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116章 乡试倒计时(上)

知不可忽骤得 第116章 乡试倒计时(上)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57:32

腊月的寒风刺骨,苏明远推开窗扉,看着院中那株梅花已然含苞待放。距离明年二月的乡试,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

自从张叔夜的指点之后,他便按照那位名士的建议,重新制定了学习计划。如今每日的功课排得满满当当,从清晨到深夜,几乎没有片刻闲暇。然而,时间越是紧迫,他内心的焦虑反而越发强烈。

明远兄,你看这道策论题如何作答?李文华拿着一张纸走进房来,神色凝重,题目是论当今漕运之弊与改良之策,我总觉得无从下手。

苏明远接过题目,仔细思量。这类时政题正是张叔夜提醒要特别关注的,需要对当前的政策走向有深入了解。

漕运关系国计民生,确实是当下要务。苏明远沉吟道,你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现有漕运体系的利弊;其二,造成弊端的根本原因;其三,切实可行的改良措施。

两人就这道题目深入讨论起来。苏明远发现,经过这段时间的针对性训练,自己对时政问题的把握确实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他也意识到一个微妙的变化——自己在思考问题时,越来越多地考虑政治可行性,而不是纯粹的学术正确性。

这种变化让他隐隐不安,却又说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当日下午,山长召集所有即将参加乡试的学子到讲堂集合。看着台下这十几张年轻的面孔,老人的眼中满含期待与不舍。

诸位弟子,明年二月乡试在即,今日老夫有几句话要嘱咐。山长的声音有些沙哑,显然这些日子为了指导学生,他也是殚精竭虑,首先,要调整作息,保持最佳状态。切不可因为时间紧迫就熬夜拼命,反而伤了身体。

苏明远暗自惭愧。这些日子他确实经常挑灯夜战,有时甚至读到天明。

其次,要查漏补缺,系统复习。山长继续说道,老夫已为诸位准备了复习要点,务必逐一掌握。经义、策论、诗赋,一样都不能偏废。

说着,山长示意书童分发复习资料。苏明远接过厚厚的一叠纸张,心中既感激又压力倍增。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山长的语调变得郑重起来,要调整心态,以平常心应对。功名固然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能否中举,有其偶然性,诸位尽力而为即可。

散场后,苏明远与几位要好的同窗聚在一起,大家都显得有些沉重。

说不紧张是假的,王文远苦笑道,家里为了我读书,已经负债累累。如果这次再不中,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家人。

我也是,另一位同窗叹息道,父亲说了,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如果不中,就回家务农。

听着同窗们的话,苏明远心中五味杂陈。他虽然没有家庭负担的压力,但对成功的渴望并不比任何人少。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他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个时代的价值体系。科举成功不仅意味着个人的成就,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诸位莫要多想,李文华安慰道,咱们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相信一定会有好结果。

夜深人静时,苏明远独自在房中整理复习笔记。山长提供的资料极其详尽,从经典要点到时政分析,从文体规范到答题技巧,应有尽有。

他一页页地翻阅着,内心却涌起一种奇怪的感觉。这些知识固然重要,但似乎缺少了什么。他想起初来这个时代时,对古代文化的新鲜感和探索欲,想起最初读经典时的那种纯粹的学术兴趣。如今,这些都逐渐被对功名的渴望所取代。

这样对吗?他不禁问自己。

但很快,这种怀疑就被现实的考虑所压制。无论如何,眼下最重要的是通过乡试。其他的思考,可以等到以后再说。

第二天开始,苏明远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他严格按照山长制定的复习计划执行,每天的时间被分割得极其精细。

清晨卯时起床,先诵读经典一个时辰,主要温习四书五经的重点章节。张叔夜曾经强调,经典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经义题的发挥,必须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

辰时到巳时,练习时文写作。山长准备了几十道模拟题目,涵盖了可能出现的各种类型。苏明远每天至少要完成两篇,从立意到成文,严格按照考试时间限制。

午时稍作休息后,下午专门研习时政。他仔细阅读朝廷的各种公文,分析当前的政策走向,揣摩可能出现的策论题目。这部分内容最为复杂,需要大量的政治敏感度和现实考量。

晚上则是诗赋练习。这一直是苏明远的弱项,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已经有了明显改善。

如此高强度的学习让苏明远身心俱疲,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当感到疲累时,他就会想起张叔夜的话,想起同窗们期待的目光,想起这次机会的珍贵。

一个月后,书院组织了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这次考试完全按照乡试的规格进行,从时间安排到试题难度,都力求与真实考试保持一致。

看到考题的那一刻,苏明远心中暗暗叫好。经义题是《论语》中的经典段落,策论题关于税收改革,诗赋题要求以为题——这些都在他的准备范围之内。

然而,真正开始答题时,他却发现情况并不如想象中顺利。虽然对题目内容很熟悉,但在具体的表达和论述上,仍然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策论部分,他发现自己虽然掌握了大量的政策信息,但在提出具体建议时,总是显得不够深入和切实。

考试结束后,苏明远感到深深的挫败。这种感觉让他想起了最初参加县试时的失落。

看来,我还是过于急躁了。他在心中自我反省。

三天后,成绩公布。苏明远得了第三名,虽然进入了前列,但与自己的期望还有差距。更让他沮丧的是,山长的评语指出了他在策论中的一个严重问题:观点虽然新颖,但缺乏可操作性,有纸上谈兵之嫌。

苏明远,你过来一下。山长在公布成绩后,单独将他留下。

苏明远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山长的书房。老人正在翻阅他的答卷,眉头紧锁。

明远,你的才华老夫是认可的,但在这次考试中,老夫发现了一个问题。山长放下答卷,语重心长地说道,你的策论虽然立意高远,但与实际情况脱节。这在真正的考试中是很危险的。

苏明远羞愧地低下头:请老师指教。

科举策论不是纯粹的学术讨论,而是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山长耐心地解释道,你提出的建议虽然理论上成立,但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难以实施。这样的答案很可能被考官认为是不切实际

听到这里,苏明远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他想起自己最初的那些观点,想起张叔夜关于政治敏感度的提醒,也想起了山长一直强调的原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