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114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

洪武九年(4073年)冬十月初一辛亥日,将定辽后卫改名为盖州卫,又在辽阳城北重新设置定辽后卫,让定辽左卫指挥佥事张山统领军队驻扎戍守。

夜里,有一颗红色的星,从霹雳星向西方运行,发出像杯子般大小的光亮,有几颗小星跟随着它,到天津星处消失了。

壬子日,皇上驾临午门城楼,秦府右相文原吉等人前来奏事,从左门进入,监察御史吉昌等人弹劾他们说:“我看到宫殿的大门,君臣都有各自应该走的路,以此来区分上下,端正名分。本月初二,皇上亲临宫殿,秦府右相文原吉、燕府长史朱复、楚府长史朱廉、靖江府长史赵埙、翰林承旨宋濂、编修傅藻到宫殿奏事,超越本分地走了左边的门,按照礼仪这不是臣子所应该做的,应该交给司法部门(处理)。”皇帝下诏将他们都赦免了。

甲寅日,皇帝告诫群臣说:“《尚书》说:‘只有君主才能给人幸福,只有君主才能给人惩罚,只有君主才能享用美食。’臣下不能私自作福、作威、玉食。君主与臣子的名分,就像天高地低一样,不可逾越。所以《春秋》有慎重对待开端的义理,《诗经》有僭越名分的讥讽。圣人把这些道理写在经典里,用来给天下后世留下教诲。你们这些在朝廷中的大臣们,要用正道来侍奉我,应当以他们(上文提到的人或事)为鉴戒,不要擅自作威作福,超越礼节本分,这样或许能上下互相保全,而使自身的声名流传不朽。”

乙卯日,祭祀太庙。

丙辰日,将甘肃卫经历沈立本升任为户部侍郎,西凉卫经历许杰升任为刑部侍郎。

丁巳日,升任山西按察司佥事张孟为副使。

朝廷派遣前广东行省参政郑九成、河南卫百户罗福携带金织文绮衣服前往陕西安定斡端卫、撒里畏吾儿等地,赏赐元宗室宁王卜烟帖木儿等五十九位官员。

己未日。新太庙建成,在供奉安放神主牌位的前三天乙卯日,皇上沐浴斋戒,命令韩国公李善长、中山侯汤和以及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的大臣分别祭祀在京城的众神,将迁庙的事告知他们。戊午日这一天,天刚亮的时候,皇上到旧庙,把迁移神主(牌位)的事祭告(神灵)。太常在旧庙门口陈列鸾车,在新庙设置神座。德祖玄皇帝皇后的御座在正殿的中央,朝南,懿祖恒皇帝皇后的御座在正殿的东边,朝西;熙祖裕皇帝皇后的御座在正殿的西边,朝东;仁祖淳皇帝皇后的御座在正殿的东边,朝西。皇帝的座位上雕刻着金色的云龙图案,皇后的座位上雕刻着金色的云凤图案。寝殿中分别设置床榻、被子褥子、箱子、挂衣服的架子之类的东西,就如同生前使用时的样子。这一天,皇帝和皇太子、各位亲王都穿着礼服到太庙去。皇上祭告结束后,亲自捧着神主牌位放置在鸾舆中,宦官捧着册书、宝印的案子在前面行走,走出庙门,奏乐,穿着祭服的百官在前面引导,仪仗队护送引领,到达新宗庙大门,册书宝印和神主牌位的车子从中间大门进入,皇上和皇太子捧着神主牌位放置在各自的座位上,让皇伯考寿春王以及王妃共二十一位在东庑陪祭,功臣开平忠武王等十二位在西庑配祭。祭祀的典礼结束之后,按照顺序将神主牌位奉送到寝殿的各个房间里。从此,四季的祭祀,都举行合祭的礼仪。

庚申日,四川黄平、罗么等寨的蛮獠都麻堰聚众叛乱,杀害掳掠官吏百姓。宣抚司派兵去抓捕他,没有成功。黄平千户所又派兵去讨伐他们,反而被他们打败了。于是重庆等卫所发兵联合出击,大败他们,斩杀了他们作乱的首领,各个山寨全都被平定。

