侍臣一起看史书,于是谈论起田子方关于贫贱之人却对人傲慢的说法,皇上说:‘富贵的人固然不能对人傲慢,贫贱的人又怎么可以对人傲慢呢?’骄横,是一种恶劣的品德。富贵了就对别人傲慢,那就不能够得到天下的贤士;贫贱却还对别人傲慢,正足够给自己带来耻辱。总之,君子应当把恭敬作为根本。子方的话褒贬太过,大概是有所激愤才这么说的。侍臣回答说:‘确实如同圣上所说的。’

建昌府女土官知府师克进献马匹。

丙子日,赐给鞑靼诸王阿鲁秃等四人绮裘。

丁丑日,升旗手卫指挥佥事胡通被任命为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所以原元朝的司徒阿速和他的儿子哈麻儿前来归降,皇帝下诏书命令他们在全宁居住。

戊寅日。镇守辽东的后军都督佥事叶旺去世了。叶旺是六安人,年少时隶属于长枪军谢再兴的部下,后来跟随皇上征战讨伐有功,被授予青州左卫指挥佥事的官职。洪武初年,(他)跟随军队征讨辽东,因为战功被升为辽东都指挥使。八年,元朝将领纳哈出率领军队侵犯辽东地区,叶旺、马云等人大败纳哈出的军队。总共在辽东十七年,铲除荆棘,修筑城墙和护城河,设立官府,安抚聚合军民,功绩非常显着,皇上曾经嘉奖慰劳他。十九年,(皇帝)征召(他)并授予后军都督佥事的官职,(他的)官阶晋升为龙虎将军。才过了三个月,辽东有紧急军情,朝廷又命令叶旺统领都司事务,总管辽东兵马。到这时去世了。

己卯日,东莞伯何真去世。何真,广东东莞人,曾经担任淡水盐场管勾,后来辞官隐居在东莞圆头山。元朝至正年间,岭南地区盗贼蜂起,他们焚烧掠夺州郡,何真召集义兵保卫乡里。等到群盗攻打惠州,何真率领军队击退了他们,城池因此得以保全。因功劳被任命为惠州路判官,不久又被提升为同知。不久剿灭众多盗贼,升任广东道宣慰司都元帅,驻守惠州。南海的强盗邵宗愚攻陷广州,何真和他的子弟率领军队分四路攻打邵宗愚,邵宗愚战败逃走,于是何真收复广州。

后来,朝廷在广东设置了江西分省,于是授予何真中奉大夫、参知政事的官职,不久又晋升为资善大夫、分省左丞。当时中原大乱,南北阻隔不通,何真更加训练士兵占据险要的地方,守卫一方土地。朝廷的军队向南征伐,何真立即归附,于是入朝拜见并进献贡品,(朝廷)赏赐给他文绮、纱罗、绫绢各一百匹,白银一千两,(他的)将校(也)各自得到不同等级的赏赐。在内廷侍奉皇帝用膳,皇帝在中书省赐宴。

当初皇帝赐下诏书,按照惯例应当交还朝廷,何真叩头请求皇帝允许自己把诏书收藏在家里,作为后世子孙的荣耀。皇帝同意了,授予他中奉大夫、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的职位。三年,何真被召回朝廷,升任山东行省参政。四年,(朝廷)命令他返回广东,召集以前的将士,再回到京城后,又到山东任职。九年,他辞官归乡,仍然要在每月初一和十五去朝拜。十三年,何真请求让他的儿子何贵到东宫侍奉,(朝廷)当即授予何贵北城兵马指挥(的官职)。

十四年,皇帝命令何真出征。后来他和儿子朱贵一同前往云南,规划粮草,开拓道路,设置驿站,储存粮草,等待大军出征。等到回来以后,升职为山西左布政使。十六年,他辞官。这一年,朝廷又命令杨真和王贵前往广东,招募聚集当地有势力的人共一万零六百二十三人。回到朝廷,被任命为贵明威将军、镇南卫指挥佥事。真的侄子润、弼、敬三个人都被授予官职,数十个军校都被授予管军百户的职位。十七年,皇帝又命令何真前往广东召集还没有到来的军官和士兵。十八年,升任浙江右布政使。十九年,他入京朝见,调任湖广左布政使。

洪武二十年,(何真)再次被赐予退休,封为东筦伯,赐予铁券,食禄一千五百石,赐钞万贯,仍然赐予京师宅邸。把他的第六个儿子朱宏任命为尚宝司丞,到这时朱宏去世了。

辛巳日,皇帝召集考试官陈宗顺等人在武英门坐下来,赐给他们食物,对他们说:‘今天看了列子邻居偷斧头的故事,于是想到一个人的信任和怀疑都源于内心,信任的心通常出自忠厚,怀疑的心一定源于偏私。相信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怀疑自己所厌恶的东西,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不能不加以考察。

君主对于臣子,如果喜爱并且信任他,那么即使有谗言也不会听进去;如果厌恶并且怀疑他,那么即使没有诽谤也会自动找上门来。如果能以极其公正的心态对待自己和他人,那么自然就不会有只相信自己、片面怀疑他人的私心。有的人或许违背公道,而不能秉持正确的好恶观念,没有不走向偏颇的。只有能够喜爱应当喜爱的,厌恶应当厌恶的,相信应当相信的,怀疑应当怀疑的,那么就不会有小人的谗言、奸人的陷害了。’

又讨论五性的德行,皇上说:‘小小的恩惠不能称为仁,小小的节制不能称为义,表面的恭敬不能称为礼,苛刻的察辨不能称为智,表面上的诚信而不贞洁,不能称为信。’于是给他纸笔,让各位儒生撰写疑信论。

壬午日,皇帝的第二十七个孙子济朗出生,是晋王的第六个儿子。

诏令申国公邓镇、定远侯王弼、南雄侯赵庸、东川侯胡海、鹤庆侯张翼、雄武侯周武、怀远侯曹兴等人,跟随征虏大将军、永昌侯蓝玉向北征伐。

派遣使者携带敕令告知征虏大将军、永昌侯蓝玉等人说:‘近来故元的司徒阿速等人前来投降,我考察其中的情况,知道元虏内心惶恐疑惑,部众没有纪律,推测他们的形势不能持久。你们应该整顿军队,日夜兼程,直接抵达敌人的朝廷,捣毁他们的巢穴。如果他们的部众投降归附,要对他们进行安抚并让他们南下,不要错失时机,让我失望。’

