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1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十四

白话明太祖实录 第1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十四

作者:中天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8:36:49

监修官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姚广孝,资政大夫、户部尚书夏原吉,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奉政大夫胡广等人,奉皇帝诏令编纂(此书)。

甲辰年(4061年)春季正月初一(丙寅日),李善长、徐达等人尊奉太祖为吴王。当时群臣因太祖功德日益隆盛,多次上表劝他登基称帝。太祖说:“战争尚未平息,百姓创伤未愈,天命难测,人心未稳,若匆忙称帝,实在无暇顾及。从前周武王攻克商纣后,收存兵器、弓箭,将战马放于华山之南,把牛牧于桃林之野,大规模宣告战事结束,而后才与百姓除旧布新,何曾急于称帝?今日此事暂且搁置,待天下安定后再办也不晚。”群臣仍坚持请求,太祖于是登上吴王位,设立各官府机构与属官,设置中书省:左右相国为正一品,平章政事为从一品,左右丞为正二品,参知政事为从二品;左右司郎中为正五品,员外郎为正六品,都事、检校为正七品,照磨、管勾为从七品;参议府参议为正三品,参军断事官为从三品,断事经历为正七品,知事为正八品;都镇抚司都镇抚为正五品,考功所考功郎为正七品。任命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汪广洋为右司郎事,张昶为左司都事。

丁卯日,下令减免官店征税。此前设置官店征收商税,太祖因税额过重损害百姓,故下令减免。

戊辰日,太祖退朝后对左相国徐达等人说:“你们为百姓着想拥戴我,但建国之初应先整顿纲纪。元朝昏庸混乱,纲纪不立,君主荒淫、大臣专权,赏罚之权下移,导致法令不行、人心涣散,天下动荡。如今你们辅佐我,应借鉴其教训,同心治理国家以成大业,不可苟且因循、空占职位。”又说:“礼法是国家纲纪,礼法确立则人心安定、上下安宁,建国之初此事最为紧要。我当年在濠梁起兵时,见主将皆无礼法,放纵私情、肆意施暴,不懂统御之道,最终败亡。如今我任用的将帅,都是昔日共患难之人,自他们归顺后,我便明确名分与号令,故诸将皆听从命令,不敢有异议。你们作为辅相,应坚守此道,不可始慎终忽。”

庚午日,太祖坐在白虎殿与孔克仁谈论天下形势,说:“自元朝国运衰败,连年战乱加之饥荒瘟疫,十室九空。上天厌恶、百姓困苦,中原豪杰势均力敌、互相敌视,必将生变。想统一他们,短期内难以做到。我计划让两淮、江南各郡归附的百姓,在城附近耕种,训练时为兵,耕种时为农,兵农兼顾,进可攻、退可守;再在两淮运输便利之处囤积粮食,待兵粮充足,伺机行动谋取中原。你认为如何?”孔克仁回答:“积粮练兵、伺机而动,这是长远之策。”

二月初一(乙未日),太祖因诸将久攻武昌不下,亲自前往督师。

辛亥日,太祖抵达武昌,指挥攻城。此前,陈理、太尉张定边见形势危急,暗中派士兵从观音阁坠城逃往岳州,告知丞相张必先前来救援。此时张必先率军抵达,在距城二十里的洪山驻军。太祖命常遇春率五千精锐趁敌军未集结时进攻,敌军大败,张必先被俘。张必先骁勇善战,人称“泼张”,是城中的重要依仗。将他绑至城下示众,太祖喊道:“你们所倚仗的泼张已被擒,还凭什么不投降?”张必先也对张定边呼喊:“我已被俘,事已不成,兄长应自谋出路,速降为好。”张定边吓得说不出话。武昌城东南有高冠山,可俯瞰城中,太祖问诸将:“谁能夺取此地?”傅友德请求前往,率数百人一举攻占,城中敌军更感沮丧。数日后,太祖派陈友谅旧臣罗复仁入城劝降陈理及张定边等人:“陈理若来降,必保其富贵。”罗复仁请求道:“主上推行好生之德,施惠此地,让陈氏遗孤得以保全,我若不食言,虽死无憾。”太祖说:“我兵力并非不足,久驻于此是想等他们自降,以免伤及百姓。你去吧,必不骗你。”罗复仁到城下大哭,陈理受惊召他入城,两人相对痛哭,哭罢罗复仁转达太祖之意,言辞恳切,陈理与张定边于是请求投降。