辛酉日,皇上阅览《大明律》,对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汪广洋等人说:“古代风俗淳厚而法网宽松,后世人心浮薄而刑法细密,因此圣王崇尚宽厚而不崇尚峻急,致力于简约而不致力于繁杂。国家制定法律,贵在符合中道,这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传之后世。从前萧何制定了汉律九章,非常简便,后来张汤还能凭借自己的私意扰乱它,何况是不完善的法律,又怎么能保证长久没有弊端呢?现在查看法律条文,仍然有评议拟定不恰当的地方,你们可以详细讨论并重新修订,务必做到合乎公正恰当,仍然要将保留和废除(的条文情况)上报给我知道。”于是胡惟庸、汪广洋等人又详细地加以考察修订,订正的共有十三条,其余的和原来一样,总共有四百四十六条。

壬戌日,征召在各地卫所守卫超过五年的武官到京城升迁调任。甲子日,朝廷调任北平都指挥使潘敬为河南都指挥使。

甲戌日,贵州宣慰使霭翠派使者来朝贡马。皇帝下诏书赏赐霭翠六匹绮帛,他的随从根据等级赏赐衣服和靴子。

乙亥日,金吾右卫指挥同知袁义等人进献皇帝车驾出入时侍卫的队列布局图。凡是跟随皇帝出行的士兵,各自按照队伍的编制排列。骑兵中的百户率领拿着盾牌的士兵,侍卫指挥排列在拿盾牌士兵的前面,队伍行进快慢以侍卫指挥为标准。凡是有祭祀活动以及皇上所亲临的地方,即使是大臣也不允许(在这些地方)往来走动。那些没有兵器仪仗的侍卫官员,也不能随便前来。侍从大臣都排列在随驾兵士的后面。如果皇帝召见,允许从道路两边前往。皇帝的侍从在盖扇两旁,有时皇帝经过街道,担心会有冲突,就各自准备五支八尺短兵器来护卫。至于内官,则要在皇帝车驾后面十五丈的地方随行。皇上说:“有职务的宦官应该稍微靠后走;没有职务的宦官不要让他们处在军队卫士的中间,只在旁边走就可以了。”

罢除四川成都府的十八所税课局,命令各县兼管这些税课局,是因为那些地方偏僻,没有过往的商人和旅客的缘故。

丙子日,皇帝诏令秦王朱樉、晋王朱?、当今皇上、吴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前往凤阳练兵,仍然命令他们用太牢祭祀旗纛庙。

丁丑日,赏赐中山侯汤和、颍川侯傅友德丝绸布料各十二匹,纸币三十锭。右丞相丁玉、都督佥事蓝玉、王弼每人得到丝绸十匹,宝钞二十四锭。

戊寅日,太阴星冲犯心宿。元朝枢密院知院阔阔帖木儿等十三人前来归降,皇帝下诏全部授予蒙古卫所百户、镇抚的官职。

朝廷设置凉州卫,派遣指挥佥事赵祥、马异、孙麟、庄德等人镇守此地。

赏赐辽东、北平、陕西守卫防御的士兵冬衣。

皇上亲手写下诏书,晓谕山东布政使吴印说:“曾经听说殷高宗想治理国家,晚上梦到贤人,让他在周围寻找,后来在筑墙的人中间找到了傅说,然后委任他官职,于是天下都得到了安宁。周文王从磻溪垂钓开始(发展势力),于是使周朝兴盛了八百年。我思考古代有这样的君主,也有这样的臣子,从那以后,历代君主相传,名臣辅佐,像这样的君臣很少了。从前上天厌恶元朝的失德,朕趁着群雄并起的时机,镇压豪强,安抚顺民,休养生息,治理天下,主宰百姓。皇上施行律令,颁布政令,只为了安定百姓,至今已有九年了。在这期间,还有那些不顺从教化而触犯法律的人,如果想要全部用刑罚来惩治他们,又担心被处死的人太多,所以特地暂且放宽刑罚的律条,让他们服劳役,希望他们能改正思想,达到不用刑罚(治理)的目的。不久前上天降下灾变,使朕惶恐不安,于是下诏告知臣民,允许他们指出朕的过错。诏令发布后,朝廷内外都有议论。只有你能开诚布公,当面陈述治国之策,虽然你的意见我也只采纳了一半,但这难道不是竭尽忠诚吗?我把最真实的心意告诉你,你如果能一直这样,为国家为百姓尽心尽力,不只是对我尽了忠心,你的美名也会流芳百世。”

