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80章 立新

本自俱足 第80章 立新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夏德麟把证明的存根收好,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他想着高玲回城的事,怕还有变数,可又想不出能有啥变数。证明开了,材料也给了,按理说没啥问题了。

可没想到,当天午后,大队部的电话突然响了。

夏德麟赶紧跑过去接,拿起听筒,里面传来一个男人急促的声音:“喂?是夏家大队的夏德麟书记吗?我是高玲的大哥,高重啊,我们见过面的,在沈阳重型机械厂工作的。”

夏德麟愣了一下,赶紧说:“是我,大哥您好。您找我有事?”

“我求您了,德麟书记!”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哽咽起来,带着哭腔,“您千万别让高玲回沈阳!我坚决不同意她回来!”

夏德麟吓了一跳:“大哥,这是咋了?高玲不是您妹妹吗?她回城不就是想回沈阳跟你们团聚吗?”

“团聚?她回来就是毁家!”高玲的大哥声音更激动了,背景里还能听见小孩的哭声,“德麟书记,我也不怕丢脸,我跟您说实话。高玲去年放假回沈阳待了半个月,跟我媳妇天天吵架,说我媳妇占了她的房间,还把我媳妇的缝纫机给砸了!我四个闺女吓得天天哭,家里鸡飞狗跳的,我妈都被她气病了!”

他顿了顿,喘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奈:“她要是回城了,我们家就毁了,我媳妇说要是她回来,就带着孩子回娘家。我这家里本来就不容易,哪经得住她这么折腾?德麟书记,我求您了,您想想办法,千万别让她回沈阳。哪怕让她留在盘锦,去公社,去县城,只要不回沈阳,去哪儿都行!”

电话里的哭声越来越大,夏德麟拿着听筒,手心都出汗了。他听说过高玲倚仗着自己是养女的身份,在家里飞扬跋扈。也听说过她的父亲有历史问题接受调查时,她跳着脚和养父划清界限。可是如今,沈阳的亲属如果不接纳她,她就得在盘锦呆一辈子。

高玲把自私自利和趋利避害刻进了人品里,难怪王德仁和社员们都不待见她。德麟皱着眉,心里更纠结了。证明已经开了,现在高玲的大哥不同意她回沈阳,这可咋办?

挂了电话,德麟坐在椅子上,愁得直抽烟。他想起夏三爷说的话,“按规矩办事”,又想起高玲大哥的哀求,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他想了半天,觉得还是三爷说得有道理。证明是按政策开的,高玲能不能回沈阳,那是她家里的事,他不能因为她大哥不同意,就把开出去的证明收回来,那不符合规矩。

德麟下定了决心,咬了咬牙,还是把证明和回城申请表一起给了高玲。

高玲拿到材料,兴冲冲地去了公社,又去了县里,可没想到,到了沈阳那边,户籍部门不给办落户手续,说是户口没地方落。

老高家就住在重型厂的职工宿舍,一间间房屋像蜂窝,紧紧地挨着。

高玲在街坊邻居眼里,总是扮演着乖巧柔弱的形象,她不能打破自己的人设。

回到家里,她关紧了门,把家砸了个稀巴烂。

家里的人,从哥嫂到侄女,从老妈到弟弟,大气都不敢出。很怕惹了她,她会惊天动地地嚎啕大哭,坐实了高家虐待养女的口实。

她在沈阳跑了好几天,磨破了嘴皮子,甚至还找了重型厂里的领导哭哭啼啼,可还是落不了户口。

高玲没办法,只好灰溜溜地回到盘锦,回到盘山中学。

当时的高中毕业生,都被抽调去盘山中学当老师。

高玲没别的出路,只好接了这个差事儿。

开学那天,高玲穿着那件月白色的确良衬衫,站在盘山中学的讲台上,看着台下一群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孩子,心里五味杂陈。

风从窗户吹进来,带着外面的槐花香,她想起夏家大队的老槐树,想起在夏家大队的五年,想起社员们的指责,想起大哥的哀求,突然觉得脸上有些发烫。

高玲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望着下面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心里第一次有了点儿踏实的感觉,更多的是高高在上的快感。

