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 第138章 新船新业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第138章 新船新业

作者:风信子的春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44:18

程立秋这一觉,睡得昏天黑地,仿佛要将之前透支的所有精力连同骨髓里的疲惫都一并睡回来。他是被窗外刺眼的阳光和肚子里火烧火燎的饥饿感给硬生生弄醒的。睁开眼,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只觉得浑身骨头像是被拆开重组过一般,无处不酸,无处不痛。直到看清头顶是自家那被烟熏得有些发黄的苇子秆顶棚,闻到枕头上熟悉的、带着皂角清香的阳光味道,他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确认自己是真的回来了,从那片吞噬生命的狂暴海洋,回到了安稳的陆地。

他挣扎着想坐起来,却牵动了手臂和肩膀上一阵阵撕裂般的酸痛,那是过度用力和使用后的抗议。喉咙也干得冒烟,仿佛能喷出火来。

“醒了?”魏红温柔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姜糖水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轻松和难以掩饰的心疼。“先别动,把这碗水喝了,驱驱寒。灶上温着小米粥和贴饼子,我这就去给你端。”

程立秋接过粗瓷大碗,温热的触感透过碗壁传到掌心,带着姜片特有的辛辣和红糖的甜香。他小口小口地呷着,滚烫的糖水滑过干涩的喉咙,流入空瘪的胃囊,带来一股暖洋洋的熨帖感,驱散了些许深入骨髓的寒意。他这才感觉到,自己是真的活过来了。

魏红很快端来了饭菜。金黄的小米粥熬得粘稠软烂,贴饼子烙得两面焦黄,旁边还有一小碟淋了香油的咸菜丝。简单的饭菜,此刻在程立秋看来,却胜过任何山珍海味。他几乎是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将食物扫荡一空,连碗底都刮得干干净净。

吃饱喝足,身上总算有了些力气,但精神的疲惫依旧如同潮水般阵阵袭来。他没有立刻下炕,而是靠在炕头的被垛上,微微闭着眼,听着院子里传来的、大姐刻意压低却依旧难掩喜悦的说话声,以及丫丫稚嫩的嬉笑声。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安宁,与不久前在海上经历的生死一线,形成了无比强烈的对比,让他格外珍惜,也让他心头那份因为失去同伴而萦绕的沉重阴影,稍稍驱散了一些。

“大姐夫……怎么样了?”程立秋睁开眼,问正在收拾碗筷的魏红。

“好多了!”魏红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回来那天看着吓人,又冻又饿,精神头也垮了。睡了两天,吃了好几顿热乎饭,缓过来不少。就是……心里还惦记着没回来的那两个兄弟,话不多,但眼神没那么空了。大姐守着他呢,这会儿正哄丫丫玩。”

程立秋点了点头,没再说话。有些伤痛,需要时间来抚平,活着的人,终究要向前看。

他在炕上又歇了大半天,直到下午日头偏西,感觉四肢不再那么酸软无力,才穿上魏红给他准备好的、干净松软的旧棉袄,慢慢踱出了屋子。

院子里,阳光正好。大姐夫程大海果然坐在一个小马扎上,怀里抱着丫丫,看着女儿用树枝在泥地上划拉,脸上虽然还带着憔悴,但眼神里已经有了活气。看到程立秋出来,他连忙想站起来,被程立秋用手势制止了。

“感觉咋样,大姐夫?”程立秋也拉过一个小马扎,坐在他对面。

“好……好多了。”程大海的声音还有些沙哑,他感激地看着程立秋,“立秋,这次……多亏了你……”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程立秋摆摆手,打断了他的道谢,目光落在院子里那几件晾晒着的、带着明显破损和盐渍的旧棉衣上,那是程大海他们换下来的。他的眼神变得深沉起来,“活下来,比啥都强。往后,有啥打算?”

