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62章 庚帖

本自俱足 第62章 庚帖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桂珍家的炉火越烧越旺,把屋子烘得暖融融的。

德昇啃着菜包子,耳朵却竖着听桂珍和老吴说话,眼睛时不时瞟向窗外。

俊英家就在隔壁,他总觉得能听见她回家的脚步声。

“德昇,你今儿去工农兵商店,见着啥新鲜事了?”桂珍突然开口,眼神在他脸上打了个转。

德昇心里一跳,差点把包子馅儿掉在衣襟上:“没……没啥新鲜的,就商店人多,新到了像章。”

“哦?那柜台卖像章的丫头,叫俊英的,你认识不?”桂珍漫不经心地添了根煤,“就是老张四姑家二丫头,昨天送菜包子的,我跟你提过的。”

德昇的脸腾地红了,连耳根都烧起来。他端起桌边的粗瓷碗猛灌了口热水,喉咙里烫得发疼,却硬着头皮道:“认识……见过几次,她干活挺麻利的。”

“那丫头可是个好的,”桂珍笑起来,眼角的细纹堆起来,“人勤快,脾气也好,对谁都客客气气的。上次我去买盐,见她给个老太太找零,特意把硬币用纸包好,怕老太太拿不住。”

老吴在一旁闷声道:“你二姐说的是,那丫头看着就本分,而且四姑一家人也都不错的。”

德昇的心像被炉火烤着,暖烘烘的。他没再说话,只是低头啃着包子,可每一口都觉得格外香甜。

窗外的风还在吹,可他听着炉火的噼啪声,听着桂珍絮絮叨叨的话,心里却亮堂起来,原来二姐也觉得俊英好。

后半夜,风停了。月光从窗棂钻进来,在地上铺了层银霜。俊英躺在床上,听着隔壁屋母亲翻身的动静,心里乱糟糟的。

她摸出枕头下的小镜子,借着月光照了照,镜中的姑娘眉眼弯弯,脸颊还带着未褪的红晕。

她想起德昇穿着军装的样子,想起他看她时那专注的眼神,嘴角忍不住悄悄往上翘。

天快亮时,胡同里传来第一声鸡叫。俊英翻了个身,把辫子往枕头上掀了掀,心里默默念着:明天去商店,要把像章摆得更整齐些。

这一夜,德昇也没睡着。他坐在桌前,就着月光,笔尖在粗糙的纸上沙沙作响,画了个柜台的轮廓,又在柜台后画了个扎长辫子的姑娘,虽然线条歪歪扭扭,可那扬起的嘴角,分明就是俊英在商店里笑的模样。

德昇把那张画小心翼翼折起来,放进贴身的口袋里。他望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色,攥了攥拳头。

归队之前,得找个理由再去趟商店。

盘山城的春天来得慢,可胡同里的炊烟照样升起,商店的柜台照样热闹,年轻人心里的情意,就像墙角悄悄冒头的草芽,在谁也没留意的时候,正使劲儿地往上长呢。

正月初五的清晨,薄雾还没散尽,夏桂珍家的院子里已经腾起了白汽。老吴蹲在门槛上擦自行车,车把上挂着的网兜晃悠着,里面装着两盒油纸包的桃酥,油纸边角被热气洇出浅黄的油渍。

“爹,我能跟你们去三姥爷家不?”儿子红利扒着车后座,棉袄上沾着的灶灰蹭到了蓝布车套上。

桂珍正往布包里塞红绸包着的年礼,闻言回头拍了拍儿子的头:“去了可不许乱说话,到了三姥爷家要有礼貌,要叫人。”

她的指尖划过布包里的一块细布。这是去年厂里发的细棉布,红底绣着大朵娇艳的富贵牡丹花,是她连夜绣的花样。本想留着给儿子做新袄,转念一想童秀云,给她做件罩衣正合适。

德昇骑着自行车,红利坐在车大梁上,老吴的车后座坐着桂珍。车把上挂着年礼。

桂珍特意穿了件新买的碎花罩衣,是厂里发的布票攒了三个月才扯的料子,熨得平平整整。

一行人说说笑笑的去夏三爷家拜年,顺便送德昇回家。

往村里去的路是土路,车轮碾过结着薄冰的辙痕,发出咯吱咯吱的响。桂珍坐在后座上,裹紧了围巾跟德昇搭话:“德昇啊,今年队里分红咋样?”

