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 第158章 海上扬新帆,远航探深蓝

山林间的狼嚎与枪声渐渐平息,鲜血渗入黑土,留下短暂的警示与胜利的余味。而在黑瞎子沟以东那片无垠的蔚蓝之上,另一支隶属于程立秋的力量,正如同蛰伏后苏醒的蛟龙,准备向着更深、更远、也更未知的领域,扬起新的风帆。

击退狼群的第二天,程立秋在处理完屯里和参田的后续事宜后,便将目光再次投向了海边。陆地上的威胁需要警惕,但海洋的机遇与挑战,同样关乎着他庞大产业的另一根支柱。他带着王铁山,驱车赶往了望海屯。那里,停泊着他麾下如今最为先进的“滨海611”号渔船,也驻扎着负责海上业务的张远航及其团队。

此时的望海屯码头,与几年前程立秋初次买下“靠山号”时相比,已然大不相同。码头经过了扩建和加固,能够停靠更大吨位的船只。“滨海611”号那灰蓝色的、线条硬朗的船体,在一众传统的木壳渔船中,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船上,一些船员正在张远航的指挥下,进行着出海前的最后检查和物资补给工作,气氛忙碌而有序。

程立秋的到来,让码头上忙碌的景象短暂停顿了一下。船员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向他打招呼:“程总!”“老板!”眼神中带着敬畏,也带着对这位年轻东家魄力与能力的信服。

张远航闻讯从船舱里快步走出,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船员作业服,皮肤被海风和阳光侵蚀得黝黑发亮,但眼神却比在陆地上时更加锐利和专注,仿佛已经彻底融入了这片蔚蓝的世界。

“立秋哥,铁山哥,你们来了。”张远航迎上前,声音带着海风般的干脆。

程立秋点点头,目光扫过整洁的甲板、保养良好的设备和精神饱满的船员,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准备得怎么样了?”他一边问,一边在张远航的陪同下,登上了“滨海611”号。

“一切就绪!”张远航语气肯定,“燃油、淡水、食物储备充足,足够支撑二十天的远海作业。导航设备、通讯设备、声呐探鱼仪都检查调试过,状态良好。我还组织船员进行了三次针对性的远海航行和应急演练,大家对新的作业海域和可能遇到的情况,心里都有了个底。”

程立秋仔细听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新海域的海图都研究透了?那边的洋流、天气 patterns(模式)摸清楚没有?遇到外国渔船或者海警船,应对预案是什么?”

张远航对答如流,显然做足了功课:“海图已经反复研究,并找了几个老船长核实过。目标海域位于东经xxx,北纬xxx附近,传统渔场边缘,水深合适,根据资料和零星消息,可能存在价值较高的鱼群,也……更靠近我们之前推测的那个‘鬼见愁’礁石区。”他压低了最后一句声音。

程立秋心领神会,所谓的“价值较高的鱼群”是明面上的目标,而“鬼见愁”礁石区附近可能存在的沉船和海捞瓷,才是此次远航更深层、也更机密的目的。

“至于外国渔船和海警,”张远航继续道,“我们严格按照国际航道规则航行,作业区域也在公海或我国专属经济区范围内。遇到盘问,我们有完整的捕捞许可和船舶证件,应答措辞也统一培训过,保证不卑不亢,不留把柄。”

“好!”程立秋赞许地拍了拍张远航的肩膀,“远航,海上这一摊子交给你,我放心。记住,安全第一,无论是人的安全,还是船的安全。遇到突发情况,果断处置,不必事事请示,我相信你的判断。”

这番话,无疑是给予了张远航极大的信任和自主权。张远航胸中涌起一股暖流和责任感,挺直腰板:“是!立秋哥,我一定把队伍和船,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还要带回来丰收!”