夜里,白云贯穿月晕并延伸到月亮。有一颗像鸡蛋一样大的星星,呈红色,拖着尾迹发着光,从天津星升起,运行到太微垣西墙消失。

乙酉这天,增建修饰南郊的祭坛和矮墙,在大祀殿的宫殿前红色台阶里面,用石头垒砌成四座台,东西相对,把它们作为日坛、月坛、星坛、辰坛。又在太液池的内堤之外,东西相对,叠石筑成二十座高台,各高三丈多,周围砌有石栏,台阶上下相通。台上面雕琢出山石的形状,开凿石龛来安置神位,作为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风云雷雨、山川、太岁、天下诸神及历代帝王的神坛。

祭坛的后面种植着松柏,在外面环绕东南方向开凿池塘共二十处,冬季采冰贮藏在冰窖里,用来供夏秋祭祀时使用。那些历代的帝王以及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等各位神灵,全都停止春季的祭祀,每年八月中旬选择日期祭祀他们。日、月、星辰已经列入祭祀的对象,那(原来举行的)朝拜日神、祭祀月神、祭祀星神的祭祀就全部停止了。仍然命令礼部重新制定郊祭、宗庙祭祀、社稷祭祀等各项祭祀的礼仪,把(这些礼仪)写定作为固定的制度。

郊祀的礼仪规定:在斋戒开始前两日,太常司的官员在自己的官署住宿。第二天上奏请求进行三天的斋戒。第二天,朝廷进献了铜人,皇帝下令让文武百官斋戒。当天,礼部官员和太常司官员在城隍庙发出文告,仍然在各个庙宇焚香三天。在正式祭祀的前两天,在奉先殿献上祝文、酒和菜肴,祭告仁祖配享。他的祝文说:‘某年某月某日,孝子皇帝元璋,冒昧地恭敬地告知皇考仁祖淳皇帝,现在在正月的某一天,在大祀殿恭敬地祭祀上帝皇只,恭敬地请皇考配享神灵,只希望(皇考)明察知晓。’

第二天,太常司的官员和光禄司的官员查看祭祀用的牲畜完毕后,回复命令,接着奏请确定分献官二十四名。正式祭祀时的陈设一共有二十七座祭坛。正殿有三个坛位,上帝、皇只都朝南,仁祖的神位在东边,面朝西。其中上帝神位用一头牛犊,一个盛肉的礼器(登),用大羹(不调五味的肉汁)来填充(登),竹笾和木豆各十二个。笾中盛放着形盐(做成虎形的盐)、干鱼、枣、栗、榛子、菱角、芡实、鹿脯、白饼、黑饼、糗饵(将炒熟的米麦捣粉做成的饼)、粉糍(用豆粉做的饼),豆中盛放着韭菜做的腌菜、蔓菁做的腌菜、笋做的腌菜、芹菜做的腌菜、带汁的肉酱、鹿肉酱、兔肉酱、鱼肉酱、牛百叶、猪肩肉、??食(一种食品)、糁食(一种食品),簠和簋各两个,用黍、稷、稻、粱来填充。

祭祀玉器用苍色的璧,丝帛用一匹,颜色为苍色,上面织有文字,写着‘郊祀制帛’。皇只坛和仁祖配位坛的陈设都与上帝坛相同,只是皇只坛的玉用黄琮,帛用黄色。一共在宫殿的东南方设置了六个酒尊、九个酒爵、三个竹筐,(这些器物都)面向西方。祝文有一个。在殿的西边,面朝北。

红色台阶内设有四座坛:大明坛在东边,面向西;夜明坛在西边,面向东。大明(星)、夜明(星)的旁边是两座星辰坛,(两座星辰坛)都是东西相对。大明坛,供奉牛犊一头,一尊登,笾豆各十个,里面盛放的祭品和上帝坛相同。笾里的食物减少糗饵、粉糍,豆里的食物减少??食、糁食,簠和簋各有两个,帛是一块,红色,酒尊三个,爵三个,篚一个。夜明坛的陈设与大明坛相同,但用白色的帛。星辰坛各用一头小牛,三只羊、三头猪,一只盛羹的登器,两只盛羹的铏器,里面盛放着调好的羹汤,三十个酒盏,其余的(祭祀用品)和夜明坛相同。

祭坛围墙外面有二十座坛:东边有十座坛,分别祭祀北岳、北镇、东岳、东镇、东海、太岁、帝王、山川、神只、四渎。西边的十个神坛,分别祭祀北海、西岳、西镇、西海、中岳、中镇、风云雷雨、南岳、南镇、南海。每个神坛都要使用一头牛犊、一只羊、一头猪、一个登、两个铏、十个笾、十个豆、两个簠、两个簋、十个酒盏、三个酒尊、三个爵、一个篚、一块帛。五岳、五镇、四海,祭祀时用的帛都用它们所在方位对应的颜色,只有祭祀太岁、神灵时用白色。

祭祀帝王时用帛十六匹,祭祀山川时用帛二匹,祭祀风云雷雨时用帛四匹,都是白色的。在四渎坛(祭祀江、河、淮、济四条河神的坛)上有帛(丝织品)四块,都是黑色的。从大明以下,它们的织文都叫做‘礼神,制帛’,只有神祗坛的铏羹有三种,没有太羹,羊、猪各一只。笾和豆各设八个,不设黑饼、白饼、牛百叶、猪肩胛肉。而帝王、山川、四渎、中岳、风云、雷雨、神只坛所用的酒盏各三十个,其余的都和祭祀岳镇时相同。

正式祭祀。典仪官高唱乐舞生各自到自己的位置上去,执事官员们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陪祭官员、分献官员各自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导引官引导皇帝到御座前,内赞官上奏皇帝就位。典仪官唱道:“焚烧柴木,掩埋毛血。”迎接神灵时,协律郎举起麾旗,唱奏《中和之曲》,音乐停止。内赞官启奏行四拜之礼,百官也行四拜之礼。典仪官高唱进献玉帛,协律郎举起旗帜,高唱演奏《肃和》之曲。

内赞官奏请皇帝登上祭坛,到达祭祀上帝的牌位前,奏请皇帝将手中的圭插入腰带(暂不持圭),执事官捧着玉帛跪着进献到皇帝的右边,皇帝奠放(玉帛)完毕后,奏请皇帝抽出(插入腰带的)圭。接着到皇只(地神)跟前,再到仁祖跟前,礼仪都是相同的。回到原位,音乐停止。典仪官高唱送进盛着祭品的礼器,协律郎举起指挥用的旗帜,高唱演奏《凝和》之曲。