癸丑日,陈理衔璧肉袒,率太尉张定边等人出城投降。陈理到军营门口时,伏在地上颤抖,不敢抬头。太祖见他年幼,起身扶着他的手说:“我不怪罪你,不必害怕。”命宦官入宫安抚陈友谅的父母,让陈理随意取用府库财物,令其文武官员按顺序出城,家属与财物皆可随身带走。明军围攻武昌六个月才攻克,士兵无人擅自入城,市场安定。城中百姓饥饿困窘,太祖下令发放米粮救济,召见父老安抚慰问,以礼对待陈友谅的父母,百姓十分喜悦,于是汉、沔、荆、岳等地郡县相继归降。

陈友谅之兄陈友才(即“二王”)投降。起初他按陈友谅命令与左丞王忠信镇守潭州,听闻太祖亲征武昌,派王忠信救援,王忠信战败投降。太祖任命王忠信为参政,仍令其镇守潭州。陈友才听说王忠信投降后又来进攻,率军在益阳高山抵抗,王忠信以温和言辞劝降,陈友才于是投降,与儿子一同被送往建康。

李明道被俘后押至武昌处死。李明道是丰城人,家境富裕,趁乱起兵归附陈友谅。被胡大海俘获后,太祖宽恕他,任命为行省参政,令其与曾万中同守吉安。两人不和,李明道再次叛附陈友谅。陈友谅败亡后,李明道逃回丰城,剪掉胡须藏匿于武宁山中,后被茶客认出,绑送武昌处死。他曾养的狗被明军带至武昌,见他被杀,不停哀鸣徘徊,衔来他的肉用沙子掩埋。太祖赞赏此狗忠义,下令收葬李明道。

甲寅日,太祖召集诸将说:“各位跟随我历经劳苦,如今虽仍需辛劳,但终将换来安逸。就像农民春夏耕耘,秋日收获,先付出才会有回报。如今我们要先吃苦,后享乐,如农民盼丰收般等待时机。至于因旱涝虫灾导致收成不足,那是天时所致,非勤劳与否造成。”

乙卯日,设立湖广行中书省,任命枢密院判杨璟为参政。

丙辰日,太祖从武昌出发,命常遇春遣送陈理的官属前往建康。

三月初一(乙丑日),太祖抵达建康。

丙寅日,封陈理为归德侯,下诏告知臣民:“我以微末之身,承蒙天地众神眷顾,位居亿万臣民之上,平定天下、安定百姓,疆土日益拓展。此前陈友谅弑主僭逆,罪恶满盈,起兵侵犯边境,我于是兴师问罪,以慰百姓期盼。赖天地神灵庇佑,军队所到之处无往不胜,江西各郡一举攻克。陈友谅怙恶不悛,于癸卯年七月屯兵洪都城下,我亲率水军决战,陈友谅败死,其将士全部投降。进攻武昌时,其子陈理归降,湖广各郡随后平定。长江、汉水得以安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现布告朝廷内外,使众人知晓。”

丁卯日,命金大旺镇守抚州。设置起居注给事中一职。太祖第六子朱充出生,为胡妃所生。

太祖对廷臣说:“剽悍骄暴并非人的本性,而是后天养成的习性。若以礼法规范,剽悍者可变得温顺,骄暴者可变得安分,就像烈马经调教后会驯服。如今初创时期,若无礼法,人们便无准则可守,故必须以礼法矫正不良习性。然而制定礼法不难,遵守礼法才难。人们懂礼便不会凶暴,守法便不会蛮横。三尺孩童虽弱小,遇强暴而不被欺,正是因有礼法。如今当务之急,便是推行礼法,不可拖延。”

