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150章 文人雅集(上)

知不可忽骤得 第150章 文人雅集(上)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57:32

深夜约见的纸条让苏明远彻夜难眠,但第二日一早,另一个意外的邀请打断了他的忧虑。

苏兄,有个好消息!顾慎行兴奋地跑到他房中,孙老先生邀请我们参加今晚的文人雅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孙老先生?苏明远疑惑地问道。

就是昨天在博雅斋遇到的那位博学长者,顾慎行解释道,他说今晚在墨香轩有个文人聚会,会有不少京师名流参加。他觉得我们这些外地举人也应该见识见识京师的文化风采。

苏明远想起了昨日在书店遇到的那位温文尔雅的老者,此人确实学识渊博,谈吐不凡。能够参加京师的文人雅集,对了解这里的文化氛围确实很有帮助。

还有谁会参加?苏明远问道。

据说有翰林院的几位学士,还有一些在朝的文官,以及京师的知名文人。顾慎行兴奋地说道,这种机会可不多见,平时我们这些外地举人很难接触到这个层次的人物。

苏明远心中一动。这样的聚会确实是了解京师文化圈和政治动向的好机会,说不定还能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好,我们一起去。他答应道。

傍晚时分,苏明远与顾慎行等几个举人一同前往墨香轩。这是一处位于内城深处的雅致庭院,主人是一位退休的翰林学士,平时专门用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庭院布置得极为典雅,假山流水,亭台楼阁,到处都透着书香气息。主厅中摆放着精美的字画,博古架上陈列着各种文房珍玩,显示着主人的不凡品味。

诸位远道而来的才俊,欢迎光临寒舍!主人孙老先生亲自出来迎接,今夜群贤毕至,正是论文赏字的好时机。

厅中已经聚集了二十多人,从衣着和气质来看,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物。苏明远被介绍给在场的诸位长辈,其中确实有几位翰林学士和朝廷官员。

这位是礼部郎中刘大人,孙老先生介绍道,刘大人不仅政务繁忙,文章也是一绝。

这位是翰林院编修王大人,诗词造诣极深。

这位是户部员外郎赵大人...

一圈介绍下来,苏明远对在场人员的背景有了大致了解。这些人确实都是京师文化圈的重要人物,能够参加这样的聚会,确实是难得的机遇。

聚会开始后,大家先是品茗赏画,然后开始文学创作和讨论。有人即兴作诗,有人挥毫泼墨,有人高谈阔论,气氛非常热烈。

诸位,不如我们以为题,各自作诗一首如何?翰林编修王大人提议道。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众人纷纷开始构思。苏明远也不例外,他想起了杜甫的一些春景诗,但当然不能照搬,只能借鉴其意境和手法。

很快,大家陆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刘郎中第一个吟诵:

春风又绿京师柳,万里河山入眼眸。 但愿朝廷施仁政,百姓安居乐无忧。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春景,实际上却在暗示对朝政的看法。在场的人都会心一笑,显然理解其中的含义。

接下来几位也相继吟诵,每首诗都很有水平,而且往往在写景之余,暗含某种政治观点或人生感悟。

轮到苏明远时,他吟诵道:

春雨润物细无声,万物生发正当时。 寒门学子怀壮志,愿为苍生献微词。

这首诗既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获得了在场众人的一致好评。

苏举人果然才华横溢!王编修赞叹道,这首诗既有文采,又有抱负,实属难得。

是啊,刘郎中也点头道,特别是愿为苍生献微词这句,体现了读书人的责任担当。

接下来的讨论更加深入,话题也从纯粹的文学转向了对时政的评论。苏明远仔细聆听着,试图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诸位,最近朝廷的一些政策,大家有何看法?孙老先生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敏感话题。