斋郎抬着祭品到来,内赞官奏请皇帝登上神坛,走到上帝神位前,奏请皇帝插好圭牌,进献盛着祭品的礼器,走到皇祗神位前,奏请进献盛着祭品的礼器,抽出圭牌,走到仁祖神位前,奏请插好圭牌,进献盛着祭品的礼器,抽出圭牌,回到原位,音乐停止。典仪官高唱进行初献之礼,协律郎举起指挥用的旗帜,奏响《寿和》之曲,表演武功之舞。

内赞官启奏(皇帝)登上祭坛,(皇帝)到上帝神位前,(内赞官)启奏(皇帝)插好圭玉,执事官员拿着酒爵跪在皇帝的右侧进献(酒爵)。(皇帝)进献酒爵,拿出圭,来到皇祗(地神)跟前,礼仪相同,只是执事者拿着酒爵跪着进奉到皇帝左边,(赞礼者)奏请(皇帝)到读祝文的位置跪下,百官都跪下,音乐停止。读祝官拿过祝文,跪着站在神位的右侧,读完之后,音乐响起,奏起俯伏、起身、平身的乐章,众官员都俯伏、起身、平身。

来到仁祖神位前,奏请插上玉圭,献上酒爵,抽出玉圭,回到原位,音乐停止。典仪官高唱进行亚献之礼,演奏《豫和》之曲,跳起文德之舞。礼仪如同初献一样举行,不宣读祝文,停止奏乐。典仪官高唱进行终献礼,演奏《宁和》之曲,表演《文德之舞》,礼仪和亚献时相同,音乐停止。太常卿走到殿西,面向东方站立。唱赐福胙。内赞官奏请皇帝前往饮福位,皇帝下跪,插上圭,光禄寺官员跪着进献福酒,奏请皇帝饮用福酒。光禄司的官员拿着祭肉跪着进献,奏请接受祭肉,皇帝拿出玉圭,俯身伏地,起身,端正身子,回到原位。(向皇帝)行四次叩拜之礼,众官员也都行四次叩拜之礼。

典仪官高唱撤去祭品,奏响《雍和》之曲,各坛的执事官撤去祭品,乐曲停止。典仪官高唱送神,演奏《安和》之曲,内赞官奏请行四拜之礼,百官都行四拜之礼。音乐停止。典仪官高声唱诵,读祝官捧着祝版,进帛官捧着丝帛,掌祭官捧着祭馔,各自前往燎祭和瘗埋的位置,奏响《时和之曲》。执事官员各自捧着祝版、丝帛、祭品出来,来到燎所。内赞奏报礼毕。

举行分献礼,典仪唱行初献礼。举行献礼时,赞引官引导分献官到神位前,分献官插笏板于腰带,执事官把帛进献给分献官,(分献官)祭奠完毕后,执事官把爵进献给分献官。赞礼者引导(官员)进献酒爵,(官员)拿出笏板,赞礼者又引导(官员)到酒樽的南边,面向北站立。

典仪官唱礼,进行亚献之礼,执事官员拿着酒爵上前,礼仪和初献时一样。

典仪官唱行终献礼,仪式如同亚献。

赞礼官引导分献官回到原位。

撤去祭馔、送神、燎祭、瘗埋仪式都与祭祀正殿的仪式相同。

那祝祷的文辞和十二年的一样。

乐章迎神篇中唱道:‘承蒙天地庇佑,君主统一了华夏和蛮夷。’

怀着恭敬的心而欢欣鼓舞,备好筵席举行祭祀。

实在是惶恐不安啊我这微小的心意,抬头仰望低头沉思啊只盼望着未来的日子。

想要看到龙凤飞舞、祥庆之云飞扬,就一定要恭敬庄严地走下坛场。

进献玉帛的时候说:天空降下风霜雨露啊雨水润泽大地,黄色的土地云气弥漫啊自然的变化完备。

百姓辛勤耕种啊,(收获的)束帛(很)少,我应当摆设宴席啊,(把这些食物)进奉到(您的)面前。

进献祭肉时唱道:厨师陈列好各种食器,美味佳肴都已经准备好了。

方形的俎献上二次祭品,希望神灵享用祭品,以此来歆享祭品的香气等。

初次献祭时唱:“圣灵啊,光辉闪耀,肃穆庄严啊,坐在金床。”

我让乐舞盛大举行,酒过一巡开始进献时我手捧酒觞。

亚献者说:“不断地斟酒啊不断地献上,诸侯大臣陪同祭祀啊礼仪都已完备。”

感激圣上的恩情没有止境,磕头拜谢啊,希望您享用(祭品)。

最后献酒时说:‘第三次献酒啊。’

佳肴和美酒都被陈列,气味芳香。

祥光朗朗啊照耀着上下四方,何况今天是吉祥的日子啊时辰又好。

撤去祭品时说:“准备了微薄的祭品,神灵会高兴的,感动了圣心,又怎么会忘记呢?”

