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 第69章 女仙十四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第69章 女仙十四

作者:富家尔尔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6:09

1、玉蕊院女仙

长安城的安业坊有座唐昌观,观中栽着一株玉蕊花,每逢花期,琼枝堆雪,远望如神仙境地的瑶树。元和年间的某个春日,赏花人络绎不绝,车马塞途,谁也没想到会在此处遇见一场仙缘。

那日午后,人群忽然骚动起来。只见一少女身着碧绿绣衣,乌发结成双髻,素净得不簪一钗一珥,肌肤如玉,眉眼间流转的灵秀之气,竟不似凡俗中人。她身后跟着两名女冠、三名小仆,皆着黄衫,发髻以草绳束起,容貌清丽非常。少女执一柄白角扇半掩面容,步履轻盈,径直走向玉蕊花下。人未近前,异香已随风漫开,数十步外皆可闻见,似兰非兰,清冽中带着一丝冷意。

围观者窃窃私语,猜她是宫中贵人,不敢近前惊扰。少女凝望花朵许久,忽命小仆折下几枝玉蕊,转身欲离。临上马时,她回头对黄衫仆从轻笑:“昔年与玉峰之约,今日可践。”话音未落,忽有风烟自马蹄下腾起,众人只觉眼前一花,再定神时,少女一行已随尘雾升至半空,衣袂翩跹如鹤翼舒展,转瞬消失在云霭之中。

观中余香缭绕月余不散,严休复、元稹等文人纷纷赋诗题咏,叹此奇遇。凡尘中人这才恍然——原来那日所见的,竟是谪仙暂游人间。

世人总爱追问神仙踪迹,却不知仙缘原在寻常草木间。玉蕊花年年开落,而惊鸿一瞥的灵秀,或许正是红尘对永恒的惊觉:最动人的刹那,往往藏在最平凡的相遇里。

2、盗莲飞仙

长安城的通缉令贴满街巷时,马士良正蜷在终南山的老柳树洞里发抖。这位万年县的浪荡子因酒后殴伤权贵,被铁面京兆尹王爽判了死罪。他仓皇逃进南山深处,在炭谷湫的寒雾里藏了三天,直到那个泛着霞光的清晨——

五色云霞突然垂落湫岸,云中走出个执金槌玉板的仙女。她轻敲水面,青莲便破浪而生,花蕊旋绽如碧玉雕琢。马士良瞪圆眼睛,看着仙女摘食三四枚莲实后驾云而去,却把法器遗在岸边。

仙家宝贝!他窜出来抓起金槌猛敲水面。刹那间青莲再涌,他狼吞虎咽十几枚,忽觉五脏沁凉,身子竟飘离地面。这亡命徒狂笑着攀岩而上,追着残云来到峰顶。

琼楼玉宇中,方才的仙女正与群仙宴饮。马士良的破靴刚踩上白玉阶,仙女竹杖已挟风劈来。盗药凡夫!厉喝声中,他像块烂麻布般坠入洪崖涧。等他在清泉里呛醒时,梳双鬟的仙童正把刀磨得霍霍响:偷吃升仙莲的贼,该剔骨还药了。

马士良的额头在青石上磕出血来。仙童终究心软,罚他永世看守湫岸青莲。如今樵夫们还说,月夜能看见个佝偻影子在潭边徘徊,既不像人,也不像仙。

世人总妄想盗取天机,却不知仙缘如莲——强摘的只会化作枷锁。真正的超脱,从来不在偷食的灵药里,而在渡尽劫波后,仍敢直面清涧倒影中的自己。

3、百年之约

元和末年的一个寒夜,平陆县尉薛昭做了一件让自己掉脑袋的事——他偷偷放走了为母复仇的死囚。当监察御史的奏章递到御前时,这个自比郭元振、李邕的侠气男子,只是笑了笑,把官印往案上一搁,戴着镣铐就踏上了流放之路。

出城那日,总在酒肆赊账的老醉鬼田山叟,竟破天荒提着好酒来送行。薛君真乃荆轲、聂政之流!老头把酒碗塞进他镣铐里,老夫陪你走一程。三更时分,这佝偻老头突然眼冒精光,一把扯断他的枷锁:跑吧!又往他嘴里拍入一粒药丸,此物能辟谷百日。

