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118章 六小时

本自俱足 第118章 六小时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75年的二月,盘山的风还裹着腊月没散尽的寒劲,刮在脸上不是疼,是像无数根细冰碴子往肉里钻,呜呜地顺着领口往棉袄里灌。

德麟揣着刚从公社通讯员手里接过的命令,指节攥得发白。

手里的铜锣沉甸甸的,铜面映着他黑黝黝的脸,手心的汗顺着锣柄往下滑,凉得刺骨。

通讯员骑着辆二八大杠,车把上挂着个红绸子包,老远就喊“德麟书记!省里急令!”,说话时嘴里的白气一团接一团,冻得耳朵尖通红。

德麟接命令时,通讯员凑过来压低声音:“省里专家说了,海城那边的震情凶,咱盘山跑不了,就给六小时准备!”

说完蹬着车又往邻村赶,车轱辘压过冻硬的土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像要被风扯断。

德麟站在大队部门口的老槐树下,拆开信封的手都在抖。

纸上的字是用蓝黑墨水写的,笔画又急又重:“专家预测海城地区六小时后将发生七级以上地震,震源深度21公里,震中烈度9度,波及盘山、营口等十一县……全省停止一切会议、文体活动、营业,动员群众至安全区域躲避。”

他猛地想起三天前,二小队的于长河扛着锄头来找他说,“村东头那口老井邪乎得很,昨天半夜往外冒水,喷得有半人高,水浑得像掺了泥,还冒泡,闻着一股子腥气”。

当时他忙着安排春耕的事,只说“许是冻着了,等天暖了看看”,现在想来,那哪是冻着,是地底下的动静在打招呼啊!

“六小时……就六小时……”德麟把命令揣进棉袄内兜,紧贴着心口,仿佛这样能暖得快点。

他是八一大队的书记,从十六岁当社员到现在,村里老少的事都装在他心里。

黑黝黝的脸上刻着常年风吹日晒的实诚,粗布棉袄的扣子扣得严严实实,连最上面那颗都没松,迈开长腿就往村头跑,铜锣“哐哐哐”地响,穿透了清晨的薄雾,惊飞了老槐树上的几只麻雀。

“各家各户听着!海城要地震,波及咱盘山!别在屋里待着,赶紧搭地震棚!”他的声音一开始还洪亮,喊到第三遍就有点哑,风顺着嗓子往里灌,像塞了把沙子。

村道上的人渐渐多了。王大爷刚挑着水桶出来,桶沿结着一圈冰碴子,见德麟敲锣跑过,赶紧撂下担子,水桶“咚”地砸在地上,“德麟书记,啥是地震棚?咱没听过啊!”

德麟抹了把额头的汗。明明风那么冷,汗却顺着鬓角往下淌,滴在棉袄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就用树枝子、茅草搭个能住人的窝棚!支在院子空地上,离房子远点,别让房塌了砸着!”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手往村西头的空地指,“谁家缺材料,去大队部找王会计领麻绳、旧油布!”

周围的人一下子慌了,有妇女颤巍巍地问,“真要地震?房子能塌不?”

德麟脚步没停,挨家挨户拍门。路过大队部时,他掀开门帘冲里喊:“王德仁!把仓库里的麻绳、旧油布都搬出来,谁家缺就给谁家递,记好账,别乱了!”

会计王德仁正趴在桌上算账,听见喊声赶紧放下算盘,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了一串。

他跑到仓库,掀开盖在上面的旧麻袋,露出一捆捆麻绳。都是以前生产队打场用的,粗得能勒住牛,还有几卷旧油布,边缘都磨破了,上面还沾着去年秋收的麦秸。

没一会儿,张婶儿就挎着篮子来了,颤巍巍地说“德仁会计,给我块油布,我家那小孙子怕冷”,王德仁赶紧抽出一块最大的,帮她叠好放进篮子:“婶子您慢点儿,不够再来拿!”

张义芝家的新房刚盖完没半个月,红砖墙还泛着潮气,白灰刷的墙皮亮堂堂的,像蒙了层雪。

房梁是德昇转业补偿的好红松,还带着松木的清香味,门楣上本来打算等月英回来钉块红绸,现在红绸还在炕席底下压着。

她正拿着块粗布抹布擦炕沿,抹布上沾着点炕灰,擦得炕沿锃亮,心里还想着:等小军他们回来,就跟她一起贴窗花,亮堂堂的玻璃窗户,贴上个“福”字才好看。

忽然,“哐哐”的锣声混着德麟的喊声传过来,张义芝手里的抹布“啪嗒”掉在炕上,灰印子沾了一片。

她趿拉着棉鞋就往外跑,嗓门比平时高了八度:“德麟!这是咋地了?!”