她知道,从此刻开始,她就是这些孩子的天。而他们必须仰仗她的鼻息,才能在这里平安的度过三年,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高玲面无表情的,在心里笑了,她突然又找到了那种“女王大人”的优越感。像她在沈阳的家人面前的颐指气使的优越感。

她仿佛又回到了家里,回到了沈阳的工厂宿舍区密密麻麻的胡同。养母和弟弟的驯服,大哥娇宠的陪笑,大嫂敢怒不敢言的怯懦,侄女儿们的躲闪,还有街坊邻居的同情和夸赞。都让她感受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她很享受这种优越感,这种“顺她者昌,逆她者亡”的感觉,让她的身心愉悦。

她的眼神凌厉地扫过同学们的每一张脸,清了清嗓子,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严厉些:“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新老师,我叫高玲。”

台下的孩子好奇地看着她,眼睛亮得像星星。高玲看着那些眼睛,突然觉得,或许留在盘锦,也不是件坏事。

秋天的风,吹进东北的小城已经带了硬气,刮在脸上像掺了细沙。造纸厂的烟囱每天清晨准时吐出灰黑色的烟,裹着纸浆特有的潮湿气味,飘得满街都是。

夏桂珍推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刚把车支在切料车间门口的老槐树下,就听见身后有人喊她名字,声音脆生生的,带着股子急劲儿。

“桂珍!等会儿!”

夏桂珍回头,看见齐丽红拎着个蓝布包袱朝她跑过来,辫子上的红绳随着脚步一甩一甩。

齐丽红和她在一个车间,都是切料的,两人不仅是同事,还是初小的同学,关系向来近。

只是这阵子齐丽红总往家跑,手上的活儿都落了不少,夏桂珍还没来得及问她是不是家里有事了。

“咋了丽红?这么急火火的,家里出事儿了?”夏桂珍伸手帮她把歪了的挎包带理了理,瞥见挎包的开口露出来的半块玉米面窝头,还热乎着,应该是刚从家里带来的。

齐丽红喘了口气,拉着夏桂珍往车间旁边的墙角躲。

这会儿快到上工时间了,怕被车间主任看见她们闲聊。

她把挎包往怀里紧了紧,压低声音说:“还不是家里的破事儿,是有事儿求你帮忙。你还记得不?去年冬天你跟我说,你有个表弟,叫啥……德昇,是当兵的?”

夏桂珍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记得啊,德昇在内蒙军区乌兰浩特呢,去年冬天提干了,还寄了张穿军装的照片回来,你当时还凑过来看呢。怎么了?你问他干啥?”

齐丽红的脸一下子红了,手不自觉地绞着衣角,声音又低了些:“是这么回事儿,我家三妹,丽新,你见过的,去年过年我带她来厂里看过电影,记得不?”

夏桂珍想起来了。去年腊月厂里放《地道战》,齐丽红带了个姑娘来,个子不算高,皮肤白,眼睛亮,说话细声细气的,就是齐丽新。

当时她还跟齐丽红开玩笑,说她妹妹比她文静多了。

“记得,丽新是个好姑娘。”

“可不是嘛!”齐丽红叹了口气,语气里带了点愁,“今年春天不是征兵嘛,垦区里在十字街口搭了个台子,号召青年参军。丽新那天来给我送东西,正好碰见部队来接兵的,里头有个当兵的,跟丽新聊了两句,结果你猜怎么着?俩人就看对眼了!”

夏桂珍倒是有点意外。她知道齐丽新性子内向,平时见了生人都不爱说话,怎么会跟个陌生的当兵的看对眼?“那不是挺好的?年轻人互相喜欢,是缘分啊。”

“好啥好!”齐丽红急了,声音都拔高了些,又赶紧压低,“那当兵的是路过,当天下午就走了,去云南边防那边了,连个地址都没留下。丽新回来就跟丢了魂似的,天天坐在院子里的门槛上,盯着路口看,说要等那当兵的回来。还跟我爸妈发誓,以后非当兵的不嫁!”

夏桂珍这下明白了。这事儿要是搁在别的姑娘身上,或许过阵子就忘了,可齐丽新性子轴,认定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心里也觉得有些难办,“那你们家没劝劝她?”