薛昭逃进兰昌宫废墟时,月光正洗着残阶上的青苔。忽然有环佩叮咚,罗袜生尘,百年前缢死的杨贵妃侍女张云容,正从古柏影里款款而来。原来当年申天师赐她绛雪丹,预言百年后遇生人精气可复生。而那个总在醉乡的田山叟,赫然就是改换容貌的申天师。

当破晓的蓝雾漫过荒宫,复生的女鬼指尖还留着薛昭的体温。她颈间金钏忽化作飞灰——原来仙缘如朝露,能圆百年痴梦,却载不动贪恋朝阳的魂魄。

世人总道长生是福,却不知真正的永恒,或许就在那些明知短暂却依然倾尽所有的相遇里。就像薛昭砸开囚笼的手,就像云容等待百年的一夜,刹那光华,反而照彻了永恒。

4、天召童女

东京翊善坊的韦家宅院里,许氏正对着空荡荡的绣架出神。自从丈夫韦蒙病逝后,她便将全部心思放在十二岁的女儿身上。这孩子能背诵《周易》《诗经》,眉目间总带着超越年龄的沉静。

那日清晨,女儿在诵读《关雎》时突然伏案而眠——这一睡就再没醒来。许氏执意将小棺停放在厅堂侧室,每夜都能听见里面传来窸窣声响。直到三个月后的满月夜,棺木中竟传出清晰的吟诗声。

阿娘,我回来了。当许氏颤抖着推开棺盖时,女儿的面颊比生前还要红润。原来那日有青衣童子持红幡相迎,称她为韦小真,引她直上九霄。天宫里的花木皆是琉璃所化,风过时发出编钟般的清响。司命神韩君告诉她,因九世祖韦善俊救治瘟疫有功,特许后代中聪慧者位列仙班。

可我舍不得阿娘。女孩从怀中掏出一串星砂,韩君说,待您百年之后,这串星砂会引路。

许氏望着女儿指尖闪烁的微光,忽然想起丈夫临终时窗棂上跳动的阳光。原来神仙早就在人间留下印记——在女儿背诵《诗经》的童音里,在丈夫为她画眉的铜镜中,在这些终将归于星辰的温柔瞬间里。

世人总仰望琼楼玉宇,殊不知真正的仙境,或许就藏在某个平凡清晨,当阳光穿过窗纸,照亮亲人睫毛上未落的泪珠之时。

5、鹤踪诗影

长安城的夏夜总是带着几分燥热。慈恩寺塔院的老槐树上,知了还在有一搭没一搭地叫着。看院的老僧正打着瞌睡,忽听得一阵环佩叮咚,惊得他差点从蒲团上跌下来。

月光下,一位身着素罗衣的美妇人带着三四个青衣侍女,正绕着佛塔漫步说笑。她们的身影在青砖地上拖得老长,却听不见脚步声。老僧揉了揉眼睛,只见那妇人忽然转头,对侍女道:去跟院主借副笔砚来。

笔砚送到北廊时,妇人挽袖提笔,在廊柱上挥毫而就。墨迹在月光下泛着奇异的光泽:黄子陂头好月明,忘却华筵到晓行。烟收山低翠黛横,折得荷花赠远生。老僧举着蜡烛凑近细看,却见那妇人忽然轻笑一声,带着侍女们往后退了几步。

烛光摇曳间,素衣妇人化作一只白鹤振翅而起,青衣侍女们也纷纷化鹤相随。几片羽毛飘落在题诗的廊柱前,墨迹却像是渗进了木头里,任凭老僧怎么擦拭都纹丝不动。

后来香客们都说,每逢月圆之夜,那首诗的字迹就会微微发亮。有个痴心的书生连续守了三个月,终于在某个露水很重的凌晨,看见一只白鹤掠过塔尖,嘴里衔着半朵永不凋谢的荷花。

世人总说神仙难觅,却不知他们可能就藏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在廊柱上未干的墨迹里,在夜风送来的鹤唳中,在那些被我们当作传说的真实里。也许仙凡之别,不过是一念之间的驻足与擦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