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41章 中风

本自俱足 第41章 中风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冬至的风是带着刀子来的。

盘山城里的青石板路冻得邦邦硬,踩上去能听见冰碴碎裂的脆响。

街巷里没什么人,零星几个裹紧棉袄的行人缩着脖子疾走,呼出的白气刚冒出来就被风撕成了碎片。

檐角的枯草早被抽干了水分,在铅灰色的天空下抖得厉害,像是随时都会被这股子寒劲连根拔起,卷进远处灰蒙蒙的荒野里。

午后时分,一辆吱呀作响的平板车停在了夏二爷的铺子门口,车轱辘碾过冻硬的土路,发出沉闷的颠簸声。

车斗里铺着厚厚的稻草,稻草上裹着个臃肿的身影,青缎被子被寒风掀起边角,露出底下蜡黄干瘦的手。

“是二爷回来了?”隔壁的李婶扒着门框探出头,看见车旁扶着车把的两个汉子,又缩了缩脖子,“这天儿...遭罪啊。”

没人应她。

汉子们小心翼翼地把被子裹紧,一前一后将车上的人抬下来,脚步踉跄地往院里挪。

棉门帘被掀开的瞬间,一股混合着尘土和霉味的寒气涌了出来,惊得檐下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来,转眼就消失在灰蒙蒙的天际。

夏三爷得到消息时,正在自家院里劈柴。

斧头刚扬起,李婶的小儿子赶着驴车,气喘吁吁地跑进来:“三叔,快去看看吧,二大爷...二大爷被人用车推回来了!我妈说要不行了。”

三爷的手猛地一顿,斧头“哐当”砸在木墩上,震得碎木渣乱飞。

他丢下斧头,进门扯了件厚棉袄往身上披,又回头喊正在灶间烧火的桂珍:“桂珍,跟我走,你爹回来了。”

桂珍正往灶膛里添柴,听见这话手里的柴火“啪嗒”掉在地上。火星子从灶口窜出来,燎了燎她的蓝布褂子边角,她却没知觉。

桂珍愣了一下神,慌忙拍了拍围裙上的灰,跟着夏三爷往外跑。

冷风灌进她没系紧的领口,冻得她打了个寒颤,可心里那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慌,比身上的寒意更甚。

三爷和桂珍坐着二小子的驴车着急忙慌的赶到了夏二爷的铺子。

铺子的门没关严,虚掩着,能听见屋里压抑的咳嗽声。

夏三爷推开门,一股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混着地炉烧旺的煤烟味,呛得人嗓子发紧。

东屋里光线昏暗,地炉的炭火烧得通红,映得墙壁上的影子忽明忽暗,可这满室的烟火气,愣是烘不暖炕上那个蜷缩的身影。

桂珍的脚步钉在门口,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炕上的人。

青缎被子裹着夏二爷,松垮垮的,像裹着一团没了骨头的软泥。

他的右半边脸歪着,嘴角耷拉着,涎水顺着下巴一滴滴往下落,砸在墨色的缎面上,洇出一片灰扑扑的渍,看着格外刺目。

曾经那个总爱端着架子的爹,如今瘦得脱了形,颧骨高高凸着,眼窝陷成两个黑窟窿,只剩下层薄皮贴在骨头上。

“二哥?”夏三爷走过去,声音有些发颤。

炕上的人没反应,浑浊的眼珠费力地转了转,像是蒙着层厚厚的雾。

过了好一会儿,那眼珠才定住,慢悠悠地扫过夏三爷的脸,又挪到他身后的桂珍身上。蓝布褂子是去年做的,浆洗得有些发白,可穿在桂珍身上,还是能看出她清瘦的身形。

“老三呐,桂...珍...”夏二爷的喉结动了动,发出含混的气音,嘴角的涎水又涌了出来。

桂珍鼻子一酸,快步走到炕边,伸手想去擦他下巴上的水渍,可指尖刚要碰到,又猛地缩了回来。

她看着爹枯瘦的手搭在被子上,指节扭曲着,指甲缝里还嵌着黑泥,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疼得发紧。

这双手,曾经是能在算盘上打得噼啪响的,怎么就成了这样?

