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66章 耿炳文的恐惧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第66章 耿炳文的恐惧

作者:老张061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1 19:34:43

天幕之上,关于朱元璋死因的可怕推测仍在发酵,那些被提及的名字,如同烧红的铁块,烫在洪武十一年时空的当事人心上。

黄子澄、方孝孺,这两位如今尚在翰林院任职或国子监刻苦攻读的年轻学子,听到自己的名字竟然与“谋害太祖”这等弥天大罪联系在一起时,瞬间面无人色。黄子澄手中的书卷“啪”地落地,他僵在原地,浑身冰凉;方孝孺则猛地闭上眼,嘴唇剧烈颤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被千刀万剐的惨状。他们想不通,自己未来为何会卷入如此滔天巨案?

而更感到灭顶之灾降临的,是年仅十几岁的徐允恭(徐辉祖)和李景隆!

徐允恭(魏国公徐达长子,未来袭爵后名徐辉祖)在家中习武的校场上,听到天幕将自己列为“可能参与者”时,手中的长枪“哐当”一声脱手坠地。他脸色煞白,冷汗瞬间浸透了内衫。他虽然年轻,但出身将门,太清楚“弑君”二字意味着什么——那是诛灭九族、万劫不复的罪孽!一旦坐实,别说他自己活不过明天,就连在奉天殿内的父亲魏国公恐怕再也回不到魏国公府了!他仿佛已经看到锦衣卫冲入魏国公府,明晃晃的绣春刀向他劈来的场景……

同样年纪的李景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正在府中指挥着人们收拾祖父的灵堂,听到天幕点名,直接腿一软瘫坐在地上,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他平日里仗着家世,在应天城也是鲜衣怒马、意气风发,但此刻,巨大的恐惧攫住了他稚嫩的心灵。他明白,如果未来的自己真的参与了谋害皇帝,别说见到明天的太阳,就是此刻立刻被拉出去砍头,也无人能救!

就在这恐慌蔓延之际,天幕上网友的讨论再次转向,将矛头指向了更可能具备能力和资历的人:

【网友“深度分析帝”发言:就算朱元璋真是被害死的,也不太可能是徐辉祖、李景隆这两个年轻人主导。一个是朱棣的亲小舅子,一个是朱棣的铁杆发小,朱允炆除非脑子进水了,否则怎么可能把弑君这种关乎身家性命的事交给他们?别忘了,还有两个更重要的人没提——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他们可是洪武朝硕果仅存、且手握兵权的老将了!】

此言一出,远在各自府邸的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同时感到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耿炳文正在书房擦拭他的佩刀,闻听此言,手一抖,锋利的刀刃险些割伤手指,脸色瞬间变得灰败。而郭英更是惊得从榻上跳了起来,心脏狂跳不止,几乎要晕厥过去!参与谋害太祖?这罪名足以让他们两家瞬间化为齑粉!

然而,天幕上紧接着的消息,又让郭英在绝望中看到了一丝生机:

【网友“逻辑推理王”立刻反驳:武定侯郭英不可能!你们别忘了,他的亲姐姐郭宁妃,曾经在马皇后之后执掌了后宫十年的人,在朱元璋去世后,可是被朱允炆以朱元璋遗诏的名义,下令殉葬了!如果郭英真的参与了谋害朱元璋的阴谋,并且是核心成员,朱允炆再怎么着,也不可能在执行殉葬时,连他亲姐姐的命都不保吧?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至少要留郭宁妃一命以示拉拢和封口!】

“姐姐……殉葬……”武定侯府的郭英,听到这里,先是因姐姐的结局而心中一痛,但随即,一种劫后余生般的虚脱感席卷全身!他双腿发软,踉跄着扶住柱子,大口喘息,冷汗早已湿透重衣。

‘万幸……万幸啊!’他心中疯狂呐喊,‘姐姐……你虽然不幸,但你被迫殉葬,无形中却救了咱们郭家满门啊!’ 天幕的分析合情合理,既然姐姐都被殉葬了,他郭英参与弑君的嫌疑确实被洗清了大半!这简直是不幸中的万幸!

