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后的一个雨夜,苏明远独自坐在书房中,面前摆着一封刚刚写好的信函。这是给王文正的回信,表示愿意考虑与他侄女的亲事,希望能够安排两人见面。
写完这封信,苏明远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意味着自己向政治联姻迈出了第一步。
正在这时,管家匆匆走进来:老爷,那位赵东家又来了,说有急事求见。
苏明远皱了皱眉。这半个月来,赵德昌已经来过三次了,每次都是想要打探江南水利工程的消息。前两次苏明远都以各种理由推脱了,没想到他今天又来了。
让他进来吧。苏明远终究还是答应了。
不多时,赵德昌匆匆走进来,这次他的神情显得格外焦急:苏大人,在下这次来是有紧急情况要汇报。
什么情况?苏明远有些意外。
赵德昌四下看了看,确认没有外人,才压低声音说道:大人,在下刚刚得到消息,江南水利工程的招标可能要提前了!原定下月底的招标,可能要提前到下旬就开始。
这个消息让苏明远心中一动。如果属实的话,确实是重要信息。
你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苏明远谨慎地问道。
赵德昌神秘地一笑:大人,在下在商界混了这么多年,总有一些门路。这个消息应该是可靠的,只是具体的招标条件还不清楚。
苏明远沉默了一下。按照工部的内部消息,招标确实有可能提前,但具体时间还没有最终确定。赵德昌能够得到这样的消息,看来背后确实有人。
大人,赵德昌见苏明远沉思,继续说道,在下这次来,是想请大人帮个忙。如果能够提前知道具体的招标条件,在下就能更好地准备材料,确保能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又是这个要求。苏明远心中矛盾极了。
一方面,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会越过职业道德的底线。但另一方面,张郎中的话一直在他耳边回响:适当的通融对大家都有好处,过分的清高只会让自己孤立无援。
更重要的是,这半个月来,苏明远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
在尚书省里,那些知道他拒绝了赵德昌好意的同僚们,看他的眼神多少有些异样。有人说他太过清高,不懂人情世故;有人说他不知道抓住机会,太过死板。
甚至连王通判都私下提醒他:明远兄,做人不能太绝。有些时候,适当的通融是必要的。
而那些收受礼品、与商人往来的同僚们,在职场上似乎更加如鱼得水,各种消息灵通,人脉关系也更广。
这让苏明远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也许,他之前的坚持确实过于理想化了。
赵东家,苏明远终于开口,你想要什么样的信息?
赵德昌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但还是谨慎地说道:大人,在下并不要求什么机密信息,只是想知道招标的基本条件。比如对材料质量的要求、供应时间的安排、大概的资金规模等等。这些信息迟早也会公开的,不是吗?
确实,这些信息最终都会在招标公告中公开。提前透露一些,似乎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苏明远深吸了一口气,内心的最后一道防线终于松动了。
好吧,他缓缓说道,我可以提供一些基本信息。但是,我有条件。
赵德昌立即说道:大人请讲,在下一定照办。
第一,我只能提供一些基本的、非机密的信息。第二,我不能保证你一定能中标,这取决于你自己的实力。第三,这件事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
赵德昌连连点头:大人放心,在下明白规矩。
苏明远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工部内部的初步方案,里面包含了一些基本信息。他挑选了几条相对无害的内容,简单地向赵德昌介绍了一下。
江南水利工程分为三个标段,总资金大概十万两银子。主要需要的材料是优质木材、石料和铁器。对材料质量要求很高,必须经过严格检验。供应时间大概是明年开春到秋末。
赵德昌仔细听着,时而点头,时而在心中记忆。
多谢大人指点!他恭敬地说道,这些信息对在下很有帮助。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大人,这是在下的一点心意,还请收下。
苏明远打开一看,里面是十两银子。数量不算太大,但对于他的月俸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补贴了。
看着这些银子,苏明远心中复杂极了。收下它,就意味着他彻底跨过了那条界线。
但是,事情已经做了,再推辞似乎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好吧。苏明远收下了银子,希望你能用心做好材料供应工作,不要让朝廷失望。
大人放心,在下一定尽心尽力!赵德昌高兴地说道。
送走赵德昌后,苏明远独自坐在书房里,看着桌上的银子,心情复杂极了。
他做了。他终于向诱惑屈服了。
虽然只是提供了一些基本信息,收受了一些小恩小惠,但这无疑是一个开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