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 第166章 渔村换新颜,打造休闲港

黑瞎子沟“山野人家”山庄的建设正如火如荼,斧凿声声敲击着山林的寂静,也敲击着程立秋心中更为宏大的产业版图。陆地上的布局已然展开,而那片蔚蓝的领域,他自然也不会放过。几乎在山庄破土动工的同时,程立秋的目光便已越过群山,再次投向了望海屯,投向了那片承载着他海上梦想的蔚蓝港湾。他要让山海呼应,让黑瞎子沟的山野情趣与望海屯的渔家风味,成为吸引八方来客的两颗璀璨明珠。

这一次,他带上了刚刚结束一轮远洋勘探、风尘仆仆归来的张远航。吉普车行驶在通往海边的沙土路上,程立秋望着窗外与内陆截然不同的、带着咸腥味的海风拂过的景致,心中已然有了清晰的规划。

“远航,山庄那边已经动起来了。海边这一块,我打算同步进行,搞一个‘渔家乐园’。”程立秋开门见山,对身旁坐得笔直的张远航说道,“不能只让游客在山里转,也得让他们尝尝咱们大海的滋味,体验一下出海打渔的乐趣。”

张远航虽然常年与海为伴,思维却并不僵化,他立刻明白了程立秋的意图,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程总,这个想法好!咱们望海屯有现成的码头,有渔船,有经验丰富的老渔民,还有刚打上来的最新鲜的海货,这些都是城里人稀罕的!而且,咱们的‘滨海611’号吨位大,相对平稳,稍微改造一下,完全可以承担近海观光和体验式捕捞的任务。”

“没错!”程立秋赞赏地点点头,“就是要利用好咱们现有的资源。不过,光有船和鱼还不够,环境、服务、体验都得跟上。我打算对望海屯的码头区和周边进行一番整治和改造,打造一个干净、整洁、有特色,能让游客留下来、玩得开心的‘渔家休闲港’。”

车子驶入望海屯,停在了略显杂乱但充满生活气息的码头边。与程立秋初次来时相比,码头因“滨海611”号的停泊和定期保养而显得规整了些,但整体环境依然带着渔村固有的粗犷和凌乱。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鱼腥味,破损的渔网、废弃的贝壳、随意堆放的杂物随处可见,一些老旧的木壳渔船随着海浪轻轻摇晃,船体斑驳。

程立秋和张远航下了车,沿着码头慢慢走着。几个正在修补渔网的老渔民认出了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打着招呼:“程老板!”“张队长!”眼神中带着对东家的敬畏,也有一丝好奇。

程立秋和气地与他们交谈,询问最近的收成,海上的情况,同时也仔细观察着码头周边的每一处细节。他看到码头上坑洼不平的地面,看到缺乏统一管理的渔船停泊,看到岸边那些低矮、阴暗、卫生条件堪忧的渔民临时休息棚屋。

“远航,你看,”程立秋指着一片狼藉的岸边,“这里,需要彻底清理,铺上平整的石板或者木板,设置统一的垃圾桶。那边,”他又指向杂乱停靠的小渔船,“需要规划出专门的停泊区,划线管理,不能这么乱糟糟的。”

张远航一边听,一边在心中快速勾勒着改造方案:“码头可以扩建一个小的游客上下船平台,和安全观景区域。那些老旧的棚屋可以拆掉,统一建几间具有渔家特色的、干净明亮的‘海鲜大排档’,让游客能第一时间吃到最生猛的海鲜。”

“不止是大排档。”程立秋补充道,“还可以建几间真正的‘渔家民宿’,不用多豪华,就按照咱们渔民家的样子来,干净、舒适,推开窗就能看到海,听到涛声。让游客不仅能来吃,还能住下来,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渔家生活。”

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渔家体验活动。比如,跟着小渔船出海放网、收网,体验当一天渔民的滋味;比如,在沙滩上学习织补渔网、辨识海货;再比如,咱们可以搞个‘海钓平台’,提供钓具,让喜欢安静的游客体验海钓的乐趣。”

张远航越听越是佩服,程立秋的这些想法,不仅充分利用了渔村的资源,更抓住了游客追求体验和猎奇的心理。他立刻联想到:“咱们的‘滨海611’号可以定期开辟‘近海观光航线’,不进行大规模捕捞,就带着游客在近海转一圈,看看海景,看看咱们如何用现代声呐探鱼,如果运气好碰到鱼群,甚至可以让他们亲眼看看起网的壮观场面,捕到的鱼当场就可以在船上加工品尝!”