百姓的福运留存啊吉祥之气高昂,臣子拱手作揖啊拜谢恩宠荣光。

送神的歌词是:旌旗和车辆闪耀着光芒啊,云雾中道路漫长,龙车凤辇啊,飞扬着前往。

远远地望着他缓缓离去,登上了上下两个天门,他一定能保佑百姓永远安康。

进献祭品排列整齐啊正在燎祭与瘗埋的地方,火炬的火焰燃起啊光辉明亮。

神灵变化,赐下束帛,将,这是感念至深的恩德,无量无尽。

祭祀宗庙仪式的斋戒日前一天,太常司的官员在自己的官署住宿。

第二天,奏请让皇帝斋戒三天。

第二天,进献铜人,视察祭祀用牲的情况与郊祀相同。

祭祀的陈设,每座宗庙用一头牛犊、一只羊、一头猪,登、铏各两个,笾豆各十二个,簠簋各两个,每个器皿中盛放的东西和郊祀时相同。

二匹帛,白色有花纹,上面写着‘奉先’。

制作丝帛。

一共在宫殿东边设置了三个酒樽、八个金酒杯、十六个瓷酒杯、四个竹筐,在宫殿西边设置了祝祷用的文书几案。

亲王配享四座祭坛,共二十一位。

第一坛,小牛、羊、猪各一头,盛羹的登和铏各两件,竹笾和木豆各十个,簠和簋各两件,丝帛两段,酒爵六个。

第二、第三坛,每坛放置六只铏、六匹帛、十八只爵。

第四坛,进献铏羹各七份,帛七段,酒器二十一个。

其余的都评为第一。

坛的规格相同,帛都是白色的,上面织有花纹,都写着‘展亲制帛’。

一共在宫殿的东南方设置了三个酒樽、四个竹筐,它们朝向北方。

功臣配享十坛,每坛用羊一只、猪一头,铏一个,笾豆各两个,簠簋各一个,爵三个,篚一个,帛一匹,白色织文,叫做报功制帛。

一共在宫殿的西南方设置了三个酒樽,酒樽的开口朝向北方。

在举行祭祀的时候,典仪官高唱乐舞生各就各位,执事官员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

导引官引导皇帝来到皇帝的座位前,内赞官上奏说(皇帝已经)到座位了。

典仪官高唱迎神(之礼),协律郎举起指挥旗,演奏《泰和之曲》。

内赞官上奏后行四拜之礼,所有官员都行四拜之礼,音乐停止。

典仪官高唱‘奠帛’,开始进行初献之礼,协律郎举起麾旗,奏响《寿和之曲》,表演武功之舞。

执事官员各自捧着丝帛,用金爵盛酒,献给神位前。

读祝官拿过祝文,跪在神御右边。

内赞奏‘跪’,皇帝跪,百官皆跪。

典仪官高唱‘宣读祝文’,音乐停止。

读完后,献给神御前,乐声响起。

内赞官奏请(众人)俯伏,(众人)起身,(内赞官又奏请)平身,百官都俯伏,(然后)起身,(内赞官再奏请)平身,音乐停止。

典仪官高唱进行亚献之礼,协律郎举起麾旗,奏响《豫和》之曲,表演文德之舞。

执事官员各自用瓷制的酒器盛酒,进献到神像前。

典仪官高唱进行终献礼,协律郎举起麾旗,演奏《宁和》之曲,表演《文德》之舞,礼仪与亚献时的乐舞相同。

停下来。

太常卿走上前站在宫殿的东边,面朝西方。

然后唱诵赐予福酒、胙肉,光禄寺官员捧着福酒、胙肉从神御前中门左侧出来,来到皇帝面前。

内赞奏请皇帝执圭,光禄司官员跪着献上福酒,内赞奏请皇帝饮福酒。

光禄寺官员捧着祭肉跪下进献,内赞官奏请接受祭肉,皇帝拿出圭,俯身伏地,起身,平身。

内赞官上奏(众人)行四拜之礼,所有官员都行四拜之礼。

典仪官高唱撤去食物,协律郎举起旗帜,演奏《雍和》之曲。

执事官员各自撤去祭品,音乐停止。

太常卿来到神座前跪着上奏说:‘祭祀礼仪结束,请返回宫殿。’

协律郎举起旗帜,演奏《安和之曲》。

内赞奏请行四拜礼,百官一起行礼。

音乐停止。

典仪官高唱:读祝官捧着祝文,进帛官捧着丝帛,各自前往焚烧祝文和丝帛的地方,然后奏起音乐,内赞官宣告礼成。

他的祝文说:“现在是初春,按照礼仪要进行祭祀,我恭谨地准备了牲畜和酒食,用来表达对您的追思和仰慕之情。”

乐章中迎神、亚献、终献、撤去祭品、返回宫中,都与洪武元年相同。

只是献帛时的初献词说:‘思念伟大的先祖,神灵在天上闪耀,福源扩展、吉庆流传,从高祖传到玄孙。’

玄孙继承了皇位,追念远祖的德行。

明洁的祭祀世代尊崇,千秋万代无尽无穷。

祭祀社稷时的斋戒仪式和祭祀宗庙时一样。

正祭前两天,在奉先殿祭告仁祖配享(之事)。

祝文说:‘某年某月某日,身为孝子的皇帝元璋,冒昧地恭敬地告知皇父仁祖淳皇帝,现在在正月的某一天,恭敬地祭祀大社(土神)大稷(谷神),恭谨地请皇父配享神灵,只希望(您)明察知晓。’

省牲与祭祀天帝、皇地只相同。

正式祭祀时的陈设是,太社(的神位)在东边,太稷(的神位)在西边,(神位)面向北,用一头牛犊、一只羊、一头猪,(还有)一只盛羹的登,两只盛羹的铏,笾和豆各十二件,簠和簋各两件,丝帛各一匹,颜色是黑色的,上面织有花纹,叫做礼神(之物)。

制作帛、玉(祭品),各自使用两圭,(圭)有底部。

仁祖的配位在东边,面向西边。

祭祀用的物品与祭祀社稷之神相同,只是不用玉。

一共在祭坛的西北方设置三个酒樽、九个酒爵、三个竹筐,(它们的开口)朝着东方。

祭祀的祝文和礼仪规范一共一卷。

到了日期,典仪官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

导引官引导皇帝到御座前。

典仪官高声唱‘瘗毛血’。

迎接神灵时,协律郎举起指挥用的旗帜,高唱迎接神灵,乐队奏响广和之曲,宫中赞礼官奏请(众人)行四拜之礼。

百官的礼仪相同,音乐停止。

典仪官高唱着进献玉帛,开始进行初献之礼,乐队奏响《寿和》之曲,跳起武功之舞。

执事官各自捧着玉、丝帛、酒爵进献到神位之前。

读祝官取祝文跪在神位前左边,内赞奏请皇帝跪下。

读完祝文后,将祝文进献给太社神位前,俯下身,起身,站直身体。

百官和前面一样,音乐停止。

典仪官高唱进行亚献之礼,乐队奏响《豫和》之曲,表演《文德》之舞。

执事官员各自捧着酒爵进献。

在神位前。

终献的时候,演奏《宁和之曲》,表演《文德之舞》,礼仪如同亚献时一样,音乐停止。

太常卿走上前站在祭坛的西边,脸朝东,高呼赐予祭肉(以求赐福)。

光禄寺官员捧着福酒和祭肉从神位前经正门左边出来,到皇帝面前。

内赞官启奏(皇帝)插好圭玉,启奏(皇帝)饮福酒,启奏(皇帝)接受祭肉,(皇帝)拿出圭玉,(皇帝)俯身伏地,起身,恢复平常的姿势站立。

内赞官奏请四拜,百官也同时四拜。

撤下祭祀的食物,演奏《雍和》之曲,乐曲停止。

送神,演奏《安和之曲》,内赞官奏请(众人)行四拜之礼,百官一同(行礼)。

音乐停止。

读祝官捧着祝文,进帛官捧着帛,掌祭官捧着祭品,各自前往瘗位。

望着埋葬(祭品等)之处,奏响名为‘时和’的乐曲,内赞官(宫廷礼仪中的一种赞礼官)奏告礼毕。

祝文的内容是:‘只有神灵辅佐天帝,让谷物生长,养活我们这些百姓,让百姓永远依赖。’

