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127章 举人新身

知不可忽骤得 第127章 举人新身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57:32

秋日的暖阳透过窗棂洒在苏明远身上,他正端坐在新换的举人服前,凝视着那身代表全新身份的深青色袍服。衣料质地精良,袖口和领边都有精致的云纹刺绣,胸前的补子上绣着代表举人身份的图案。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是他在这个时代获得认可的有形证明。

苏举人,知府大人有请。门外传来差役恭敬的声音。

这个称呼让苏明远心中一动。从昨日放榜到现在,他已经听过无数次苏举人这个称谓,每一次都让他感到一种奇异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得如此自然,仿佛他生来就应该享受这样的尊重。

换上举人服,苏明远走出客栈。街道上的人们看到他的服饰,纷纷侧身行礼,眼中满含敬意。一个卖菜的老妇甚至放下手中的活计,深深一揖:见过举人老爷!

这种被人敬仰的感觉让苏明远内心深处涌起一阵暖流。作为现代人,他当然知道这种等级制度的弊端,但亲身体验这种社会地位的变化,感受却是完全不同的。人性中对于尊重和认可的渴望,在任何时代都是相通的。

知府衙门庄严肃穆,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门前站着数名衙役。看到苏明远到来,门房连忙迎上前去:苏举人里面请,知府大人已经恭候多时了。

步入衙门,苏明远被引导到花厅等候。这里已经坐着十几个人,都是今科新中的举人。大家见面都格外亲热,毕竟从今往后,他们就是同年同科的袍泽兄弟了。

明远兄来了,陈彦回起身相迎,快来坐,知府大人马上就到。

不多时,知府韩明德步入花厅。这是一个年约五十的中年人,面容威严但不失和蔼,举止间透着官场老手的圆融。

诸位新科举人,韩知府拱手道,恭喜诸位高中,为我府增光。今日设宴,一来为诸位庆贺,二来也想与诸位结识一番。

众人连忙起身回礼。苏明远注意到,知府对他们的态度非常客气,几乎是以平等的身份在交流。这让他深刻体会到举人身份的重要性——即使是知府这样的地方大员,也要对举人们礼遇有加。

宴席开始后,韩知府逐一与每位举人交谈,询问他们的家世背景、学习经历和未来打算。轮到苏明远时,知府的态度格外亲切。

苏举人年纪轻轻就能高中,实在难得,韩知府赞叹道,听说你的策论写得颇有见地,可否谈谈对当前时政的看法?

苏明远心中一凛,知道这是一个考验。他谨慎地组织语言:学生才疏学浅,不敢妄议时政。只是觉得当今圣上英明,朝政清明,我等读书人当以报国为己任,不负所学。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忠诚,又避免了敏感话题。韩知府满意地点点头:苏举人谦逊有度,必成大器。将来若有机会入朝为官,定能为国分忧。

宴席结束后,韩知府私下留住了苏明远。

苏举人,老夫看你气质不俗,想必家学渊源?

苏明远微微一愣,随即想起自己现在的身份背景:家父早逝,全靠慈母含辛茹苦,才有今日。

难得,难得,韩知府感慨道,寒门出贵子,更见真才实学。苏举人,老夫有句话想说——功名只是开始,如何运用这份功名才是关键。望你谨记。

这番话意味深长,苏明远恭敬地应道:学生定当铭记大人教诲。

回到客栈,苏明远开始整理这几日收到的各种邀请和拜帖。中举之后,他的社交圈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那些高不可攀的人物,现在都主动向他示好;以前那些平等交往的同窗,现在看他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敬意。

最让他感慨的是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件。信是他的写来的,字里行间满含喜悦和骄傲:

吾儿高中举人,母心甚慰。乡邻皆来道贺,言我教子有方。然母知此皆为儿之努力所得,非母之功也。望儿莫忘初心,将来为官一方,当以百姓为念,莫负所学...