程大海的眼神黯淡了一下,抱着丫丫的手臂紧了紧,叹了口气:“还能有啥打算……船没了,家底也赔得差不多了……等身子骨利索了,看看能不能在码头上找个零工,或者……唉……”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未来的茫然和无措。一条渔船的损失,对于靠海吃饭的家庭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

程立秋沉默了片刻,目光投向远处蔚蓝的天空和更远处那片看似平静、实则蕴藏着无尽风险与机遇的大海。这次惊心动魄的救援,虽然代价惨重,但也像一记重锤,敲醒了他。他不能再满足于小打小闹,不能再将身家性命完全寄托在一条抗风浪能力有限、设备老旧的传统渔船上。大姐夫这次的遭遇,就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零工不是长久之计。”程立秋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海,还得闯。但船,得换!”

程大海猛地抬起头,看向程立秋,眼神里充满了惊讶和一丝难以置信的期待。

“我那条旧船,‘靠山号’,这次救援也折腾得不轻,船龄也老了,该退了。”程立秋继续说道,像是在陈述一个早已做好的决定,“我打算把它处理掉,添些钱,订一条新的!”

“新船?”程大海呼吸都有些急促了,“立秋,那……那可得花老鼻子钱了!一条像样点的、能跑外海的新船,没个万儿八千的下不来!你……”

“钱的事,我想办法。”程立秋语气沉稳。他心里盘算着,山里捕获的那群野马,还有之前狩猎积攒的皮张和山货,加上卖掉旧船的钱,应该能凑个大半。剩下的,或许可以找赵主任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通过公社协调贷款。他对自己的园参产业有信心,还款不是问题。关键是,这船必须买,而且要买好的!

“不仅要新,还要好!”程立秋的目光锐利起来,“吨位要更大,龙骨要更结实,能抗更大的风浪!机器要马力足,性能可靠!船上最好还能配上无线电对讲机,起码能跟岸上、跟别的船联系!不能再像这次,一出事就抓瞎!”

他越说思路越清晰,这次救援,暴露了太多问题。通讯基本靠吼,定位基本靠猜,救援基本靠莽。这种落后被动的局面,必须改变。

“还有,”程立秋看着程大海,说出了最关键的想法,“新船不能光想着打渔。我琢磨着,得有点别的用处。你看这次救援多难?咱们附近海域,出事的不止大姐夫一条船。要是有一条船,平时能打渔,关键时候能顶上去救援,哪怕就是帮着拖个船、送个信、搭把手,那也是积德的事,说不定……也能有点收入。”

他这话,并非完全出于 altruism(利他)。这次救援,虽然凶险,但也让他看到了海上救援的迫切性和……某种潜在的“商机”。当然,这“商机”并非指发灾难财,而是指一种更广义的、建立在能力和信誉基础上的价值体现。一条兼具捕捞和应急救援功能的船只,其价值和影响力,远非一条普通渔船可比。

程大海听得目瞪口呆,他被程立秋这大胆而长远的想法彻底镇住了。新船!更大更结实!带无线电!还能搞救援!这每一项,都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这能行吗?”程大海的声音带着颤抖。

“事在人为。”程立秋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大姐夫,你好好养着。等新船来了,你还得给我当这个船长!带着咱们的兄弟,换个活法!”

说完,他不等程大海回应,便转身朝院外走去。他需要立刻行动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程立秋变得异常忙碌。他先是去找了马四海老爷子,详细咨询了新船订购的门路、船型、配置和大致价格。马四海虽然对他“救援船”的想法将信将疑,但对他换新船的决心十分支持,凭着老关系,帮他联系了邻省一家信誉不错的国营造船厂。

程立秋又马不停蹄地赶回黑瞎子沟。韩老栓、铁柱他们果然不负所托,已经将那十三匹野马安全地赶回了屯子,暂时圈在了生产队废弃的旧场院里。这群野性未泯的家伙的出现,在屯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程立秋没有耽搁,通过赵主任的关系,很快联系上了县里和市里的畜牧站和几家对优良畜种有需求的国营农场。