当时正值仲春时节,祭祀之礼庄严隆重,恭敬地用玉器丝绸、牺牲谷物、各类祭品,来完备这次的瘗埋之祭。

已故父亲淳皇帝配享神灵。

它的乐章《迎神》说:我(指祭祀者)想到土和谷啊是造化的功劳,为百姓确立生存根基啊应当尊崇报答(土谷神)。

百姓唱歌又跳舞啊早晨气氛和谐,准备筵席各司其职啊等候迎接,想望圣上到来啊祥瑞之风兴起,恭敬地跪拜啊行告年之礼。

向神灵献上祭品,第一次向神灵进献祭品时的祝文说:‘阴阳二气相互交融,万物由此而生,百姓安居乐业,承蒙上天的阴功。’

我将献上玉器丝绸来表达我小小的心意,初次献上甜酒祭品愿民众洪福齐天。

亚献唱词:“我现在进行乐舞表演,再次捧起酒杯,希望神明降临,保佑军民安康。”

思绪必定庄严肃穆,神灵美盛灵动,感恩神灵的深厚恩泽,拜谢祥瑞之光。

那终献的歌词是:‘盾牌和雉羽舞动飞旋啊酒过三巡,香烟缭绕啊如云旗飘扬。’

我现在向您稽首礼拜,心中又欣喜又惶恐,您神色和悦,光彩如霞。

简陋地献上了微薄的礼物,神灵感到欢喜,动听的丝竹之音响起,乐舞飞扬。

希望祥瑞之气普遍降临到远方,使天下百姓都能平安健康。

送神曲说:‘香烟弥漫啊,祥光四溢,龙车凤辇啊,腾云而起。’

远远瞻望叩首啊,您要去哪里?留下福祉给百姓啊,降下及时的雨水。

望着祭地之处说:捧着佳肴美味啊来到祭地之处,车铃鸣响率领(众人)起舞啊声音铿锵。

思念神灵接纳祭品啊百姓的福气上升,我现在磕头啊感谢恩赐的荣光。

祭祀山川的仪式,在斋戒的前一天,太常寺的官员要在本司留宿。

第二天,上奏皇帝斋戒两天。

第二天进献铜人。

正祭前两天,太常寺官员和礼部官员一起前往城隍庙发出通知,检查牲畜的过程与太庙相同。

其中正式祭祀设十三个祭坛,每个祭坛用一头小牛、一只羊、一头猪,竹制和木制的祭器各十个,两种盛谷物的祭器各两个,瓦制祭器一个、两种盛羹的祭器各两个,酒杯三十个。

帛制的太岁神画像一幅,风云雷雨神画像各四幅,钟山以及京都地区的山川、京都的城隍神画像各一幅。

春夏、秋、冬四季的月将。

每一种有三个,都是白色的。

五岳、五镇各有五个,四海、四渎各有四个,都各自随它们所在方位的颜色,四渎是黑色。

祭祀的时候,典仪官高唱乐舞生各自到自己的位置上去,执事官员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

导引官引导皇帝来到御座前,内赞官启奏(皇帝)已经到了应到的位置。

典仪官高呼“迎神”,奏乐,执事官各自到神位前斟第一层酒,音乐停止。

内赞官奏请行四拜之礼,百官都行四拜之礼。

典仪官高唱“奠帛”,开始进行初献礼,奏起音乐,执事官员各自捧着帛、爵等祭品进献到神位之前。

读祝官取出祝文跪在皇帝左边,内赞奏称跪下,百官都跪下。

典仪官高唱宣读祝文,读完之后,把祝文放置在几案上。

内赞奏俯伏,皇帝行俯伏礼,奏兴,皇帝起身,奏平身,百官都行俯伏礼,起身,奏乐停止。

典仪官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官各自到神位前斟第二层酒,音乐停止。

典仪官高声唱诵进行终献礼,于是奏响音乐,执事官员各自前往神位之前斟第三巡酒,音乐停止。

太常卿站在大殿东边,面向西方,高呼赐福胙。

典仪官高唱‘饮福酒,受祭肉’。

光禄寺的官员捧着福胙从神位前经由正门左侧出来,来到皇帝面前。

内赞奏请皇帝下跪,皇帝将圭插在腰带上,光禄寺官员将福酒跪着递给皇帝,内赞奏请皇帝饮用福酒,光禄寺官员将胙肉递给皇帝,内赞奏请皇帝接受胙肉,皇帝拔出圭,伏下身体,起身,恢复原位。

皇帝起身,行两拜之礼,百官也都行两拜之礼。

典仪官高唱撤下祭品,于是奏响音乐,执事官各自到神位之前撤下祭品,音乐停止。

典仪官唱‘送神’,乐队奏响乐曲,内赞官奏请(众人)行四拜之礼,百官都行四拜之礼。

内赞官唱读祝官捧着祝文,掌管祭祀的官员捧着币帛、食物,各自前往焚烧的位置,奏起音乐,内赞官上奏祭祀的礼仪结束。

祝文依据古典而修改考订,(知道)历代都有秋季祭祀酬谢(土地等神灵)的礼仪,(这是)历代传承下来的秋季祭祀酬谢(土地等神灵)的礼仪。

乐章中迎接神灵的部分唱道:“在这吉日良辰,按照祭祀的典章陈列祭品。”

