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回1983:东北赶山狩猎年代 > 第141章 铁壁铜墙御未知(下)

防御的根基在于人。在物资准备和据点加固有条不紊进行的同时,曹云飞将最大的精力投入到了人员的训练和协同上。他知道,再坚固的工事,再锋利的武器,如果使用的人是一盘散沙,也终究不堪一击。而要将这群平日里散漫惯了的渔民,在短时间内拧成一股绳,形成有效的战斗力,绝非易事。

应急分队的日常训练在靳从起的吆喝声中日益严格。沙滩上跑操、海里泅渡、渔船甲板上的平衡与格斗练习,成了年轻船员们的家常便饭。起初还有些怨言,但当曹云飞在一次训练后,将大家集合起来,没有讲大道理,只是平静地讲述了孤岛上发现的陌生烟头和脚印,讲述了可能存在的、在暗处窥伺的眼睛时,所有的抱怨都消失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情绪在年轻人中间弥漫开来,训练变成了自觉的行动。他们深知,现在多流一滴汗,将来在海上可能就能少流一滴血。

但曹云飞要的不仅仅是个人勇武。他更看重的是团队协作和应急反应能力。这天,他决定进行一次不预先通知的实战演练。

演练模拟的场景是:两艘协会渔船(由“山海关号”和另一条稍小的渔船扮演)在传统渔场边缘作业时,被两艘“不明身份船只”(由靳从起带领青年队驾驶两条旧舢板扮演,挂上不同颜色的布条作为标识)突然逼近并试图包抄骚扰。

演练信号以码头突然敲响的急促铜锣声为号。听到锣声,正在各自忙碌的船员们先是一愣,随即迅速反应过来。王老海立刻冲向“山海关号”驾驶舱,启动主机;曹云飞则一边奔跑一边大声下达指令:“所有应急分队成员,按一号预案就位!非战斗人员,协助起锚、清空甲板!快!”

顿时,码头上一片忙碌但有序的景象。青年队员们像灵活的豹子,迅速登上指定位置,有人手持加长的渔叉守在船舷,有人准备好了缆绳和挠钩,有人则负责操作起网机,随时准备将其作为阻挡或干扰的工具。妇女和年纪较大的渔民则奋力帮着解缆、推船,动作麻利。阿雅娜没有上船,而是按照预案,带着赵明和几条狗,迅速占据了码头附近的一个制高点,负责观察和用旗帜传递信号(这是为了避免过多依赖容易暴露的声响信号)。

“不明船只”开始逼近,做出挑衅和挤压的态势。靳从起在舢板上怪叫着,试图扰乱对方阵脚。按照预案,“山海关号”没有选择硬撞,而是由王老海操控着,利用船体较大、动力较足的优势,巧妙地划出一个弧线,始终用船头或船尾对准来船,避免侧舷被贴靠。同时,船上的队员用强光手电照射对方驾驶舱,并用扩音器发出警告:“这里是山海协会作业区,请你们立即离开!重复,立即离开!”

小渔船则紧密配合,在“山海关号”的侧翼游弋,既起到掩护作用,也防止对方从侧后方偷袭。整个过程中,两条船通过手势和简单的灯语(这是曹云飞根据部队信号灯简化设计的)保持沟通,行动协调一致。

演练持续了约半个小时,“入侵者”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无法真正靠近并“控制”住协会的渔船,反而被强光和灵活的机动搞得晕头转向。最终,靳从起悻悻地扯下了代表敌船的布条,表示演练结束。

总结会上,曹云飞首先肯定了大家的快速反应和基本配合,但也指出了不少问题:有的队员位置站得不对,容易被对方抛钩索抓住;灯语传递有时出现延迟;小渔船在与大船配合时,距离保持得不够好,容易发生碰撞风险;甚至有人在紧张之下,差点把真的渔叉当演练工具扔出去。

“演练不是演戏,出了错还能重来。”曹云飞表情严肃,“今天暴露出的问题,就是明天可能送命的原因。各船船长、各小组组长,下来后要针对问题,带着自己的人反复练,练到形成本能为止!”

虽然被指出了不足,但没有人气馁。这次演练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也意识到了差距所在。接下来的训练,变得更加有的放矢。

就在这种紧张而充实的备战氛围中,管彤彤的产期到了。一天深夜,她突然感到阵痛。曹云飞虽然对海上危机保持高度警惕,但此刻,迎接新生命的喜悦和紧张压倒了一切。他立刻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方案,一边安抚妻子,一边让曹云霞去请接生婆,让阿雅娜负责烧热水、准备干净的布巾。

整个协会的核心成员都被惊动了。王老海亲自带人在曹家小院外巡逻,确保不受任何干扰;靳从起带着青年队在码头值守,防止有人趁乱生事;刘老栓则安排妇女们随时准备帮忙。虽然大家各司其职,坚守岗位,但所有人的心都牵挂着那个亮着灯光的小院。

经过几个小时的煎熬,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了黎明的寂静。

“生了!是个带把儿的小子!母子平安!”接生婆欢喜的声音传出院子。

守候在外的人们顿时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曹云飞冲进屋里,看着疲惫却微笑着的妻子,以及那个皱巴巴、哇哇大哭的小生命,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了管彤彤的手。

新生命的降临,像一道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弥漫在望海坨上空的紧张阴霾。它提醒着每一个人,他们之所以要如此努力地构筑防御,如此刻苦地进行训练,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财产和事业,更是为了保护这份平凡而珍贵的幸福,保护家人和未来的希望。

曹云飞给儿子取名“曹海山”,寓意着山海之情,也寄托着父亲对这片奋斗天地的深厚情感。小家伙的哭声,成为了这个秋天最动听的乐章。防御的工事仍在继续,训练的汗水仍在流淌,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因这新生命的到来,而充满了更加坚韧的力量和守护的决心。铁壁铜墙,不仅由石头和木料构成,更由一个个紧密相连、充满希望的心构筑而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