“怎么没劝!我妈天天跟她哭,我爸气得烟袋锅子都摔了,我哥也跟她吵,说她不切实际。可丽新就是不听,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这都快半年了,人都瘦了一圈。”齐丽红说着,眼圈就红了,“我妈跟我急,让我赶紧打听打听,谁家有当兵的哥儿兄弟,给丽新介绍一个,哪怕先处处,让她别再钻牛角尖了。我想了半天,就想起你说过有个表弟是当兵的,这不就来找你了嘛!”

夏桂珍这才明白齐丽红的来意,可她心里犯了难,只好实话实说:“丽红,不是我不帮你,德昇……我已经给介绍对象了。是刘月英的妹妹,你也认识,就是磷肥厂人秘股的刘月英,她妹妹在工农兵商店卖像章,比德昇小两岁,俩人已经通了三个月信了,前阵子德昇还说,等年底探亲回来就见面呢。”

齐丽红的脸一下子就垮了,眼神里的光都暗了下去,揪着衣角的手更用力了,指节都泛了白。“咋这么巧……那可咋办啊?我妈还等着我回话呢……”

夏桂珍看着她着急的样子,心里也不落忍。

她知道齐丽红家里不容易,齐家一共五个孩子,四个闺女一个儿子,齐大爷种了一辈子的地,身子不好,家里全靠齐大娘操持,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丽新是老三,上面有大姐丽红、大哥建军,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建民,和妹妹丽娟去年已经嫁了,婆家是狼窝大队的农民,条件一般,齐大娘本来指望丽新能找个好人家,没想到出了这么档子事。

就在齐丽红急得快要哭出来的时候,夏桂珍突然想起了什么,拍了下大腿:“哎!丽红,你别急啊!我是有两个堂弟是当兵的,除了德昇,还有个堂弟叫德兴,你忘了?”

齐丽红猛地抬起头,眼睛又亮了:“德兴?我好像有点印象……是不是比德昇小两岁?之前你说过他也去当兵了,在哪儿来着?”

“在旅顺口呢,是海军部队,也当兵好几年了,海军服更带劲,丽新肯定能喜欢。”夏桂珍说,“德兴跟德昇不一样,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都是我三叔家的儿子。德兴这孩子踏实,能干,在部队里还立过三等功呢,去年寄回来的奖状,我三婶儿还贴在堂屋里,谁去了都夸。”

齐丽红越听越高兴,拉着夏桂珍的手不放:“真的?那太好了!桂珍,你看能不能……帮我跟你三叔说说,把丽新介绍给德兴?”

“这我可做不了主。”夏桂珍笑着说,“德兴的婚事,一直是我三婶儿在操心。我得先回去跟我三婶儿说说,问问她的意思,再看看德兴那边的想法。毕竟是终身大事,不能马虎。”

“那是那是!”齐丽红连忙点头,脸上的愁云散了大半,“桂珍,你可千万别忘了啊!我跟你说,丽新虽然性子轴,但人好,勤快,家里的活儿样样都能干,做饭也好吃。要是德兴能跟她成了,肯定亏不了!”

“我知道了,我今天下了班就回去找我三婶儿。”夏桂珍看着她着急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你也别太急,这事得慢慢来。”

正说着,车间的哨声响了,尖锐的声音划破了清晨的宁静。两人赶紧收了话,拎着工具往车间里跑。

切料车间里机器轰鸣,巨大的切刀上下翻飞,把一捆捆的芦苇切成碎段,扬起的碎末子飘在空气里,呛得人直咳嗽。

夏桂珍和齐丽红各自站在自己的机器前,戴上手套,拿起芦苇捆往进料口送,手上的动作熟练而麻利。

可齐丽红显然没心思干活,时不时就往夏桂珍那边看,眼神里满是期待。

夏桂珍看着齐丽红的样子,无奈地摇了摇头。她拿这个一根筋的老同学一点儿办法都没有。看着她的样子,既可气,又让人心疼。

她在心里盘算着,下了班,得赶紧去夏家大队,找她三婶儿夏张氏商量商量德兴的亲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