京城地区的山川和城隍之神。

光华的神灵啊,明察我的内心。

用来等待、迎接(神灵),(希望神灵)降临、歆享。

其余的都和旧制度相同。

祭祀历代帝王的礼仪:在斋戒的前一天,太常司的官员要在本司住宿。

第二天,(官员)奏请进行两天的致斋(活动),(皇帝)传下制令派遣官员去行礼。

正式祭祀的前一天,献官完成承接制命(的任务)后,前往祭坛视察祭祀用的牲畜。

正式祭祀时,在五室共设置十六个神位,又将三十七位名臣列为从祀,设四坛,祭祀的物品和旧例一样。

到了日期,典仪官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职。

赞礼官引导献官来到盥洗的地方,赞礼官唱礼示意献官把笏板插在腰带上(表示净手时的恭敬),之后又示意取出笏板,再引导到拜祭的位置,赞礼官唱礼示意献官各就各位。

典仪官唱迎神,协律郎举起指挥旗,奏乐,乐声停止。

赞礼官行四次拜礼,陪祭官也都行四次拜礼。

典仪官唱礼说进献丝织品,举行初献的礼仪,演奏音乐,执事官员各自捧着丝织品。

执事者将酒爵放在神位前。

赞引引导献官前往三皇神位前,献官插笏板,执事官将帛交给献官,献官将帛放在神位前,执事官将爵递给献官,赞引引导献官献爵三次,献官抽出笏板。

接着到五帝神位前,斟酒五次。

接着来到三王神位前,总共献了三次酒。

接着到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的神位前面,献酒一共三次。

接着到宋太祖、元世祖神位前面,献爵一共两次,仪式都和前面相同。

(献官)拿出笏板,到读祝文的位置跪下,读祝官拿过祝文在献官左侧跪下,读完后,(将祝文)进献到神位前。

赞礼官行俯伏礼,起身,平身,回到原位,音乐停止。

典仪官唱行亚献礼,于是奏响音乐,执事官员各自拿着酒爵进献到神位之前,音乐停止。

终献,仪式和亚献一样。

典仪官高唱‘饮福酒,受祭肉’。

赞礼官到饮福位跪下,将笏板插入腰带,执事官送上酒爵,赞礼官喝福酒,执事官送上祭肉,赞礼官接受祭肉,抽出笏板,俯伏在地,起身,平身,回到原位。

赞礼的人两次行拜礼。

典仪官高唱撤下食物,开始奏乐,执事官员各自在神位前撤下食物,音乐停止。

唱送神,演奏音乐,赞礼官高呼四拜,众人平身,音乐停止。

典仪官高声唱令,读祝官捧着祝文,掌祭官捧着帛、祭品,各自前往掩埋祭品的地方,音乐停止。

赞礼的仪式结束了。

这次祭祀时的祝文与十年二月的祭祀相同,乐章与七年八月的祭祀相同。

祭祀先师、孔子的礼仪,斋戒、传制,派官员省察祭祀所用的牲畜,都和祭祀历代帝王相同。

正祭时的陈设:正坛用一头牛、一只羊、一头猪,十个笾、十个豆,一个登、两个铏,两个簠、两个簋,一块帛,白色的织文帛称为礼神制帛。

一共在祭坛的东南方设置三个酒樽、三个酒爵、一个竹筐,(器物)面向西;在祭坛的西面设置摆放祝文的几案。

四个配位,每个配位上有一只羊、一头猪,竹制的笾和木制的豆各十个,簠和簋各一个,登一个、铏羹两个,爵三个,帛一匹、篚一个。

十位哲人的神位在东边的五个坛上,共用一头猪、一匹帛、一个竹筐、三只酒器。

每位各设笾豆各四个,铏一个、簠簋各一个,酒盏一个。

西边五座祭坛的陈设相同。

东边的廊屋有五十三尊神位,总共十三个祭坛,共用一头猪、一匹帛、一个竹器、三个酒器。

每个神坛要摆四盘笾豆,一个簠簋,四个酒盏。

西庑有五十二位神位,共十三座坛,陈设和东庑相同。

其正式祭祀的仪式,典仪官高唱乐舞生各就各位,执事人员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

分献官、陪祀官各自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赞引带领献官到盥洗所,赞引说‘到盥洗位’,献官插笏板,洗手,抽出笏板,带领献官来到拜位,赞引说‘就位’。

典仪唱“迎神”,演奏音乐,音乐停止。

赞礼官行四拜之礼,陪祭的官员也都行四拜之礼。

典仪官高唱“奠帛”,开始进行初献之礼,乐队奏乐,执事人员捧着帛、爵走到神位之前。

赞引官引导献官来到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献官把笏板插在腰间,执事把帛递给献官,献官把帛放在神位前,执事再把爵递给献官,赞引官引导献官献上爵,献官抽出笏板,走到读祝官的位置跪下,读祝官取来祝文跪在献官左边,读完祝文,献官俯伏,起身,平身。

接着到兖国复圣公的神位前,接着到郕国宗圣公的神位前,接着到沂国述圣公的神位前,接着到邹国亚圣公的神位前,礼仪都和前面的相同。

赞礼官回到原位,音乐停止。

典仪官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人员把酒杯献到神位前,音乐停止。

最后一次献酒,仪式如同第二次献酒,音乐停止。

典仪官高声唱“饮福酒,接受祭肉”。

赞礼官走到饮福位跪下,将笏板插在腰间,执事官将酒爵呈给赞礼官,赞礼官饮福酒,执事官将祭肉呈给赞礼官,赞礼官接受祭肉,抽出笏板,俯伏,起身,平身,回到原位。

赞礼官行两次拜礼,陪祭官也都行两次拜礼。

典仪官高唱撤去食物,乐队奏乐,执事人员各自到神位前撤去食物,音乐停止。

典仪官唱“送神”,奏乐。

赞礼官引导(众人)行四拜之礼,陪同祭祀的官员都行四拜之礼。

典仪官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自前往瘗位’。

典仪官高唱“望瘗”,乐队开始奏乐。

赞礼官来到望瘗位,音乐停止。

唱礼结束。

祝文写道:‘维洪武某年岁次某甲子,皇帝派遣具官某致祭于大成至圣文宣王。’