程立秋又在张远航的陪同下,深入船舱,检查了轮机舱、冷冻舱、居住舱等关键部位。他看到轮机被擦拭得一尘不染,工具摆放井然有序;冷冻舱里制冰机嗡嗡作响,预冷着大量的冰块;居住舱虽然狭小,但床铺整洁,个人物品摆放规整,甚至还能看到一些船员自备的书籍。整个船只的管理,都透着一股浓厚的军事化作风,这让程立秋非常满意。

“船员们的状态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程立秋关切地问。

“大家士气很高。”张远航回答道,“都知道这次远航意义重大,干劲十足。就是有几个老船员,家里有点牵挂,我都安排人定期去他们家看看,送些米面,确保后方无忧。”

程立秋点点头:“这就对了。要让兄弟们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安心在海上拼命。这次出海,奖金按最高标准算,收获大了,另有重赏!”

检查完毕,程立秋和王铁山站在甲板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海面。海鸥在船桅间盘旋鸣叫,带着咸腥味的海风扑面而来。

“铁山,陆地上的事,就交给你了。”程立秋看着王铁山,郑重嘱托,“我爹和老大那边,虽然暂时消停了,但保不齐还会出什么幺蛾子。屯子周围,还有那些暗处窥伺的人,都要盯紧。参田和家里的安全,是根基,绝不能出任何岔子。”

王铁山重重点头,声音低沉而坚定:“立秋哥,你放心。有我在,黑瞎子沟就乱不了!你和远航在海上,也务必小心!”

第二天,凌晨四点,天还未亮,东方海天相接处仅有一线微白。“滨海611”号在低沉有力的轮机轰鸣声中,缓缓驶离了望海屯码头。船头劈开墨蓝色的海水,留下两道逐渐扩大的白色航迹,义无反顾地驶向那片充满未知与希望的深蓝。

程立秋和王铁山站在码头上,直到那艘船的灯光彻底融入黎明前的黑暗,再也看不见踪影,这才转身离开。

海上征途,充满变数。张远航站在“滨海611”号的驾驶室里,双手稳稳地把着舵轮,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浩瀚无垠的大海。他身边,是经验丰富的老船长程大海负责具体航行,而整个船队的指挥和决策权,牢牢掌握在张远航手中。船上配备了最新的单边带电台,可以与岸上保持定期联络,但这茫茫大海上,更多的需要依靠他自身的经验、判断和勇气。

航行初期还算顺利。蔚蓝的天空下,海面如同铺展的绸缎,只有轻柔的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船身。船员们各司其职,有的在甲板上整理网具,有的在监控仪器,有的在厨房准备伙食,一切都按部就班。

然而,大海的脾气永远不会一成不变。在驶入目标海域的前夜,天气骤然变化。原本晴朗的夜空被迅速涌来的乌云覆盖,海风变得猛烈而潮湿,吹得船身开始明显摇晃。气压计的水银柱在持续下降。

“要起风了!”程大海看着天色,面色凝重地对张远航说道。

张远航盯着雷达屏幕和气象传真图(通过电台接收),眉头紧锁。根据预报,一股较强的气旋正在附近海域形成,可能会带来大风和巨浪。

“通知全体船员,做好防风准备!检查所有设备固定,密封舱门,甲板上不得留人!”张远航果断下令,声音透过船内广播传遍每个角落。

命令迅速得到执行。船员们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冒着已经开始飘洒的雨点和越来越剧烈的颠簸,快速而有效地加固着船上的一切可移动物品,将甲板清理干净,然后迅速撤回舱内。

很快,风暴如期而至。狂风呼啸着,卷起数米高的浪头,如同巨大的墨蓝色山峦,一道接着一道,狠狠地砸向“滨海611”号!数千吨的钢壳渔船,在这大自然的狂暴力量面前,犹如一片小小的树叶,在波峰浪谷间剧烈地起伏、摇晃,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冰冷的咸涩海水不断冲上甲板,四处飞溅。

驾驶室内,仪表盘上的指针在疯狂晃动,张远航和程大海以及舵手,三人用安全带将自己固定在岗位上,全力与风浪搏斗。张远航根据风浪的方向和船体响应,不断发出指令,调整着航向和速度,既要避免被浪头打横造成倾覆,又要防止船头过于迎浪导致结构受损。

“左满舵!慢车!”