“对!就是这个意思!”程立秋用力一拍手,“要让游客的每一次体验都充满惊喜和收获!而且,”他压低了声音,“这也能为咱们的深海探索打掩护,正常的旅游观光船频繁出现在那片海域,不会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两人一边走一边商议,一个集“海鲜餐饮、渔家民宿、近海观光、渔事体验、海钓休闲”于一体的“渔家乐园”蓝图,逐渐在脑海中清晰和完善起来。

回到临时设在码头的办公室,程立秋立刻召集了望海屯这边的负责人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渔民代表开会。当他把“渔家乐园”的计划和盘托出时,会议室里的反应与当初黑瞎子沟那边如出一辙,充满了惊愕、不解和疑虑。

“程老板,咱们祖祖辈辈都是打渔为生,这……这搞旅游,伺候人,能行吗?”一位脸上刻满风霜皱纹的老渔民吧嗒着旱烟袋,皱着眉头说道。

“就是啊,城里人细皮嫩肉的,坐船吐了咋办?被海浪吓着了咋办?咱可担待不起啊!”另一个中年渔民也附和道。

“还得花钱修码头,盖房子……这得投进去多少钱啊?能挣回来吗?”更多的人担心的是投入和回报。

面对这些质朴而现实的担忧,程立秋没有丝毫不耐烦。他深知,要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光靠画大饼是不够的,需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可行性。

他让张远航将详细的规划图摊开在桌上,耐心地解释道:“各位叔伯兄弟,你们的担心我都明白。但大家想想,光靠打渔,咱们的日子是不是越来越难?鱼汛不稳,油价上涨,辛苦一年,挣的钱也就刚够糊口。搞这个渔家乐园,不是让大家放弃打渔,而是给大家开辟一条新的财路!”

他指着规划图:“码头整治好了,环境干净了,来的游客多了,咱们打上来的鱼,就不用等着鱼贩子来压价,可以直接在咱们自己的大排档卖掉,价格更高!家里的老婆孩子,可以来大排档帮忙,收拾房间,又多一份收入!咱们的渔船,除了打渔,还能载客出海观光,又是一笔进项!这难道不比单纯打渔强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至于投入,大家不用担心,所有前期建设的钱,我来出!大家需要做的,就是把咱们渔家人最真实、最拿手的东西展现出来!用最新鲜的海货,最地道的做法,最热情的态度,来招待客人!让客人来了第一次,还想来第二次!”

程立秋的真诚和清晰的利益分析,渐渐打动了在场的渔民。他们开始交头接耳,盘算着其中的好处。是啊,如果真能像程老板说的那样,家里就能多几份收入,谁不愿意呢?

张远航也适时站出来,以他海军退伍兵和现任船长的身份,向大家保证会制定最严格的安全规程,确保游客和船员的安全,并且会组织大家进行必要的服务培训。

最终,在程立秋的魄力和实实在在的蓝图面前,望海屯的渔民们大多选择了相信和支持。毕竟,程立秋用短短几年时间创造的奇迹,他们是有目共睹的。

说干就干。“渔家乐园”项目迅速启动。程立秋再次展现出他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和执行力。资金迅速到位,由张远航全权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望海屯码头很快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清理垃圾、平整土地、铺设石板路、修建统一的木质海鲜排档和带有浓郁渔家风的民宿小院……与此同时,对“滨海611”号也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增加了更加舒适的观光座位和安全设施,并设计了多条安全的近海观光航线。王铁柱甚至从黑瞎子沟派来了几个手脚麻利的年轻人,帮助修建垂钓平台和整理沙滩。

程立秋同样经常往返于黑瞎子沟和望海屯之间,亲自督导两个项目的进展。他对渔家乐园的要求同样严格:海鲜必须绝对新鲜,烹饪要保留原汁原味;民宿要干净卫生,被褥要带着阳光的味道;所有参与服务的渔民,必须态度友善,穿着整洁。

在他的推动下,望海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杂乱肮脏的码头区变得整洁有序,崭新的木屋排档和民宿依海而建,散发着松木的清香。空气中依然有鱼腥味,却混合了一种欣欣向荣的活力。

一些脑筋活络的渔民,已经开始学着如何与游客打交道,如何介绍自家的海鲜,如何保持环境的卫生。他们看着日渐一新的家园,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程立秋站在即将完工的观景平台上,望着眼前碧波万顷的大海和身后焕然一新的渔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山海联动,双珠并耀。他的产业帝国,不再仅仅依赖于土地的产出和大海的馈赠,更开始向第三产业延伸,构筑起一个更加立体、更具抗风险能力的商业生态。渔村换新颜,打造出的不仅是一个休闲港口,更是望海屯渔民们通往富裕新生活的一条希望之舟。这艘舟,正和他黑瞎子沟的山庄巨轮一起,即将扬帆起航,驶向更广阔的市场和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