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69章 过礼

本自俱足 第69章 过礼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远处,工农兵商店的灯灭了,那枚红色的像章终于隐没在夜色里。

胡同里传来谁家的鸡叫了,一声接着一声,天快亮了。

俊英慢慢闭上眼睛,眼泪还是忍不住掉了下来,落在枕头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她知道,明天早上醒来,她必须做出选择了。

炕柜的角落里,红底金字的庚帖安安静静地躺着,在微弱的光线下,泛着温暖而沉重的光。就像她的人生,一半是家人的期盼,一半是自己的迷茫,沉甸甸地压在心头,让她辗转难眠。

俊英最开心的时光,就是趴在爸爸庆云宽厚的肩膀上,去盘山的老王杂货铺买水果糖。

庆云的肩膀像一座小山,俊英趴在上面,能看到比房顶还高的风景。杂货铺的红色门楣,街面挂着的幌子,还有屋顶飘出来炊烟,甚至远处的大坝,都在近在眼前。

每次买了糖,俊英都会把最大的一颗塞进庆云嘴里,说:“爸,你吃,甜。”

庆云含着糖,甜到了心里,就跟俊英说:“等咱俊英攒够一百张糖纸,爸就给你扎个大纸风筝,带你去大坝上放,让风筝飞得比小红楼还高。”

窗外的风渐渐小了,宣传车的喇叭声也听不见了。屋里很静,只有娘儿几个平稳的呼吸声。

张义芝躺在炕梢,也没睡着,她想着俊英的婚事,想着月英的工作,想着小季的下落,想着小军的未来,心里像压着块石头。

可她知道,不管多难,她都得撑下去,为了孩子们,也为了地下的丈夫。

月光慢慢暗了下去,天快亮了。新的一天又要开始,抓革命,促生产,日子还得接着过,孩子们的路,也得接着走。

起风了,天光爬上旧报纸糊的墙,树影在墙上直晃。像极了父亲庆云生前扎的走马灯。

俊英睁着眼睛看了半宿天花板,枕巾早被眼泪浸得发潮,直到窗外的麻雀开始叽叽喳喳叫,她才慢慢松开手指。那枚藏在掌心的、父亲扎纸灯笼时用的红绳头,已经被攥得皱成一团乱麻。

她想起夜里母亲义芝坐在灯下缝棉袄扣子的样子:线头缠在布满老茧的手指上,义芝低头去解,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遮不住鬓角新添的白霜。

老妹子小军睡得沉,呼噜打得匀,脸蛋儿蹭在义芝的膝盖上,像只依赖人的小猫。

俊英当时正蹲在灶房刷碗,听见母亲轻声念叨“俊英要是能踏实,我就是闭了眼,也对得起你了”。

她知道母亲这话是说给去世三年的父亲的,手里的粗瓷碗“当啷”一声撞在锅沿上,惊得她赶紧按住心口。

天光大亮了,张义芝早已起来给孩子们做早饭。她刻意放慢了动作,还是能听见锅盆相碰的轻响。

俊英掀开被子坐起来。炕柜里的红底金字庚帖还安安静静躺着,夏德昇的照片压在上面,军装领口的扣子亮得晃眼。

她伸手摸了摸照片边缘,指尖触到粗糙的相纸,忽然想起父亲常说的“识人要看心,心好的人,日子差不了”。

当年父亲就是凭着一颗实心,在冰水里刨菜窖也不肯偷工,就算落下老寒腿,疼得汗珠子往下淌,也从没跟家里喊过一声苦。

老寒腿的疼和气管炎的咳,不能立时要了命,却是会把人折磨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妈。”俊英走到外屋地,义芝正往锅里添玉米糊,蒸汽裹着热气扑在脸上,让义芝的眼睛红了一圈。

俊英从背后看着母亲弯着的腰,嶙峋的骨头支楞着。

这些年母亲帮人打草袋子,缝麻袋,手指头磨出的茧子比鞋底还厚,背早早地驼了,腰也累得直不起来。

“想通了?”义芝转过身,伸手擦了擦俊英眼角的泪,掌心的温度暖得俊英鼻子发酸。

“嗯。”俊英点点头,声音还有点发哑,“您说的对,他是个踏实人,我不委屈。”

义芝没说话,只是把锅里刚煮好的鸡蛋剥了壳,塞到俊英手里:“热乎,吃了暖暖身子。妈这就去给桂珍回话,赶在德昇归队前把事儿定下来。”

俊英接过母亲手里的饭勺,把饭都盛在盆里。咸菜丝也夹在盘子里。

不肖一会儿,月英起来了。风风火火的洗脸刷牙,抓起鸡蛋往外跑,口里嚷着,不赶趟了,不赶趟了。

张义芝习惯了她这幅样子,说也说不得,说一句能回十句嘴。“孩子大了,随她去吧。”