戊辰日,归德侯陈理与群臣一同朝见,太祖十分怜悯他。陈理退朝后,太祖对群臣说:“陈氏败亡,并非因无勇将强兵,而是因上下骄横、法令松弛、不能坚韧、恃众寡谋。若他们稳重有谋、上下一心,凭荆楚的财富、江汉的险要,跨豫章、连闽越,保护百姓以等待时机,那么进可窥伺中原,退可割据一方,我怎能轻易攻取?一步失误便导致土崩瓦解,这实在值得借鉴。”

任命中书左丞汤和为平章政事。当时汤和镇守常州,率元帅吴福兴率水军进攻黄杨山,遭遇张士诚水军,将其击败,擒获千户刘文兴等四十九人,缴获战船六艘,故有此任命。

确定大都督府等衙门官制:大都督为从一品,左右都督为正二品,同知都督为从二品,副都督为正三品,佥都督为从三品,经历为从五品,都事为从七品;各行省平章政事为从一品,左右丞为正二品,参知政事为从二品,郎中为从五品,员外郎为从六品,都事、检校为从七品,照磨、管勾为从八品;理问所正理问为正四品,副理问为正五品,知事为从八品;都镇抚司都镇抚为从四品,副镇抚为从五品,知事为从八品;金吾侍卫亲军都护府都护为从二品,经历为正六品,知事为从七品,照磨为从八品;统军元帅府元帅为正三品,同知元帅为从三品,副使为正四品,经历为正七品,知事为从八品,照磨为正九品;各卫亲军指挥使司指挥使为正三品,同知指挥为从三品,副使为正四品,经历为正七品,知事为从八品,照磨为正九品;千户所正千户为正五品,副千户为从五品,镇抚、百户为正六品;各万户府正万户为正四品,副万户为从四品,知事为从八品,照磨为正九品。

当日,太祖驾临戟门,中书省大臣献上所定官制班次图。太祖看完后,谈及选拔谏议官员时说:“论道治国是辅弼大臣之责,御敌安边是将帅之责,建言献策是侍从之责,激浊扬清是监察官员之责,这些都是朝廷要职。至于纠正过错、补救失误的谏诤之臣,尤其难以选到合适的人。刚直者有时过于偏激,懦弱者又毫无建树,必须是为国忘家、忠诚忘身之人方可胜任,否则,那些患得患失之辈,怎能依靠?”

己巳日,句容儒士戎简拜见太祖,谈及陈氏之事时说:“主上此前在九江击败陈友谅,其军溃散,为何不乘胜直取武昌,反而退兵?如今虽攻克,却多费不少力气。”太祖说:“你身为儒士,难道没听过‘覆巢之下无完卵’吗?况且事情有缓急,用兵贵在灵活。陈友谅兵败时,我怎会不知乘胜追击?兵法说‘穷寇勿迫’,若急追,他们必拼死反抗,我方伤亡必多。我故意放他们走,派偏师牵制,以防其逃脱。料想他们受重创后,人人只求自保,无暇再战,我以大军压境,故全城归降。这样一来,我军无伤、百姓保全、智勇彰显,所得难道不多吗?”戎简十分信服。

某日,太祖与诸将讨论用兵策略,对他们说:“你们并非不善战,但临事决断时,智谋或许不足,应亲近儒士,研读古书,听取他们的见解以增智慧。前日戎简所言,我虽不认同,但当时将校中也有人劝我在下游拦截,以全军逼近武昌,可全歼敌军,军中都认为这是奇谋,没想到戎简也能说出类似的话,不过这都不合我意。你们要深思,勿因我不用戎简之言便轻视儒士。”

庚午日,设置武德、龙骧、豹韬、飞熊、威武、广武、兴武、英武、鹰扬、骁骑、神武、雄武、凤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此前攻占长江左岸州郡后,设置了各翼统军元帅府,至此全部撤销各翼,改设卫所。