德昇蹬着车的脚顿了顿,声音顺着风飘过来:“还行吧,我哥说能见着钱了呢。”

“你们部队呢?”桂珍话锋一转。

“部队吃穿用度都有部队发,我的津贴都寄回来给我妈的。”德昇努力的弓着腰,护着怀里的红利,挡住扑面而来的寒风。

桂珍心里有数了,这孩子踏实,俊英嫁过来准不受罪。

过了村口的老槐树,远远就看见夏三爷家的土坯房顶上飘着炊烟。

院子墙根的柴火垛码得整整齐齐,院门口的老榆树上挂着过年的红布条,是祈求风调雨顺的。

“三婶!我们来了!”桂珍跳下车后座就嚷。

“快进屋,快进屋,”夏张氏掀开门帘迎了出来,手里还攥着没纳完的鞋底,见了老吴手里的年礼忙往屋里让:“来了就来了,还带这么多东西干啥。”

“大过年的,也没啥玩意儿……”老吴憨厚的笑着,提着东西进了堂屋。

“三姥姥过年好!”红利从德昇怀里滑下来,朝着夏张氏敬了个礼。

“好,好!”夏张氏抱起红利往屋里走,“这孩子,可又壮实了,沉的压手……”

堂屋里的红砖地上铺着干草,灶坑的火烧得正旺,大锅在灶上咕嘟作响,飘出肉香。

童秀云在西屋听见动静,抱着孩子过来,穗儿和红利好久没见,拉着他去西屋带着妹妹们玩去了。

正月初五讲究“破五”,是吃饺子的日子。

夏三爷坐在炕沿上和面,面团在盆里被摩挲得光溜水滑,见了老吴直招手:“快进来坐,冻坏了吧。”

老吴把布包往炕桌上放,里面是桂珍特意去工农兵商店买的红糖和条绒布,布是给三爷做褂子的,红糖留给三婶补身子。

还有桃酥和一块绣花的细布,桂珍给了童秀云。俩人在西屋叽叽呱呱好一阵子,才出来东屋。

夏张氏已经和好了酸菜猪肉的馅儿,香味儿飘满了屋子。

桂珍帮着夏张氏往炕桌上摆花生瓜子,眼角的余光瞥见德昇正低头给老吴装烟,侧脸的轮廓在阳光里显得格外周正。

她清了清嗓子,往夏张氏身边凑了凑:“三婶,我今儿来,除了给您和三叔拜年,还有桩正经事。”

夏张氏的眼里闪着慈爱,笑着往她跟前挪了挪,娇嗔道:“鬼丫头,啥正经事儿,你说。”

桂珍从棉袄内袋里掏出个红绸包,一层层打开,露出张一寸照片。

照片上的姑娘梳着两条大辫子,穿着的确良衬衫,胸前别着枚**像章,眉眼弯弯地笑着,眉清目秀,模样俊俏。

“这是一统河四姑家的俊英,在工农兵商店卖像章的呢。”桂珍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几分神秘,“那个岗可不是谁都能去的,得是劳动模范,还得长得好看,手脚麻利的。”

夏张氏小心翼翼地接过照片,捏着边角,眯着眼看了又看。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照片上,姑娘的笑容像是能从纸里透出来。

“这姑娘看着真精神。”她喃喃着,指尖轻轻点了点照片上的像章,“思想进步是好事,咱们家可不能找那不清白的。”

童秀云把老四抱给夏张氏,收拾面板,端过来馅儿盆,准备包饺子。

听桂珍提起刘俊英,接过了话茬儿:“可不是嘛,她爹就是盘山城里有名的刘木匠,走得早,老张四姑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没沾过半点闲言碎语,小小子也是学校的积极分子呢,根红苗正。”

炕那头的夏三爷揉着面,慢悠悠地开口:“家里负担重不?”

桂珍赶紧说:“大闺女月英跟我一个厂,在人事股写材料,字写得比报纸上的还好,厂里的大字报都是她写的,工资不少拿。小闺女刚上初中,懂事得很,不用操心。”她见夏张氏的眉头舒展开了,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

正说着,德昇端着刚烧好的热水进来,见她们围着照片看,脸腾地红了,转身就要往外走。

“德昇你站住!”夏张氏把照片往他面前一递,“你看看,这姑娘咋样?”

