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工程继续进行。苏明远发现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甚至连一些老人和妇女也来帮忙,递水送饭,或是编织藤条。这种齐心协力的场面,让他想起了前世读到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古训。
正当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意外发生了。
一名村民在搬运木料时失足,一根粗壮的木梁滚落,直奔河中正在固定桥基的几人。
小心!苏明远大喝一声,纵身一跃,奋力推开木梁前方的一名年轻村民。
木梁坠入河中,激起巨大水花。村民们一片惊呼,迅速集合救援。所幸无人受伤,但苏明远的衣袖已被河水浸湿,发丝散乱,狼狈不堪。
苏先生!李村长急忙跑来,关切地问道,您没事吧?
苏明远摇头:无妨,只是衣服湿了。
这时,岸边传来一阵嘲笑声。
瞧瞧,这就是你们的大才子?连木料都看管不好,如何修得成桥?周通带着几名赵家仆役站在一旁,面带讥讽。
苏明远没有理会,只是继续指挥工程。但他注意到,有几名原本积极参与的村民,此刻变得犹豫起来,悄悄退到一边。
李村长面色铁青:周管事,修桥乃大事,偶有差池在所难免。你若无事,不如回去,免得妨碍工程。
周通冷笑:我家老爷命我前来观看,我自当遵命。他转向周围村民,提高声音,诸位乡亲且想清楚,若这桥修不成,耽误了农时,后果可不轻啊。
几名村民面面相觑,显然被这话影响。苏明远看在眼里,心中了然。周通此来,不仅是要嘲笑他,更是要离间村民,瓦解众人的信心。
他拂去衣服上的水渍,走向村民中央,声音坚定而沉稳:
诸位乡亲,修桥一事,本就风险重重。方才之险,乃我监管不力所致,与诸位无关。若有人心中忧虑,大可离去,绝无怨言。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目光如炬:然则,此桥若成,便是我们共同之功;若败,过错在我,绝不连累诸位。我苏某人在此立誓:三日之期,若桥不成,我愿离开此村,永不回返。
这番掷地有声的宣言,让周通一时语塞。村民们则被苏明远的决心所感染,重新振作起来。
苏先生既如此说,我等岂能退缩?一名壮年农夫高声道,修桥!
修桥!众人齐声呼应,干劲倍增。
周通见状,冷哼一声,带着随从离去。但苏明远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赵家不会轻易放弃。
工程继续进行。到了傍晚,桥身已完成大半,优美的弧形愈发明显。村民们对这种不用桥墩就能横跨河面的设计充满惊叹,不断赞美苏明远的才智。
此桥若成,当为我村一大奇观!一位老者感慨道。
苏明远谦虚回应,心中却也忍不住生出几分自豪。在这个物质条件匮乏的古代,能够用知识改变环境,帮助乡亲,这种成就感是他在现代社会从未体验过的。
夜深人静,苏明远独自在桥边巡视,确保一切安全。月光如水,洒在未完工的桥身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忽然,他察觉到身后有动静。警觉回头,却见李语梅站在月色中,手持灯笼,面带忧色。
先生。她轻声唤道。
苏明远有些惊讶:李姑娘夜访,可是有事?
李语梅环顾四周,确定无人,才低声道:先生当心,我今日偶然听闻,赵家有意阻挠修桥。
苏明远眉头微蹙:何以见得?
赵家在县中势力不小,若此桥由先生主持修成,不仅会令赵员外颜面扫地,更会削弱他对村中的影响。李语梅忧心忡忡,我担心他们会...
话未说完,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李语梅神色一变,急忙熄灭灯笼,低声道:先生保重,我先离去。说罢,匆匆隐入夜色。
苏明远站在原地,心中警觉。片刻后,几个黑影出现在河岸边,借着月光,他认出那是几名赵家家丁,手持刀斧,鬼鬼祟祟地接近桥身。
什么人!苏明远厉声喝道。
黑影们一惊,随即有人认出了他:是那个书生!
为首者冷笑道:不必管他,动手!
几人挥舞刀斧,就要砍向桥身的关键支撑部位。
情急之下,苏明远抄起河岸边的一根木棍,冲上前去:住手!
黑影们显然没料到一个书生敢独自迎战,稍稍迟疑。苏明远借机大喊:有人破坏桥梁!乡亲们快来!
他的声音在夜色中传得很远。远处的村子里,已有灯火亮起,隐约传来人声。
黑影们见状,不敢恋战,丢下刀斧逃走。苏明远追了几步,确定他们离去,才松了口气。
村民们闻声赶来,见苏明远独自站在月下,周围散落着刀斧,无不惊疑。
苏先生,发生何事?李村长急切地问道。
苏明远将方才情况如实相告,只是略去了李语梅夜访的部分。村民们听闻有人要毁桥,无不愤怒。
必是赵家所为!有人愤然道。
李村长皱眉:此言差矣。无凭无据,岂可妄加揣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