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回1983:东北赶山狩猎年代 > 第109章 驯海记笑泪交织

重回1983:东北赶山狩猎年代 第109章 驯海记笑泪交织

作者:钱小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44:04

收到靳从起那封热血沸腾、表示要砸锅卖铁支持的信,以及老丈人管大山那封沉稳持重、建议谨慎行事的信后,曹云飞心中的那架天平,在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反复权衡后,终于向着“冒险”那一侧,沉甸甸地倾斜了下去。

他召集全家,开了一个严肃而又充满憧憬的家庭会议。

“爹,娘,彤彤,”曹云飞的目光扫过家人,语气坚定,“我想好了。南边那条船,机会难得,我打算亲自去一趟看看。”

李凤英一听就急了:“啥?你一个人去那么老远?人生地不熟的,万一……”

“娘,”曹云飞打断母亲的担忧,“不是一个人去。我跟陈卫国商量好了,他陪我去。他见过世面,懂行,有他跟着,能少走不少弯路。而且,这事儿不能等,机会不等人。本地淘汰船的事儿还没影儿,就算有,争的人也多,咱不一定抢得到。南边这条船,价格实在,错过了,我怕后悔。”

曹有才闷头抽着烟袋,良久,吐出一口浓烟,沉声道:“你想清楚了就行。男人嘛,该闯的时候就得闯。家里有我,你娘和彤彤她们也能顶门立户,不用你惦记。”老爷子的话不多,但这份支持却比千言万语更有力。

管彤彤紧紧握着曹云飞的手,虽然眼里满是担忧和不舍,但她知道丈夫的决心已定。她轻声说:“去吧,家里你放心。就是路上千万小心,钱财贴身放好,遇事多跟卫国兄弟商量。到了地方,甭管成不成,赶紧捎个信儿回来。”

“哎!”曹云飞重重点头,心里热乎乎的。

决策已定,接下来便是紧锣密鼓的准备。曹云飞和陈卫国开始详细规划南下路线。这年头出远门是件大事,需要介绍信,要坐长途汽车、火车,辗转多次。陈卫国通过他父亲的关系,很快搞定了介绍信和车票。曹云飞则开始准备盘缠,将大部分卖参宝和卖鱼的钱,用油纸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缝在一个特制的贴身布袋里,日夜不离身。

在等待出发日子的这几天,曹家人也彻底融入了望海坨的日常生活,或者说,开始了他们独特的“驯海”之旅。这过程,充满了笑料,也交织着汗水与泪水。

曹云飞将山林猎人的那份观察力和耐心,完美地用在了熟悉海洋上。他不满足于跟着王老海出海,而是每天雷打不动地早起,沿着海岸线走上十几里,观察潮汐的涨落规律,记录不同风向下的海浪变化,研究各种海鸟的飞行轨迹与鱼群活动的关系。他甚至会用小本子画下简易的海岸线图和礁石分布,就像当年在山里画狩猎地图一样。王老海见了,直竖大拇指:“云飞这小子,是块干渔民的料!心里有谱,眼里有活!”

然而,山林里如履平地的曹云飞,在真正的船上,依旧是个“新兵蛋子”。一次,他和几个年轻渔民驾着小船在近海放流网,遇到一阵突如其来的侧风,船体剧烈倾斜。曹云飞下意识地想用脚趾抠住“地面”稳住身形,结果当然是徒劳,差点一个趔趄栽进海里,惹得船上众人哈哈大笑。他这才深刻体会到,这“脚踏实地”与“随波逐流”的天壤之别。但他不气馁,一次次练习在摇晃的甲板上保持平衡,学习看风向调整船帆(虽然多是机械船,但老渔民仍保留着看帆识风的习惯),那股子不服输的韧劲,让老渔民们都暗自佩服。

女眷们的“驯海”则体现在灶台和滩涂上。管彤彤心灵手巧,很快超越了婆婆李凤英,成了家里海鲜烹饪的主力。她不仅学会了清蒸、白灼、葱油、酱焖等各种海鲜做法,还创新地将山里带来的干蘑菇、木耳等山珍与海鲜同炖,发明了独特的“山海汇”,味道鲜美异常,连王老海的老伴吃了都赞不绝口。