太祖诏令中书省大臣:“自古以来,圣明的君主建立国家、设置都城,必定要吸纳贤能的士大夫共同治理,才能实现天下大治。如今国土日益广阔,需文武并用,世间难道会没有杰出人才吗?有些人隐居山林,有些人藏身军中,若没有上位者引导提拔,下位者便无法展露才能。

从今往后,有能上书进言、阐述治国之道或武艺谋略出众者,参军及都督府需将其姓名上报。若此人虽不擅文辞但见识可取,允许到京城当面陈述,我会考察他。

郡县中年龄超过五十的官员,虽熟悉政务但精力已衰,应让有关部门选拔民间优秀人才——年龄二十五岁以上、资质聪慧、有学识才干者,征召到中书省,与年老官员搭配任用。十年后,老者退休,年轻者已熟悉政务,如此人才便不会匮乏,官职也能得人。中书省需将此令下达各部门,让所有人知晓。”

江西行省进献陈友谅的镂金床,太祖看后对侍臣说:“这与孟昶的七宝溺器有何区别?一张床都如此精巧,其他物品便可想而知。陈氏父子穷奢极欲,怎能不亡?”当即下令销毁。

侍臣说:“未富先骄、未贵先侈,这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太祖说:“富了就能骄纵?贵了就能奢侈?有骄侈之心,即便富贵也难保。身处富贵更应抑制奢侈、倡导节俭、戒除贪欲以顺应民心,尚且担心无法满足百姓期望,何况穷尽天下技艺只为一己享乐?他们灭亡是必然的。但这也足以警示后人,不可重蹈覆辙。”

辛未日,太祖驾临西楼,有十余名军士自陈战功求升赏。太祖告诫他们:“你们跟随我多年,能力强弱,你们的将领必定知晓。有功我怎会遗漏?无功岂能妄求?有功不赏是吝啬,无功求赏是贪婪。吝啬会失众心,贪婪会越本分。有超人才干者,自然有超等爵赏。你们没见徐相国吗?他如今身为元勋,当年一同从军者仍在行伍,并非我遗忘,而是他们才智有限。国家名爵岂能侥幸获得?你们若努力立功,日后爵赏我绝不吝惜,只怕你们不努力。”军士们惭愧退下,此后再无人敢妄言。

丁丑日,太祖对中书省大臣说:“先王时期,不施赏而百姓向善,不施罚而百姓不为恶,只因以仁义为根本。圣人统御天下,以仁立身、以义行事,故贤者乐于践行仁义,不肖者也会效仿。商取代夏、周取代商,仁义本质从未改变。

上天孕育百姓,治乱交替,亘古不变的正是这一道理。商汤、周武王遵循仁义而兴,夏桀、商纣违背仁义而亡。如今天下动荡,那些仗恃武力残害百姓者,哪里懂得仁义?你们身居要职,辅佐我治国,若背离仁义,便无治国之本,望你们努力践行。”

任命统军元帅郭子兴为鹰扬卫指挥使,傅友德为雄武卫指挥使,左翼右副元帅金朝兴为龙骧卫指挥同知。

己卯日,廷臣张闾等人上书劝太祖沉默养神。太祖说:“你们只知常规却不懂变通。天下太平之时,君主可端坐无为、静养精神;但如今战乱未平、军务繁忙,哪有时间沉默养神?你们的心意虽好,却不符合时势。”

夏季四月初一(甲午日),太祖退朝后与孔克仁等谈论前代兴衰,说:“秦朝因暴虐、宠信奸佞而失天下。汉高祖起于布衣,以宽大驾驭群雄,终成天下主。如今元朝纲纪废弛,豪杰纷纷起兵,却不知整顿法度、严明军政,这是他们失败的原因。”感叹良久。

又说:“天下战乱不断,河北孛罗帖木儿、河南扩廓帖木儿、关李思齐、张良弼各有军队,但河北兵无纪律,河南兵虽有纪律却不振,关中因道路不通而粮饷不济。江南只剩我与张士诚,张士诚多奸谋、喜用间谍,御下无纪律。我率数十万军队固守疆土、整饬军政、任用将帅,伺机而动,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孔克仁叩头说:“主上神武,统一天下正当此时。”