“回正!加速顶过去!”

“注意右舷来的涌浪!”

他的指令清晰而冷静,仿佛外面那地狱般的景象与他无关。程大海凭借老道的经验,精准地执行着操作,心中对这位年轻的指挥官暗暗佩服。在这种极端环境下,能保持如此冷静的头脑和准确的判断,绝非易事。

船舱内,不少船员面色苍白,紧紧抓住身边的固定物,抵抗着强烈的眩晕和呕吐感。但没有人惊慌失措,没有人哭喊,所有人都咬着牙坚持着,因为他们相信驾驶室里的指挥官,相信这条坚固的船。

这场风暴持续了整整一夜。当黎明再次来临时,风浪终于渐渐平息。乌云散去,朝阳将金色的光芒洒满一片狼藉的甲板和疲惫不堪却充满劫后余生喜悦的船员们脸上。

张远航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检查了船只状况,除了部分外部设施有些轻微损伤外,主体结构完好,动力系统运行正常。

“报告损失情况,组织人员抢修受损部位,其他人抓紧时间休息,恢复体力!”张远航下达了新的指令,声音虽然疲惫,却依旧沉稳。

经过短暂的休整和检修,“滨海611”号再次起航,朝着最终的目标海域驶去。经历过风浪洗礼的船员们,眼神更加坚定,彼此间的信任和凝聚力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几天后,他们终于抵达了预定海域。这里的海水呈现出更深邃的蓝色。张远航下令开启声呐和海底扫描设备,开始如同梳头发一样,对这片神秘的海域进行细致的探测。

白天,他们进行常规的拖网作业,收获了一些深海鲜鱼,数量虽不算特别惊人,但品质很高,也算不虚此行。而到了夜晚,或者选择一片相对隐蔽的海域停泊时,张远航则会亲自带领几个绝对信得过的核心队员,操作着小型的旁侧声呐和磁力仪,对“鬼见愁”礁石区延伸出来的深海区域,进行秘密的扫描和探测。

这项工作枯燥而漫长,需要极大的耐心。一连几天,屏幕上显示的都是寻常的海底地貌和沉积物信号。

直到一个深夜,当扫描仪器的探头再次掠过一片深邃的海沟边缘时,屏幕上的信号突然出现了异常!一片明显不同于周围自然沉积物的、规则的几何形状反射信号,以及磁力仪上显着增强的读数,清晰地显示出来!

操作员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低声报告:“张队!有发现!水下约85米,有疑似大型金属物体和……和类似陶瓷堆积物的信号!”

张远航的心脏像是被重锤狠狠地敲了一下,剧烈地跳动起来。他的眼睛瞪得浑圆,仿佛要把屏幕看穿,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向前倾去,紧紧地贴在屏幕前,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那团异常信号在屏幕上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它的形状、磁力反应,都与程立秋之前描述过的沉船特征如出一辙!张远航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着程立秋的话,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打着他的神经。

“标记坐标!精确记录所有数据!”张远航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但他的命令依然清晰而果断。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继续下达指令,“注意保密!相关信息仅限于此刻在场的人知晓!”

“是!”船员们齐声回应,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兴奋和紧张。他们知道,这个发现可能会改变一切。

在深蓝的海洋之下,沉睡了数百年的秘密,似乎终于向这群勇敢的探索者,掀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这次远航,不仅仅是对船员意志和船只性能的考验,更有可能带来远超鱼获价值的、足以改变格局的惊人发现。

“滨海611”号的这次深蓝之旅,注定将在程立秋的崛起之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一切,才刚刚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