“水...”夏二爷的嘴唇翕动着,眼神涣散。

桂珍赶紧倒了碗温水,用小勺舀着递到他嘴边。

水顺着嘴角流下来,没咽进去多少。

她却耐心地一勺一勺喂着,眼眶越来越热。

屋子里静得很,只有炭火偶尔爆出的轻响,还有夏二爷费力的喘息声。药味在这寂静里弥漫得更浓了,浓得化不开。

忽然,夏二爷浑浊的眼亮了一下,像是濒死的油灯猛地窜起一点火苗。

他枯枝似的手突然从被子里伸出来,颤巍巍地朝桂珍抓去,“桂珍...”他的眼角挤出几滴浑浊的泪,顺着歪斜的脸颊往下淌,“回去,回王家……”

桂珍的心猛地一沉,手里的水杯差点没拿稳。

“给王家...留个后...”夏二爷的声音含混不清,喉咙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像是有痰堵着,“王家...不能断后...”

桂珍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手心里瞬间全是冷汗。她往后缩了缩手,想躲开爹的拉扯,可那只枯瘦的手却死死抓住她的手腕,指甲几乎要掐进她的腕骨里,疼得她倒吸一口凉气。

“你跟老三...复婚...”夏二爷的声音突然拔高了些,带着股子执拗的狠劲,“给他家...留个种...”

冷风不知从哪里钻进来,敲打着糊着窗纸的木窗,“噼里啪啦”地响,像是有人在用指甲刮窗户。

桂珍听见这声音,脑子里“嗡”的一声,那些被深埋的记忆突然就涌了上来。王家丈夫的巴掌,也是这样噼里啪啦响的。

那时候她刚嫁过去没多久,不过是做饭时多放了半勺盐,男人就翻了脸。粗粝的巴掌劈头盖脸地落下来,打在脸上、肩上、背上,火辣辣的疼。

那孩子也是这样打流产的。

孩子没了,他打的更凶了。她时常抱着头,缩在炕角,听着他骂骂咧咧的声音,听着巴掌落在身上的脆响,感觉自己像块被揉烂的破布。

后来,她实在受不了,她想到了死。那年刚过完年,又挨了毒打的桂珍,趁着男人喝醉了,跌跌撞撞的奔了大辽河……

“我...我想留在这儿伺候您。”桂珍垂着眼,不敢看爹的脸,手指触到他袖口露出的皮肤,粗糙得像砂纸,还带着几个褐色的老人斑,指尖猛地颤了颤。

夏二爷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身子弓得像只虾米,青缎被子跟着一起一伏。他咳得满脸通红,涎水和眼泪混在一起往下淌,看着格外狼狈。

桂珍赶紧拍着他的背,想让他舒服些,可心里的慌越来越重,像压着块大石头。

“我留下伺候您。”桂珍又轻声说,慢慢抽出手,替他掖了掖被角,把被风吹开的边角仔细塞好。

夏二爷却使劲地摇头,脖子上的皱纹挤成一团,像干涸的河床。

他浑浊的眼里充满了急怒,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音,像是有话说不出来,急得手都在抖。

“不...不行...”他断断续续地说,“王家...不能断后...”

正当这时,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冷风裹着个人影钻进来。

德方媳妇端着个青瓷盖碗,穿着件簇新的花棉袄,脸上堆着笑,腕上的金镯子随着她的动作晃悠,撞在门框上,发出“当啷”一声脆响,在这寂静的屋里显得格外突兀。

“二爹,该喝药了。”她笑意吟吟地走到炕边,小心翼翼地揭开碗盖,一股浓重的药香腾起来,氤氲了她半边脸,“刚熬好的,加了上好的野山参,补身子。”

桂珍往旁边挪了挪,给她让开位置。

德方媳妇是夏四爷的长子,夏德方的媳妇。怎么会突然来伺候爹?桂珍心里犯嘀咕。

“桂珍二姐,你也别太操心了。”德方媳妇舀了一勺药汁,用小勺搅着,语气慢悠悠的,“二爹早就过继了我们德方,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后家里的事啊,就不劳你们费心了,有我和德方呢。”

她的笑容依旧甜腻,可说出的话却像冰刀子,“唰”地划开了一道无形的领地。

桂珍僵在原地,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过继?爹什么时候过继了德方?她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二哥过继了德方?”夏三爷显然也吃了一惊,他往前凑了凑,眉头拧得紧紧的,“什么时候的事儿?我怎么不知道?”