经过一番不算轻松但价格还算公道的谈判,十三匹野马(包括那匹神骏的黑鬃头马)最终被拆分卖给了不同的单位,换回了一厚沓崭新的大团结(十元纸币)。加上之前狩猎积攒的熊胆、貂皮、鹿茸等山货变卖的钱,以及预估处理旧船能收回的一部分资金,购置新船的资金,竟然真的让他七拼八凑地准备得**不离十了!剩下的缺口,赵主任也爽快地帮忙协调,从信用社争取到了一笔小额的低息贷款。

资金到位,程立秋心中大定。他亲自跑了一趟邻省的造船厂,在技术员的陪同下,仔细查看了船型图纸,对船体结构、轮机功率、舱室布局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尤其强调了抗风浪性和稳定性。最终,他选定了一条吨位适中(比旧船大了近一倍)、线条流畅、据说在风浪中表现稳健的钢木混合结构渔船,并咬牙加装了一部功率不小的船用无线电台。签合同,付定金,约定好了交货日期。

处理旧船“靠山号”的过程,则带着一丝淡淡的伤感。这条船陪着他闯出了海上的路子,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船体老旧,多处暗伤,实在不堪大用了。最终,它被拆解,有用的零件被取下,船体则以废木料和废铁的价格卖给了需要的人。看着“靠山号”被一点点拆散,程立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就在他忙着处理旧船、等待新船下水的间隙,一个偶然的发现,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激起了更大的涟漪。

那天,他正在码头帮着清理“辽捕一零七”号船舱里残留的、从“鬼见愁”礁群带回来的泥沙和杂物(这条老船功成身退,也需要彻底检修)。在一个角落里,他踢到了一个被泥沙半掩埋的、硬邦邦的东西。他弯腰捡起来,发现是一个比巴掌略大的、扁平的物件,沉甸甸的,沾满了黑褐色的海泥和附着的贝类,边缘有些残缺,看不出本来面目。

他本能地想随手扔掉,但入手那种沉实细腻的质感,让他心里微微一动。他走到船舷边,舀起海水,用力擦拭着上面的淤泥。随着污垢的褪去,物件表面逐渐露出了一种温润的、带着冰裂纹理的青白色光泽,边缘虽然粗糙残缺,但残留的弧度优雅,上面似乎还刻着某种极其古拙、流畅的缠枝花纹。

这是……瓷器?海里的瓷器?

程立秋的心跳莫名地加快了几分。他虽然不是行家,但也听说过一些关于“海捞瓷”的传闻,说是古代沉船里的瓷器,因为长期浸泡在海水里,别有韵味,有些很值钱。他猛地想起,在救援大姐夫的时候,那片“鬼见愁”礁群附近,海底似乎确实能看到一些散落的、类似瓦罐陶片的东西,当时情况危急,根本无暇顾及。

难道……那片礁群下面,或者附近,真的有古代沉船?这只瓷片,就是证据?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块瓷片擦干净,对着阳光仔细端详。那釉色,那纹路,那历经岁月和海浪侵蚀后特有的沧桑感,都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一段被淹没的历史。

一个更大胆、更惊人的念头,如同破土而出的春笋,猛地钻进程立秋的脑海——

如果……如果能找到那艘沉船,如果能打捞起更多的海捞瓷……那岂不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大财富?这笔财富,足以支撑他更快地实现园参种植的宏伟蓝图,甚至……能做更多以前不敢想的事情!

新船,海捞瓷……这两个原本看似不相干的念头,在此刻,因为这块偶然发现的瓷片,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他那条即将到来的、马力更足、设备更全的新船,不正是一艘理想的、进行海底探摸和尝试性打捞的平台吗?

程立秋紧紧攥着手中那块冰冷而沉实的瓷片,目光再次投向远方那片浩瀚无垠、既带来灾难也隐藏着宝藏的蔚蓝大海,眼神变得无比深邃和明亮。

新的船,意味着新的产业,也预示着,一条更加波澜壮阔、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新征程,即将开启。而这一次,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海里的鱼虾,还有那沉睡在海底数百年的、沉默的财富。猎人的嗅觉,再次精准地捕捉到了常人难以察觉的机遇。山与海,将继续见证这个黑土地儿子的奋斗与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