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 > 第98章 来自背后的一刀

宋朝是个人才爆发的时代。

这种爆发源于唐朝末年世家门阀被屠戮一空,各种书籍典藏流入民间。

宋初,崇文院只有书籍五千余册。

于是,

四方既平,修文止戈,收天下国书典籍,聚之昭文,集贤等四库。

搜集散落民间的书籍就成了一项历时几百年的任务。

朝廷收书。

什么书都收。

六籍既分,九流并起,皆得圣人之道,以尽万物之情。足以启迪聪明,鉴照今古。

不仅收藏,还编写刊印。

到了赵佶这个时代,崇文院里的藏书已经从百年前的五千多增长到了七万多卷。

由此可见,散落在民间的书籍数量有多么庞大。

这么多的书籍,自然也就造就了人才的爆发。

宋朝的人才有多牛逼呢?

五十年前科举。

参加科举的人有苏轼、苏澈、张载、曾巩、程颢、程颐……

主考官欧阳修。

苏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苏澈:一叶轩昂方断渡,南堂萧散梦寒溪。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程颢:独处而静思者非难,居广而应天下者为难。

程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个个都是青史留名的人才。

然而,

同科状元叫章衡。

不怎么写诗的章横把这些人按在地上摩擦。

号称千古第一状元。

不久前,江湖械斗。

参与械斗的有丐帮、少林、西夏四大恶、契丹南院大王、大理皇室、西夏驸马、江南地主、吐蕃国师……

这场械斗中高手如云,声势浩大。

开局满级的,开大挂的,开小挂的,开了忘关的,盗号的,偷家的、反偷家的……

一流高手聚集了超过十五位。

然而,

最后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扫地和尚按在地上摩擦。

大宋从来不缺人才。

无论文还是武。

文武双全又不稀罕。

“你怎么考了个武举人?”

李格非正在会客。

一个十八岁的少年郎,眉清目秀,身形矫健,英武之气蓬勃向上。

少年名苏箕,苏轼的孙子,于去年高中武举人。

你没看错,就是武举人。

武举人是个什么意思呢?

先参加乡试,打赢所有对手。

再参加县试,打赢所有对手。

接着参加府试,打赢所有对手。

最后参加院试,打赢所有对手。

这才能从武童生升为武秀才,拿到武举人的头衔。

武举人上面还有武贡生和武状元。

值得一提的是,武举人已经是打遍全省无敌手的高手了。

大宋武人不受待见,但是,练武者的道路一直都存在,还很健全。

李格非满脸纠结。

女儿武力值爆表。

侄子也走了武举之路。

文人不行了吗?

“家父曾言,家中文风过盛,须用家传武学制衡一二。”

苏箕腼腆的笑了笑,不好意思的地下了头。

制衡什么的,笑谈罢了。

习文练武都需要天赋,他文学天赋很差,武学天赋也一般。

左右衡量之下,他爹就让他习武了。

武人大多是蠢货,连怎么获取功名都不知道,竞争对手少。

“如此?如此也好,老师他锋芒过盛,倒是难为你了。”

李格非略一思考,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儿。

苏轼是守旧派,守旧派在朝堂上近乎绝迹,他的后人若是走文官的路子,可谓举步维艰,满堂对手。

他不走革新派,不走守旧派,他也没走中立派,他走了武官的路……

武官……

武官之首,太尉高俅。

高俅,苏轼的书童,一个十分会感恩的人。

武官……

李格非脸色一暗。

“世叔,侄儿这次前来,是听闻府上曾捕获禁军教头张跃,特来询问一番。”

苏箕起身拱手,礼仪齐全。

顺便也坦诚的说出了自己的任务。

“殿帅命小侄去为那张教头升职,且要为他寻一门亲事,小侄听闻那张教头曾袭扰府上,特来问询世叔意见。”

全是人情世故呀!

