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回1983:东北赶山狩猎年代 > 第125章 新帆旧舵谋远航(上)

孤岛据点的初步建成,给“山海关号”的船员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每次出海,他们都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退路和补给点,安全感大增。春汛期间,凭借着准确的判断和一点运气,船队的收获持续向好,一筐筐鲜鱼被运回望海坨,经过初步处理,再连同日益畅销的干海货,一起通过曹云飞建立起来的渠道,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

钱,像涓涓细流,开始汇入曹云飞和这个刚刚起步的“山海合作社”的账户。虽然离大富大贵还差得远,但相比以往仅靠山货和偶尔打猎的收入,已是天壤之别。日子有了奔头,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然而,就在这一片向好之中,一个现实而尖锐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并在一次看似寻常的家庭兼团队会议中,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那是在一次满载而归的傍晚,船只靠岸,鱼获入库,账目清算完毕。曹云飞、王老海、靳从起、阿雅娜,还有闻讯赶来、负责山货这边账目的管彤彤(她虽怀孕不便出海,但心思细腻,负责财务监管),聚在曹家位于望海坨的临时住处——一座租来的、带着小院的平房里。炕桌上摊开着账本,旁边放着热乎乎的茶水。

靳从起看着账本上那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可观的结余数字,兴奋地搓着手,率先打破了平静:“云飞哥,王大爷,彤彤姐,咱现在手头宽裕了,我瞅着,是时候琢磨点大事了!”

“啥大事?”曹云飞吹着茶水上的浮沫,抬眼问道。

“船啊!”靳从起声音提高了八度,“咱这‘山海关号’,好是好,王大爷保养得也精心,可它毕竟是条老船了!机器马力小,跑不快,跑不远;船上设备也老旧,遇上坏天气,全靠王大爷的经验硬扛!我听说,现在南边已经有那种带舵楼的铁壳船了,机器马力大,船上还能装探鱼器,那找起鱼群来,叫一个准!比咱这靠眼睛看、凭经验猜,强太多了!”

他越说越激动,脸都涨红了:“咱们要是能换条那样的新船,不,哪怕是条马力大点的二手铁壳船,那效率得提高多少?跑的远,捞的多,还安全!用不了一年半载,本钱就能赚回来!”

这话像块石头投进了平静的湖面。王老海端着茶碗的手顿了顿,没立刻说话,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思考。阿雅娜眨着眼睛,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她对船的认知还停留在“能出海”就行,不太理解靳从起说的那些机器设备。

管彤彤下意识地摸了摸隆起的腹部,轻声开口:“从起,换条大船,得多少钱?咱现在这点家底,够吗?”

靳从起显然早有准备,他拿出一张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皱巴巴的报纸广告页,上面印着一艘中型铁壳渔船的图片和大概价格:“我问过了,像这样的二手船,起码得这个数!”他伸出了两根手指头。

那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几乎是目前他们全部流动资金的好几倍。

屋里顿时安静下来。曹云飞放下茶碗,手指轻轻敲着炕桌边缘,沉吟道:“从起,你的想法是好的,想发展。可这数目太大了。就算把咱现在所有的钱都投进去,也差得远。剩下的,只能去信用社贷款。”

“贷款就贷款呗!”靳从起不以为然,“现在政策允许,好多人都贷款搞副业呢!咱有船,有路子,还能怕还不上?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贷款是要利息的!”管彤彤忍不住提醒,她负责管账,对数字最敏感,“而且还款压力大,万一,我是说万一,出海遇到事儿,鱼汛不好,或者鱼价下跌,还不上贷款可咋整?到时候船被收走,咱可就啥都没了。”

“哎呀,彤彤姐,你这净往坏处想!”靳从起有些急了,“咱有王大爷掌舵,有云飞哥拿主意,能有啥万一?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老是守着这条旧船,小打小闹,啥时候能发家?”

一直沉默的王老海终于开口了,声音缓慢而沉稳:“从起啊,你想换大船,跑远海,这心气儿是好的。老汉我开了一辈子船,也知道好家伙事儿的重要性。但是,”他话锋一转,“这船,不是越大越好,机器也不是越新越保险。咱这老船,就像老伙计,脾气秉性咱都摸透了,哪儿有点小毛病,自己就能拾掇。那新船,铁壳子的,看着威风,可真要在海上出了故障,咱这几个人,能摆弄明白?还有那贷款,背在身上,那就是一座山,天天压着你,出海心里都不踏实,光想着赶紧捞钱还债,容易冒进,反而更危险。”

老渔民的经验之谈,带着岁月的重量。靳从起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

曹云飞看着争执的双方,缓缓说道:“王大爷说的在理,稳妥是第一位的。彤彤的担心也不是多余,咱拖家带口,经不起大起大落。”他看向靳从起,“但是从起想发展的心,我也明白。咱不能总在原地踏步。”

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想法:“你看这样行不行,换大船的事,先不急。咱可以用现有的钱,逐步给‘山海关号’升级。比如,先添置一台二手的探鱼器,这个花钱不多,能帮咱提高找鱼的效率。再看看能不能给船换台功率稍大点、但咱自己能维护的二手柴油机。这样既能提升能力,风险也可控。等咱们底子再厚实点,经验再丰富点,再考虑换大船的事。”

这个提议,既考虑了发展,又兼顾了稳妥。王老海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管彤彤也觉得这样更踏实。

但靳从起显然对这个“小修小补”的方案不满意,他觉得曹云飞和王老海都太保守了,脸上露出了失望和不服气的神情。会议不欢而散,靳从起闷着头率先离开了。

夜色渐深,海风吹拂着小院。管彤彤靠在曹云飞肩头,轻声问:“云飞,你说从起会不会觉得咱胆太小,挡了他发财的路?”

曹云飞搂着妻子,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和远处海面上零星的渔火,叹了口气:“从起性子急,想一口吃个胖子,我能理解。但咱这个家,还有跟着咱干的这些人,担子重,一步走错,可能就万劫不复。有些风险,不能冒。等等看吧,也许会有更好的机会。”

观念的冲突,如同海上的暗流,第一次在这个刚刚凝聚起来的团队内部涌动。是激流勇进,还是稳扎稳打?这个关乎未来道路的选择,考验着每个人的智慧和心性。而远在东北老家的黑土地上,春耕正忙,曹有才和李凤英惦记着海边的儿子儿媳,也惦记着家里那片长势喜人的参田,他们对远方海上发生的这场争论,还一无所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