读着这封信,苏明远心情复杂。这个时代的对他寄予了厚望,而他确实也在这个身份中找到了归属感。但同时,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彻底融入这个时代的价值体系。

那种融入是如此自然,如此令人满足。当人们称呼他苏举人时,当知府对他礼遇有加时,当乡邻为他感到骄傲时,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尊重,更是内在的认同。

傍晚时分,苏明远独自漫步在省城的街头。夕阳西下,古城在金辉中显得格外庄严。他想起初来这个时代时的惶恐和不适,想起在县学时的迷茫和挣扎,想起为了适应科举制度而做出的种种妥协和改变。

现在,这一切都有了回报。他不再是那个格格不入的穿越者,而是一个真正融入了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这种融入的代价是什么?他似乎已经不太在意了。

明远兄!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回头一看,是李知书正快步走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知书兄,恭喜恭喜,苏明远拱手道,今日可有什么安排?

刚从家书中得知,家中父母和妻儿都为我高兴得不得了,李知书激动地说道,我准备明日就启程回乡,先向父母报喜,然后闭门读书,准备明年的会试。你呢?

我也是这个打算,苏明远点点头,乡试只是开始,会试才是真正的考验。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谈论着对未来的规划。苏明远发现,现在的自己谈起这些话题时,已经完全没有了最初的疏离感。他真正把自己当成了这个时代的一员,把科举仕途当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对了,李知书忽然说道,我听说京城的会试竞争更加激烈,不仅要有学问,还要有门第和人脉。我们这些寒门出身的,恐怕要更加努力才行。

确实如此,苏明远深以为然,不过既然能中乡试,说明我们的实力还是有的。只要用心准备,应该不会太差。

这番对话让苏明远意识到一个问题:随着地位的提升,他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在县城时,他只需要掌握基本的学问就够了;在省城时,他需要学会政治技巧和人际关系;到了京城,恐怕还要掌握更多朝廷内部的游戏规则。

这个认识既让他兴奋,又让他有些不安。兴奋的是,他终于有机会接触到这个时代的核心权力圈;不安的是,他担心在这个过程中会失去更多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夜晚,苏明远在灯下整理着这段时间的学习笔记。从最初的四书五经,到后来的策论技巧,再到各种政治智慧,他的知识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他的思维方式也在悄然改变。那些原本在他看来有些迂腐的观念,现在已经成为他思考问题的基础;那些原本让他反感的等级观念,现在也被他自然地接受了。

这种改变是好是坏?苏明远有时候会这样问自己。但很快他就会摇摇头,不再深究。因为他发现,这种改变让他在这个时代生活得更加如鱼得水,让他能够真正融入这个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至于那些关于现代性、批判精神、独立思考的东西,似乎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在这个时代,能够成功地适应环境,获得社会认可,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深夜时分,苏明远写下了一段感想:

知不可忽骤得,诚哉斯言也。自余初来此世,凡事皆感陌生。然经数年苦学,方知古人智慧之深,制度之精。今日得中乡试,虽为一时之荣,然深知此乃长路之始。往昔之我,多有偏见,以为古制皆弊;今日之我,渐明其理,知其不易。盖天下之事,非一日可成,非一人可改。吾等后学,当先明其意,继承其精神,然后方可言变革也...

写完这段话,苏明远自己都有些吃惊。这完全是古代士大夫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刻意为之。

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对古代制度充满批判的现代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真正认同这个时代价值观的古代读书人。这种转变是如此彻底,以至于他自己都感到惊讶。

但同时,他也感到一种深深的满足。这种满足来自于归属感,来自于被社会认可的成就感,来自于找到人生方向的充实感。

窗外,省城在夜色中安静下来。明天,他就要启程回乡,向报喜,然后开始准备会试。那将是他人生的下一个重要阶段,也将是他在这个时代进一步蜕变的开始。

而那个曾经的现代人苏明远,那个充满批判精神和现代思维的灵魂,正在这个古老时代的温润怀抱中,静静地沉睡过去,再也不会醒来。

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悠扬而深远,仿佛在为这场跨越千年的精神蜕变而唱挽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