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书院后园的海棠花开得正盛,粉白色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舞,偶尔飘落几片在青石棋桌上。苏明远放下手中的《春秋左传》,伸了个懒腰,目光不经意间瞥向园中那处幽静的角落。
那里,陈默独自一人坐在石桌旁,手执黑白棋子,正在复盘昨日与人对弈的残局。夕阳西下,金色的光线斜照在他清瘦的面庞上,那种专注而宁静的神情,让苏明远不由得心生敬意。
自从几个月前三人结为学友以来,苏明远对陈默的了解却始终停留在表面。这个寒门出身的同窗话语不多,但每每开口便是见地精深。尤其是他的棋艺,在书院中几乎无人能敌,连一些老师都对他刮目相看。
陈兄又在钻研棋谱?苏明远起身走向石桌,语气中带着真诚的好奇。
陈默抬头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昨日与城中李老先生对弈,中盘有一步棋下得不够精妙,正在反思。
苏明远在他对面坐下,看着棋盘上黑白交错的布局。在现代时,他也曾学过围棋,但只是业余水平。来到这个时代后,他几乎没有碰过围棋,一来是学业繁重,二来也觉得这只是消遣之道,不值得花费太多精力。
苏兄可懂棋理?陈默忽然问道,声音依然平静如水。
略知一二,不过棋力粗浅,恐怕要让陈兄失望了。苏明远谦逊地回答,心中却有些好奇陈默为何会主动邀请。
无妨。陈默重新摆好棋子,棋如人生,重在领悟,不在胜负。苏兄愿意指教一盘吗?
苏明远点头应允。说实话,经过几个月的相处,他对这位沉默寡言的同窗愈发好奇。陈默身上有一种超然的气质,仿佛能够超脱于世俗的功利之外,这在科举竞争如此激烈的书院中是极其罕见的。
对弈开始,苏明远执白子先行。他在天元落下第一子,这是现代围棋中常见的开局方式,但在古代却显得有些突兀。
陈默看了一眼,眉头微皱,但没有说什么,只是在星位应了一手。
接下来的几手棋,苏明远明显感觉到了差距。他的棋路虽然不乏新意,但缺乏古人那种厚重的功力。陈默的每一手棋都下得从容不迫,看似平淡,实则暗藏玄机。
苏兄的棋风颇为独特。陈默一边落子一边说道,这种布局方式,在下还是第一次见到。
苏明远心中一紧,意识到自己可能又暴露了现代人的痕迹。他连忙解释道:只是一时兴起,想要尝试一些新的变化。
创新本是好事。陈默的语气中没有批评的意味,反而带着某种欣赏,只是棋道如学问,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求变,否则容易流于奇诡。
这话说得委婉,但苏明远听出了其中的深意。陈默是在提醒他,无论是下棋还是做人,都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框架。
随着对弈的深入,苏明远发现自己完全处于下风。陈默的棋艺确实高超,每一手棋都恰到好处,既不急躁冒进,也不畏缩保守。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境,胜负似乎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陈兄的棋艺让在下佩服。苏明远在中盘就看出了败势,但还是坚持下完了这盘棋,这种心境修养,更是令人敬仰。
苏兄过誉了。陈默收拾着棋子,棋道与人道相通,下棋如做人,需要的不是争强好胜,而是内心的平静与坚持。
这番话让苏明远深有感触。在现代社会,他习惯了竞争和效率,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投入产出比。但陈默的棋道观念却截然不同,他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超脱于功利的纯粹。
能否请陈兄指点一二?在下想要学习棋艺。苏明远诚恳地说道。
陈默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既然苏兄有此雅兴,陈某自当奉陪。不过学棋如学做人,需要耐心和恒心。
从那天开始,苏明远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与陈默对弈。起初他只是想多了解这位神秘的同窗,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他逐渐被古代围棋的魅力所吸引。
古代的围棋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每一颗棋子的落下,都承载着下棋者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那些看似简单的黑白石子,在棋盘上演绎着攻守进退、虚实刚柔的千古智慧。
苏兄这几日进步很快。一个月后的午后,陈默看着苏明远刚下完的一盘棋,眼中露出了难得的赞许,不过还是太急躁了一些。
还请陈兄明示。
你看这里。陈默指着棋盘上的一处,你急于求成,想要一举建立优势,反而给了对方机会。棋如人生,欲速则不达。
苏明远细细观察着陈默指出的那手棋,确实如他所说,自己太急于求胜,结果弄巧成拙。这种急躁的心态,确实是现代人的通病。
陈兄说得对。苏明远若有所思地说道,在下确实过于急功近利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明远开始刻意调整自己的下棋心态。他不再追求快速的胜负,而是专注于每一手棋的质量。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棋艺上,也影响了他对其他事情的态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