俊英默默地收拾炕桌,端上饭菜。叫醒了小军,照顾她洗脸刷牙。

张义芝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借不上力的赖着不出嫁,能借上力的要出嫁走了……

义芝出门时,特意换上了那件洗得发白的灰布褂子,领口的扣子掉了一颗,她用黑线仔细缝了两针,又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桂珍家就在隔壁,义芝没有直接去敲门。她往胡同口走,想在城里绕一圈,再想想。

冬天的街道结着薄冰,义芝穿着棉鞋,踩在上面,每走一步都“咯吱”响。

她想起庆云还在时,冬天常牵着她的手来这儿买糖,给孩子们每人买块水果糖,自己却舍不得吃,总说“你们甜,我就甜”。

如今庆云走了,可看着孩子们能有个着落,她心里总算松了口气。

义芝打定了主意朝桂珍家走去。

桂珍家住在公房区的西头,院门口挂着两串晒干的红辣椒,老远就闻见屋里飘出的煤烟味。

义芝刚敲了门,桂珍就笑着迎出来:“四姑,快进来,这大清早的,准是有好消息!”

“是呢,”义芝跟着进了屋,桂珍赶紧倒了杯热水递过来,搪瓷杯上印着“劳动最光荣”的字都快磨掉了,“俊英那边想通了,愿意跟德昇处处。”

桂珍一听,高兴得拍了下手:“这可太好了!德昇这孩子昨天还跟我念叨,说要是俊英没意见,他想趁着归队前,带着礼物去家里拜访拜访,也算尽份心意。”

“应该的,”义芝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你们费心了,回头来了,我好好做顿饭招待。”

“择日不如撞日,要不就今天吧。”俩人定好了日子。

桂珍当天上午就把话捎给了夏德麟,德麟得知消息,急急忙忙往家赶。

夏三爷听说了,嘱咐德昇,“德昇啊,趁着你还没归队,咱得带着东西去女方家拜访拜访,把礼先过了。”

德昇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听见这话,放下手里的军帽,“爹,带啥啊?这么麻烦吗?”

“这是礼节!可不能太贵重,显得咱显摆;也不能太寒酸,让人觉得不诚心。”德麟拉起了德昇。

“走,跟哥去供销社,买东西,准备准备。”

秀娥听说要去供销社嚷着要跟着,哥仨一溜烟儿跑了出去。

夏张氏追出来,把几张票子,塞在德麟的手里,叮嘱,“别怕花钱,得拿的出手的,去看看点心、水果,再买条烟、买瓶酒,家常的东西实在。这可是德昇的大事!”

德麟点点头,“我办事,你就放心吧,妈!”

德昇懵懵懂懂的,被德麟和秀娥拉着去供销社,他本来就不爱逛商店,全凭大哥和妹妹拿主意。

供销社里人不多,货架上摆着各式点心,玻璃罐里的桃酥、槽子糕散发着甜香。

德麟拿起一包桃酥,看了看价格,又放下,转头拿起旁边的槽子糕。

俊英家里有母亲,槽子糕软,岁数大的人都爱吃。他又选了网兜装的苹果,冬天的苹果虽然贵点,但个个红扑扑的,看着喜庆。

烟酒选的是平价的大前门和永顺泉的白酒。烟酒是给俊英家可能来的客人准备的,算是表份尊重。

“哥,再买包糖呗?”德昇拉了拉德麟的袖子,指着货架上的水果糖,“给秀娥和穗儿她们,肯定喜欢。”

德麟愣了下,随即笑了:“还是你心细,想得周到。”说着就拿了一包水果糖,付了钱,塞给了秀娥。

其他的东西一起放在网兜里,哥仨拎着东西往俊英家走。

俊英家的院门口扫得干干净净,义芝早就在门口等着了,看见德昇秀娥德麟跟着桂珍过来,赶紧迎上去:“快进来,外面冷,雪刚化,地上滑,慢着点。”

她伸手想帮德昇拎东西,德昇赶紧躲开:“四姑,不沉,我自己来就行。”

屋里的煤油灯已经点上了,月英今天特意提前下班,正在炕桌旁擦桌子,看见德昇进来,笑着打招呼:“夏德昇,好久不见,还记得我不?”

