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106章 背诵之苦(上)

知不可忽骤得 第106章 背诵之苦(上)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57:32

晨钟响起,苏明远便从床榻上起身。这已是他参加文会后的第五日,钱生承诺的学习会邀请还未到,但师长王安道却给他安排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明远,乡试在即,你的文章虽有新意,但基础还需夯实。师长在前日的课业检查中严肃地说道,科举考试,说到底还是要看你对经典的熟悉程度。那些考官都是饱学之士,你若在引经据典上有疏漏,再好的见解也是枉然。

师长拿出一份长长的书单:这些都是必须烂熟于心的。《四书》自不必说,《五经》及朱子集注、程子遗书、张子正蒙,还有历代名家的经义解释,都要能够倒背如流。

苏明远接过书单,心中暗自叫苦。在现代,他虽然也读过不少古籍,但大多是为了研究需要而查阅,从未想过要一字不差地全部背诵。那密密麻麻的书目,少说也有数十万字,要全部记住,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师长,这么多内容,恐怕...苏明远试图讨价还价。

恐怕什么?师长的语气不容置疑,你以为科举是儿戏吗?那些能够高中的人,哪一个不是将经典烂熟于心?你若连这点苦都吃不了,还谈什么报国志向?

苏明远无言以对。他想起在文会上见到的那些才子,他们引经据典时的从容不迫,显然都是建立在深厚的记忆功底之上。

我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但传统的功夫不能省。师长的语气缓和了一些,先把基础打牢,然后才能谈创新。否则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于是,苏明远开始了他人生中最为艰苦的记忆训练。

清晨五更天,他便起床开始背诵。先是《论语》,一章一节地背,要求一字不差。刚开始的几天,他凭借现代的学习方法,进展还算顺利。但很快他就发现,古文的记忆与现代文截然不同。

现代文可以理解大意,古文却必须精确到每一个字。一个字的差错,往往会改变整句话的意思。而且那些注疏解释,更是艰涩难懂,常常一个注释就有数百字,要全部记住简直是噩梦。

第三天,苏明远就开始感到头疼。他发现自己背了后面忘了前面,刚刚记住的段落,第二天就模糊不清了。更要命的是,那些相似的句子容易混淆,经常背串了行。

不行,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苏明远痛苦地发现,用现代的记忆方法来对付古代的背诵要求,简直是事倍功半。

正在这时,书院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明远,来见见王老。师长将苏明远叫到前厅,王老虽不识字,但记忆力惊人,你可以向他请教一些窍门。

苏明远抬头一看,只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衣着朴素,面色黧黑,一看就是做苦力出身。但老人的眼神很亮,透着一股精明劲儿。

这位就是苏公子吧?王老打量着苏明远,听说你在背书上遇到了困难?

苏明远有些不解:王老,您不识字,如何...

哈哈,公子莫要小看了老汉。王老笑道,我虽不识字,但这记性可不比读书人差。不信你试试?

师长在旁边解释:王老年轻时在寺庙做工,每日听僧人诵经,久而久之竟能将各种经文背得滚瓜烂熟。后来靠给人代为背诵赚些小钱,在这一带颇有名气。

苏明远将信将疑,随口念了一段《孟子》中的文字。王老听完,立即接着往下背,一字不差,竟能背出整整一章。

老爷子果然厉害!苏明远由衷佩服,请问有何窍门?

王老笑眯眯地说:说来也不复杂,无非是些土法子。公子既然诚心请教,老汉就说几样。

第一,要找规律。王老伸出一根手指,那些经文看似无序,其实都有章法。比如《论语》,往往是先提出问题,再讲道理,最后举例子。你把这个顺序摸清了,背起来就容易多了。

苏明远点头,这确实有道理。

第二,要用身体。王老拍拍自己的胸膛,光用脑子记不牢,要用手、用嘴、用脚。你看老汉背书时,总是摇头晃脑,手脚并用,这样全身都在记忆,忘不了。

苏明远想起现代心理学中的多感官学习理论,不禁暗暗称奇。想不到这位不识字的老汉,竟然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先进的记忆方法。

第三,要分时段。王老继续说道,早上记新的,中午复习旧的,晚上再温一遍。千万不能一口气死记,那样容易记混。

第四,要编故事。王老神秘地一笑,那些枯燥的文字,你给它们编个故事,就好记多了。比如那些人名、地名,你想象他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这样一编,就忘不了了。

苏明远听得入神。这些方法在现代被称为记忆宫殿联想记忆等,是很先进的记忆技巧。想不到古代的民间智慧中,早就有了这些方法的雏形。

最后一条,王老压低声音,要有恒心。记忆这东西,就像练武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都要练,雷打不动。开始很苦,坚持下来就成了习惯,到那时你想忘都忘不了。

苏明远深深鞠躬:多谢王老指点!

王老摆摆手:公子客气了。老汉这些土法子,能帮上忙就好。

从那天起,苏明远开始按照王老的方法进行记忆训练。他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土法子,效果竟然出奇的好。

首先,他开始分析文本的结构规律。《论语》确实如王老所说,有着清晰的逻辑脉络。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章,就是从学习的乐趣开始,逐步展开到交友、修身等方面,层层递进,脉络分明。

掌握了这个规律后,苏明远发现背诵变得容易多了。他不再是机械地一字一句地记,而是按照逻辑顺序,一块一块地记。

其次,他开始调动全身来参与记忆。背书时,他学着王老的样子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虽然样子有些滑稽,但效果确实显着。那些难记的句子,配上相应的手势和身体动作,就变得生动有趣了。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给那些枯燥的文字编故事。比如《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就想象着一个人在困境中奋斗,在安逸中堕落的画面。这样一来,抽象的道理就变成了生动的场景,记起来自然容易多了。

时间安排也很重要。苏明远严格按照王老的建议,早上背新内容,中午复习,晚上再温习一遍。这样的节奏虽然辛苦,但记忆效果很好,很少出现遗忘的情况。

一个月后,苏明远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记忆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论语》二十篇,他已经能够倒背如流。《孟子》七篇,也记得**不离十。更让他惊讶的是,连那些艰涩的注疏,他也开始有了感觉。

但真正的考验来了。

这天,师长突然宣布要进行一次背诵比赛,参加者除了本书院的学生,还邀请了其他几家书院的高足。获胜者将得到一套珍贵的典籍作为奖励。

这是检验你们背诵功夫的好机会。师长说道,也是为乡试做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