与郭英的“侥幸”相比,长兴侯耿炳文的心却沉入了无底深渊。

天幕……没有再提他。

没有像对郭英那样,有后续的分析来为他开脱或者坐实。这种沉默,反而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宣判。联想到之前天幕透露的,他的儿子未来会娶太子朱标的女儿江都郡主,这意味着他耿家将彻底绑在太子一系(也就是建文帝一系)的战车上。

‘就算我当时老了,糊涂了,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与……’耿炳文颓然坐倒在太师椅上,眼神绝望,‘可我那成了驸马的儿子呢?他年轻气盛,又深得太孙(建文帝)信任,在那等关键时刻,他会不会……会不会背着我,做出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这个念头如同毒蛇,死死缠住了耿炳文的心脏。父债子偿,子罪亦可能累及全家!天幕没有再为他辩解,而他与未来皇太孙一系紧密的联姻关系,仿佛已经为他未来的命运,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血色的阴影。

他坐在昏暗的书房里,听着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只觉得前路一片黑暗,看不到丝毫光亮。

天幕的光芒,终于在透露了那足以颠覆一切认知的惊天秘闻后,如同燃尽的篝火般,缓缓黯淡、消散,重归于深邃的夜空。

然而,奉天殿前的死寂,却并未随着天幕的消失而打破。那“活埋”的指控,那围绕朱元璋之死的重重迷雾,那一个个被点名的、可能参与其中的臣子名字……所有这些信息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巨大的、令人窒息的精神冲击,让所有人都如同被施了定身咒,僵立在原地,脑海中一片空白,无法思考。

时间,在这极致的寂静中仿佛凝固了。夜风吹拂着旌旗,发出单调的呜咽,更添几分凄凉。

御座之上,朱元璋保持着那个微微佝偻、手撑御案的姿势,一动不动。他的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仿佛穿透了宫殿的穹顶,看到了那遥远而可怕的洪武三十一年,看到了那口可能提前为他准备好的、冰冷的棺椁。马皇后紧紧握着他另一只冰凉的手,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担忧与悲戚,却不敢出声惊扰。

太子朱标被内侍扶着,脸色依旧苍白,呼吸急促。燕王朱棣垂首而立,阴影掩盖了他脸上所有的表情,只有紧握的双拳微微颤抖,暴露着他内心的滔天巨浪。李善长瘫坐在地,尚未从打击中恢复。徐达眉头紧锁,目光深沉地扫过全场,最终落回朱元璋身上。

这令人窒息的沉默,足足持续了半个时辰。

终于,朱元璋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他极其缓慢地、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般,抬起了头。那双曾经锐利无比的眼睛,此刻布满了血丝,却重新凝聚起一种混杂着极致疲惫、冰冷与某种决绝的光芒。

他先是侧过头,看向身旁一直守护着他的马皇后。四目相对,没有言语。马皇后从他眼中看到了那惊涛骇浪后的残骸,也看到了废墟之下重新燃起的、属于洪武大帝的意志。她轻轻回握了一下他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继而扫向下方的群臣。他看到了李善长的失魂落魄,看到了徐达的凝重,看到了朱标的惊惶,也感受到了朱棣那压抑的激动。

他没有解释,没有咆哮,甚至没有去追问任何细节。

他只是抬起那只一直撑着御案的手,对着李善长和徐达的方向,极其疲惫,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轻轻挥了挥。

那是一个清晰无误的指令:退下。

李善长和徐达瞬间领会。两人挣扎着起身(李善长还需旁人搀扶),深深地躬身行礼,没有再多说一个字,便在一众内侍的引导下,默然无声地、步履沉重地退出了奉天殿广场。其他的勋贵文武,也如同潮水般,悄无声息地依次退去。

偌大的奉天殿前,很快便只剩下帝后、太子、燕王以及侍卫内官。

朱元璋依旧坐在龙椅上,望着空荡荡的广场,望着那恢复宁静的夜空。马皇后之前的话语,此刻清晰地在他脑海中回响起来:“……如今是洪武十一年,离那洪武二十六年,尚有十五年光阴。纵使天幕所言皆为注定,难道我们就不活这十五年了么?该做的事要做,该尽的心要尽,若最终无力回天,那便好好度过这剩下的岁月……”

是啊,现在才是洪武十一年!

一切,都还来得及!

天幕的预言,如同一场最残酷的噩梦,但也如同一份最珍贵的天启!它提前揭示了那条通往深渊的血色路径,那么,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斩断这条路径!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和冰冷。

首先,那个被预言将成为导火索的孙子——朱允炆!那个未来可能默许甚至参与谋害自己的人!他绝不能再有任何继承大统的可能!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中最后一丝因为隔代亲而产生的柔软也彻底消失。他之前将朱允炆送回凤阳祖陵看管,还带有一丝观望和惩戒之意。但现在,这个决定变得无比正确和坚决。凤阳,将是那个孩子最终的归宿,他此生,绝不能再踏足权力中心半步!

未来的大明江山,必须交给一个有能力、有魄力,并且……绝不会让自己死得那般不明不白的人!

夜风吹动他花白的须发,这位洪武大帝挺直了脊梁,眼中燃烧着一种近乎冷酷的重生之火。天幕带来的不是绝望,而是一个逆转命运的、血淋淋的契机。

洪武十一年的这个夜晚,因为一场来自未来的死亡预告,大明王朝的航向,正在悄然发生着根本性的偏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