德麟正敲着锣往这边来,裤脚沾着泥,裤腿卷了一截,露出的脚踝冻得通红,手里的铜锣边缘都被他敲出了小坑。“婶子,要地震了!海城那边的震波要过来,赶紧让月英和德昇他们搭地震棚……”

他的嗓子哑得厉害,每说一个字都像在扯着喉咙。

张义芝心里“咯噔”一下。月英是磷肥厂的干部,前儿个就去厂里了,说要抢运物资,好几天没着家,连件换洗衣裳都没带;

俊英和德昇在盘山城里住,有自己的小家要顾,这时候指不定也忙着搭棚子,哪能回来?

她咬了咬嘴唇,不想指望旁人。自打老伴儿刘庆云走了,她就靠着自己拉扯大几个孩子,啥坎儿没熬过?

正愣神儿,慧琴回来了,脸冻得像个红苹果,“客运站放地震假了,车都停了,说让赶紧回家搭地震棚子!”

张义芝心里的劲儿一下子就提起来了,拉着慧琴往院子里走,指着新房的房梁:“你德麟大哥刚也来告诉说要搭地震棚,咱这新房再结实,也怕塌!咱娘俩自己搭!”

慧琴懵了一下,立马反应过来,转身就往后屋跑。

后屋堆着秋天砍的树枝子,都是胳膊粗的杨树枝,枝桠上还挂着没掉的枯叶,硬邦邦的。

她拉着一捆出来,树枝子撞在门框上,“咚”地响了一声,枯叶掉了一地。

张义芝也不含糊,从箱子里翻出家里的旧麻绳,蹲在地上捆树枝,麻绳勒得手心发红,也顾不上疼。

“姥姥!我来帮你!”冬冬从屋里跑出来,趿拉着德昇的大棉鞋,鞋后跟踩在脚底下,“棚子能住下咱四个人儿不?”

张义芝赶紧蹲下来,把冬冬的脚塞进棉鞋里,又拢了拢她额前的碎发,笑着说:“能!咱搭个暖和的,比屋里还舒服,冬冬还能在棚子里唱歌。”

娘俩搭架子,慧琴扶着树枝,张义芝就往树枝缝里塞稻草。稻草干得很,塞的时候划手,一道道小口子渗出血珠。

日头慢慢爬高,风小了点,可还是冷,她们的额头上都冒了汗,棉袄的扣子解开了两颗,呼出的白气飘在眼前,很快就散了。

直到过晌,一人高的窝棚终于支起来,棚顶盖着旧苫布,苫布上压了几块土坯,怕被风吹跑,棚底铺着厚厚的干稻草,踩上去软软的。

张义芝拉着冬冬站在棚子前,看着崭新的新房门扉紧闭,心里都有点舍不得。

这房是德昇和俊英凑钱帮着盖的,一砖一瓦都透着盼头,现在却只能守着个窝棚。冬冬拉了拉张义芝的手:“姥姥,新房会不会塌啊?”

“不会,咱搭了棚子,就不怕了。”张义芝摸了摸他的头,心里却也没底,只能硬着头皮安慰。

德昇这边,把地震棚搭在了建委盖的两栋红砖楼中间。

这两栋楼里住的都是建委和地区的干部,楼间距留得宽,中间能盖仓房,仓房是红砖的,放杂物。仓房和楼门之间,还留着丈来宽的空当,正好能支棚子。

他从楼下的柴火垛里找了些粗树枝,交叉着扎成架子,像编筐似的,扎得紧实,顶上盖了两层稻草,又压了几块砖,沉甸甸的,风肯定刮不动。

俊英在旁边帮着递绳子,时不时往西边望,眉头皱着:“妈和冬冬他们不知道搭得咋样了,咱赶紧搭完过去看看。”

“快了快了,再绑两根树枝就好。”德昇加快了手上的动作,绳子勒得手指发麻,他甩了甩手,继续绑。

俊英赶紧说:“慢点,别着急,勒破皮了咋整。”

忙活了一个多钟头,棚子终于搭好了。德昇把自行车推出来,俊英坐在后座,双手紧紧攥着他的衣角。

自行车轱辘压过冻硬的土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响,风刮得耳朵疼,俊英把围巾往上拉了拉,遮住半张脸:“你说妈他们会不会着急?她们都没见过地震。”

