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回1983:东北赶山狩猎年代 > 第140章 铁壁铜墙御未知(上)

孤岛上的发现,像一根刺,扎进了山海协会每一位成员的心头。先前中秋团圆的温馨与祥和尚未走远,现实的危机感便已迫在眉睫。但这一次,没有人惊慌失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警惕和迅速行动起来的决心。曹云飞的判断和提前预警,赢得了大家更深的信任,协会的凝聚力在潜在威胁面前反而得到了加强。

理事会连夜召开了紧急会议,气氛严肃。王老海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眉头拧成了疙瘩:“看来,这伙人是盯上咱们那个岛了,那地方偏僻,是个藏身搞鬼的好去处。咱们不能坐以待毙。”

曹云飞摊开手绘的岛屿及周边海域草图,目光冷静:“对方在暗,我们在明。硬碰硬不明智,当务之急是扎紧咱们自己的篱笆,让他们无处下口,或者下口就得崩掉牙。”他提出了一个全面的防御与应急方案:

“首先,是加固前沿据点。岛上那个棚屋,是咱们的关键点,不能放弃,但也不能成为对方的靶子。我的想法是,下次去,不光要补充物资,还要悄悄进行加固。用石头和木料把墙壁加厚,留出射击孔(以备万一),屋顶进行防火处理。还要在登陆点附近的浅水区水下,设置一些暗桩,阻止大船轻易靠近。这事儿,得找几个手脚麻利、嘴巴严实的可靠兄弟,趁雾天或者夜间去干。”

刘老栓点头:“这事儿交给俺,俺带老鸹坳几个老伙计去,都是修船垒坝的好手,保证弄得妥妥当当,还不留明显痕迹。”

“第二,是完善预警系统。”曹云飞继续道,“岛上的简易预警装置要继续保持,并且要建立一套快速的通讯反应机制。我的想法是,在岛上制高点,利用太阳反光或者特定的烟火信号,与定期在周边海域巡逻的船只建立联系。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发出信号,巡逻船就能迅速反应,或者回港报信。这事儿,需要规定好明确的信号代码,并且让所有船员都牢记。”

靳从起主动请缨:“巡逻的事儿交给我!我带着青年队的小伙子们,轮流驾船在协会渔场外围转悠,就当是熟悉海况了!保证眼睛瞪得像铜铃!”

“第三,是人员和装备的准备。”曹云飞看向众人,“咱们是渔民,不是军队,但不能没有自保的能力。我建议,以青年队为基础,成立一个应急分队,由从起负责,进行一些基本的体能训练、简单的格斗防护技巧,还有船上应急情况处理演练,比如如何利用缆绳、渔叉、甚至船上工具进行防卫。另外,协会出钱,购置一些强光手电、铜锣、哨子,分发给各条船和码头,用于夜间警戒和发出警报。”

王老海补充道:“还得准备些急救药品和物资,真要有冲突,难免磕碰受伤。这事儿让彤彤和村里的妇女们牵头准备,她们心细。”

“第四,是情报和信息。”曹云飞最后强调,“阿雅娜嗅觉和观察力敏锐,继续留意海上和村里的异常气味、痕迹和陌生人。栓叔你们几位老辈,人面广,多和周边村子通通气,打听打听有没有听说啥风声。我也会通过卫星电话,定期与赵铁军和科考队保持联系,看看官方层面有没有什么消息。”

方案细致而务实,得到了理事会的一致通过。会议一结束,整个协会就像一部上紧了发条的机器,高效地运转起来。

加固岛屿据点的任务最先秘密展开。刘老栓挑选了四个信得过的老渔民,都是闷声干活的实在人。他们趁着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驾着一条不起眼的小船,满载着石块、木料和工具,悄无声息地抵达孤岛。按照曹云飞画的草图,他们像辛勤的工蚁,连夜奋战,用混合着海草的泥浆垒砌石墙,加固棚屋结构,在隐蔽处开设观察孔。对于水下暗桩,他们则利用退潮时机,将一头削尖的粗木桩深深打入浅滩的泥沙中,水面以上只留短短一截,潮水一涨便完全隐藏,却能有效地阻碍小艇快速冲滩。整个过程中,他们尽量不发出大的声响,完工后更是仔细清理了所有施工痕迹,仿佛从未有人来过。

与此同时,应急分队的训练也在靳从起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展开。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望海坨的沙滩上就传来年轻人们的口号声和奔跑的脚步声。靳从起把在部队看来的那点队列、体能训练方法全用上了,虽然不那么正规,却也有模有样。王老海和几位老渔民则负责传授实用的海上格斗和防卫技巧:如何利用船桨格挡,如何用缆绳套索,如何在摇晃的甲板上保持平衡并发力。训练是艰苦的,但这些年轻渔民们深知这是在保护自己的家园和饭碗,个个咬牙坚持,没有人叫苦叫累。

管彤彤虽然临产在即,行动不便,但也闲不住。她组织起村里的妇女,成立了后勤支援小组。她们收集干净的旧布,蒸煮消毒,制作成大量的绷带和敷料;她们还根据老辈传下来的土方,采集艾草、蒲公英等具有消炎止血功效的草药,晒干研磨成粉,分装成小包。阿雅娜也加入了她们,并贡献了一些鄂伦春人处理外伤的独特草药知识。小小的后勤组里,充满了女人们细心的叮咛和互助的温情,她们用另一种方式,为前方的男人们构筑着坚实的后盾。

曹云飞则坐镇中枢,协调各方,查漏补缺。他亲自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假设了多种可能发生的冲突情况(如船只被围、码头被骚扰、人员被跟踪等),并规定了每种情况下的应对流程、负责人和联络方式。他还通过卫星电话,与赵铁军进行了长时间沟通。赵铁军得知情况后,高度重视,表示会通过自己的关系网留意相关动向,并提醒曹云飞,如果事态严重,一定要及时向当地公安和海防部门报告,不要擅自处理。

几天后,一个意外的消息从科考队那边反馈回来。科考队负责人在电话里语气凝重地告诉曹云飞,他们近期在分析渤海湾海洋数据时,发现有一些不明身份的船只活动轨迹异常,经常在夜间关闭应答器,在传统渔场边缘和某些无人岛礁附近游弋,行为鬼祟。虽然无法确定这些船只与曹云飞遇到的麻烦有直接关联,但无疑增加了情况的复杂性。

得到这个消息,曹云飞的心情更加沉重。看来,盯上这片海域的,可能不止一拨人。他将这个情况通报给了理事会,大家意识到,面临的挑战可能比预想的还要严峻。

防御的篱笆在一砖一瓦地加固,应急的刀锋在一遍一遍地磨砺。望海坨表面看来依旧平静,渔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暗地里,一股紧张而有序的力量正在积聚。夜色笼罩下的海面,看似平静,却仿佛有暗流汹涌。曹云飞知道,他们必须抢在未知的风暴降临之前,将这铁壁铜墙构筑得更加牢固。未来的某一刻,当暗礁真正露出狰狞面目时,他们才能有备无患,守住这片用汗水和勇气开辟出来的山海家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