十一月初一,是辛巳日。皇上和侍臣谈论到古代由女子得宠、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权臣擅权、藩镇割据、外族入侵带来的祸患,侍臣说:自古以来处于末代的君主,到了失去天下的地步,常常是因为这些情况,然而引发这些情况是有一个渐进过程的。女子得宠而产生的祸患,常常是从干预朝政开始的;外戚的权势,常常是从依仗皇恩开始的;宦官的威风,常常是从掌握兵权开始的;权臣的专擅与窃权,常常是从欺上瞒下开始的。至于藩镇骄横跋扈,是因为朝廷姑息迁就;夷狄侵犯施暴,是因为国家的势力不够强大。汉、唐以后,失败的教训是可以借鉴的。皇上说:“树木必定是被虫蛀以后,才会被风吹折;身体必定是先虚弱,才会被疾病入侵。”国家大事也是如此。汉朝如果没有外戚、宦官专权,唐朝如果没有藩镇、夷狄的祸患,国家怎么会灭亡呢?朕观察古代的事情,深深引以为戒,然而制止这种情况有它的方法。如果不被歌舞女色迷惑,严格后宫的禁令,使高贵和低贱的人遵守各自的身份规范,恩爱不掩盖义理,女色受宠带来的灾祸从哪里产生呢?不被私人的偏爱所牵制,只任用贤能之人,如果有人触犯了法典,就用最公正的态度去裁决,外戚的灾祸从哪里产生呢?宦官们熟悉宫廷礼仪,职责在于清扫宫廷、供给物品、传达命令,不将兵权交给他们,就不会有宦官专权的灾祸。上下相互维系,大小相互制约,防止耳目被堵塞遮蔽,谨慎地防止施恩与惩罚的权力下移,就不会有权臣的祸患了。藩镇的设立,本来是为了保护百姓,让财赋归属有关部门,调兵必须有符节才能调动,哪会有跋扈的忧患呢?至于抵御夷狄,就应该整顿军备,严密边防,敌人来了就抵抗,敌人撤退了就不穷追不舍,怎么会有被侵犯欺凌的忧患呢?所有这几件事,我曾经想要着书,让后世子孙按时阅读,这也是国家无穷的利益。”侍臣叩头说:“陛下的这番话,实在是治理国家的重要训诫,是千秋万代的英明法则,希望陛下能将它写进常规法典,用来垂示给后代。”

壬午日,冬至,皇帝在圜丘祭祀昊天上帝。夜里,有颗红色的星,从明堂星后面升起,有颗小星跟着它,侵犯房宿、心宿,到接近地平线的位置隐没了。

癸未日,任命陕西河州武靖卫原土官指挥卜纳剌的儿子答里麻剌咂为指挥同知。

调浙江都指挥使徐司马为河南都指挥使。

乙酉日,增设嘉兴府嘉兴县的县丞、主簿、典史各一名,因为当地人口众多事务繁杂。

丙戌日,重新制定了承??司文、考功三监以及起居注等官职的品秩。监令是正七品,丞是正八品;起居注,给事中、中书舍人是从七品。殿廷仪礼司的使官,为从七品;副职为正八品;承奉是从八品;鸣赞为正九品;序班为从九品。

皇上对太常卿唐铎、礼部尚书张筹、翰林学士承旨宋濂等人说:“《尚书》中说,礼仪繁琐就会混乱。以前群臣商议过,认为每次进献都要行两次拜礼,显得过于繁琐。朕决定迎神以及饮福酒、接受祭肉、送神的时候各行四拜之礼,你们认为怎么样?”铎等人上奏说:“礼仪重视真诚专一,不推崇繁杂的形式。何况往来应酬,时间长了就会疲惫,疲惫就会心生懈怠,保持敬慎,做事简要,确实如陛下所说。然而大祀天地、宗庙饮福受胙已行四拜礼,那么日月、星辰、社稷一切中祀,饮福受胙,只应行再拜礼,这样才更有等级。”皇帝认为他说得对,命令把这个办法写成制度。

戊子日,将山西、真定没有产业的百姓迁移到凤阳去屯田,派人给他们送去冬天的衣服。

庚寅日,蕲州府蕲水县百姓王焘一家七代人居住在一起,老少三百多口人,家里没有争吵不合的话语。有关部门将此事报告给了朝廷,朝廷下令表彰他们家,赐门匾为‘孝义’。严州府建德县百姓方师夔的妻子孟氏,绍兴府会稽县百姓胡止善的妻子杨氏,金华府永康县百姓葛吉甫的妻子徐氏,衢州府西安县百姓陈彦文的妻子龚氏,西安府登城县百姓梁敬恭的妻子王氏,嘉兴府海盐县百姓褚泰亨的妻子周氏,都因为丈夫去世而坚守贞节,(官府)一并表彰她们,在她们的家门上题写‘贞节’二字。

