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调查组成立后的第三天,一个意外的变故让整个事件出现了转机。
那个作伪证的李四,突然主动到京兆尹府自首,承认自己的证词是编造的,并且详细交代了受人指使的经过。
苏明远得知这个消息时,正在府中与刘先生商议对策。管家匆匆跑进来报告:老爷,京兆尹府来人了,说那个李四招供了!
苏明远和刘先生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喜和疑惑。他们虽然料到李四迟早会暴露,但没想到会这么快,而且是主动自首。
怎么回事?他为什么要自首?苏明远问道。
管家摇摇头:具体情况不清楚,只是说联合调查组要传唤您过去。
来到京兆尹府,苏明远见到了联合调查组的主要成员:御史中丞刘大人、京兆尹王大人,以及大理寺卿张大人。这三位都是朝中重臣,办事公正,深得皇帝信任。
苏大人,刘御史中丞开门见山,李四已经招供了,承认他的证词是编造的。现在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详细情况。
苏明远故作惊讶:他招供了?这是怎么回事?
王京兆尹拿出一份供词:李四说,有人给了他二十两银子,让他作伪证指控你。他起初以为只是小事,没想到闹得这么大,害怕被查出来,所以主动招供。
苏明远看了看供词,李四在其中详细交代了受人指使的经过,包括是谁找的他、给了多少钱、教他怎么说等等。
最关键的是,李四指出了指使他的人:赵府的管事老张。
赵府的管事?苏明远装作疑惑,是哪个赵府?
工部侍郎赵文斌的府邸。张大理寺卿回答道。
三位大人都在观察苏明远的反应。苏明远表现得非常惊讶:赵侍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之间虽然有工作上的分歧,但也不至于到这种地步吧?
刘御史中丞说道:这正是我们要调查清楚的。现在我们已经传唤了那个管事老张,相信很快就能水落石出。
当天下午,管事老张被带到了京兆尹府。面对三位大人的严厉审问,他很快就招供了。
原来,是赵文斌的心腹幕僚张师爷指使他这样做的。张师爷给了他五十两银子,让他去找一个可靠的人作伪证,诬陷苏明远品行不端。
老张起初不愿意做这种事,但张师爷威逼利诱,既许以重金,又威胁说如果不从就让他在府中待不下去。老张迫于压力,只好照办。
事情发展到这里,矛头已经直指张师爷。联合调查组立即传唤张师爷到案。
张师爷是个老江湖,起初还想抵赖。但面对李四和老张的指证,以及调查组掌握的各种证据,他也不得不承认了事实。
但是,张师爷坚决否认是受赵文斌指使,声称是自己私人恩怨,与主人无关。
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一个幕僚哪里来的动机和财力去陷害朝廷重臣?而且还是为了工作分歧?
但是,要想证明赵文斌的参与,还需要更确凿的证据。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的时候,又一个意外发生了。
那个最早传播谣言的茶贩子王小二,在听说李四招供的消息后,也主动到官府自首了。
王小二的招供更加详细,因为他直接接触过张师爷。他详细交代了张师爷如何找到他、如何指导他传播谣言、如何给他钱财等等。
更重要的是,王小二还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张师爷曾经说过,这是他家主人的意思,一定要把苏明远搞臭。
有了这个证据,联合调查组立即传唤赵文斌到案。
这一天,朝中哗然。工部侍郎因为涉嫌指使他人造谣诬陷同僚而被调查,这在朝廷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苏明远得知消息后,心中既有得意,也有谨慎。他知道,赵文斌在朝中经营多年,关系网络复杂,不会轻易束手就擒。
果然,赵文斌在接受调查时,坚决否认指使张师爷造谣。他声称张师爷是私自行动,自己完全不知情。
但是,调查组已经掌握了更多的证据。刘先生的调查成果发挥了关键作用。
赵侍郎,刘御史中丞拿出一份银票记录,这是您府中近期的财务开支记录。我们发现,就在谣言开始传播的前一天,您的府中支出了一百两银子,支付给了张师爷。请问这笔钱是做什么用的?
赵文斌脸色一变,但还是强辩道:张师爷是我的心腹,府中有什么开支都是他经手,一百两银子不算什么大数目。
是吗?王京兆尹又拿出一份证据,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张师爷在得到这一百两银子后,立即分别给了李四二十两、王小二三十两、老张五十两。如此巧合,您如何解释?
面对确凿的证据,赵文斌终于支撑不住了。他知道再抵赖下去只会让自己更被动,于是承认了指使张师爷造谣的事实。
但是,他为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辩护:我只是对苏明远的一些做法不满,想给他一个教训,并无恶意伤害之心。而且我只是让人传播一些传言,并没有想到会闹得这么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