李凤英则对赶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起初她只敢在硬实的沙滩上捡贝壳,后来看着村里那些老太太都能利索地在滩涂上挖蛤蜊,她也动了心。在一次退大潮时,她终于鼓起勇气,脱下鞋,挽起裤腿,颤巍巍地踩进了那软滑的泥滩。第一步下去,那种陷落感让她惊叫一声,差点摔倒,幸好被旁边的管彤彤扶住。周围的渔民善意的哄笑起来,李凤英自己也红了脸,但倔强劲儿上来了,她咬着牙,学着别人的样子,拿着小耙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滩涂上摸索。当她终于靠自己挖到第一个大文蛤时,那份喜悦和成就感,让她忘乎所以地举起蛤蜊,像个孩子似的向岸边的家人炫耀,引得曹有才都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孩子们更是如鱼得水。曹云霞和青山已经完全变成了“海边娃”,皮肤晒得黝黑发亮。青山跟着大孩子们学会了游泳、扎猛子,虽然姿势狗刨,但胆子极大。曹云霞则对收集各种美丽的贝壳和海螺着了迷,她的百宝箱里已经琳琅满目。连最小的秀水,坐在沙滩上玩沙子,都能用胖乎乎的小手堆出歪歪扭扭的“城堡”,嘴里咿咿呀呀地说着谁也听不懂的“海洋密码”。

当然,也有狼狈和泪水。一次曹云飞尝试独自驾小舢板去收前几天布下的蟹笼,返航时遇到逆风,柴油机突然熄火。他徒劳地拉了半天启动绳,弄得满手油污,小船却在风浪中滴溜溜打转,离岸边越来越远。那一刻,孤立无援的恐惧瞬间攫住了他,冷汗湿透了后背。幸好王老海不放心,驾船出来寻他,才把他连人带船拖了回去。回到家,这个在山里面对黑瞎子都敢搏命的汉子,第一次在妻子面前露出了后怕的神情。管彤彤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给他打来热水洗手,晚上紧紧握着他的手入睡。

还有一次,李凤英误采了一种颜色鲜艳的有毒海藻,混在紫菜里煮了汤,全家上吐下泻,折腾了一整夜,幸好毒性不大,虚惊一场。事后,李凤英后悔得直掉眼泪,怪自己差点害了全家。曹云飞却安慰她:“娘,没事儿,吃一堑长一智,往后咱就认识了。山里蘑菇还有毒的呢,不也一样?”

笑与泪,成功与挫折,构成了曹家在海边最初的生活画卷。他们就像一颗从黑土地移植到盐碱地的树苗,努力地将根系扎进这片陌生而充满挑战的新土壤中,汲取着养分,也经历着风雨。这个过程,离不开望海坨村民们的无私帮助。谁家做了好吃的鱼酱,会给他们端一碗来;谁家修补渔网,会叫上曹云飞一起,顺便教他几手;孩子们更是成了全村人的“开心果”,东家给块糖,西家给个果子。

出发南下的日子终于到了。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曹云飞和陈卫国背着简单的行囊,站在了村口。全家人都来送行,李凤英一遍遍检查儿子的行李,叮嘱着“路上吃好”“晚上睡暖”。管彤彤把最后几个煮鸡蛋塞进曹云飞的背包,眼圈红红的,却强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曹有才只是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爹,娘,彤彤,你们放心。家里……就交给你们了。”曹云飞看着家人,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后只化作深深的一躬。他又摸了摸青山和曹云霞的头,亲了亲秀水的小脸蛋。

王老海和不少村民也来送行。王老海塞给曹云飞一小包鱼干:“路上吃。记住,看船如看人,多摸摸,多问问,别光听卖主忽悠!”

“哎!记住了,王大爷!”曹云飞重重答应。

带着家人的期盼、朋友的祝福,以及那份缝在贴身处的、沉甸甸的希望,曹云飞和陈卫国踏着晨露,走向通往外面世界的公路。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渐亮的曙光中。

管彤彤抱着秀水,一直站到看不见丈夫的身影,才转身对李凤英和曹有才说:“爹,娘,咱回吧。把家看好,等云飞他们……带着好消息回来。”

海风拂过,带着咸腥,也带着远方未知的气息。曹家的船梦,能否在千里之外的南方海岸实现?答案,正等待着他们去揭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