炕上的夏二爷突然把脸往缎子被里埋了埋,肩膀耸动着,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像是要把心肝都咳出来。被子被他拱得乱七八糟,露出的后颈瘦得能看见突出的骨头。

“过继文书都写得清清楚楚的,还能有假?”德方媳妇放下药碗,从棉袄口袋里掏出张折叠的纸,在夏三爷面前晃了晃,眼神里带着点得意,“二爹和我爹都签了字按了手印儿的,这以后啊,德方就是夏家的长房长子,家里的产业、这宅子,都得归我们德方。”

她斜睨着桂珍,一字一句地说,像是在宣告什么重大的事。金镯子在她腕上晃来晃去,反射着炭火的光,刺得桂珍眼睛发疼。

夏三爷看着那张纸,又看看炕上咳得直不起腰的二哥,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哪是过继?分明是老四觊觎夏二爷的宅子和那点家产。

可二哥现在这个样子,他能说什么?难不成跟一个妇道人家吵一架?他只能在心里苦笑,一股无力感从脚底直窜上来。

桂珍没看德方媳妇,也没看三爷,她的目光落在地炉的炭盆里。一块炭火“啪”地爆开,溅起几粒火星,像只黑色的蝴蝶,轻飘飘地落在炕席上。

火星子闪了闪,转瞬就灭了,只在草席上留下个小小的灼烧黑点儿,很快就被周围的暗色吞没了。

桂珍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那个娘家的。

冷风依旧刮着,吹得她脸颊生疼。耳边总是回荡着夏二爷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像困在笼子里的野兽,呜咽着,挣扎着,却怎么也挣脱不开。

娘家的门在她身后关上了,“吱呀”一声,像是把什么东西永远关在了里面。

暮色已经漫过了红砖灰瓦,把整个城都浸在一片灰蒙蒙的光晕里。

墙角的枯草还在冷风中颤颤巍巍,被风推着,东倒西歪,身不由己。

桂珍裹紧了身上的蓝布褂子,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脚下的青石板路好像永远也走不完。

回到夏三爷家时,天已经擦黑了。西屋的煤油灯亮着,昏黄的光透过窗纸映出来,在地上投下模糊的影子。

夏三爷蹲在门槛上编柳条筐,柳条在灯火里摇摇晃晃,任人摆布,灯光映着他眼角新添的皱纹,沟壑纵横。

“回来了?”他抬起头,“进屋吧,秀云把饭热着呢。”

桂珍没说话,低着头进了屋。

堂屋里暖和,童秀云正把一碗冒着热气的玉米糊糊端上桌,看见她进来,赶紧拉她坐下:“快趁热吃,这天儿冷,暖暖身子。”

“别听你爹的。”童秀云见她没动筷子,忍不住开口,语气里带着气,“他那是糊涂了!什么复婚?王家老三是什么人?他这是又想把你往火坑里推!”

桂珍握着筷子的手紧了紧,指尖泛白。

“桂珍儿,你听话。”坐在一旁的夏张氏叹了口气,“你就在三婶儿这呆着,哪也不用去。你娘临走的时候把你托付给我,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遭罪。”

提起桂珍的亲娘,夏张氏的眼圈红了:“那年你娘病得厉害,弥留之际拉着我的手,把你和你姐的手放在我手里...她就说了一句话,说让我给你们寻个好出路,别像她一样苦了一辈子...”

夏张氏说不下去了,用袖子擦了擦眼角,泪水还是顺着脸颊涌了出来,滴在深蓝色的衣襟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渍。

桂珍的鼻子也酸了。娘走的时候她还小,只记得娘躺在床上,脸色白得像纸,拉着她的手轻轻拍着,眼神里全是不舍。那时候她不懂,现在才明白,娘是怕她以后没人疼,怕她受委屈。

“让你男人去砖厂吧。”夏三爷不知什么时候进了屋,坐在炕沿上,眉心拧成一个结,“砖厂是公家的,有人管着,他不敢太过分。我托人打听了,砖厂最近缺个卸车的,让他去试试,总比在家游手好闲强。”

桂珍慢慢抬起头,看着三爷布满老茧的手,看着他鬓角的白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烫了一下。

她从贴身的衣襟里摸出个小小的布包,打开来,里面是只银镯子,样式有些旧了,边缘磨得光滑,却是当年王家送来的聘礼。

后来她离了婚,这镯子又成了她唯一的嫁妆,跟着她走了一路。

童秀云看着那镯子,叹了口气:“你这是...”

