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 第151章 六年磨一剑,参香动四方

一九**年,秋。

兴安岭的秋天,来得总是格外浓烈,也格外急促。仿佛只是一夜之间,漫山遍野的绿意就被一支无形的巨大画笔,饱蘸了最浓郁的颜料,肆意地涂抹成了金黄、火红与深褐。山风也变得硬朗起来,带着凛冽的凉意,卷起片片落叶,在林间空地上打着旋儿,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低声诉说着季节的轮转与岁月的沧桑。

黑瞎子沟,程立秋那一片被绵延篱笆墙精心守护了六年的参田,此刻正沐浴在一片金灿灿的秋阳之下。与周遭山林那奔放热烈的秋色不同,参田里是一片沉静而厚重的深绿。六年光阴,当初那一片片稚嫩的、只有三五片小叶的参苗,如今已然茁壮成长,墨绿色的掌状复叶层层叠叠,几乎覆盖了整个畦面,在秋风中微微摇曳,显示着内在充盈的生命力。

今天,是起参的日子。

六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便是这柄蕴藏了程立秋无数心血、汗水、希望与巨额投入的“利剑”,即将出鞘,展露锋芒的时刻。

天还没亮透,东方天际刚泛起一丝鱼肚白,参田内外就已经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除了程立秋核心的参帮兄弟王栓柱、韩老栓等人,还有大量从屯里雇来的、经验丰富的起参工。他们每人手里都拿着特制的、用硬木削制打磨光滑的竹签或鹿骨签,腰间挂着麻绳和软布,脸上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肃穆和期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寂静,只有山风掠过参叶的细微声响。

程立秋站在参田最高处的那块平台上,魏红紧紧挨在他身边,她的手不自觉地攥着丈夫的衣角,因为用力,指节有些发白。已经长成半大小子的程石头(小石头的大名),则被王栓柱媳妇拉着,站在稍远一些的地方,小家伙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不寻常的气氛,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又安静地看着。

程立秋穿着一身半旧的、洗得发白的劳动布衣裤,脚上还是那双陪伴他多年的、沾满泥土的棉靰鞡鞋。他的身姿依旧挺拔如松,但比起六年前,眉宇间更多了几分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沉稳与威严,皮肤被山风和日光染成了更深的古铜色,眼神锐利而深邃,静静地扫视着脚下这片凝聚了他所有梦想起点的绿色海洋。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身边魏红的脸上。六年的时光,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反而因为生活的安定和内心的满足,增添了几分成熟妇人的温润风韵。此刻,她感受到丈夫的目光,抬起头,与他对视一眼,眼中有关切,有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程立秋轻轻拍了拍她紧攥着自己衣角的手,递给她一个安抚的眼神。

“立秋,时辰差不多了。”王栓柱走上前来,声音因为激动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个憨厚的汉子,六年如一日地守着这片参田,脸上的皱纹深了,皮肤更黑了,但眼神里的光芒却比任何时候都要亮。

程立秋深吸了一口带着浓郁参叶清气和秋天凉意的空气,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沉稳地传遍整个山坡:“开参!”

这一声令下,如同吹响了冲锋的号角。早已等候多时的起参工们,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立刻按照事先划分好的区域,两人一组,蹲在了参畦旁。他们没有立刻动手,而是先仔细地观察参叶的形态和走向,判断地下参根的准确位置和可能的形态。

起参,是一项极其精细和考验耐心的技术活,容不得半点急躁和马虎。人参的根系脆弱,尤其是那些珍贵的须根,一旦折断,价值便会大打折扣。

只见经验最丰富的韩老栓,选定了第一株参苗。他屏住呼吸,先用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清理掉参苗周围的浮土,露出下面深褐色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然后,他放下铲子,拿起那根油光发亮的鹿骨签,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开始一点点地、极其轻柔地拨开参根周围的泥土。

他的动作慢得几乎令人窒息,每一次下签,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感知力,去探寻泥土下那宝贵根系的走向和轮廓。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双手,连大声喘息都不敢。

泥土被一点点剥离,渐渐露出了下面黄白色的参体。随着挖掘的深入,那参体的轮廓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当韩老栓最终用那双布满老茧却异常稳定的手,将一整棵完整的人参,连同它那密密麻麻、如同老者长须般的根须,毫发无伤地从泥土中请出来时,人群中终于抑制不住地发出了一阵低低的、充满惊叹的哗然!

