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清晨,阳光如金粉般洒落在望山村的山野间。连绵起伏的丘陵上,一片片整齐排列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为大地披上了一层科技与自然交融的铠甲。微风拂过,光伏板下的中药材田随风轻摆,散发出淡淡的药香。远处,几只白鹭在田埂上悠闲踱步,构成一幅宁静而充满希望的画卷。
林辰站在光伏农业基地的主入口,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混合着青草、泥土与阳光的味道。他身着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袖口随意卷起,脸上带着温和而坚定的笑容。身旁,是项目合作方——新能源科技公司总经理陈总,一位年近五十、精神矍铄的中年企业家。
“林总,”陈总笑着拍了拍林辰的肩膀,“今天可是个大日子,咱们的‘望山村太阳能充电站’终于要启用了。”
林辰点点头,目光扫过已经聚集在基地前的村民们。他们中有老人、有孩子,有骑着电动车的中年人,脸上都洋溢着好奇与期待的笑容。他知道,这一刻,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启动,更是他们“光伏农业互补项目”从蓝图变为现实的第一步。
“是啊,陈总,”林辰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这不仅是望山村的里程碑,也是我们‘乡村振兴’梦想的起点。”
上午九点整,仪式正式开始。简朴而庄重的舞台上,悬挂着“望山村太阳能充电站启用仪式暨光伏农业互补项目成果展示”的横幅。林辰和陈总共同为充电站揭牌,一块红绸缓缓落下,露出下方现代化的充电桩和电子显示屏。掌声如雷,久久不息。
“各位乡亲们,”林辰拿起话筒,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基地,“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见证‘望山村太阳能充电站’的启用。这个充电站,利用我们基地的太阳能发电,不仅能为周边村民的电动车、电动三轮车提供便捷、免费的充电服务,还能为村里的路灯、村委会、卫生室等公共设施供电,降低全村的用电成本。”
台下的村民们听得认真,不少人频频点头。
“以前充电要去镇上,来回要一个小时,路费油钱都不算,时间也耽误了。”李大叔推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第一个走上前来充电。他是村里最早报名参与光伏板下中药材种植的村民之一,此刻正咧着嘴笑。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充,太方便了!”李大叔一边将充电枪插入电动车,一边大声说道。
他的心声里满是开心:【以后去镇上卖菜,再也不用担心电动车没电了。这充电桩又快又稳,比镇上那个破旧的还好用!】
苏婉清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叠宣传册,微笑着看着这一幕。她今天特意穿了一件浅绿色的连衣裙,显得格外清新。看到孩子们围在光伏板旁边好奇地张望,她蹲下身,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解:“你们看,这个蓝色的板叫光伏板,它就像一片巨大的‘阳光捕手’,能把太阳的光收集起来,变成我们能用的电。这个过程不烧煤,不排烟,既环保又省钱。以后我们家里用的电,可能就是阳光变来的哦。”
孩子们听得入神,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苏姐姐,”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举手问,“那光伏板能让我们的教室更亮吗?冬天太冷了,教室里的灯总是忽明忽暗。”
苏婉清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当然能!我们接下来就计划在村小学安装光伏供电系统,让教室的灯永远亮堂堂的,冬天也能暖暖和和的。”
“太好了!”孩子们欢呼起来。
小宇,一个瘦小但眼神坚定的男孩,也举起了手:“苏姐姐,我爸爸说,有了这个充电站,他就能多跑几趟镇上,多卖点菜,多挣点钱。是不是以后我们家也能买新电视了?”
苏婉清的心微微一颤。她看到小宇的心声:【妈妈生病了,要吃药,家里的钱总是不够。如果爸爸能多挣钱,妈妈就能早点好起来。】
“小宇,”苏婉清的声音更加温柔,“不仅你家能买新电视,我们还要让整个村子都富起来。你看,光伏板下面不是种着药材吗?这些都是值钱的宝贝,村里谁想来干活,每天都能挣一百多块钱呢。”
小宇的眼睛亮了起来,用力地点了点头。
充电站启用后,效果立竿见影。周边几个村子的村民都闻讯而来,骑着电动车、电动三轮车,甚至推着电动自行车,排着队充电。充电桩前总是热闹非凡,村民们一边等待,一边聊着家常。
“老李,你这车充得真快啊!”一位村民羡慕地说。
“那是,”李大叔得意地拍了拍车,“这可是‘阳光电’,干净又充足!”
更令人欣喜的是,光伏板下的土地并没有荒废。林辰和陈总与村委会合作,引进了耐阴的中药材品种,如黄精、玉竹等,由村民承包种植。村民不仅有了充电的便利,还能在家门口打工增收。
“现在不仅充电方便,还能在家门口挣钱,真是太好了!”李大叔在田里除草时,笑呵呵地对苏婉清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