“三婶儿,三叔,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桂珍的声音有些沙哑,“可日子总得过下去。他要是能去砖厂,有份正经活计,说不定就好了。”

没人再说话,屋里只有火苗儿吞噬着灯芯燃烧的噼啪声,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

煤油灯的光晕在墙上晃着,把几个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贴在土墙上,像幅沉默的画。

转天一早,天还没亮透,童秀云抱着桂珍的包袱跟在她身后,往北大窑的砖厂走。路上结着薄冰,走起来打滑,童秀云扶着桂珍的胳膊,一步一挪地往前挪。

“你真不后悔?”童秀云停下脚步,看着桂珍冻得通红的脸,眼神里满是担忧,“好不容易逃出来的!那王家老三脾气暴,你去了...万一他再打你...”

桂珍低下头,看着自己冻得发僵的手,手背上还有去年冬天留下的冻疮疤。

她沉默了一会儿,抬起头时,眼里已经没了昨天的犹豫:“人总得往前看。总不能一直靠着你们,我得自己走下去。”

一阵风突然卷着地上的浮尘刮过来,迷了她的眼睛。

她揉了揉眼,眼泪却趁机涌了出来,顺着脸颊往下淌,很快就被风吹干了,只留下冰凉的痕迹。

桂珍摸了摸袖袋里的票子,是夏三爷塞给她的,说是给砖厂领导打点的人情钱。

那几张皱巴巴的票子被她揣得紧紧的,带着三爷手心的温度,暖得她心里发颤。

远处的砖厂烟囱已经冒出了浓烟,黑灰色的烟柱直插灰蓝色的天空,把本就阴沉的天染得更暗了。

风里带着股子煤烟味,还有泥土的腥气,混杂在一起,是生活的味道。

桂珍抬手摸了摸鬓角,指尖触到几根硬硬的头发,是新添的白发。

她忽然想起夏二爷炕头的那盏始终亮着的长明灯,想起德方媳妇腕上明晃晃的金镯子,想起娘临终时不舍的眼神,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的、苦的、涩的,一起涌了上来。

几日后,天刚蒙蒙亮,砖厂的烟囱就冒出了第一缕青烟。淡灰色的烟在晨雾里慢慢散开,像条柔软的带子,缠绕着高远的天空。

桂珍在王家的灶间里搅着小米粥。铁锅坐在柴火上,“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金黄色的粥汤翻滚着,散发出甜甜的香气。她手里的粥勺碰着锅沿,发出“当当”的钝响,一声接着一声,在寂静的灶间里回荡。

她望着蒸腾出的热气,看着那些白色的雾气在眼前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忽然就流下泪来。泪水落在粥里,悄无声息,很快就和滚烫的粥汤融在了一起。

夜渐渐深了。盘山城里的青石板路上没了行人,只有月光洒在地上,一片银白。

桂珍从砖厂送饭回来,走在空无一人的街上,影子被月色拉得老长,跟着她一步一步往前挪。

经过夏二爷的铺子时,她听见更夫敲着梆子从街角走过,“咚...咚...”的梆子声在寂静的夜里传得很远。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喊声里,隐约有低低的啜泣从墙内飘出来,像久困在笼子里竭力的野兽,细细的,碎碎的,气若游丝,又像是风中的枯叶,凋落飘摇。

桂珍紧了紧脖子上的围巾,把半张脸埋进围巾里,加快了脚步。鞋跟叩在青石板上,发出“嗒...嗒...”的清寂声响,在这漫长的冬夜里,一步一步,朝着前路走去。

风还在刮,可她的脚步却没停,像是要把满心的寒意,都踩在脚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