“她们比咱坚强,再说有德麟大哥在,错不了。”德昇踩得飞快,心里也惦记着家里人,老太太岁数大了,万一出点儿事可咋整。

德麟这边,挨家挨户通知完,又开始检查地震棚。王大牛家的棚子搭得太矮,他帮着加了两格子树枝加高;张婶子家的苫布不够,他从大队部抱了块过来。

夏三爷的性子急,刚帮隔壁老史家搭完棚子,就忙着搭自己家的。

他家人口多,棚子搭得大。

德麟和秀云两口子,七个丫头,加上夏张氏老两口,足足十一口人。

三爷把院子里的柴禾垛挪到墙角,把房子的阴影让出来。怕房子塌了砸着棚子,棚子的边界一直往前,伸展到了院门口,左右无挡,前后不遮,是块安全又开阔的好地方。

他的袖子挽到胳膊肘,露出结实的胳膊,胳膊上有几道旧伤疤——都是年轻时砍柴留下的。

三爷举起斧头砍枝桠,斧头落下,“咚”的一声,树枝就断了,木屑飘在院子里,带着点儿木头的清香味。

秀云在旁边帮着递稻草,大丫头穗儿蹲在地上捆树枝,三丫头雪君哄着怀里的小妹妹雪玉,院子里忙得热火朝天。

夏张氏坐在门槛上,手里拿着针线缝补丁。是德麟的旧棉袄,袖口磨破了。她看着院子里忙忙碌碌的人,嘴里念叨:“还是现在好啊,搁以前灾荒年那阵儿,娘仨爷俩的讨饭,走了十里地都没人给口粥喝,现在谁家有事,邻里街坊都来帮衬。”

“娘,您这话说的,现在是新社会,不一样了。”德昇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

看见夏三爷在忙活,赶紧停了车子,接过三爷手里的锯子“吱呀”一声锯下去,红松木的木屑飘了一地。

这红松木是德昇转业的补偿,本来是德昇要盖柴房的,截得长短正好,纹理顺溜,还带着点松香味,一直垛在东屋的窗根底下。

“可不是嘛,还是现在好,有人情味儿。”夏张氏放下针线,看着德昇帮着锯木头,眼里满是笑意。

没一会儿,红松板子整整齐齐的拼在棚子底儿,像一大张简易的木床,铺上旧棉絮,软乎乎的。

德昇又找了些细树枝,围着木床搭了个小隔断,油苫布盖顶,挡风又遮雨。

夏三爷摸着木床的纹路,眼眶有点红:“这床像大炕一样,比东屋里的炕还稳当,晚上丫头们睡在这儿,暖和。”

棚子旁边拴着家里的老黄狗,狗绳没拴紧,放得老长。

老黄狗晃悠着尾巴,一会儿跑到棚子前嗅嗅,一会儿又去追院子里的鸡。

三爷家的鸡全散养着,七八只母鸡,一只大红公鸡。冠子红得像团火,尾巴毛翘得高高的,走起路来昂首挺胸,每天早上打鸣最响,村里没人不认识。

鸡饿了就往棚子底下钻,等着夏张氏扔点糠,吃饱了就在院子里刨土,啄啄草籽。

晌午的时候,张义芝带着冬冬来三爷家打听地震的消息。冬冬挎着个小柳条筐,筐里装着几个煮红薯。是早上刚蒸的,还冒着点热气。她一进院子,看见溜达的大红公鸡,眼睛就亮了,挣开张义芝的手,就往公鸡那边跑。

“姥姥,你看大公鸡!它的尾巴毛真好看!”冬冬伸手就去拔公鸡的尾巴毛,小手抓着一根黑毛,使劲一拽。

大红公鸡正低头啄米,冷不丁被拽了毛,“咯咯咯”地叫着跳起来,伸着脖子就往冬冬脸上啄。

冬冬没防备,鼻子被公鸡的尖嘴扦了一下,顿时红了一片,眼泪“唰”地就下来了,捂着鼻子哭着跑回张义芝身边:“姥姥,鸡啄我!疼!”

张义芝赶紧蹲下来,掀起冬冬的手一看,鼻子尖有点渗血,她又气又笑,从兜里掏出块蓝布手帕。轻轻擦着冬冬的鼻子:“让你淘气,谁让你拔人鸡毛的?公鸡疼了,能不啄你?”

德昇听见动静过来,看见冬冬哭唧唧的样子,赶紧去鸡窝里抓了把玉米粒,朝着大红公鸡扔过去:“你这畜生,还敢啄人!再啄人把你炖了!”

公鸡啄着玉米粒,脑袋一点一点的,好像没听见似的。张义芝笑着说:“不怪鸡,是这孩子太淘。”

冬冬噘着嘴躲在张义芝身后,探着脑袋看公鸡,嘴里还嘟囔:“坏鸡,不跟你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