那棵人参,主体粗壮如成人手腕,呈灵动的“人”字形,皮色黄润,纹理清晰细密,顶部的芦碗(茎痕)紧密环生,如同叠起的珍珠,标志着它足年的生长。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须根,绵长而柔韧,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珍珠疙瘩(疣状突起),这是优质野山参才有的特征,在园参中极为罕见!

“芦碗紧密相互应,紧皮细纹疙瘩须!”韩老栓用颤抖的双手,将这棵沉甸甸的“参王”高高捧起,声音哽咽,老泪纵横,“成了!立秋!是参王!真正的参王品相啊!”

这一声呼喊,彻底点燃了所有人的情绪!

“天爷!这参……也太像山参了!”

“这品相,这年头,俺活了六十多年头一回见!”

“程老板!您这是真成了参王了啊!”

惊叹声、赞扬声、难以置信的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起。魏红看着那棵在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的“参王”,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那是喜悦的、骄傲的、释放的泪水。程石头也挣脱了王栓柱媳妇的手,跑到父母身边,仰着小脸,看着那棵大人都在惊叹的“大萝卜”,一脸懵懂又兴奋。

程立秋看着韩老栓手中那棵凝聚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参王”,饶是他心志坚韧,此刻胸腔里也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一股混杂着巨大成就感、六年艰辛回忆的酸热气流直冲鼻腔和眼眶。他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走上前,从韩老栓手中郑重地接过那棵“参王”。

入手沉甸甸的,带着泥土的湿润和生命的厚重。那浓郁的、独特的参香,更加清晰地钻入他的鼻腔,沁人心脾。他仔细端详着这大自然的杰作,也是他六年心血的结晶,仿佛看到了无数个日夜,他在这里巡视、劳作、思考、改进技术的场景。

“栓叔,辛苦了!各位乡亲,辛苦了!”程立秋的声音依旧沉稳,但仔细听,能察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激动。他环视周围那一张张或激动、或羡慕、或由衷为他高兴的脸庞,继续说道:“这第一棵参王,是咱们黑瞎子沟的福气,也是咱们大家伙儿一起努力六年的结果!今天起出来的参,按咱们之前定好的规矩,工钱加倍!晚上,我程立秋在屯里摆酒,请大家吃杀猪菜,管够!”

“好!”

“立秋老板仁义!”

“谢谢程老板!”

欢呼声更加热烈,人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干活的劲头也愈发足了。随着第一棵“参王”的出世,其他起参工也纷纷开始了动作。一时间,参田里充满了小心翼翼的挖掘声和偶尔响起的、因为起出一棵好参而发出的低低欢呼。

程立秋将那棵“参王”用准备好的柔软苔藓和桦树皮仔细包裹好,交给魏红保管。他则再次走入参田,巡视着各处的起参情况。

他看到王栓柱带着几个人,正围着一片长势尤其旺盛的参畦,那里起出来的参,普遍个头更大,品相更好,正是他当年划定的“试验田”,采用了他改进的营养土和精细化管理方法。事实胜于雄辩,此刻的丰收,是对他那些“土办法”最好的肯定。

他也看到一些参畦起出来的参,品相稍逊,但依然远超普通园参的标准。他仔细询问原因,或是土壤细微差异,或是曾经受过轻微的病虫害影响。他让李胜利(新任的产业管理负责人)一一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为下一轮的种植提供参考。

浓郁的参香,混合着新鲜泥土的气息,弥漫在整个山谷,仿佛给这金色的秋天,又增添了一味独特而珍贵的嗅觉记忆。

日头渐渐升高,温暖地照耀着这片充满希望与收获的土地。一筐筐带着泥土、品相各异但都堪称上乘的园参,被小心翼翼地抬到田边空地上,由专门的人员进行初步的清理、分类和记录。那堆积如山的景象,那扑面而来的参香,无不昭示着,程立秋这六年磨出的“一剑”,是何等的锋利,何等的惊人!

程立秋站在参田中央,看着这忙碌而充满喜悦的景象,看着身边妻子温柔而自豪的眼神,看着儿子在田埂上欢快地奔跑,看着乡亲们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他缓缓闭上了眼睛,任由那秋日的阳光和浓郁的参香将自己包裹。

六年了。

所有的付出,所有的等待,所有的质疑与非议……

在这一刻,都值了。

参香动四方,仅仅是个开始。他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