“张教头呀,这得问清照…”

李格非让人去唤李清照过来。

牵扯到金小山的事情,他听到就头疼,是一点儿都不想问,不是推给女儿,就是推给夫人。

“清、清照姐姐、端是厉害……”

说起李清照,苏箕也有些结巴。

几年前的阵仗他没见到。

但流言蜚语他听到过太多了。

呃,

不知该如何评价。

“哎……”

李格非长叹一声。

丢人了。

都怨那个混账玩意儿!

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就是最真实的评价呀!

李清照很快就过来了。

她既没夜间多人娱乐活动,又没有睡懒觉的习惯,基本就是随叫随到。

对于提拔老张,还要给他说门亲事,她很无语。

跟我没关系呀!

你们问我干什么?!

这是那个莽夫该操心的事情呀!!

李清照极度无语的瞪着苏箕。

她不管!

不管就是可以做了。

苏箕谢绝了吃顿家宴的邀请,落荒而逃。

这姐姐气势太凌厉了,他扛不住呀。

“他怎么成武举了?”

李清照看着苏箕离去时矫健的步伐,满脸疑惑。

会武功,

这不奇怪。

苏轼就会武功。

而且,功夫还不低。

《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中,他说: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

《江城子·密州出猎》他又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可不是说说的。

他是真的会。

他练的是彭祖功。

延年益寿,强身健肾。

他还当过兵部尚书。

骑射精通,还会排兵布阵。

至于他为什么五十多岁就死了。

那只能归功于他玩女人玩的太多了。

买十一二岁的女童入府,玩到十**岁后,便以年老为由,或是发卖,或是送人,一年接一年,一茬换一茬。

除非你是神,否则再好的武功也抗不住这么造。

“是啊,他怎么成武举了……”

喃喃自语,有些无力。

京城之中,守旧派就剩李格非一根独苗了。

多年前,章淳为相,编纂整理元佑旧党反对变法章疏,清理守旧派,他拒绝投靠,贬官离京。

去年,蔡京为相,把司马光、苏轼等三百多人扣上元佑奸党的帽子,于德殿门外树立“元佑党人碑”,昭示全国。

托女儿的福,他又挺住了。

虽然守旧派土崩瓦解,输的一塌糊涂。

可他觉得自己不孤独。

司马光不在了,司马家还在,朔派还在。

苏轼不在了,苏家还在,苏门学士派还在。

可,

老师的孙子考了武举人!

他,怎么能成武举人?!!!

老李的信仰被苏家从背后砍了一刀。

砍的他摇摇欲坠。

“算了,我出去了。”

粗心大意的李娘子没有发现她爹的异常,风风火火就往外冲。

“去哪儿?我也去”

出得正厅遇到王夫人,又被抓住。

“娘,我去崇文院转转,你不要老黏着我行不行?你和爹爹多年未见,陪他喝喝茶、下下棋、诗情画意一下,不行吗?”

“少跟我贫,恩人不是让你去种地吗?怎么不去?”

“娘!!女儿是读书人,种什么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是种地?”

这是种地的陶渊明。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

这是被贬后开荒的苏轼。

种地的读书人很多,李白、杜甫、白居易、高适等等,数之不尽。

王夫人精力旺盛无处宣泄,老李快六十岁了,她才二十岁,田地荒芜,心里长草,最是无聊,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黏着女儿。

抓着她就是叽里呱啦的一顿输出。

“马死落地行…”

李清照的嘴多毒啊,一句话就把这些前辈打发了。

他们失势了才去种地的!

有吃有喝的话,你看他们会去种地吗?

“…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

王夫人恼火的一扶额头。

看看你说的是人话吗?

谁家女子如你这般锋芒毕露,言辞如刀,还守不守妇言了!

“我去崇文院看书,为您的大恩人当牛做马,您就别跟着了……”

李清照头大如斗嘟着嘴慌忙逃离。

催婚!

催还恩!

行为约束!

言语教导!

从小就野惯了的李娘子哪里受得了这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