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 第159章 参宴震宾朋,低调显实力

“滨海611”号在深蓝之下的秘密发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其涟漪暂时还只在张远航和少数几名核心船员心中荡漾。信息通过加密的短波电台传回黑瞎子沟时,程立秋只是平静地回复了四个字:“按计划办。”内心的波涛汹涌被他完美地隐藏在沉稳的面具之下。他知道,海捞瓷的发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更周密的计划、更专业的设备和更稳妥的渠道,急不得。眼下,他需要集中精力,巩固陆地上的基业,处理好因财富骤增而带来的各种复杂关系。

于是,便有了这场在黑瞎子沟程家新宅举办的、看似寻常却又极不寻常的“参王品鉴宴”。

请柬发得极为考究,范围控制得很小。受邀者除了公社赵主任等几位一直对他多有照拂的体制内贵人,便是几位在之前人参拍卖中表现出雄厚实力和良好信誉的大客商,以及一位来自省城、背景深厚、对优质药材资源有长期需求的老字号药房代表。没有喧闹的锣鼓,没有铺张的排场,甚至连屯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程立秋家这天晚上有重要的宴请。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程家那青砖灰瓦、带着明显仿古东北民居风格的新宅染上一层暖金色。高高的院墙隔绝了外界的窥探,院内,几盏光线柔和的气死风灯(一种防风煤油灯)早已点亮,挂在廊檐下和院中的老枣树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氛围。

受邀的宾客们乘坐着这个年代还不多见的小轿车或吉普车,陆续抵达。他们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并非金碧辉煌,而是院落整体的雅致与和谐。青石板铺就的路径,角落里精心打理的花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沁人心脾的参香,混合着厨房里飘出的、勾人食欲的农家菜原始香气。

程立秋穿着一身深灰色的中山装,没有打领带,脚上是一双千层底的黑布鞋,站在院门口亲自迎客。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既不显得过分热情谄媚,也没有身为“首富”的倨傲,举止从容沉稳,与每一位来宾握手寒暄,都能准确地叫出对方的姓氏和职务,让人如沐春风。

“赵主任,您能来,我这小院真是蓬荜生辉。”

“刘老板,一路辛苦,快里面请。”

“胡经理,久仰大名,今日总算得见。”

魏红今天也稍稍打扮了一下,穿着一件藕荷色的确良衬衫,外面罩着件手织的枣红色毛线背心,乌黑的头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利落的发髻,显得温婉又大气。她站在程立秋身边,微笑着向各位宾客点头致意,引导着女眷们到内院喝茶休息,举止得体,丝毫不露怯。小石头则被王栓柱媳妇带着,在后院玩耍,没有出来打扰。

宾客们被请进宽敞明亮的堂屋。屋内的陈设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地上铺着厚实的原木地板,擦得光可鉴人。墙壁是简单的白灰粉刷,却挂着几幅意境悠远的山水画和笔力遒劲的书法作品(是程立秋通过关系从省城一位老画家那里求来的),靠墙的多宝格里,摆放着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根、奇石和形态优美的野山参标本,透着主人不俗的品味。厚重的实木桌椅,样式古朴,没有过多的雕饰,却自有一股沉稳的气度。整个环境,既保留了东北农家的大气与质朴,又融入了文雅的格调,与主人程立秋的气质完美契合。

宴会没有采取流行的圆桌围坐,而是采用了类似西式长条桌的布局,程立秋坐在主位,宾客分坐两侧,这样更方便交流。桌上铺着洁白的桌布,摆放的餐具并非昂贵的瓷器,而是细腻的白瓷碗碟和玻璃杯,擦拭得一尘不染。

“各位贵客远道而来,没啥好招待的,就是些我们黑瞎子沟的土特产,山野粗食,大家尝尝鲜,千万别客气。”程立秋作为主人,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里面是清澈的本地小烧酒,“这第一杯酒,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我程立秋的关照和支持,我干了,各位随意!”

说罢,他一仰头,将一小杯烈酒饮尽,动作干脆利落,带着东北汉子的豪爽。

众人纷纷举杯响应。酒是烈酒,入口如火,却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紧接着,菜肴开始一道道端上来。没有鲍参翅肚,没有龙肝凤髓,全是地道的东北山野风味。

首先是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飞龙汤”。飞龙鸟(花尾榛鸡)是兴安岭独有的珍禽,肉质极其细嫩鲜美,汤色清亮,只撒了几粒枸杞和葱花,那原始的、极致的鲜味瞬间征服了所有人的味蕾。