朝廷下令让原淮安侯华云龙的儿子华中继承爵位。

掌管牲畜的官员把西域进献的良马进献给朝廷。当初,边疆的将领说西域出产一种非常奇特的马,皇上派遣使者告知那个地方的酋长,酋长吝惜(这匹马),迫不得已,就暗中弄伤马腿(然后)前来进献。皇上命令典牧所好好饲养它。到这时,马的脚伤痊愈前来进献。皇上写了《良马说》,又命令儒臣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辛卯日,任命翰林编修朱孟辨、工部照磨卢熊、吏部奏差史靖可为中书舍人。孟辨是松江府华亭县人,卢熊是苏州府昆山县人。史靖可,是明州鄞县人,(他们)都凭借博学和擅长书法被称道,所以有这样的任命。

将潼关守御千户所改设为潼关卫指挥使司。

壬辰日,原元朝的保宁王稚纳失里、宗王汪古图、别里帖木儿、把的、忙哥者、乃马歹等六人,以及辽阳行省左丞速哥秃等人从大同前来归降,(皇帝)下诏将他们都授予浙江等卫所镇抚(的官职)。

乙未日,发生了月食,月亮周围有光晕。

丙申日,辰时,太阳上有背气。夜晚五更的时候,月亮凌犯鬼宿(星官名)。

丁酉日,有个守卫的士兵在夜间巡逻,碰到两个逃跑的役夫,士兵以为他们是来服役的。丈夫大声呵斥,两个强盗举起棍棒,士兵抓住强盗的铠甲,强盗乙上前袭击士兵,士兵用长矛刺死了他。甲一开始说这两人也是巡逻的士兵,不是役夫。第二天,两人向官府告状,司法部门按照斗殴杀人的律法,判定两个士兵死刑。皇帝说:“卫卒巡夜盘问奸邪,这是他们的职责。乙不自己说出事情的真相,却反过来攻击甲,所以被刺死,甲又有什么罪过呢?”于是放了他,还赐给乙妻子钱财作为安葬费。

壬寅日,任命留守卫指挥佥事李新为大都督府佥事。

戊申日,皇帝下诏命令靖江王朱守谦前往藩国,让他带着祖父南昌王的牌位前往,赏赐随行官员侍卫不同数量的钞币。

把德安州隶属于武昌府。

这个月,皇帝因为江西饶州府和平北保定府、易州、祁州、清县、宛县等地遭受旱灾,下诏免去今年的田租。

十二月初一庚戌日,颁布建言格式。当时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书论述五件时务,总计一万多字。

皇帝让中书郎王敏朗读,自己在一旁听着,结果发现虚浮的文辞很多,实际的事情很少。

第二天晚上在宫中又让人诵读,再三选取其中切实紧要并且可行的内容四条,仅仅五百多字。

于是感慨地说:“做君主很难,做臣子也不容易。”

“我寻求正直言论的原因,是希望这些言论切合事情实际并且对天下国家有益处。”

“那些浮夸的言辞,只是扰乱听闻罢了。”

于是命令中书省施行这些好的建议,并且制定为制度,颁发给朝廷内外,让进言的人直接陈述得失,不要写繁琐的文辞。

又在篇首为自己作序,说明它的优点。

甲寅日,直隶苏州、湖州、嘉兴、松江、常州、太平、宁国,浙江杭州,湖广荆州、黄州各府发生水灾,朝廷派户部主事赵乾等人去救济灾民。

丙辰日,皇上对群臣说:“朕每件事都一定要详细审查以后才实行,之后又有相互妨碍的地方。”

“凭借一个人的智慧和思虑,想要周全地处理天下的事情,本来就知道这是困难的。”

“当各种事务纷繁复杂的时候,身边的人如果能够竭尽诚心和心意,互相探讨对错,难道事情不会都处理得很好,人们都受到好处吗?”

“如果稳固自己的权位,苟且偷安,沉默而不说话,自己认为是得计的做法,却根本不知道在百代之后,难以逃脱公正的评论,像张禹、孔光这类人,难道不可惜吗!”