只有您的德行能够与天地相匹配,您的学说能够超过古今,您删订六经,为后世留下训诫。

现在正是仲春时节,恭敬地用牺牲、币帛、甜酒、谷物等各种祭品,恭敬地遵循旧有的制度,按规定明白地献上祭品。

以兖国复圣公颜回、郕国宗圣公曾参、沂国述圣公孔汲、邹国亚圣公孟轲配享。

请享用祭品。

乐章仍然采用原来的制度,只是迎神曲中的“大哉先师”改为“大哉宣圣”;初献曲中的“大哉圣师”改为“大哉圣王”。

祭先农仪式中的正祭,陈设先农神位一个,不设置配位,祭祀所用的器物依照旧例。

斋戒、省牲的仪式,和祭祀先师、孔子相同。

到了日期,典仪官高唱乐舞生各自到自己的位置上,执事官员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

赞礼官引导献官到盥洗的地方,赞礼官唱礼“插上笏板”,(献官照做后)又唱礼“拿出笏板”,赞礼官引导(献官)到指定位置站好。

典仪官高唱掩埋毛血。

迎接神灵,演奏音乐,音乐停止。

赞礼官唱四拜,陪祭的官员都拜四拜。

典仪官高唱着进献帛,举行初献的礼仪,演奏音乐。

赞礼者引导皇帝到神位前,把笏板插在腰带里,执事者拿着帛走上前,皇帝奠祭完毕,执事者拿着酒爵走上前。

赞引引导献官献爵,献官拿出笏板,到读祝位跪下,读祝官拿着祝文跪在献官左边,读完祝文,进献到神位前。

赞礼官引导(行礼之人)行赞礼,(行礼之人)俯伏下拜,起身,站直身子,回到原位,音乐停止。

典仪官高唱进行亚献之礼,于是奏响音乐,执事官员拿着酒爵进献到神位之前,音乐停止。

终献的礼仪如同亚献。

掌管礼仪的官员高呼饮福酒、接受祭肉。

赞礼官引导皇帝前往饮福位,执事官进献爵,赞礼官请皇帝饮福酒,执事官进献胙肉,赞礼官请皇帝接受胙肉,皇帝拿出笏板,俯身伏地,起身,平身,回到原位。

赞礼官行两拜之礼,陪祭的官员也都行两拜之礼。

典仪官高唱撤下祭品,于是开始奏乐,执事官员在神位之前撤下祭品,音乐停止。

典仪官高唱送神(的指令),乐队开始奏乐,(赞礼者)引导(众人)行四拜之礼,陪祭的官员一同(行礼)。

音乐停止。

典仪官高唱,读祝官捧着祝文,掌祭官捧着帛、祭品,各自前往瘗埋的地方。

典仪官唱‘望瘗’。

赞引引导皇帝前往望瘗位,赞唱行礼完毕。

祝祷文辞说:‘洪武某年,这一年是某甲子年,皇帝恭敬地派遣担任某官职的官员到先农神(这里)进行祭祀。’

只有神农氏最初兴起农事,于是种植优良的谷物,为百姓确立生存的根本,世世代代永远依赖(这些成果)。

现在即将开始春耕,(我要)亲自耕种藉田,恭敬地用牺牲、甜酒和各种祭品,来举行常规的祭祀。

请享用吧。

乐章按照原来的制度(样式、规定等)。

祭旗纛仪式,斋戒两天。

祭祀前一天,献官要去坛上视察祭祀用的牲畜。

正在祭祀旗头大将、六纛大神、五方旗神、主宰、战船正神、金鼓、号角、铳炮之神,弓弩、飞箭、飞石之神,阵前、阵后的神只、五昌等众神共七位,每个神位都面向南方。

祭祀的物品与祭祀先农时相同,只是丝帛用七块,黑色的两块、白色的五块,上面织有花纹,(这些祭品)都说是用来礼敬神灵的。

制作丝帛。

祭祀这一天,赞引官引领献官来到盥洗的位置,(赞引官)协助(献官)盥洗,(赞引官)协助(献官)来到自己的位置。

迎接神灵,奏乐,执事在神位前斟酒完毕,赞礼官高呼四次下拜,陪祭官都下拜四次,停止奏乐。

赞礼者(引导祭祀者)献上奠帛,举行初献之礼,音乐奏响,执事者捧着帛、爵上前,赞引者(引导祭祀者行礼的人)引导(祭祀者),赞礼者引导(祭祀者)到神位之前,执事者将帛献上,放置完毕,执事者将爵献上,赞礼者引导(祭祀者)献爵完毕,赞礼者引导(祭祀者)回到原位。

跪下,读完祝文之后,赞礼者喊‘俯伏’,(行祭者)起身,站正,音乐停止。

赞唱‘行亚献礼’,音乐响起,执事者在神位前斟酒,音乐停止。

终献,礼仪相同。

第二次献礼、饮福酒、接受祭肉等礼仪,都和祭祀先农的礼仪相同。

祭文与以前一样。

丙戌日,又派遣安庆侯仇成去赈济山东的饥荒。在此之前,青州府发生饥荒,朝廷已经派遣官员去赈济灾民,而东昌府、东平的各个州县也像青州一样遭受旱灾而发生饥荒,所以派遣成再次去赈济灾民。

总户数为

户,总税收为

锭。

戊子日,皇帝下诏免除泗州看守祖陵的八十户百姓的徭役。

庚寅日。安南派遣他们的大臣黎仁统等人前来朝见。归来后,赏赐给黎仁统三十锭钞,又派遣礼部郎中邢文博带着诏书以及文绮、布各一百匹,前去赏赐其国王炜。

辛卯这一天,广东潮州府海阳县百姓曾水荫等人发动叛乱,抢劫掠夺州县。

福建汀州卫指挥同知黄敏率领军队讨伐他们,在浓溪赤岭大破他们的军队,将他们全部抓获,并用枷锁押送到京城。

皇上命令在集市上将水荫车裂处死,斩杀了几个跟随贼人(叛乱者)的人,其余的都免去死罪,贬谪到大宁戍边。

壬辰日,皇帝下诏确定凤阳、宿州及河南等地驿站马匹和驿站役户的数目。

在此之前,让浙江、杭州、直隶徽州等府城镇中的富裕百姓备马以供差役,到这时确定这些承担差役的户数,上等马一匹由一百三十八户承担,中等马一匹由一百一十八户承担,下等马一匹由九十八户承担。

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王诚退休,朝廷给他发放一半的俸禄,并命令他的儿子王庸继承他的职位。

癸巳日,增设永城群隶属于溧阳牧监,永宁群隶属于溧水牧监,政仁群隶属于句容牧监,每群设置群长一人,群副二人。

甲午日,任命许汝霖为宁波府儒学教授。

许汝霖,是绍兴嵊县人,精通礼学,所以元朝考中进士,历任江东廉访司知事。

入国朝后,曾经担任过科举考试的考官,朝廷想任用他,而李汝霖已经八十多岁了,所以特别授予邻郡教授一职来优待他。

丙申日,皇上对身边的侍臣说:“我昨天看史书,看到前代帝王中喜好听信谗言的人,必然导致衰败祸乱。”

这是因为国家有佞臣、忠臣和贤人三种人造成的危害。

贤能的人侍奉君主一定要正直,最初好像会很难与君主相处融洽,但最终一定会对君主有益。

那些进谗言、巧言谄媚的人,善于迎合君主的心意,君主如果不加以明察,就会被他们迷惑。

开始的时候好像没有什么危害,到最后实际上是很可怕的。

这种妨碍贤能、危害国家的人,哪里能说得完呢!

