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分,苏明远依然在档案室中奋笔疾书。桌案上的文件已经分为三摞:应对弹劾的材料、改革方案的详细阐述,还有一摞他不确定该如何处理的敏感文件。正是这最后一摞文件,让他的内心如潮水般翻涌不息。
就在两个时辰前,当他在查阅一份关于边防军饷的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个被夹在页面中的密函。这份密函的内容让他震惊不已——它记录了三年前一次重要的朝廷决策内幕,涉及多位重臣的私下交易和利益输送。
密函的内容极其详细,甚至记录了具体的金额和分配方式。某位户部高官通过虚报军饷需求,私吞了巨额银两;某位兵部大员与边关将领暗中勾结,倒卖军械牟利;甚至连一些表面上清廉正直的官员,也在这些肮脏的交易中分了一杯羹。
更令苏明远震撼的是,这份密函的签名者竟然是一位他从未听说过的名字,但从文件的语气和内容来看,此人显然在朝中地位极高,能够掌握如此机密的信息。
这到底是什么人留下的?为什么会被夹在这些普通档案中?苏明远心中充满了疑问。是有人故意要让他发现这些秘密,还是纯粹的巧合?
他仔细研究着密函的纸张和墨迹,试图从中找到更多线索。纸张是上等的白纸,墨迹工整而有力,显然出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之手。更重要的是,从用词的习惯和语法结构来看,这位神秘的记录者应该是朝中的核心人物。
苏明远突然想起了几天前与李景行的那次密谈。那位看似温和的老者曾经暗示过,朝廷内部的复杂远超表面所见。难道这份密函就是他留下的?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李景行的用意又是什么?是想通过这些秘密来测试苏明远的品格和立场,还是想给他提供某种政治武器?
这些疑问让苏明远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深知信息的价值;作为一个古代官员,他更明白掌握秘密的危险性。这些信息如果运用得当,确实可以成为政治博弈中的有力武器;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给自己招致灭顶之灾。
更重要的是,这些秘密让他对朝廷的运作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表面上看,朝廷是一个等级森严、程序规范的官僚体系;但在这些程序的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的私下交易和利益输送。正如他在改革方案中分析的那样,制度的执行往往会偏离设计者的初衷,而这种偏离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人性因素。
贪欲、恐惧、野心、嫉妒——这些人性的阴暗面在权力的放大下变得格外突出。即使是那些最完美的制度设计,也难以完全约束这些人性的弱点。
难怪改革如此困难。苏明远在心中感叹。他现在明白了,改革不仅仅是制度的问题,更是人心的问题。如果不能触及利益分配的核心,不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任何表面的制度调整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但这个认识也给他带来了新的启发。既然人性无法改变,那么就要在制度设计中充分考虑人性的特点,通过巧妙的机制设计来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这正是现代管理学中激励相容理论的核心思想。
苏明远重新审视着自己的改革方案,开始从人性的角度进行调整。比如在监督机制的设计中,不能仅仅依靠官员的自觉性,还要建立相互制衡的利益关系,让监督者有足够的动机去履行职责。
正当他沉浸在这种思辨中时,门外再次传来了脚步声。这次的脚步声很轻,但苏明远的听觉已经变得格外敏锐。他迅速将那份神秘的密函收起,然后起身走向门口。
他低声询问。
是我。门外传来一个低沉而熟悉的声音。
苏明远心中一惊,这个声音他记得很清楚——正是李景行老人。这么晚了,他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打开门,果然见到李景行站在门外,神色从容,仿佛深夜出现在政务改革司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李老,您怎么来了?苏明远压抑着内心的震惊,恭敬地询问。
听说你们司里遇到了一些麻烦,特来看看。李景行缓缓说道,目光在苏明远脸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观察他的反应。
苏明远请李景行进屋坐下,内心却在快速分析着对方的真实意图。这个时候来访,绝非巧合。联想到刚刚发现的那份密函,他隐约感觉到了某种深层的联系。
老人家深夜来访,想必有要事相告?苏明远试探性地问道。
李景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环顾了一下房间,目光在书架和案头的文件上停留了片刻。
听说明日户部要在朝堂上弹劾你们司,可有应对之策?李景行的语气很平淡,但苏明远能感受到其中的关切。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符合法度,经得起检验。苏明远回答道,至于具体的应对,我们已经准备了详细的材料。
仅仅是合法合规,恐怕还不够。李景行摇摇头,政治斗争从来不只是看对错,更要看力量对比。你们面对的对手,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