德昇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记得,月英姐,高小同学,你那时候总帮老师收作业本。”

“还说呢,”月英笑着拿过德昇手里的篮子,把点心、水果摆到桌上,“当年你帮我修过钢笔,我到现在还记着呢。”

俊英躲在里屋,听见外面的说话声,心跳得有点快。她对着镜子理了理衣襟,镜子的边缘都掉漆了,里面的自己脸红红的,眼神有点慌。

直到义芝喊她“俊英,出来给德昇倒杯热水”,她才深吸一口气,端着搪瓷杯走了出来。

“德昇哥。”俊英小声喊了一句,把茶缸递过去,脸色通红。

德昇接过茶缸,赶紧缩了回来,脸更红了。

德麟接过茶缸,看着俊英,笑着说:“听说你在工农兵商店上班,辛苦吧?”

“不辛苦,”俊英摇摇头,眼睛盯着自己的鞋尖,“就是有时候人多,忙叨,挺好的。”

“你是个懂事的姑娘。”德麟说这话时,语气很真诚,没有半分客套,俊英听着,心里的紧张少了点。

义芝在灶房里忙活着,锅里炖着白菜粉条,还放了点五花肉,这是她昨天特意去肉铺买的,平时家里舍不得吃。

她又炒了盘鸡蛋,炸了花生米,还贴了玉米饼子,都是家常却实在的菜。

秀娥凑到灶房门口,闻着香味,笑着说:“四姑,您做的菜也太香了,我哥要是能娶到俊英姐,以后可有口福了。”

义芝被他逗得笑起来:“你这孩子,嘴真甜。快进去坐着,别在这儿熏油烟渍儿。”

吃饭时,炕桌被摆得满满当当。义芝一个劲地给德昇夹菜,把碗里的五花肉都夹给了他:“德昇,多吃点,在部队训练辛苦,补补身子。”

“谢谢四姑,您也吃。”德昇捧着碗,一个劲儿道谢。

“俊英,给你吃,”桂珍赶紧给俊英夹了块鸡蛋,“多吃点,看你瘦的。”

俊英低着头,把鸡蛋放进嘴里,心里暖暖的。

月英在旁边看着,笑着说:“德昇,你在部队表现咋样?听说你立过功?”

“就是做了该做的事,不算啥。”德昇有点不好意思。

秀娥赶紧接话:“姐,你不知道,我哥上次抢险,在水里泡了一天一夜,回来就发高烧,还不肯跟家里说,怕俺爹娘担心。”

“秀娥,别瞎说。”德昇瞪了妹妹一眼,可脸上却带着点骄傲。

义芝听着,心里更踏实了。这孩子不仅老实,还肯担当,俊英跟着他,错不了。

小军坐在俊英旁边,手里拿着德昇买的槽子糕,吃得满嘴甜,时不时抬头看看德昇,小声问:“德昇哥,你在部队能看见飞机吗?”

“能啊,”德昇放下筷子,笑着跟小军说,“有时候训练,能看见飞机从天上过,等你长大了,要是想当兵,哥带你去看。”

小军高兴得拍起手:“好啊好啊,我长大了要跟德昇哥一样当解放军!”

屋里的笑声飘出窗外,落在刚化雪的院子里,连空气都变得暖融融的。

桂珍看着这场景,心里也替他们高兴:“四姑,你看这俩孩子多般配,德昇踏实,俊英懂事,以后日子肯定过得红火。”

“是呢,”义芝点点头,眼里含着泪,却笑得很欣慰,“庆云要是在天有灵,也该放心了。”

吃完饭,德昇他们要走了,明天就得归队。

义芝把家里晒的干菜装了一袋,塞到德昇手里:“德昇,带着路上吃,到了部队好好干,别惦记家里,俊英这边有我呢。”

“谢谢四姑,您放心,我到了部队就给家里写信,也给俊英写信。”德昇接过干菜,又看了看俊英,“俊英,照顾好自己和四姑,我有空就回来。”

俊英点点头,送他们到院门口。

看着德昇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口,她才转过身,看见义芝站在门口,正对着庆云生前做的木箱发呆。

木箱上“庆云和义芝”的字,在月光下清晰可见。

“妈,天冷,咱进去吧。”俊英扶住义芝的胳膊。

“嗯,进去。”义芝叹了口气,又笑了,“以后啊,咱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过了礼,夏德昇和刘俊英的亲事就算定下来了。

屋里的煤油灯还亮着,庚帖被义芝小心翼翼地收进了木箱里,跟庆云的竹篾、皮纸放在一起。

俊英坐在灯下,想起德昇刚才的笑容,心里的迷茫渐渐散了。

也许,这场婚事不是委屈,而是新的开始,是父亲期盼的、一家人好好过日子的开始。

窗外的月亮爬得更高了,清冷的光洒在长租房的屋顶上,也洒在屋里相视而笑的母女身上。远处传来几声鸡叫,天快亮了,新的日子,正带着暖意,慢慢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