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回1983:东北赶山狩猎年代 > 第135章 天际线外梦起锚

重回1983:东北赶山狩猎年代 第135章 天际线外梦起锚

作者:钱小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44:04

山海渔业协会的运作逐渐步入正轨,就像一艘检修完毕、补足给养的航船,在近海这片相对熟悉的水域里,行驶得越来越平稳。捕捞、销售、分配、积累,各个环节井井有条。望海坨码头每日依旧繁忙,但那种被渤海公司挤压时的紧张压抑气氛早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渔民们踏实劳作的喧嚣和充满希望的谈笑。

然而,作为这艘“航船”的掌舵人之一,曹云飞的心,却并未完全安于这份日渐稳固的现状。每当“山海关号”行驶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他的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越过船舷,投向那水天相接、无尽延伸的天际线。那里,海水的颜色变得更深,波涛的韵律也更加悠长而神秘。他知道,近海的资源终究有限,协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兄弟们要过上更好的日子,目光就不能只停留在眼前这片海域。

这种想法,并非凭空而来。一方面,协会公共基金的逐渐厚实,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军兄妹的来信,像一扇扇打开的窗户,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陈卫国在信中提到他们部队舰艇远航训练的见闻,描述着深海巨浪的磅礴和远离大陆后星空的璀璨;陈建设则寄来了一些关于远洋渔业和国际贸易的剪报资料,上面提到了对马海峡的鱼汛、日本海的市场,甚至更遥远的南太平洋渔场。这些信息,像一颗颗火种,在曹云飞心中点燃了“走向深蓝”的梦想火焰。

一天晚上,协会理事会的核心成员聚在曹云飞家开会,商讨下一阶段的发展计划。冰舱里堆满了这次出海收获的优质黄花鱼,公共基金的账本上数字又增加了不少,气氛本该是轻松愉悦的。但曹云飞在总结完近期工作后,话锋一转,提起了那个盘旋在他心头已久的想法。

“王大爷,从起,阿雅娜,彤彤,”曹云飞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咱协会现在算是站稳脚跟了。我在想,咱是不是……该琢磨琢磨更远点的道儿了?”

“更远的道儿?云飞哥,你是说……?”靳从起一时没反应过来。

曹云飞走到墙上那幅科考队赠送的大幅渤海海图前,手指顺着海岸线向北移动,越过了辽东半岛的尖端,指向了那片颜色更深、标注着更多复杂符号的水域:“比如,这儿,黄海北部,甚至……更东边,对马海峡一带。军兄妹来信说,那边有更大的鱼群,更好的市场。”

这话一出,屋里顿时安静下来。王老海端着烟袋锅的手停在了半空,眉头深深皱起。靳从起张大了嘴巴,脸上是混合着兴奋和难以置信的表情。阿雅娜安静地听着,眼神中流露出好奇。管彤彤则下意识地摸了摸高高隆起的腹部,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去那么远?”王老海率先开口,声音沉重,“云飞,那不是闹着玩的!咱这‘山海关号’,跑跑近海还行,要去外海,风浪、海流、天气,样样都凶险十倍!船上这点淡水、粮食,能撑多久?机器要是在半道儿上出点毛病,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老辈人有多少船,出去就再没回来……”

老船长的担忧无比现实,句句戳在要害上。远航,意味着对船只性能、导航技术、后勤补给、气象预测、船员意志的全面极限考验。

靳从起从最初的震惊中回过神,冒险的基因开始蠢蠢欲动:“王大爷,话是这么说,可老辈人也没咱现在这条件啊!咱有探鱼仪,有海图,还有那宝贝卫星电话真遇上事儿也能求救!老是窝在家门口,能有啥大出息?我觉得云飞哥说得对,咱得往外闯!”

“闯?拿啥闯?”王老海瞪了靳从起一眼,“就凭一腔热血?远航不是打群架,光靠胆子大不行!船要加固,机器要彻底检修,导航设备得升级,淡水食物燃料要带足,船员还得进行专门训练!哪一样不是钱?哪一样不需要时间?”

曹云飞认真听着双方的争论,他知道,这是必然的过程。他等王老海说完,才缓缓开口:“王大爷的担心,句句在理,都是咱必须解决的难题。从起的劲头,也是咱需要的。我的想法是,这事儿不能蛮干,但也不能因为难就不去想。”

他走到桌前,摊开几张信纸和剪报:“我这段时间,根据军兄妹提供的资料和科考队海图上的备注,琢磨了个‘三步走’的笨办法,咱一起掂量掂量。”

“第一步,叫‘沿岸练兵’。咱不急着跑太远,先利用接下来这小半年时间,组织几条有条件的船,往北边、南边相邻的省份沿海跑跑,比如给大连、烟台那边的水产公司送送货,或者尝试在他们那边的渔场边缘作业。目的不是挣多少钱,是让咱的船和咱的人,先适应更长距离的航行,熟悉不同海域的水文气候,积累跨区域作业的经验。这就好比咱山里猎人,不能总在老林子里转悠,得先去邻近的山头熟悉熟悉环境。”

“第二步,叫‘设备升级,知识储备’。利用‘沿岸练兵’挣来的钱和协会的积累,有计划地给咱们的船,特别是‘山海关号’,进行必要的抗风浪加固,更换更可靠的主机,添置更精确的卫星导航设备(如果可能的话)。同时,组织愿意跑远海的船员,跟着王大爷您系统学习远洋航海知识,研究海流图、气象图,甚至学点简单的海上急救。彤彤可以帮着联系,看看能不能请县里或市里水产局的工程师来讲讲课。”

“第三步,才是‘试探性出远海’。等咱们船硬气了,人也有谱了,再选择风平浪静的好天气窗口期,组织一支精干的小船队,尝试往黄海深处或者对马海峡方向做一次短期的试探性捕捞。不贪多,不恋战,见好就收,安全第一。”

曹云飞这个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计划,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既考虑了开拓的必要性,又充分评估了风险。王老海听着,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一些,他磕了磕烟袋锅:“嗯……要是照你这么个搞法,一步步来,倒也不是不能琢磨。总比一头扎进去蛮干强。”

靳从起也冷静下来,觉得这个方案更靠谱:“对对对!先练着,先学着!等咱啥都准备好了,再去找那大鱼群!”

管彤彤见丈夫考虑得如此周全,心中的担忧也减轻了不少,她轻声道:“这样稳妥。家里和协会的账目我会管好,支持你们做准备。”

阿雅娜虽然对航海技术不懂,但她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远的地方,天气,会不会像山里,看云,看风,能知道?鸟,鱼,会不会也有不同?”她的问题提醒了大家,远航也需要依靠对自然的观察和经验积累。

这次会议,虽然没有做出立即远航的决定,但却成功地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共同引向了那片更广阔、更充满挑战也蕴含更大机遇的深蓝海域。一个清晰的、循序渐进的蓝图被勾勒出来,点燃了大家新的奋斗激情。

散会后,夜已深。曹云飞扶着管彤彤在院子里慢慢散步。海风带着凉意,却让人头脑格外清醒。

“真想看看天际线那边,是个啥样子。”曹云飞望着墨蓝色夜空下模糊的海平线,轻声说。

管彤彤依偎着他,感受着腹中孩子的胎动,柔声道:“不管那边是啥样,家里这盏灯,永远给你亮着。等孩子生了,咱一起等他爹从更远的海上,带回更好的故事。”

夫妻二人相视一笑,对未来共同的期待,如同夜空中渐次亮起的星辰,清晰而坚定。走向深蓝的梦想,已经在这宁静的夜晚,悄然起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