因此君主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保护贤能聪慧的人,远离谗言奸佞的人。

己亥日,皇帝派遣进士分巡各郡县。朝廷商议认为新科进士还没有经验,应当让他们担任监察御史,而派一位任职已久的御史与他们同行,都给予了丰厚的赏赐并派他们出行。

庚子日,派官员去祭祀历代帝王的陵墓,从伏羲开始一共三十六处。

辛丑日。设置广东龙川守御千户所。在此之前,惠州府奏报说:‘龙川县山林险峻阻塞,盗匪常常成为百姓的祸患,应该设置守军。’

到这时才开始设立千户所,隶属于南海卫。

设置铁岭卫指挥使司。

此前,元朝将领拔金完哥率领他的部下金千吉等人前来归附,到了这时,皇帝派指挥佥事李文、高颙、镇抚杜锡,在奉集县设置卫所,来安抚他们的部众。

将三万卫迁徙到开元。

在此之前,朝廷下诏指挥佥事刘显等人到铁岭设立驿站,招抚鸭绿江以东的夷民。

这时指挥佥事侯史家奴率领两千名步骑兵,到达斡朵里建立卫所,由于军粮供应困难,奏请撤回军队。

回军到达开元时,野人刘怜哈等人聚集众人屯驻在溪塔子口,截击官军,刘显等人督率军队奋力击杀了一百多人,打败了他们,安抚了剩下的人,于是在开元设置了卫所。

赐予东昌等府新归附的鞑靼官军钱钞,指挥使十锭,千户八锭,士兵五锭,赏赐永平、德州、蓟州等卫所的将士也是这样。

壬寅日,朵贡生番则路南向等人率领草地生番一千多人入侵潘州阿昔簇长官司,杀伤三十多人,掳掠人口、马牛而去。

指挥周助率领一千多马步军,会同松潘卫军前去讨伐他们。

番邦敌寇率领部众迎战,千户刘德打败了他们,砍下三十四个敌人的首级,缴获三十多匹马。

他们的部众溃败逃跑,渡过四十多里的河,又收聚败兵屯驻。

指挥周能追击他们,又斩首一百三十多级,缴获六十一匹马,溺水而死的敌人很多。

因此众多番邦(外族)远远地逃走了。

甲辰日,西平侯沐英讨伐百夷思伦发,平定了他。

当时思伦发率领他的全部人马,号称三十万,还有一百多只大象,再次侵犯定边,想报摩沙勒战役的仇,来势非常凶猛。

新归附的蛮夷暗中相互勾结,都怀着异心。

西平侯沐英知道夷人反复无常,就对众人说:‘百夷在喷摩沙勒战败,竟然还敢大规模入侵。’

那些带着愤怒情绪作战的军队必定失败,如果你们只是齐心协力歼灭他们,就必定能做到。

于是挑选出三万精锐骑兵,昼夜兼程,一共走了十五天,到达敌军营地,与敌军相对峙,先派出三百轻骑兵前去挑战,百夷(少数民族部落名)派出一万人驱赶着三十多头大象迎战。

云南前卫指挥张因率领五十多名骑兵作为前锋,敌军酋长骑着大象直冲过来,我军士兵连续射箭,射中了大象的左膝和胁部,大象倒地,酋长也中箭逃走,张因追上去射死了他,然后大声呼喊着率军冲入敌阵,斩杀了数百颗敌军首级。

各路军队乘胜击鼓呐喊前进,敌军于是被击退。

沐英再次召集将领们,说:‘定边被包围已经很久了,现在如果不立刻攻破敌军,定边就会失守,那敌军的气势就会更加嚣张。’

敌人所依靠的不过是大象罢了,我们稍微用骑兵去挑战他们,他们就已经支撑不住了。

我知道他不会有什么作为了。

于是下令在军中布置火铳、神机箭,分为三行,排列在阵中。

等大象逼近,就一起发射前膛枪和弩箭。

如果不后退,那么第二行接着(进攻\/行动);要是还不后退,那么第三行接着(进攻\/行动)。

第二天早晨,把军队分成三队,都督冯诚率领前队,都督同知宁正率领左队,汤昭率领右队。

沐英又对众人说:“如今深入敌境,和他们相互对峙,胜利就一定能活下来,失败就必定死亡。

我们受到皇上的深厚恩情,报答皇上的恩德,成就功业,就在今天。

我和你们约定,有功劳的人一定会得到奖赏,退缩的人一定会被斩首。

于是将士们都奋勇当先,想要出战。

贼人率领全部兵力出营,结成战阵等待官军。

他们的酋长、把事、招纲之类的官员,都骑在大象上,大象都披着铠甲,背上背着战楼和栏楯,两边悬挂着竹筒,竹筒中放着短槊,用来击打和刺杀。

两军交战以后,敌军的象群向前冲来,我军对它们进行攻击,弓箭和石头一起向它们发射,声音响彻山谷,大象们都吓得颤抖而逃。

指挥张因、千户张荣祖率领骑兵乘胜追击敌军,径直冲向敌军的栅寨,攻破了敌军,于是放火焚烧敌军的营寨,烟火冲天。

又率领军队拦截,杀死杀伤了很多敌人。

叛贼中有个叫昔剌的,最为骁勇,又率领众人拼死作战。

沐英登高望见我军左队稍有后退,立即下令将左队将领斩首,左队将领非常恐惧,奋力呼喊着突入敌阵,众人都跟着他,无不以一当百,敌军大败,被斩首三万多人,俘虏一万多人,大象死了大半,活捉了三十七头,其余的敌人都溃散了。

我军追击他们,敌军连续几天都没吃上饭,死去的人堆积在一起,思伦发逃跑了。

沐英于是派遣使者向朝廷奏报胜利的消息,然后率领军队返回云南。

所经过的城镇,百姓争着拿着牛和酒到郊外迎接慰劳,郭英慰问告知(他们)后让他们回去了。

这个月,大将军、永昌侯蓝玉等人率领十五万大军,从大宁进军到达庆州,听说敌国君主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就从小路日夜兼程前进。

皇帝命令兵部:凡是宫女、侍女的父亲戍守云南的,全部召回来给予赏赐,并且将他们的女儿还给他们。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第一百八十九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