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124章 三场较量

知不可忽骤得 第124章 三场较量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57:32

贡院中的第二日黎明来得格外早。苏明远在号舍的硬板上辗转一夜,颈项酸痛,但精神却异常清醒。四周传来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和翻身声,显然很多考生都和他一样,度过了一个难眠的夜晚。

天色微明,考官的钟声再次响起,宣告第二场考试的开始。今日考的是策论,这正是苏明远最为忐忑的一科。经过黄庭坚先生的点拨,他深知这一科的复杂性远超表面的文章技巧。

第二场考试,现在开始发卷!

苏明远接过试卷,手指微微颤抖。拆开封条,映入眼帘的题目让他心中一沉:

近年来朝廷财用渐紧,而边境亦时有警报。有言者以为当重农抑商,专务本业;亦有言者以为当开通商贾,广辟财源。试论国家理财之道,并提出具体方策。

这道题目果然如黄先生所料,涉及的是当前最敏感的政治经济问题。苏明远闭目沉思,脑海中快速梳理着相关的知识点和论述策略。

作为现代人,他当然知道商业发展对经济的重要性,也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局限性。但问题在于,他现在不能以现代人的身份来答题,而必须站在北宋士大夫的角度,既要体现学识,又要符合当时的政治正确。

他拿起笔,开始在草稿纸上列提纲。黄先生的话语在耳边回响:要在肯定大方向的前提下,提出温和的改进建议...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开始正式答题:

窃以为理财之道,在于因时制宜,本末并重。农者,国之根本,万不可动摇;商者,流通有无,亦不可偏废。当今之计,宜在农商并举而有序,开源节流而有度...

写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这样的表述是否过于圆滑?但随即他又想起黄先生的告诫:这就是考场文章的艺术,要在约束条件下展现才华。

他继续写道:具体而言,其一,当务农时,减轻田赋,奖励垦荒,使农民安其业而乐其生。其二,于商贾,宜疏通渠道,减免苛税,但严禁奇技淫巧,专事正当贸易...

隔壁的陈子昂传来轻微的叹息声,看起来他也在为这道难题而苦恼。不远处有考生频频停笔,似乎在苦思冥想。整个贡院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气息。

苏明远继续展开论述,小心翼翼地在传统观念与现实需要之间寻找平衡点。他引用了《管子》中的仓廪实而知礼节,也引用了《论语》中的因民之利而利之,努力让自己的观点显得既有经典依据,又符合时代需要。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当考官宣布收卷时,苏明远刚好完成了最后一段的论述。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这一场比昨天的经义更加消耗心神。

第三日的诗赋考试相对轻松一些。题目是秋江晚钓赋,要求以秋江垂钓为题,写一篇赋体文章。

苏明远提笔沉思,脑海中浮现出古代文人诗赋中常见的意象:落日熔金,秋水连天,孤舟蓑笠,渔歌唱晚...这些意象在他看来有些陈旧,但在当时却是雅致文学的标准配置。

他想起自己在现代时读过的那些唐宋诗词,想起那些千古传诵的名句。但现在,他不能简单地模仿那些作品,而必须在传统框架内创造出既符合格律要求,又有一定新意的文字。

夫秋江者,天地之清镜也;晚钓者,高士之雅兴也...苏明远开始落笔。

他决定采用传统的赋体格式,先总起描绘秋江晚钓的整体意境,然后分层递进,最终升华主题。在具体的描写中,他努力融入一些自己的感悟,让文章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个人特色。

观夫落日西斜,霞光万道,江波如镜,倒映天光云影。有渔翁者,披蓑戴笠,独钓寒江,不以鱼之得失为意,但求心之悠然自得...

写到这里,苏明远忽然想起了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但他立即警醒,不能直接引用后世的作品,只能在类似的意境中寻求自己的表达。

三天的考试就这样结束了。当最后一声钟响起,苏明远放下笔时,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不仅是体力上的疲惫,更是精神上的消耗。

考官们开始收卷,苏明远将自己的答卷恭敬地递交上去。看着那些承载着自己三天心血的纸张被收走,他心中五味杂陈。

终于结束了,陈子昂擦着额头的汗水说道,这三天真像是过了三年。

苏明远点点头,确实如此。在这三天里,他不仅要与题目较量,更要与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较量。每一道题目,每一句表述,都需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

走出贡院时,苏明远回头看了一眼那座森严的建筑。在里面度过的三天,不仅是一场学识的考验,更是一场心灵的蜕变。他感觉自己对这个时代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某种根本性的改变。

街道上聚集着大批的考生家属和关心者,人们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的亲人朋友。苏明远看到有的考生一出来就被家人围住,嘘寒问暖;有的考生神色沮丧,显然对自己的发挥不满意;还有的考生神采飞扬,看起来很有信心。

明远兄,感觉如何?张文轩迎了上来,他比苏明远早出来一些。

还算顺利,苏明远谨慎地回答,你呢?

第二场的策论有些难度,不过总算完成了。张文轩的表情有些复杂,现在只能等结果了。

两人一起走在回客栈的路上,街道两旁聚集着很多人在议论考试情况。有人在分析题目的难易程度,有人在猜测主考官的评分标准,还有人在传播各种小道消息。

听说今年的策论题特别难,有人说道,很多考生都写得不理想。

诗赋题倒是中规中矩,另一人接话,但要写出彩也不容易。

苏明远听着这些议论,心中再次泛起复杂的情绪。这就是科举考试的魅力和残酷之处——它不仅考验个人的才学,更考验在特定框架内发挥才华的能力。

回到客栈,苏明远洗了个热水澡,换上干净的衣服,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但与此同时,内心的不安也开始加剧。考试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期。

当晚,客栈里聚集了很多刚刚考完试的学子。大家围坐在一起,交流着考试心得,分析着各自的表现。气氛既兴奋又紧张,每个人都在努力掩饰内心的忐忑。

诸位以为,这次的录取比例如何?有人问道。

听说今年报考人数特别多,竞争肯定更激烈,李知书忧心忡忡地说,录取比例可能会更低。

不过话说回来,陈彦回安慰道,我们既然能走到这一步,说明实力都不差。只要正常发挥,应该都有机会。

苏明远静静地听着大家的讨论,心中却在思考着另一个问题。经过这三天的考试,他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确实在发生微妙的变化。那些原本在他看来有些迂腐的观念和表达方式,现在已经变得习以为常,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他内化了。

这种变化既让他感到惊讶,又让他感到不安。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当然知道保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但在这个时代,要想真正融入和成功,似乎就必须学会适应这套思维体系。

明远兄在想什么?张文轩注意到了他的沉默。

没什么,就是感慨这三天的经历,苏明远勉强笑道,确实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夜深了,众人各自散去休息。苏明远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星空,思绪万千。三天的考试已经结束,但另一场考试——如何在这个时代找到真正的自我——却还在继续。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再次浮现出考试时的种种细节。那些小心翼翼的措辞,那些深思熟虑的表述,那些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权衡...每一个选择都在悄然改变着什么。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三更天,平安无事——

平安无事?苏明远暗自苦笑。对他来说,真正的考验也许才刚刚开始。而在这场考验中,他将面对的不仅是外在的挑战,更是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己。

那个逐渐被古代思维同化的自己,正在与原本的现代灵魂进行着一场看不见的较量。而这场较量的结果,将决定他在这个时代的最终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