群臣都磕头。

戊午日,任命浙江参政商暠、北平参政唐俊为刑部尚书,江西参政李敏为工部尚书,李仁为户部侍郎。

己未日,朝廷命令中书省、吏部:从今以后,各个部门的正职、副职、首领官、杂职官都以九年作为任期届满的时间。

他们如果犯了公罪或者私罪,应该处以笞刑的可以用钱赎罪,应该处以徒刑、流刑、杖刑的记录在案,每年考核一次。

年终时,布政使司将情况呈交给中书省,监察御史、按察司将情况呈交给御史台,全部送到吏部进行记录。

各处地方的官员、知府要以实际经历的俸禄日期为开始,每年来朝见一次。

辅佐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官员以及知州、知县,每三年要入朝觐见皇帝一次。

仓库、司局掌管钱谷的官吏以任职满一年为任期届满。

收受禄米少的,按照支取次数的凭据代替官员支取禄米的凭据;收受禄米多的,以半数禄米守支,支取完毕之日发给凭证。

即使经过了调动,也以九年作为通论。

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六部、各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司、各卫各相府等衙门的掾史、令史、典吏、舍人、知印、宣使、奏差,已经有了出身资格,也以九年为任期。

有关部门的官吏把任职三年作为任期届满的标准。

如果县、州的官吏晋升到府任职,才能够进入尚书省注拟一个任期,进入九品流内的官员注拟任用。

布政使司等衙门的典吏在本衙门任职满三年,可以在相应衙门内转升。

令史、书吏都以九年为任期届满的时间。

不久朝廷下诏规定知府也需要三年朝见一次。

庚申日。任命中书郎中王敏担任吏部尚书职务。

辛酉日,调任广东都指挥使聂纬为山东都指挥使。免去吏部侍郎张度的职务,让他担任常州府知府。

辛未日,皇帝赐玺书给靖江王府的文武官员,说:“典宝副林清将你的表文送到了,我已经知道你到达长沙了。”

“朕读了之后,想到他要去远方,不知不觉就流下了眼泪。”

“如今林清回来了,特地诏令告诉你们这些文武大臣。”

“守谦还没有长大,仍然有儿童的心理,已经出京镇守西南地区,就只有依靠你们这些文武大臣了。”

“你们如果认为守谦有才能,却不和他商量事情,不用道理引导他,就不是贤人君子了。”

“应该劝勉他学习,引导他向善。”

“如果有人不听从,一定要耐心开导,务必成就他们的德行。”

“守谦年纪还小,朕让他出征,是因为有你们这些文武大臣做他的保障。”

“你们要恭敬地听从我的命令,不要懈怠。”

壬申日,原元朝官员巴剌失里等十九人前来投降。在此之前,朝廷曾经派元朝平章阿寒柏等人前往宁夏招安他,到现在他才来投降。

癸酉日,撤销西安行都指挥使司。

甲戌日,下令恢复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所食公田米一千石,每年的禄米为一千五百石。

当初,唐胜宗、陆仲亨曾经有过错,皇上下令停发他们的田禄,到这时候才又开始供给他们。

戊寅日,太仆寺上奏说:“直隶江、淮之间一共有一百四十八群,京城附近的百姓中养马的有一万五千户。”

“这一年孳生的马有二千三百八十匹。”

“从六年到今年,一共生下了六千一百九十七匹马驹。”

己卯日,祭祀太庙。改江西南昌府的富州为礼城县。

贵州新添卫的瓮傍蛮犵佬叛乱,贵州卫指挥顾成讨伐并平定了叛乱。

皇帝下令送原来元朝的官员蔡子英返回塞北。

子英,是河南永宁县人。

元朝末年考中进士,被扩廓帖木儿所赏识,向元朝举荐他,多次升迁成为高官。

王师征讨定西,扩廓帖木儿的军队战败,子英单枪匹马逃到了阙中,进入了南山。

有关部门严刑拷打抓到了他,用刑具押解到京城,到了长江边他就逃走了。

到这时,陕西又将他逮捕了,用枷锁押解他经过洛阳,遇到了信国公汤和,他没有行礼。

汤和很愤怒,烧了他的胡须,威吓他,但他始终不屈服。

他的妻子恰好住在洛阳,听说子英到了,想和他相见,子英却躲避不肯相见。

到了京城以后,皇帝下令释放了他,授予他官职,蔡子英不接受。

退朝后上书说:“尊敬的皇帝陛下,您顺应时势而起,手持三尺剑,平定群雄,统一四海,四方蛮夷,没有不向您进贡的。”