德昇的手在衣角搓了搓,接过照片瞅了瞅,心想,没本人好看,不咋上相呢。

“咋样啊?”桂珍看他不作声,催促道。德昇低下头,耳根红得要滴血:“娘,你觉得好就行,我听你的。”

童秀云在一旁笑:“德昇,自己的婚事自己得拿主意。俊英不光人漂亮,心眼还好,上次我去商店买像章,见她给老大娘挑最便宜的,还帮着拎东西,街坊邻居都夸她。”

德昇的头埋得更低了,嘴角却悄悄往上翘。

夏张氏看在眼里,心里早就有了数。从口袋里掏出来个红布包,塞在桂珍的手里:“这是德昇的生辰八字和照片,你给老张四姑家送去,要是她们没啥意见,就把日子定下来。”

桂珍捏着红布包,里面的纸包硬硬的,硌得手心发烫。她知道这事儿成了,忙把俊英的庚帖递过去:“老张四姑也早就盼着俊英成家,我回去跟她说,保准乐意。”

夏三爷也揉好了面,准备揪剂子,笑着说:“那就托他二姐多费心,等开春就让德昇去相看,相中了就赶紧把亲事办了。”

德昇拿着擀面杖擀皮,夏张氏带孩子。剩下的人一起动手包饺子。德昇手上麻利,一个人擀皮供四个人包还绰绰有余。

桂珍不禁感叹:“跟咱家德昇过日子的女人准保命好,享福!”

一大家子欢欢乐乐的吃过了饺子,就算是过了“破五”。

太阳爬过头顶时,桂珍要往回走了。夏张氏往她包里塞了半袋子黄豆和花生,又往红利手里塞了个红包,口里念叨着:“三姥姥给压岁,压岁压岁,压邪去祟,健康成长,开心快乐。”

桂珍和老吴连忙去拦,“小孩子,不行不行,不能给钱……”

“别撕吧,给孩子的!”夏三爷故意板起来脸,把红包硬塞在红利的衣服口袋里,“拿着,乖。”

三爷慈爱的摸了摸红利的小脑袋。

“谢谢三姥爷,谢谢三姥姥!”红利笑嘻嘻的声音洪亮,使劲儿的点头答应。

德昇送他们到村口,看着老吴的自行车载着红利和桂珍走远了,还站在原地搓手,脸上的红,半天没退下去。

回到城里已是傍晚,桂珍没回家就直奔老张四姑家。

四姑张义芝家住在桂珍家隔壁,也是平房,带个小前院。

胡同里飘着各家饭菜的香味,俊英正趴在桌上写东西,见了桂珍忙站起来:“桂珍姐,你咋来了?”

桂珍把红布包往桌上一放,指着里面的照片和庚帖:“你看谁的照片?”

俊英拿起照片,脸唰地红了,手里的钢笔“啪嗒”掉在桌上。

张义芝从厨房端着菜出来,见了这阵仗笑了:“桂珍,你这是把事办成了?”

“可不是,我三叔和三婶儿老满意了,咱家的孩子还用说嘛,”桂珍把情况一五一十说了,“德昇在部队干的好,津贴都寄回来给三婶儿攒着,和月英妹子一样,字写的好,是连队的笔杆子,现在已经当官了呢!”

听得张义芝直点头:“只要人踏实过日子,人品好,俊英嫁过去不受气就行。”

俊英捏着德昇的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梳着平头,眉眼坚毅,穿着人民服,领口里面围着白手巾,露出干净的白边,眼神亮亮的看着镜头,嘴角带着点腼腆的笑。

她想起上次去商店买像章的德昇,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四姑把俊英的庚帖找出来,用红绸包好递给桂珍:“你跟夏家说,我们没啥意见,让他们看着定日子。”

“四姑,这事儿八成了,定了日子,我让德昇拎四样礼来看您!”桂珍喜形于色,接过红绸包,沉甸甸的像是揣了两颗心。

夜幕降临了,灯亮起来,暖黄的光落在红绸上,映得整个屋子都暖融融的。

走出四姑家时,晚风带着点凉意,桂珍却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她抬头看天上的星星,一颗一颗亮得很,像是俊英和德昇眼里的光。

她哼起了厂里教的新歌,“东方红,太阳升”的调子顺着晚风飘远,惊起屋檐下栖息的麻雀,扑棱棱掠过满天星斗的夜空。

她知道,等开春桃花开了,这两个好孩子就要成一家人了,到时候她得绣个更漂亮的红绸包,装着他们的喜糖,挨家挨户去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