这个问题让在场的气氛微妙地变化了。大家虽然都是文人雅士,但毕竟也是朝廷官员,对政治话题的讨论必须格外谨慎。

老先生所指的是哪些政策?赵员外郎小心地问道。

比如说,最近关于科举改革的一些传言,孙老先生意味深长地说道,听说朝廷要采取更严格的措施,确保考试的公正性。

这个话题一出,在场的人都变得严肃起来。苏明远注意到,几个朝廷官员交换了眼神,显然对这个话题很敏感。

科举乃是国家选才的重要途径,公正性确实应该得到保障。王编修谨慎地说道。

话是如此,但如何确保公正,却是个复杂的问题。刘郎中接话道,有些时候,过于严格的措施可能会误伤无辜。

这句话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苏明远敏锐地感觉到,在场的人对朝廷最近的严查行动似乎有不同的看法。

刘大人此言有理,一个年长的翰林学士说道,任何改革都要慎重,不能因为个别问题就全盘否定现有制度。

可是,一个较年轻的官员反驳道,如果不严厉打击舞弊行为,如何维护科举的权威性?

这场讨论逐渐变得激烈起来,在场的人明显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严厉打击,一派主张温和处理。

苏明远仔细观察着每个人的表态,试图从中分析出他们的真实立场。他发现,那些支持严厉打击的,大多是较年轻的官员;而主张温和处理的,则多是年长的、在朝中有一定地位的人物。

诸位,诸位,孙老先生看到争论越来越激烈,连忙出来调解,我们今晚是来品文论字的,不如还是回到文学话题上来?

但争论并没有因此停止,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就在这时,一个一直默不作声的老者忽然开口了。

诸位的讨论都很有道理,但老夫想提醒一句,那个老者慢慢地说道,语气中带着某种深意,在这京师,有些话说出来容易,收回去就难了。

这句话如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在场的争论。大家都停下来,看着那个说话的老者。

苏明远仔细打量着这位老者,发现他约莫六十多岁,衣着朴素,但眼神极其锐利。从刚才大家对他的反应来看,此人在这个圈子中必然有着特殊的地位。

李老说得对,孙老先生连忙附和道,我们还是谈些轻松的话题吧。

但那个李老却没有停止的意思,他的目光在在场的每个人脸上扫过,最后停在了苏明远身上。

苏举人是吧?李老忽然开口道,老夫观你刚才的诗作,颇有见地。不知你对时政有何看法?

这个突然的问题让苏明远心中一紧。在这种场合被直接询问政治观点,必须格外小心。

学生不才,对时政了解有限,苏明远谦虚地回答,只是觉得,无论什么时候,公正和仁德都应该是治国的根本。

李老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然后点点头:年轻人能有这样的认识,很不容易。

他顿了顿,又说道:不过,老夫要提醒你一句,在这京师,公正和仁德固然重要,但有时候,智慧和谨慎更加重要。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在点拨,但苏明远感觉其中似乎还有警告的意味。

聚会继续进行,但气氛明显变得拘谨了许多。大家都小心翼翼地选择话题,避免再次触及敏感的政治问题。

临近散席时,李老忽然走到苏明远身边,压低声音说道:年轻人,有时间的话,不妨到老夫那里坐坐。

说完,他递给苏明远一张名片,然后就离开了。

苏明远看了看名片,上面只写着李济民三个字,以及一个简单的地址。

聚会结束后,苏明远与顾慎行等人一同离开墨香轩。路上,顾慎行兴奋地讨论着今晚的见闻。

今晚真是大开眼界!他说道,能够和这么多名人雅士交流,实在是难得的经历。

是啊,另一个举人也附和道,特别是那些翰林学士的见解,真是让人受益匪浅。

但苏明远的心情却很复杂。今晚的雅集让他看到了京师文化圈的另一面——表面上的风雅交流,实际上却暗藏着复杂的政治角力。

更令他深思的是李老的那番话。这位看似普通的老者显然有着不凡的背景,而他的警告也让苏明远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复杂环境中的处境可能比想象的更加危险。

回到求贤院时,已是深夜。苏明远发现院中异常安静,连平时值夜的灯笼都熄灭了几盏。

这种异样的安静让他感到不安。而当他走到自己房间门口时,发现门缝中透出微弱的光亮,说明房间里有人。

苏明远心中一紧,悄悄推开房门,只见一个黑衣人正在翻查他的物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