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272章 座中论政(上)

知不可忽骤得 第272章 座中论政(上)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6:47:00

晨光熹微,苏明远整理着官袍,准备前往郑大人府邸。昨夜与赵文卿的深谈让他对即将到来的会面有了更多的心理准备,但内心仍然忐忑不安。透过客栈窗棂,他看见京城的街道上已有早起的商贩在摆设摊位,炊烟袅袅升起,一派繁华景象。

然而,这表面的宁静却让他愈发感受到暗流汹涌的政治气息。

郑府坐落在城西一条幽静的巷弄中,青砖灰瓦,门第虽不算显赫,却透着书香门第的雅致。苏明远在门前稍作整顿,深吸一口气,上前叩门。

苏大人,老爷已恭候多时。门房恭敬地引路,领着苏明远穿过影壁,踏入内院。

庭院中植着几株梧桐,秋叶正黄,偶有落叶飘洒。苏明远跟着门房走向正厅,心中暗自琢磨着即将见到的这位郑大人会是怎样的人物。从赵文卿的描述来看,此人在朝中颇有影响力,且属改革派的重要人物。

明远贤弟,久仰大名!

还未进入正厅,一个温和而威严的声音便从内传来。苏明远抬眼望去,见一位五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迎面走来,身着深紫色官袍,面容清瘦,双目有神,颌下三缕长髯,颇有儒者风范。

下官苏明远,见过郑大人。苏明远连忙上前行礼。

郑大人摆手示意不必多礼,仔细打量着苏明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贤弟果然一表人才,读你的《浮沉录》,便知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今日一见,更觉名不虚传。

苏明远心中一动。《浮沉录》是他在地方任职时写下的那篇感悟文章,没想到竟然传到了郑大人手中,还获得了如此评价。看来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已进入了朝中某些人的视线。

大人过誉了,下官不过是有感而发,随手记下的一些粗浅感想,不足挂齿。苏明远谦虚道,同时暗中观察着郑大人的神情变化。

哈哈,贤弟太过谦逊了。郑大人朗声笑道,来,我为你介绍几位同道。今日恰逢有几位朋友来访,都是朝中的栋梁之才,正好大家一起论道。

说话间,两人已步入正厅。苏明远入内一看,心中顿时一惊——厅中已坐着五六位衣着华贵的官员,从他们的服色品级来看,至少都是四品以上的大员。这哪里是普通的拜访,分明是一场精心安排的政治聚会。

诸位,这便是我时常提及的苏明远苏贤弟。郑大人向众人介绍道,年纪轻轻便在地方政务上颇有建树,实在难得。

众人的目光齐齐投向苏明远,有的温和,有的审视,有的略带探究。苏明远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但表面上仍保持着从容的笑容,一一拱手致意。

久仰苏大人大名,一位身着朱紫袍的老者开口道,听说贤弟在下县推行的新政颇有成效,老夫甚为关注。

苏明远认出此人应该是兵部侍郎王大人,在朝中资历颇深。他连忙谦逊回应:下官只是因地制宜,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改进,承蒙大人关注,实在惶恐。

不必谦虚,另一位中年官员接过话头,我们都听说了,你那套赋税征收的新法子,既减轻了百姓负担,又不减国库收入,确实是个好办法。

苏明远心中警觉起来。看来自己在地方的那些改革措施确实已经传到了朝中高层,而且还引起了相当的关注。这既是机遇,也可能是危险的开始。

请坐,请坐,郑大人招呼众人落座,今日既然大家都在,不如就当前朝政中的一些要事交换一下看法。明远贤弟新从地方而来,想必对民情更为了解,正好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众人依次坐定,苏明远被安排在郑大人的右手边,这个位置颇为微妙——既体现了主人的重视,又让他处在众人关注的焦点上。

近来边关不靖,朝廷正在考虑如何应对。王侍郎率先开口,将话题引向了时政,诸位以为,当以何策为上?

话音刚落,便有人接话:依老夫之见,当以和为贵。边关征战,劳民伤财,不如厚赐番邦,换取边境安宁。

和议之策,治标不治本。另一人反驳道,一味示弱,只会让番邦得寸进尺。当整军备战,以武止戈。

苏明远静静听着众人的辩论,心中却在快速分析。从现代人的视角来看,这些争论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同的国家战略选择:和平主义与强硬路线的分歧。但在这个时代,这些分歧往往与党派立场紧密相关。

郑大人适时插话:明远贤弟在边地任职,想必对边情有更直观的了解。不如请贤弟谈谈你的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苏明远身上。他深知这是一个关键时刻,自己的回答不仅会暴露政治立场,更会影响在场诸位对他的判断。

苏明远缓缓开口:诸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下官以为,边关之策,不可偏执一端。他停顿了一下,组织语言,《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边关治理,亦当如此。

众人点头,这样的开头中规中矩,既引用了经典,又没有明确偏向任何一方。

具体而言,苏明远继续道,当以德化为根本,辅之以武备。德化者,厚抚边民,使其安居乐业,自然不会为番邦所诱;武备者,整军修械,示之以威,使番邦不敢轻举妄动。

德化武备并举,说得好!王侍郎抚掌赞道,但具体如何实施,却是难题。

苏明远心中一动,知道关键时刻到了。他需要在这里展示自己的独到见解,但又不能过于突兀,以免引起怀疑。

下官在地方任职时,曾有一些浅见。苏明远谨慎地说道,边关之地,多为民族杂居。治理之法,当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对于归附已久的部族,当以汉民同等待之,给予教育、商贸等便利;对于新附之众,则需循序渐进,先以利益相诱,再以文化相化。

这番话融合了他对现代民族政策的理解,但包装在了古代的语言框架中。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有意思,一位之前较少发言的官员开口了,那贤弟以为,如何处理边关贸易?这可关系到国家财政。

喜欢知不可忽骤得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知不可忽骤得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