“臣像鼎中的鱼一样从网中漏出,在南山苟延残喘。”

“以前我在河南被抓住,被押送到京城,将要渡过长江的时候,又得以逃脱,历时七年之久,烦劳了有关官员。这既违抗了陛下的旨意,又冒犯了大臣,按照常理,即使是死罪也不足以用来比拟我的罪行。”

“而陛下以万乘之尊,保全一个普通百姓的气节,不降下天诛,反而为他治疗疾病,为他更换衣冠,赐给他酒食,授予他名爵,陛下的度量,超出天地之外了。”

“臣下感恩无尽,不是不想竭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来报答陛下的恩德,只是因为名分大义的缘故,不敢改变自己当初的志向。”

“我想到自己出身平民,遭遇乱世,执戈行伍,见识浅薄,承蒙主将的赏识推荐,得以担任七命的官职,骑马吃肉,至今已有十五年了,却没有立下丝毫功劳,来报答国士的知遇之恩。”

“等到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又失去了气节,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天下的士人呢?”

“所以我宁可死去也不敢有别的想法。”

“大概臣子侍奉君主,就如同女子嫁人,一旦与人成婚,终身不再改变;侍奉君主的原则是,一旦享用君主给予的俸禄,终身就没有二心。”

“从前冯道在五个朝代都做过官,司马光说:‘行为不端正的女子,中等的士人会羞于娶她为妻;行为不端正的人,中等的君主会羞于任用他为臣子。’”

“这话说得多么伟大啊!”

“管子说:‘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根支柱。’”

“礼、义、廉、耻不能得到推行,国家就会灭亡。”

“当今国家的城墙像金属铸造的一样坚固,护城河像开水一样不可逾越,士兵极其精锐,武器极其锋利,仓库充实,粮食多得都腐烂变红了,国家的兴盛,是古代从来没有过的。”

“陛下仍然觉得不够,于是又兴办学校,彰明人伦,褒奖为气节而死的人,奖励忠义之士。”

“大概是因为陛下认为治理天下的根本,没有比礼义廉耻更重要的了。”

“现在天下如此广大,人口这样众多,既不会因为有我一个人而增多,又怎么会因为没有我一个人而减少呢?”

“授予我官职,对国家有什么益处呢?”

“舍弃我不任用,对事情有什么损害呢?”

“陛下开创基业,流传后世,应当要秉持大的原则和方法,来昭示子孙、功臣和贤能的大臣,不应该让那些没有礼义廉耻的俘虏,厕身于我们新朝的贤能大臣的行列中。”

“臣自从被俘虏以来,日日夜夜所思考的,只是追悔过去没有死去,认为如今只有一死,才可以抵罪。”

“陛下却以礼对待臣下,用恩宠润泽臣下,臣固然不敢用卖命的方式来换取名声,然而也不敢保全自身来苟且获取俸禄。”

“如果能体察我的愚昧,成全我的志向,将我流放到海南,让我了却余生,那即使我死在了炎热的瘴气之中,也会非常感恩。”

“陛下的威势遍布全国,令四方外族前来归服,不必担心您的旨意不能在普通百姓身上施行。”

“然而我听说,仁义的人不会在中途改变自己的操守,忠义的人不会苟且偷生以图荣华富贵,勇敢的人不会在察觉到危险时退缩不前。”

“所以王躅关门自缢,李芾全家自杀,他们并不是厌恶安逸而喜欢危险,只是因为道义所在,即使是刀山火海也不回避。”

“渺小的身躯。”

“我敬仰古人,死了也会留下遗憾。”

“冒犯亵渎了皇上的威严,低头伏地等待着被处死。”

“恐惧到了极点,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皇上看了奏章后更加器重他,命令他住在仪曹。

有一天夜里,杨褒突然大哭不止。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子英说:“我是在思念原来的主人。”

皇帝听说以后,知道他的志向不可改变,就下令让有关部门送他出塞。

命令大都督府同知沐英驾乘驿马疾行前往关陕地区,向西到达熙河,询问百姓的疾苦。

兵部上奏购买马匹的数量:秦州、河州的茶马司购买了一百七十一匹马,庆远裕民司购买了二百九十四匹马,顺龙盐马司购买了四百零三匹马。

这个月,设置了杭州前卫、登州卫。

户部上奏说:“这一年全国开垦田地二万七千五百六十四顷二十七亩。”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第一百一十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