“好汤!真是鲜掉眉毛!”来自省城药房的胡经理忍不住赞叹道。

接着是金黄酥脆的“炸林蛙”。选用秋季最肥美的林蛙,挂上薄薄的糊炸至外酥里嫩,蘸着椒盐吃,满口生香。

“这东西,在城里可难得吃到这么地道的!”一位安国来的大客商吃得赞不绝口。

还有用野猪肉和山蘑菇一起炖的“野菌红烧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蘑菇吸饱了肉汁,鲜美无比;有用新摘的蕨菜、刺嫩芽等山野菜清炒的时蔬,碧绿爽口;有从附近河里捞上来的细鳞鱼,只用大酱焖烧,味道醇厚……

每一道菜,都凸显着“本地”、“野生”、“新鲜”的特色,其价值和稀缺性,远非普通的饭店菜肴可比。宾客们吃得酣畅淋漓,交口称赞,这不仅是对美味的肯定,更是对程立秋掌控优质山林资源能力的一种无声认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愈发融洽。程立秋却始终把握着节奏,不谈生意,不论合作,只是与众人聊着各地的风土人情,药材市场的趣闻轶事,偶尔穿插几句对当前政策的理解,言谈间展现出的眼界和见识,让在座的几位“文化人”都暗自点头,不敢因其年轻和农民出身而有丝毫小觑。

终于,在宴会接近尾声时,程立秋才仿佛不经意地拍了拍手。

王栓柱和韩老栓两人,神色庄重地抬着一个铺着红绒布的托盘走了上来。托盘上,正是那棵被视为象征的“参王”,以及另外几棵品相极佳的特级园参。

没有炫耀,没有叫卖。程立秋只是指着那棵“参王”,语气平和地介绍道:“这就是我们黑瞎子沟参田里,今年起出来的参王。各位都是行家,请看它的芦、艼、体、纹、须,不敢说媲美百年野山参,但其蕴藏的精气神,想必也入得了各位的法眼。”

众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那棵参王在灯下泛着温润的黄褐色光泽,形态灵动,芦碗紧密,紧皮细纹,须根上的珍珠疙瘩清晰可见,浓郁的参香仿佛有了实体,缓缓弥漫开来。

“好参!真是好参!”胡经理扶了扶眼镜,凑近了仔细观看,眼中闪烁着激动和惊叹的光芒,“程老板,这参……不知可否割爱?价格好商量!”

其他几位药材商也纷纷动容,之前拍卖时未能拿下参王的遗憾再次涌上心头,眼神变得热切起来。

程立秋却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胡经理,各位老板,实在抱歉。这棵参王,我暂时没有出售的打算。它是我这六年心血的见证,也是黑瞎子沟参田未来的希望。我打算将它作为种参,培育出更优质的下一代。今天请各位观赏,一是让大家品鉴一下我们黑瞎子沟参田的成果,二来,也是想告诉大家,”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众人,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我程立秋做事,看重的是长远,是口碑,是质量。往后,我们黑瞎子沟出产的人参和山货,只会比这个更好,更稳定。希望我们能成为长期、稳定、互相信任的伙伴。”

他没有许诺具体的合作条款,也没有吹嘘未来的宏伟蓝图,只是用这棵实实在在的“参王”和这一桌充满诚意与实力的“山野粗食”,清晰地传递了几个信息:我有最好的资源,我有长远的眼光,我做事有格调有底线,与我合作,你们放心。

这种低调的炫耀,远比声嘶力竭的叫卖更有力量。

赵主任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见证了程立秋从一贫如洗到如今的富甲一方,更见证了这个小伙子为人处世的老练与格局。他举起酒杯,由衷地说道:“立秋啊,看到你今天这样,我是真的高兴!你不忘本,有担当,有眼光,是咱们黑瞎子沟,也是咱们县的骄傲!来,我提议,大家一起敬立秋一杯,祝他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干杯!”

众人纷纷举杯,气氛达到了**。

宴会在一片和谐与宾主尽欢中结束。程立秋和魏红将宾客们一一送到院门口,安排车辆送回招待所。

望着远去的车灯,魏红轻轻舒了口气,挽住丈夫的胳膊,小声道:“今天……还挺顺利的。”

程立秋拍了拍她的手,望着夜空中的疏星,目光深邃:“这只是开始。让他们看到了我们的实力和诚意,往后谈具体的合作,我们才能更有底气。”

他没有说的是,这场精心准备的“参宴”,更深层的目的,是震慑。是告诉那些心怀叵测、试图以权压人或想空手套白狼的人,他程立秋并非只有钱,他更有掌控优质资源的实力、沉稳老练的手腕和扎根于此、不容轻侮的根基!他用一种近乎于“阳谋”的方式,展示了肌肉,划下了圈子。

参香依旧在夜风中若有若无地飘散,程立秋转身,关上了那扇厚重的院门。门内,是他的世界,是他用智慧和汗水构筑起的、越来越稳固的堡垒。而门外,那些见识了他低调实力的人,心中自会重新掂量,该如何与这位年轻的“参王”打交道。这场看似风平浪静的宴会,其产生的影响,正在悄无声息地扩散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