乙未日,设置医学提举司:提举为从五品,同提举为从六品,副提举为从七品;医学教授为正九品,学正、官医提领为从九品。

中书省大臣进献宗庙祭祀及每月初一荐新礼仪,太祖在白虎殿看完后,从殿西走到戟门东,忽然悲痛流泪,对宋濂、孔克仁说:“我早年历经艰难,饥馑连年,当时父母健在却无力供养。如今虽化家为国,父母却已不在,想起这些便痛不可言。”于是下令记录父母忌日,每年按时祭祀为常例。

平章俞通海、参政张兴祖率军攻占刘家港,逼近通州,击败张士诚军队,俘虏院判朱琼、元帅陈胜等百余人。

丙申日,太祖下令在鄱阳湖康郎山建忠臣祠,对中书省大臣说:“崇尚德行、报答功勋是国家大典。自古战争中,忠臣烈士以身殉国,英风义气虽死犹生。我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交战时,诸多将臣效忠战死,若有功不赏,怎能慰藉死者、激励生者?你们商议推行此事。”

中书省列出战死的枢密院同知丁普郎、枢密院判张志雄等三十五人,太祖下令追封不同勋爵,在康郎山建祠设像,令有关部门每年祭祀。

庚子日,太祖对徐达等人说:“行事虽求尽善,但一时考虑不周,事后再想补救已来不及。与其事后追悔,不如起初谨慎。阅历世事多则智慧明,历经患难多则思虑全。近来纲纪法度虽大致有序,但或许仍有不完善之处,你们应秉持正论尽快调整,使上下便利。若有不妥,不仅是我的过错,也是你们的责任。”

甲辰日,将各门总管府改为千户所,设正副千户各一人。

乙巳日,太祖下令在江西南昌府建忠臣祠,为平章赵德胜、枢密判官李继先等十四人设像祭祀。

太祖听说功臣家僮多有横行之事,召见徐达、常遇春等告诫:“你们随我艰难创业,功勋来之不易。近来听说家僮仗势骄纵、逾越礼法,必须整治。小人无忌,不早惩治日后必生事端,定会连累你们。我倚仗诸位共成大业,需同心同德善始善终,怎能有此类事?这些横暴家僮应尽快赶走,如同治病需除根,若纵容姑息,终将害己。”

丙午日,中书省大臣进言:“湖广行省所属州县原有铁冶,如今用兵之际需铁补给,请建炉炼铁、招募工匠。”太祖准奏。

丁未日,左相国徐达等率军攻打庐州左君弼,左君弼逃入安丰,令将领张焕、殷从道守城。徐达等抵达后包围城池,张焕是左君弼麾下骁将,因多智谋被称为“楼儿张”。

己酉日,太祖命中书省:“商税按三十税一征收,超额征收者以违令论处。将京城官店改为宣课司,府州县官店改为通课司。”

壬戌日,太祖命江西行省设货泉局,置大使、副使各一人,颁布大中通宝及大小五等钱样式令其铸造。

太祖制定部伍法。起初,招揽降将时仍保留其旧官,但名称不一。至此下令:“治国需先正名,如今将领有称枢密、平章、元帅等,名不副实毫无意义。核查各部:五千兵为指挥,千人为千户,百人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

命令下达后,军队编制严明、名实相符,众人都心悦诚服,认为这是良法。

太祖与詹同等人谈论三国史事,谈及孙权在驴脸题诸葛子瑜之名与诸葛恪戏谑之事时说:“君臣之间应以敬重为本,敬重是礼的根本。礼立则上下名分定,名分定则名正,名正则天下治。孙权不懂此理,轻易与臣下嬉戏,狎辱臣子及其父亲,违背君臣之道。诸葛恪虽机敏有口才,却不能端正自身,在父亲面前招辱,失却孝敬之心。一次戏谑便损害君臣父子之道,如此行为怎能作为表率?君臣言行,不可不谨慎。”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十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